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0.83 7.7折 ¥ 11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朱自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12842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29217545
上书时间2024-10-27
新版序
学术著作的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可能贬值,也可能增值。当然,我认为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增值的著作。
2009年,《儿童文学概论》在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出版的第二年,我在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的访谈时曾说:“自1982年蒋风先生出版个人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以来,难见个人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著作出版。而具有原创性的个人撰写的概论式著作,对于学科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尤其对学科的历史尚浅、基础较弱的儿童文学而言,迫切需要从‘编者’时代,跨入‘著者’时代。”可见,我撰写《儿童文学概论》一书的初目的是为了对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作出全方位的思考和把握,以加强基础较弱的儿童文学学科的建设。
对《儿童文学概论》一书的学术质量,谈凤霞教授在《基础理论的个性化深度建构——评朱自强的〈儿童文学概论〉》一文中这样评价:“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冠之以‘概论’、‘原理’、‘教程’等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著作迭出。但总体看来,不少著作的理论观点乃至框架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而且有些理论分析显得相对表层和普泛,甚至已经有些滞后。随着近些年中国学界对儿童文学认识的质的飞跃,儿童文学理论也需要有新的提升。朱自强先生的《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在这方面作出了有力的突破。”“独立写作一部学科基础理论的著作,要推陈出新极需功力,著者依托于几十年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儿童文学的教研,实践了学术著述的一个重要原则——厚积薄发!……著者立足于广阔的国际视野来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在论述中旁征博引,涉及的理论包括文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阅读学、美学、哲学等,充分证明了儿童文学研究并不是肤浅单薄的‘小儿科’,而是一门复杂、深厚的学问。”
在《儿童文学概论》出版后的这十多年里,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重视“阅读”的时代。与儿童文学密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育、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都出现了走向“儿童文学阅读”“绘本阅读”的强劲势头。近两年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明显加强了“儿童文学化”,而就在前不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作为“课程资源”,幼儿园必须配备“幼儿图画书,不得使用教科书”。可以肯定地说,《儿童文学概论》的隐含读者已经从儿童文学的专业研究者,拓展到了涵盖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以及儿童阅读推广领域的人士那里。
我所说的这本《儿童文学概论》的学术增值,就是指它正在上述教育领域和阅读推广领域发挥重要的知识传播作用。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要想用好儿童文学这一珍贵的资源,幼儿园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就需要了解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特别是关于童谣、童诗、故事、童话、小说、图画书等文体知识。
我本人经常为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培训班、小学语文教师国培班上课,并且深度参与儿童阅读推广,我所做的《图画书阅读与幼儿的心智成长》《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等讲座,所携带的知识系统中,有哲学、语言学、文学、阅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作为更具有支撑性的知识系统,正是以这本《儿童文学概论》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我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中阐释的语文教育理念和儿童文学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实践,也证明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所阐述的知识是十分有用、有效的。
以上所说的这些,正构成了我把新版《儿童文学概论》拿到华东师大出版社,在教师用书品牌“大夏书系”出版的重要理由。
是为新版序。
朱自强
2020年11月4日
于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
前言
一、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是什么样的教材?
为了让阅读者更快地把握教材,取得更好的阅读或学习效果,我想先简要说明这本《儿童文学概论》的基本特质。
这是一本个人独立撰写的概论式教材;这是一本在大学专事儿童文学教学、研究20多年的一位教授的学术性著作;这是一个精神上对儿童文学有着深层需求,把儿童文学视为世界观的思考者的“言说”。
我希望阅读者或学习者对具有上述三个特质的这本《儿童文学概论》的阅读和学习,能够在三个层面展开:在概论式教材中探讨儿童文学的基本理念和知识体系;在学术性著作中探究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思考者的“言说”中,思考如何从儿童文学中获得思想的资源,进而处理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儿童文学是智慧进化到较高水平的人类创造的一个文化奇迹,儿童文学是独特而又了不起的艺术,儿童文学是一种世界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智慧的进一步进化,人们一定会不断接近并终将拥抱这一认识。我希望这本《儿童文学概论》在改变社会轻视、漠视儿童文学的偏见态度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存在。
二、这本《儿童文学概论》的特色是什么?
目前,儿童文学教材已经为数不少,那就要问,这本教材产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它的特色在哪里?
