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69 5.4折 ¥ 8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王锷 主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194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29128353
上书时间2024-10-27
序
王锷
文献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不重视文献学或不以文献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颇多臆说,不足传信。
《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郑玄注释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朱熹《论语集注》说:“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郑玄、朱熹将“文”解释为文章、典籍,“献”为贤才。
文、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孔子弟子而言,孔子是“献”;对后代读者而言,孔门弟子、后学记录编纂孔子言语而成的《论语》,则成为“文”。“文献”一词,就成为记录历史资料的总称。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说:“夫子言夏殷之礼而深慨文献之不足征。释之者曰:文,典籍也;献,贤者也。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记录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辩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则窃以己意附其后焉。命其书曰《文献通考》。”马端临所言“文献”,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典籍、书籍无异,所以,文献自然就成为人们认识历史、洞察社会的依据。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典籍的学问。今天学术界所谈的文献学,更偏重于古代,又名古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整理与研究的学问。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今天的学科划分中,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有一个二级学科名曰“中国古典文献学”;一级学科“历史学”下面,有一个二级学科名曰“历史文献学”;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下面,有一个二级学科名曰“文献学”。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和文献学都是二级学科,分别属于三个一级学科,三者有何异同?令人费解。其实,从学理上而言,三者没有任何区别,命名为古文献学,似乎更好。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黄永年等先生,对此均有卓见。黄永年先生《古文献学四讲》前言说:“后,对《古文献学四讲》这个书名也得作点解释。前面说过,当年听我讲课的有历史文献学硕士生,但为什么不叫《历史文献学四讲》呢?因为不明底细的人会当作品是讲历史、地理的历史学科的文献。其实‘历史文献’本是指历史上的文献,和‘古文献’是一个意思,为避免误解起见,用‘古文献’比‘历史文献’更好一些。”(鹭江出版社2005年6月)就古文献研究而言,“不明底细的人”很多,出现混乱,也属于正常。难怪孔夫子早有言曰:“必也正名乎!”
《学礼堂访谈录》第五辑《有斐君子》收录对江庆柏、董恩林和程章灿三位先生的访谈。
江庆柏先生1978年2月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师从诸祖耿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编委,主要从事江苏地方文献、四库学文献整理研究工作。著有《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近代江苏藏书研究》《孙星衍评传》《〈四库全书荟要〉研究》,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朝进士题名录》,整理《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主编《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江苏人物传记丛刊》《江苏近现代社会救济与慈善文献丛刊》《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中国古代女教文献丛刊》等。担任《无锡文库》《泰州文献》《扬州文库》学术顾问,主持《江苏艺文志》增订工作。现为《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库提要汇辑汇校汇考”首席专家,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江苏文脉工程史料编研究”主持人。
早在20世纪90年代编纂《三礼研究论著提要》之时,经常查检江先生参与编纂的《江苏艺文志》,但与其相识,是在2004年我调到南京师范大学以后。江先生为人谦和、处事低调、治学严谨,是国内知名的古文献学、四库学研究专家。其代表作《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一书,收录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收藏等方面人物25000人左右,逐一著录传主姓名、生卒年份、字号籍贯、资料出处等,是研究清代历史案头之书。《清代进士题名录》依据科年甲第名次著录清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三十年(1904)文科常科考试一百十二科所取进士26849名,博学鸿词科、经学科、经济特科在内的制科考试和翻译科所取进士253名,书前有近十万字的《清朝进士题名文献概述》,介绍清代进士题名文献,探讨清代进士题名中清朝文科常科考试录取的进士人数、补殿试与未殿试、宗室会试等问题,说明清朝进士题名、姓氏、名字和籍贯著录的依据,资料详实,翻检便利,是研究清代科举制度的代表性学术成果。
江先生对江苏地方文献非常熟悉。他主持编纂的《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江苏艺文志》(增订版)、《江苏现存书目》等成果,为江苏省正在进行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提供了基础性的文献资料。对于这几部书,外人一时难以说清,用江老师自己的话说:《江苏艺文志》是著录我们江苏人写的书,《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是著录写我们江苏的书。《江苏艺文志》和《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基本上反映了江苏作家的著作情况和有关江苏的著作情况。《江苏现存书目》是一部工作用书,是将《江苏艺文志》中尚存的著作先选择出来,为《江苏文库》的《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编纂提供方便。据统计,《江苏现存书目》著录图书25900余部。
董恩林先生197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师从张舜徽先生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师从熊铁基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中组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著有《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文献论理与考实》《董恩林自选集》等著作,整理《广成集辑校》《兴国州志校注》等古籍,在《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献》《文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参加《汉语大字典》《二十五史全译》《儒藏》等社科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同时主持*古籍整理重大项目“《皇清经解》点校整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荆楚全书》子课题。
