• 岁时令节 插图校订珍藏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岁时令节 插图校订珍藏本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26 5.2折 6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荫深 编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6738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366067

上书时间2024-10-2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插图校订珍藏本序

岁时令节中的暖意(文/沈嘉禄)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以农业立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二十年前我在浙江江浦一个考古现场采访,触摸到数十粒嵌在夹炭陶片中的稻谷,虽已炭化,却形态完整。一位年资甚高的专家大声宣布:这是在长江流域新发现的距今九千年以上的驯化稻谷。
今天,中国农业昂然走在世界前列,水稻总产量稳居,但是历史景观中的农村离城市人的视野越来越远,成为“诗和远方”的想象图式。从技术层面来说值得欣慰,倘若从文化层面观照,又未免叫人怅惘。
悠久而灿烂的农耕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岁时令节就是其中一项。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已有千年历史的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顽强保留了一些江南习俗。我是在上海核心城区长大的,从父母辈对节令的微弱把握中也能感知春温秋寒。比如立春,就是一个神奇的时间节点。上海人家过年要吃汤团,春节前须将糯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贮存在陶缸里,还有宜咸宜甜的年糕,也要浸泡在水缸中。但立春一过,浸泡食物的水就必须天天更换。稍有懈怠,米浆就会泛酸,年糕就会长出霉斑。以江南风味近悦远来的百年老店,一款醉鸡是九冬寒景的佐酒妙品。立春过后,卤汁就容易变味,厨师只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欲尝佳味,相约来年。
我大概属于过敏性体质,受头痛痼疾之苦三十余年,遍访中西医名家,都束手无策。立春过后,头痛频次明显增加,甚至就在立春当天“给你看颜色”。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清明、立秋、冬至等节气的“临床意义”,简直“性命交关”!在中国文化的历史积累中,食物、身体与大自然的微妙关联,似乎受制于一只无形大手的操控,难以用物理或化学等手段来实证,更无法说与西方人士听,只能凭经验来转圜。
而节气与气候及农业收成的影响,早已被无数事实所应验,并通过无数条农谚代代相传,成为“中国式智慧”的结晶。在流水线量产标准化美味的今天,许多地方制腊肉、腌鱼鲊、酿酒、造酱,还是看节气、循古例的。所谓匠心,包含了天人感应,不违农时。
岁时令节,包括上古时期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和历史形成的传统节日。今天,在传统文化雍容回归日常生活的香软气氛中,那些容易激发城市人心底波澜的题目,经过一番善意的打磨和抛光,被推到新的空间,赋予了时代精神,是邀约、召唤、启迪,也是警醒、规劝、诫勉。农耕文明滋养后工业时代,城市文明礼拜农耕文明,需要合适的载体与通道。庄重而亲切的仪式,容易接受、传播。
正如《岁时节令》这本书里精选展示的,还有寒食、浴佛、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正是这些让古人在稼穑之际获得休憩、娱乐及寄托遇难成祥等愿景的民俗活动,在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被发掘整理出可以确定自己身份、并印鉴族群认同的价值,进而在强调亲缘、增饰社交、促进商业、点亮时尚等义项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些偃伏已久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元、社日、上巳、浴佛、天贶、中元等,在远乡僻壤或邻邦异域或有延续,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让它们满血复活,并融入时代的审美。问一下身穿广袖汉服、足蹬云头绣履,行在街上拍拍拍的美眉:屠苏酒、椒柏酒、七家茶、五辛盘、巧果、花饭、茄饼、麦芽糖、蛮栗糕等,你难道不想尝尝吗?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精美的台历上,大多没有标注农历,在手机的日历软件里农历倒是有的,但节气和民俗节日被忽略了。许多学历很高、外语说得很溜的年轻人,当然也包括相当多中老年人,对令节还不是很熟悉,二十四节气或许就说不完全或排序颠倒,将端午、重阳算作节气的也大有人在。在“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的阅读环境中,过度倚赖互联网肯定会造成知识结构的松散,而来自上一代“个人口述”的缺失,难道不也是生命过程的遗憾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岁时令节》就值得购藏一册作为旅途及枕边之,又可延伸为熏陶下一代的有趣教材。
古人对物候的描写也是本书的华彩段落,蛰虫始振、鱼涉负冰、獭祭鱼、候雁北、仓庚鸣、玄鸟至、桐始华、苦菜秀、鹿角解、征鸟厉疾等,都可以当作《诗经》来品味;而鹰化为鸠、腐草为萤、雀入大水为蛤、虹藏不见等戏剧性书写,不妨当作《山海经》来意会,方可领悟上古神话般的丰沛元气和奇谲想象力。
认知感怀岁时令节,分享良辰美景的欢乐祥和,常怀对大自然的敬畏及慎终追远的虔诚,重建我们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是现代人回望来路、砥砺前行的愿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小小彩排。
谨以读后感向前辈民俗大家杨荫深先生致敬并为《岁时令节》序。