首先,这是个人撰写的概论式教材,与一两个人主编、多人撰写的概论式教材有着不同的品质。
据我所知,自1982年蒋风先生出版个人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以来,不论是教材或专著,再没有个人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出版。陈晖教授著有《通向儿童文学之路》一书,该书是融合儿童文学、儿童阅读与语文教育的重要著作,儿童文学概论部分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为语文阅读与教学;另外有几种个人撰写或两三人合著的幼儿文学概论,如黄云生著《幼儿文学原理》,张美妮、巢扬合著《幼儿文学概论》。一个学科的教材需要有多种形式、多种面貌、不同风格的版本。特别是近30年,中国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应该有反映新的认识水准的个人撰写的教材出现,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需要进入教材撰写的著者时代。
如果著作者是当行专家,个人撰写的教材可能更有利于进行贯通全著作的体系性建构,给教材一个统摄性灵魂;有利于将具有整体性的价值观和学术、知识体系落实到每一章节,以至于渗透到字里行间,使之形成有机的呼应,使教材成为一个生气贯通的生命整体。
我选择个人撰写教材的方式,既是因为与主编教材相比,它所具有的上述可能,也是因为我自认为已经积蓄了个人撰写教材的能力,内心产生了撰写的冲动和激情。我想以撰写概论式教材的形式,对自己在26年的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中形成的儿童文学理念和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总结,以此为儿童文学教材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形式和风格,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添上一块对我个人来说为重要的砖瓦。
其次,这是一本具有体系性的学术著作式教材,这样的教材可能更有利于建构一个刺激学习者创新思维、激发学习者研究能力的平台。
以为教材就是非学术原创的编著是一种对大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错误认识。只举雷•韦勒克、奥•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为例,该书是西方文艺学具有权威性的杰出著作,被世界许多大学采用作文科教材。我们的大学在倡导创新性教育,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如果教授编写的教材都不具有学术性,即原创性,所谓创新教育终究不过是一句空话。
不论是一人撰写概论,还是一人主编多人撰写概论,都是不小的工程。概论是对整个学科的宏观、微观的综合把握,写作难度很大。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兼容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童年史)、人类文化学、生物学、民间文学、美术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儿童文学研究又有其特有的难度,没有长期的学术积累,没有广泛、深入的对多层面的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学术性和个性的儿童文学概论著作是难以完成的。
我认为,不论是主编教材还是个人撰写教材,都应该具有学术性。
不是以深入的学术性研究为根基的教材,就无法真正揭示研究对象的真实面貌;不是以深入的学术性思考、研究为根基的教材,常常使学习者面对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炒冷饭”,而变得对学习失去兴趣。
总体来看,目前的儿童文学概论性教材,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1)在研究方法方面,缺失现代性和童年史视角,忽视以儿童研究为根基,因此无法说清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和独特品质;(2)读者论、作家论本是儿童文学原理中的特有问题,可是很多教材对读者论、作家论或者完全疏忽,或者蜻蜓点水,用力不足,因此难以展示儿童文学的特殊性;(3)在作品取样方面问题,很多教材往往用非经典、非典型的二流甚至三流作品作为儿童文学艺术本质或文体特征的讨论对象,自然降低了儿童文学的艺术高度和魅力,无法呈现文体的本来面目;(4)有些教材沿用一般文学的分类,将儿童文学分为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说、戏剧几大类,这种文体划分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儿童文学的韵语性、幻想性,忽略了民间童话、动物文学、图画书这些儿童文学特有的文类,在呈现儿童文学文类的特有面貌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言以蔽之,我们的有些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呈现儿童文学的真实面貌和独特魅力,学生学得不来劲,教学效果差。我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学术水准不够。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方卫平教授、王昆建教授合编的《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显示出主编型儿童文学教材的学术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和突破。
我撰写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是以我此前出版的多种学术著作和上百篇学术论文所进行的研究作为支撑。很多研究领域,如本质论、儿童观、现代性、读者论、作家论、童话、幻想小说、动物小说、图画书等研究,我当时都参与了学术讨论。这些成果,在教材意识的引领下,我都尽量进行了吸收、整合。
当然,由于我本人水平的局限,这本概论一定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定有可以提升的学术空间,但就整体来看,说它是一本具有体系性的学术著作式教材并不为过。
三、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撰写一部具有新观点、新体例的儿童文学概论式教材,是我多年以来的愿望,我也一直在自己上课的讲义中逐步加以实现。在这次撰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以学术意识、教材意识为引领,力求使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
1.经典意识和典型意识