我与董恩林先生相识已有二十多年了。近十年左右,几乎每年在学术会议见面,加之同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往来密切,交谈甚多!其为人也,敦厚诚实,其为学也,勤奋求通。就董先生学术成果而言,大致涉及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道家思想和国学研究等方面。针对古文献学学科名称、内涵外延人言人殊、五花八门的现象,董先生撰写《文献之我见》《论传统文献学的内涵、范围和体系诸问题》《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等系列论文,探讨文献的内涵和古文献学的研究范围等问题,并主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一书,指出“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名同实异,“历史文献学”与“古典文献学”名异实同。他认为:“我们所理解的‘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是同一概念,并主张用‘传统文献学’作为统一名称。所称‘文献’‘传统文献’‘古文献’‘古典文献’‘历史文献’也是同一概念,并主张用‘古文献’作为统一名称。”这些见解,对于推动文献学研究、文献学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他诸如对魏晋隋唐道家道教思想中道论、重玄论、修养论的探讨,对国学、经学、儒学和子学概念与体系的辨析,对夏商周政治体制和五代官制的分析,皆有新见,受到学术界关注。
程章灿先生197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3年师从程千帆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教学会副会长。他的治学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石刻学和海外汉学。研究专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族与六朝文学》《古刻新诠》《石刻刻工研究》等,译著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等,学术随笔有《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纸上尘:历史的表里》《鬼话连篇》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诗作数十篇。现为《江苏文库·文献编》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首席专家。
我与程章灿先生相识于1999年高校古委会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届中青年学者研讨会。2004年我调到南京师范大学以后,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答辩时,时常见面。2016年3月25日,在江庆柏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库提要汇辑汇校汇考”开题之时,程章灿先生邀请我参加“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之“文献编”经部的编纂工作。此后,与程先生几乎月月见面,讨论“文献编”工作进展情况。程先生勤奋好学,待人诚实,治学之广,著作之富,才思之捷,学界少有。他在29岁时,出版《魏晋南北朝赋史》《唐诗入门》,30岁出版《刘克庄年谱》,随后接连出版《汉赋揽胜》《魏晋南北朝诗》《世族与六朝文学》《石学论丛》《赋学论丛》《古刻新诠》《石刻刻工研究》《南北朝诗选》等著作,另有与程千帆先生合作的《程氏汉语文学通史》,学术随笔、翻译著作和他主编的其他学术著作,无不凸显其聪敏、博学、刻苦和多产。
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参加“第二届宋云彬古籍评奖”会,程先生送我一册《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晚上睡觉前,拜读数篇,对其中辑《佳丽地》篇《两座读书台,一个文化传统》,印象深刻。此文讲述南京清凉山有纪念北宋福建人郑侠(1041—1119)的一拂祠,明人称为“郑侠读书堂”,又名“郑介公读书台”。对于这位乡贤读书的地方,程先生于文末说:“书台也好,读书堂也好,总之,位置都是在城西。郑介公读书台与城东南的周处读书台遥遥相望,代表了南京读书史上两个自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一个敢于挑战权威,一个勇于改过自新。两个传统,也可以说是一个,那就是‘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既是程章灿先生的经历,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江庆柏教授、董恩林教授和程章灿教授,三位教授出生于不同的地方,然因中国高考制度的恢复,他们得以考入大学,努力读书,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传承文脉。《礼记·大学》说:《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大学》征引之诗句,源自《诗经·卫风·淇澳》。“有斐”,有文采的样子。諠,忘也。此谓文采斑斓、品德高洁的君子,令人难忘。故本辑取名曰《有斐君子》。
2020年1月4日初稿
2020年2月3日定稿
本书包括江庆柏、董恩林、程章灿三位先生的访谈,从求学经历、学术师承、代表著作编撰、学术研究心得、未来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学界交往等方面,全面展示了这批学者的读书治学、为人为文、教育理念等。另外,访谈在侧重学术性的同时,还注意发掘被访谈者的生平阅历、学术交往等,是非常有价值的口述资料。
王锷,男,甘肃甘谷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等,整理《藏书纪事诗》《守雅堂稿辑存》《五礼通考》等文献。
目.录
序…………………………………………………………………001
行走在历史文献的风景里
——江庆柏先生访谈录 ……………………………………001
一、求学经历………………………………………………005
二、师从诸祖耿先生………………………………………016
三、参编与增订《江苏艺文志》 …………………………023
四、《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近代江苏藏书研究》 …029
五、《孙星衍评传》…………………………………………037
六、《江苏地方文献书目》…………………………………043
七、整理江苏地方文献……………………………………049
八、参与“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060
九、《稿本》…………………………………………………065
十、《清代人物生卒年表》…………………………………071
十一、《清朝进士题名录》…………………………………080
十二、其他文献整理………………………………………084
十三、《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088
十四、《〈四库全书荟要〉研究》 …………………………097
十五、《四库提要汇辑汇校汇考》…………………………102
十六、余论…………………………………………………106
亦论亦考,求通求实
——董恩林先生访谈录 ……………………………………117
一、求学经历………………………………………………121
二、师从张舜徽与熊铁基先生……………………………125
三、五代史研究……………………………………………130
四、小学、档案学与历史文选……………………………138
五、唐代老学研究…………………………………………148
六、历史文献学研究………………………………………155
七、整理古籍………………………………………………173
八、国学研究………………………………………………184
九、历史文献研究会工作…………………………………194
卅年身在帝王州
——程章灿先生访谈录 ……………………………………197
一、求学经历………………………………………………201
二、《魏晋南北朝赋史》……………………………………224
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