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7 4.8折 ¥ 7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郑传寅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6422975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6924108
上书时间2024-10-27
《中国戏曲》含发展历程、艺术形态、名家名作三编内容。*编探寻戏曲的起源,并提出新见;探讨戏曲到底诞生于何时;对宋元戏曲南北分流、明清传奇杂剧的文人化、清代的花雅争胜、“革命样板戏”进行分析。第二编在比较戏剧学的视野下展开论述,对戏曲的艺术形态、戏曲文体的变化及特征、戏曲舞台传统表现手法及其美学特征等进行论述。第三编对代表性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等进行评说,对经典剧目进行解读。全书力图从专业角度全面展示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发展规律和审美品格。既关注戏曲的历史,也关注戏曲的当下;既关注戏曲文学创作,也关注戏曲舞台呈现;既关注汉族戏曲,也关注少数民族戏曲。本书将中国戏曲放在世界戏剧“版图”之中重新概括其特点,寻找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版图中的“准确定位”和“历史坐标”,视角独到。本书体例有特点,有新意,不但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还追问了“为什么”的根源;内容专业但语言通俗,是一本使“圈内人”受益,又能让“圈外人”都读懂的学术经典;同时也具备对外输出、走向海外的潜质。
《中国戏曲》含发展历程、艺术形态、名家名作三编内容。*编探寻戏曲的起源,并提出新见;探讨戏曲到底诞生于何时;对宋元戏曲南北分流、明清传奇杂剧的文人化、清代的花雅争胜、“革命样板戏”进行分析。第二编在比较戏剧学的视野下展开论述,对戏曲的艺术形态、戏曲文体的变化及特征、戏曲舞台传统表现手法及其美学特征等进行论述。第三编对代表性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等进行评说,对经典剧目进行解读。全书力图从专业角度全面展示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发展规律和审美品格。既关注戏曲的历史,也关注戏曲的当下;既关注戏曲文学创作,也关注戏曲舞台呈现;既关注汉族戏曲,也关注少数民族戏曲。本书将中国戏曲放在世界戏剧“版图”之中重新概括其特点,寻找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版图中的“准确定位”和“历史坐标”,视角独到。本书体例有特点,有新意,不但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还追问了“为什么”的根源;内容专业但语言通俗,是一本使“圈内人”受益,又能让“圈外人”都读懂的学术经典;同时也具备对外输出、走向海外的潜质。
郑传寅,男,1946年生,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重大项目;获得过*、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成果奖共5项;著有《中国戏曲史》《欧洲戏剧史》《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等。
目 录
引 言 1
上编 发展历程 15
导 语 16
章 众说纷纭:戏曲的起源 25
一、戏曲的源头在哪里 26
二、戏曲的远源与近源 35
第二章 姗姗来迟:戏曲的晚熟 39
一、戏曲诞生在何时 40
二、戏曲晚熟的原因 47
第三章 南北分流:宋元南戏与北杂剧 57
一、宋元南戏 58
二、北杂剧 63
第四章 文人主导:明清传奇的雅化 77
“传奇”释名 78
二、传奇的发展历程 85
三、传奇的雅化 86
四、传奇作品概览 99
第五章 花雅争胜:清代地方戏的崛起 101
“花雅争胜”释义 102
“花雅争胜”的历程 103
三、京剧的创生 106
四、京剧与地方戏崛起的意义 111
第六章 跌宕起伏:当代戏曲的轨迹 113
“十七年”的戏曲改革 114
“文化大革命”十年“样板戏”一花独放 119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戏曲的振兴与保护 123
中编 艺术形态 127
导 语 128
章 南腔北调:戏曲的声腔与剧种 131
“四大声腔” 132
“四大声腔系统” 134
三、其他声腔系统 141
第二章 生旦净丑:戏曲的行当艺术 143
一、行当、脚色、角色 144
二、行当初现 145
三、行当体系的初步形成 146
四、行当体系的发展 147
五、行当的归并与分蘖 150
六、戏曲流派艺术
第三章 唱念做打:戏曲的表现手段 159
一、唱 161
二、念 163
三、做 166
四、打 170
第四章 一桌二椅:舞台道具与布景 173
一、古代戏台 174
二、古戏台上的砌末 178
三、现代舞台布景 181
四、舞台布景与剧情时空转换 182
下编 名家名作 183
导 语 184
章 清峭柔远:宋元南戏 187
一、宋代南戏《张协状元》 188
二、元代南戏《荆钗记》 191
三、元代南戏《白兔记》 194
四、元代南戏《拜月亭》 198
五、元代南戏《杀狗记》 201
六、元代南戏《琵琶记》 204
第二章 劲切雄丽:元人杂剧 211
一、关汉卿及其杂剧代表作 212
二、王实甫的《西厢记》 222
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28
四、马致远的《汉宫秋》 232
五、白朴的《梧桐雨》 236
六、白朴的《墙头马上》 238
七、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43
八、尚仲贤的《柳毅传书》 246
九、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249
第三章 典雅华美:明清传奇 253
《中国戏曲》含发展历程、艺术形态、名家名作三编内容。*编探寻戏曲的起源,并提出新见;探讨戏曲到底诞生于何时;对宋元戏曲南北分流、明清传奇杂剧的文人化、清代的花雅争胜、“革命样板戏”进行分析。第二编在比较戏剧学的视野下展开论述,对戏曲的艺术形态、戏曲文体的变化及特征、戏曲舞台传统表现手法及其美学特征等进行论述。第三编对代表性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等进行评说,对经典剧目进行解读。全书力图从专业角度全面展示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发展规律和审美品格。既关注戏曲的历史,也关注戏曲的当下;既关注戏曲文学创作,也关注戏曲舞台呈现;既关注汉族戏曲,也关注少数民族戏曲。本书将中国戏曲放在世界戏剧“版图”之中重新概括其特点,寻找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版图中的“准确定位”和“历史坐标”,视角独到。本书体例有特点,有新意,不但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还追问了“为什么”的根源;内容专业但语言通俗,是一本使“圈内人”受益,又能让“圈外人”都读懂的学术经典;同时也具备对外输出、走向海外的潜质。
郑传寅,男,1946年生,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重大项目;获得过*、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成果奖共5项;著有《中国戏曲史》《欧洲戏剧史》《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