对经典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我的儿童文学研究的兴奋点、支撑点,因为我相信,任何一种特定事物的定义,也就是那一类事物中的好事物的定义。11年前,我在拙著《儿童文学的本质》中提出,建立儿童文学本质理论,必须具有“名著意识”。现在,撰写《儿童文学概论》这本教材,我当然更要以经典儿童文学作为立论的依据。
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中,仅有经典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典型意识。比如,论述“儿童情趣”,苏联的尼•诺索夫就比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具有典型性;探讨儿童文学的朴素性,日本的新美南吉显然比小川未明具有典型性;说到科学美文,法布尔、梭罗的作品才是典型。
尽力彰显经典、优秀、典型作品,不以二流、三流和非典型的作品作为儿童文学的立论依据,是这本《儿童文学概论》重要的原则之一。
2. 尽可能立足于广阔的国际视野
儿童文学发端于欧洲,繁荣于欧美,因此,概论型著作、教材必须立足于一个广阔的国际性视野,如此才能抵达这一事物的本源。
自1987年以来,我曾多次去日本开展儿童文学研究。虽然只懂日语,但是我通过日本这个西方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的翻译大国的窗口,努力对西方(包括日本)进行了广泛了解。比如,在童年史和儿童观方面,菲力浦•阿利斯的《“儿童”的诞生》、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等经典著作,我都是在日本读到的;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洛夫汀、凯斯特纳、林格伦、杨松、西顿等经典作家的中译作品还很少,我已经带回了他们作品的全集或文集;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经典图画书,我在20年前已经从日本带回摆上了书架,并且在《儿童文学的本质》等著述中,对部分作品进行过研究、介绍。
撰写这本《儿童文学概论》,我充分利用上述资源以及外国儿童文学的中译资源、中国学者的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成果资源,尽可能地立足于广阔的国际视野,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讨论。
我当然也意识到,因为只懂日语,在西方儿童文学言说方面,我的局限已经日渐明显。我知道自己的这种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模式终究不过是一种过渡形态,所以期待着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不同语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的早日出现。
3. 力求作合乎科学性的创新
我这里主要谈谈这本概论在理论体系架构和文体分类方面所作出的一些新探索。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儿童文学原理”和“儿童文学文体论”。
在“儿童文学原理”一编,我拿出将近全书二分之一的篇幅,用五章来充分讨论问题。儿童文学本质论、发生原理论、读者论、作家论、研究方法论,这五个论题都是儿童文学原理的核心问题,基本涵盖了整个问题领域。我相信这个设计,不仅是阐释儿童文学原理的一个新的结构性框架,而且也是十分有效和优化的理论结构。
本概论在探究儿童文学原理问题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讨论问题的方法或角度。仅以章为例,“儿童文学本质论”是儿童文学理论为核心的问题,我用了近五万字的篇幅进行重点探讨。其中有新意的是:明确提出儿童研究先于儿童文学研究这一重要的学术方法,并且身体力行,设专节进行“儿童研究”,这是对以往儿童文学教材的一个突破;对自己建构了多年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作进一步的诠释,以此作为统领整部教材的灵魂;从“现代”性、“故事”性、“幻想”性、“成长”性、“趣味”性、“朴素”性这六个方面阐释儿童文学的特质,在整体上是一种新的见解。
在“儿童文学文体论”一编,我在借鉴国外特别是日本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儿童文学文体分类模式。
我对儿童文学的文类进行重新分类的设想由来已久。2003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王确教授主编小学教育专业教材《文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时,很有眼光地列出“儿童文学”一章,并邀请我来撰写。在第三节“儿童文学的分类及分类的目的”里,我以列表的形式,提出了一个新的儿童文学分类体系,划分出了“韵语儿童文学”“幻想儿童文学”“写实儿童文学”“纪实儿童文学”“科学文艺”“动物文学”“图画书”这七大文类。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2008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泉根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一书,也有“韵文体”“幻想体”这两个分类,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与王泉根教授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的“幻想儿童文学”分类中,包括的是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幻想小说(我认为,正是这三种文学体裁呈现了幻想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构成了幻想儿童文学的体系),而王泉根教授的“幻想体”分类中,包括的则是童话、寓言、幻想文学。我之所以未作王泉根教授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世界范围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不具有真正意义的幻想的寓言早已经被“故事”同化,早已经从欧美(包括日本)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消失;第二,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有不同的文体特征,有必要将两者区分开来进行讨论;第三,在概念逻辑上,幻想文学并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大文类,它应该也包含了童话这一体裁,而幻想小说才是与童话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撰写本概论时,我基本依据2003年发表的文体分类表进行了论述,只在章内作了个别微调,比如:在“纪实儿童文学”一章中,把游记放在了散文里;在“科学文艺”一章中,对“科学小品”概念进行质疑,并将其置换成了“科学美文”;在“动物文学”一章,在动物小说、动物故事之后,增加了动物散文。
