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03 5.4折 96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韩德玲 著,曹晔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37118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29241567

上书时间2024-10-2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晚明中国一些地区的慈善事业作为讨论重点,考察了当时的地方政府、精英与民众的关系以及道德权力的运作机制。慈善作为一项正义之事业,能够突破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展现生活在帝制国家下的多数人对于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作者不受缚于西方主流的研究范式,尽可能从广泛的史料出发,以晚明危机中的慈善事业之兴起为主线,探讨晚明的经济、社会、政治与观念,通过善会演讲记录、规章细则、日记中的管理细节、生活叙事等角度解读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作者简介

韩德玲, 明清历史学家,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于斯坦福大学获得中国文学硕士学位,师从韩南(Patrick Hanan),后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东亚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魏斐德和杜维明 (Tu Weiming)。曾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高校教授中国历史,并担任《哈佛亚洲研究期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想文化史。目前主要关注清初的社交网络、友谊与信任概念。
曹晔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清史研究所讲师。研究兴趣和专长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代表作有《燮理天下:祁彪佳与晚明绍兴的公共管理》(香港大学博士论文,2017)。



目录

导论
上编 新惯例:行善社团
章 放生社
第二章 早期善会及其高瞻远瞩的领导人
第三章 善会的替代方案
第四章 面向穷人和富人的讲话
第五章 边缘视角中的善会


下编 在危机期间制定慈善惯例
第六章 动员食物救济
第七章 与官员结盟
第八章 医疗救助及其他善举
第九章 慈善信仰以及信仰辞令
结论 从道德革新向财富正当化的转变


简称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晚明中国一些地区的慈善事业作为讨论重点,考察了当时的地方政府、精英与民众的关系以及道德权力的运作机制。慈善作为一项正义之事业,能够突破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展现生活在帝制国家下的多数人对于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作者不受缚于西方主流的研究范式,尽可能从广泛的史料出发,以晚明危机中的慈善事业之兴起为主线,探讨晚明的经济、社会、政治与观念,通过善会演讲记录、规章细则、日记中的管理细节、生活叙事等角度解读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主编推荐

韩德玲, 明清历史学家,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于斯坦福大学获得中国文学硕士学位,师从韩南(Patrick Hanan),后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东亚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魏斐德和杜维明 (Tu Weiming)。曾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高校教授中国历史,并担任《哈佛亚洲研究期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想文化史。目前主要关注清初的社交网络、友谊与信任概念。
曹晔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清史研究所讲师。研究兴趣和专长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代表作有《燮理天下:祁彪佳与晚明绍兴的公共管理》(香港大学博士论文,2017)。



媒体评论

韩德玲在对晚明危机中的慈善事业之兴起的研究中收集了很多有趣而罕见的资料。很少有人像她那样能够赋予一群庞大且多元化的杰出人物以生命,尤其是深度。这本关于中国历*激动人心的一个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书让你愈发遗憾,尽管有如此众多富有奉献精神的才华之辈,明王朝却很快倾覆了。

————法兰西学院教授
 魏丕信(Pierre-Étienne Will)

这本研究深入、引人入胜的书探讨了在晚明行善的意义,展示了慈善事业是如何成为明代精英的思想和行为的一部分的。这些角色的出现源自人们对道德行为、个人声望和紧迫的社会问题的担忧。韩德玲表明,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仁慈、慷慨和苦难的关注是永恒的,但他们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回应均受到其生活时代的具体情况的深刻影响。随着中国新一代慈善家的出现,她的作品也呈现出新的相关性。

————哈佛大学吴文雄讲席教授,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宋怡明(Michael Szonyi)


本书介绍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中的受过教育之人,其中一部分人属于精英群体之中的边缘人物。他们在晚明创办善会、组织救荒来济贫。通过关注五位重要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活动,韩德玲生动地描绘了王朝*后几十年的慈善活动的领袖们。她描述了他们的活动和动机,以及其在创办组织“行善”过程中的道德和实践两方面的艰苦奋斗。这本书基于对大量少见的资料的细读和斟酌,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兴起于晚明的慈善活动的新世界。
——日本上智大学名誉教授 
顾琳(Linda Grove)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极大地启发了我自己的研究。它推翻了中华帝国晚期慈善事业缺席的错误观点,丰富地阐释了明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念基础和实践表现。因此,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学者,以及以后的广泛的学者群体而言,这本书是无价之宝。

——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柯恩和柯珠恩伉俪东亚法讲座教授、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