                                      庚子葭月 沈嘉禄



导语摘要

       岁时令节,包括上古时期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和历史形成的传统节日。今天,在传统文化雍容重返日常生活的香软气氛中,那些容易激发城市人心底波澜的题目,经过一番善意的打磨和抛光,被推到新的空间,赋予了时代精神,是邀约、召唤、启迪,也是警醒、规劝、诫勉。农耕文明滋养后工业时代,城市文明礼拜农耕文明,需要合适的载体与通道。庄重而亲切的仪式,容易接受、传播。

       初版于1945年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岁时令节》(“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即“事物掌故丛谈”之一)就是一本主要记述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仪式从古至今演变的民俗通俗读物。《岁时令节》中既有传承至今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一些失传的节日如天贶节、十月朔等。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时,尤其详细阐述了这些节日期间的饮食情况、奇闻逸事。这些阐述都有确切的来源和出处,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可领略古人妙趣横生的民间生活。

       正如《岁时节令》这本书里精选展示的,还有寒食、浴佛、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正是这些让古人在稼穑之际获得休憩、娱乐及寄托遇难成祥等愿景的民俗活动,在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被发掘整理出可以确定自己身份、并印鉴族群认同的价值,进而在强调亲缘、增饰社交、促进商业、点亮时尚等义项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些偃伏已久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元、社日、上巳、浴佛、天贶、中元等,在远乡僻壤或邻邦异域或有延续,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让它们满血复活,并融入时代的审美。古人对物候的描写也是本书的华彩段落,如蛰虫始振、鱼涉负冰等,都可以当作《诗经》来品味;而鹰化为鸠、腐草为萤等戏剧性书写,不妨当作《山海经》来意会,方可领悟上古神话般的丰沛元气和奇谲想象力。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终于与大家见面了。除了对书中所引古籍文字进行校订外,锦上添花的是知名画家澄子(赵澄襄)老师的绘画、剪纸和篆刻名家潘尔方先生的甲骨文篆刻和肖形印,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想象空间。这一红一绿两本袖珍的《岁时令节》其实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封面颜色,桃红柳绿,仿佛是男版女版,读者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

       除了作者杨荫深的原序,《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还有美食家、作家沈嘉禄、女作家石磊分别作的新序导读。为方便海内外读者阅读,对冷僻字夹注拼音,书名、篇名及目录等则采用中英文对照。封面书名“岁时令节”四个字取自当年初版本封面上的美术字体,历经七十多年岁月的浸润,依然质朴典雅。

《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是值得购藏一册作为旅途及枕边之,又可延伸为熏陶下一代的有趣教材。当作新春佳节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杨荫深(1908—1989),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国学术家列传》《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编年长编》《中国古代游艺研究》《古今小说来源考》《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以及《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即《事物掌故丛谈》)等。



目录

插图校订珍藏本序  岁时令节中的暖意/沈嘉禄
插图珍藏本序  与岁时的亲/石磊
原序/杨荫深


岁时
立春
元旦
财神日
人日
上元
社日
上巳
清明
浴佛节
立夏
端午
天贶节
伏日
立秋
七夕
中元
地藏王生日
中秋
重阳
十月朔
冬至
腊日
祀灶日
除夕
附录(一)气候集解(二)十二生肖考
编后