我认为本概论的儿童文学文体分类方法,更清晰、更准确地勾画出了儿童文学在文类上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独特面貌,有助于读者认识、感受儿童文学的特殊魅力。
儿童文学是有高度的学科,儿童文学研究是有特殊难度的学问。我深知,本教材对儿童文学所作的阐释,与儿童文学本身具有的高度尚有距离,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好在这本教材的准备和写作,为我积蓄了继续向儿童文学高度攀登的信念和力量。在此,我邀请本书的读者,让我们一道努力前行。
2008年8月24日
《儿童文学概论》这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儿童文学原理,包括儿童文学本质论、发生原理论、读者论、作家论与研究方法论等;下编为儿童文学文体论,在提出儿童文学新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七章的篇幅分门别类加以论述。本书是作者独立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式教材,在经典意识和典型意识、立足广阔的视野、合乎科学性的创新这三点上,区别于以往同类著作。
《儿童文学概论》这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儿童文学原理,包括儿童文学本质论、发生原理论、读者论、作家论与研究方法论等;下编为儿童文学文体论,在提出儿童文学新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七章的篇幅分门别类加以论述。本书是作者独立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式教材,在经典意识和典型意识、立足广阔的视野、合乎科学性的创新这三点上,区别于以往同类著作。
朱自强,学者、翻译家、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东京学艺大学、大阪教育大学访问学者,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香港教育学院访问教授,台湾台东大学兼职教授。学术领域为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出版《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以及《经典这样告诉我们》《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绘本为什么这么好》等学术著作十几种。翻译日本儿童文学名著20种、绘本近百种。儿童文学创作获得泰山文艺奖、图画书时代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上编 儿童文学原理
章 儿童文学本质论 / 003
节 儿童是什么?003
一、被发现的“儿童”005
二、儿童:独特文化的拥有者013
第二节 儿童文学是什么?021
一、介绍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021
二、儿童文学= 儿童× 成人× 文学024
三、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026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特质031
一、“现代”性031
二、“故事”性033
三、“幻想”性036
四、“成长”性040
五、“趣味”性044
六、“朴素”性047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发生原理 / 057
节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057
一、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的“发现”057
二、儿童观:无形而有力的手060
第二节 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的源流062
一、民间文学的价值062
二、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源流065
三、民间文学的现代性转化068
第三节 文学传统:儿童文学的土壤072
一、传统文学中的“儿童”072
二、文学传统对儿童文学的艺术影响075
第四节 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078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催生作用078
二、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负面关系082
第三章 儿童文学读者论 / 088
节 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088
一、儿童读者089
二、成人读者092
三、双重读者对儿童文学的影响095
第二节 儿童的审美能力097
一、审美的必要条件是什么?097
二、儿童的审美能力处于低水平?100
三、儿童—成人:审美发展的非进化性106
第三节 儿童的审美与成人审美的区别108
一、超理念的审美与渗入理性观照的审美108
二、近距离的审美与远距离的审美113
第四章 儿童文学作家论 / 121
节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性121
一、儿童文学“自我表现”的特异性121
二、作家对儿童文学的精神需求124
三、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形式需求127
第二节 儿童文学作家类型130
一、从心性上划分的作家类型130
二、从职业化程度划分的作家类型132
三、从创作动机划分的作家类型134
四、从创作立场划分的作家类型136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式138
一、童年实际体验式和体验虚构式139
二、外部观察式和内部体验式141
三、象征的、诗的方法和写实的方法144
第五章 儿童文学研究方法论 / 149
节 作为学科的儿童文学150
一、儿童文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给儿童的文学作品150
二、儿童文学有自己明确的研究领域和完整的学术体系151
三、儿童文学研究有特定的方法151
第二节 儿童文学研究方法的“拿来主义”152
一、儿童文学理论的本土化问题152
二、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拿来主义”153
第三节 儿童文学研究者的素质154
一、不忘“童年”之本155
二、具有澄明的人生智慧和文化融通性155
第四节 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56
一、儿童哲学的方法156
二、心理学的方法159
三、人类文化学的方法161
四、童年历史学的方法163
五、跨学科的方法164
下编 儿童文学文体论
绪 论 关于儿童文学的新分类法 / 169
章 韵语儿童文学 / 176
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