内容摘要

       岁时令节,包括上古时期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和历史形成的传统节日。今天,在传统文化雍容重返日常生活的香软气氛中,那些容易激发城市人心底波澜的题目,经过一番善意的打磨和抛光,被推到新的空间,赋予了时代精神,是邀约、召唤、启迪,也是警醒、规劝、诫勉。农耕文明滋养后工业时代,城市文明礼拜农耕文明,需要合适的载体与通道。庄重而亲切的仪式,容易接受、传播。


       初版于1945年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岁时令节》(“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即“事物掌故丛谈”之一)就是一本主要记述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仪式从古至今演变的民俗通俗读物。《岁时令节》中既有传承至今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一些失传的节日如天贶节、十月朔等。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时,尤其详细阐述了这些节日期间的饮食情况、奇闻逸事。这些阐述都有确切的来源和出处,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可领略古人妙趣横生的民间生活。


       正如《岁时节令》这本书里精选展示的,还有寒食、浴佛、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正是这些让古人在稼穑之际获得休憩、娱乐及寄托遇难成祥等愿景的民俗活动,在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被发掘整理出可以确定自己身份、并印鉴族群认同的价值,进而在强调亲缘、增饰社交、促进商业、点亮时尚等义项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些偃伏已久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元、社日、上巳、浴佛、天贶、中元等,在远乡僻壤或邻邦异域或有延续,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让它们满血复活,并融入时代的审美。古人对物候的描写也是本书的华彩段落,如蛰虫始振、鱼涉负冰等,都可以当作《诗经》来品味;而鹰化为鸠、腐草为萤等戏剧性书写,不妨当作《山海经》来意会,方可领悟上古神话般的丰沛元气和奇谲想象力。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终于与大家见面了。除了对书中所引古籍文字进行校订外,锦上添花的是知名画家澄子(赵澄襄)老师的绘画、剪纸和篆刻名家潘尔方先生的甲骨文篆刻和肖形印,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想象空间。这一红一绿两本袖珍的《岁时令节》其实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封面颜色,桃红柳绿,仿佛是男版女版,读者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


       除了作者杨荫深的原序,《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还有美食家、作家沈嘉禄、女作家石磊分别作的新序导读。为方便海内外读者阅读,对冷僻字夹注拼音,书名、篇名及目录等则采用中英文对照。封面书名“岁时令节”四个字取自当年初版本封面上的美术字体,历经七十多年岁月的浸润,依然质朴典雅。


《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是值得购藏一册作为旅途及枕边之,又可延伸为熏陶下一代的有趣教材。当作新春佳节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很有意义的。



主编推荐

杨荫深(1908—1989),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国学术家列传》《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编年长编》《中国古代游艺研究》《古今小说来源考》《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以及《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即《事物掌故丛谈》)等。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新华社】半个多世纪以后,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上海辞书出版社将《事物掌故丛谈》重新排印面世,鲜活地再现了市井生活的丰富与真实。
【人民网】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的杨荫深先生,在科学考据的基础上,对于遗失的节日习俗、神秘的鬼狐现象、有争议的神仙事物、金鱼排队的魔术表演等进行了还原、澄清、揭秘。《事物掌故丛谈》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市井写真,妙趣横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中国文化报】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的代表作,初版于1945年。全套包括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等9册,其内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500多种事物的初来源和历史演变,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
【解放日报】上海辞书出版社近日重磅推出年度民俗文化精品图书《事物掌故丛谈》。其内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初来源和历史演变,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
【新民晚报】《事物掌故丛谈》全套包括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册,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了古今中外众多典故常识。
【劳动报】古人之雅致生动、闲情逸趣、奇思妙想、原始本真无不穿越古今,跃然纸上。《事物掌故丛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新华书目报】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典籍,《事物掌故丛谈》全书引用的典籍著作达百余种,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掌故与事物一一对应,纠正前人误谬不计其数,读后顿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由此可见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因此其史料价值和考据价值也显得尤为珍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