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儒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儒学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2.12 8.0折 7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志华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481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500640

上书时间2024-10-2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章 美国汉学研究的兴起
*节 裨治文
第二节 卫三畏
第三节 丁韪良
第四节 林乐知
第五节 明恩溥

第二章 美国汉学研究的开展
*节 劳费尔
第二节 德效骞
第三节 卜德
第四节 杨联陞

第三章 美国儒学研究的开展
*节 陈荣捷
第二节 顾立雅
第三节 狄百瑞
第四节 倪德卫

第四章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节 费正清
第二节 列文森
第三节 史华慈
第四节 柯文

第五章 美国儒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节 余英时
第二节 墨子刻
第三节 傅伟勋
第四节 林毓生
第五节 成中英
第六节 南乐山

第六章 后现代时期美国儒学研究的新动向
*节 杜维明
第二节 郝大维与安乐哲
第三节 艾尔曼
第四节 包弼德
第五节 艾文贺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美国儒学史》笔者研究美国儒学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百多年来的美国儒学史进行疏解,通过历史维度以彰显其特定的学术特色和理路,从而促进美国儒学的下一步发展。在美国学术界,儒学研究虽称不上“显学”,但它毕竟是美国学术界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历史上为美国学术的繁荣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对美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二,研究美国儒学史更有益于中国儒学的发展,进而亦有益于世界儒学的发展。美国儒学的形成、发展以至壮大,是在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客观地讲,美国的儒学研究不仅超了其曾经“追随”的“欧洲汉学”,而且已然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美国儒学史发展的线索及理路,对于思考中国儒学乃至世界儒学的发展定会有不少助援意义。实际上,美国儒学历经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对于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的中国儒学研究来讲,无疑是一种借鉴资源。


商品简介

   《美国儒学史》笔者研究美国儒学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百多年来的美国儒学史进行疏解,通过历史维度以彰显其特定的学术特色和理路,从而促进美国儒学的下一步发展。在美国学术界,儒学研究虽称不上“显学”,但它毕竟是美国学术界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历史上为美国学术的繁荣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对美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二,研究美国儒学史更有益于中国儒学的发展,进而亦有益于世界儒学的发展。美国儒学的形成、发展以至壮大,是在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客观地讲,美国的儒学研究不仅超了其曾经“追随”的“欧洲汉学”,而且已然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美国儒学史发展的线索及理路,对于思考中国儒学乃至世界儒学的发展定会有不少助援意义。实际上,美国儒学历经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对于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的中国儒学研究来讲,无疑是一种借鉴资源。 

作者简介
  程志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社科青年专家。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哲学教指委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省哲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儒研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和比较哲学。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等项目7项。专著《中国儒学史》(上、下册)获河北省第十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熊十力哲学研究》获河北省第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牟宗三哲学研究》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台湾“鹅湖学派”研究》获河北省第九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困境与转型》获*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前言
章 美国汉学研究的兴起
节 裨治文
第二节 卫三畏
第三节 丁韪良
第四节 林乐知
第五节 明恩溥

第二章 美国汉学研究的开展
节 劳费尔
第二节 德效骞
第三节 卜德
第四节 杨联陞

第三章 美国儒学研究的开展
节 陈荣捷
第二节 顾立雅
第三节 狄百瑞
第四节 倪德卫

第四章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节 费正清
第二节 列文森
第三节 史华慈
第四节 柯文

第五章 美国儒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节 余英时
第二节 墨子刻
第三节 傅伟勋
第四节 林毓生
第五节 成中英
第六节 南乐山

第六章 后现代时期美国儒学研究的新动向
节 杜维明
第二节 郝大维与安乐哲
第三节 艾尔曼
第四节 包弼德
第五节 艾文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美国儒学史》笔者研究美国儒学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百多年来的美国儒学史进行疏解,通过历史维度以彰显其特定的学术特色和理路,从而促进美国儒学的下一步发展。在美国学术界,儒学研究虽称不上“显学”,但它毕竟是美国学术界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历史上为美国学术的繁荣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对美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二,研究美国儒学史更有益于中国儒学的发展,进而亦有益于世界儒学的发展。美国儒学的形成、发展以至壮大,是在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客观地讲,美国的儒学研究不仅超了其曾经“追随”的“欧洲汉学”,而且已然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美国儒学史发展的线索及理路,对于思考中国儒学乃至世界儒学的发展定会有不少助援意义。实际上,美国儒学历经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对于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的中国儒学研究来讲,无疑是一种借鉴资源。

主编推荐
  程志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社科青年专家。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哲学教指委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省哲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儒研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和比较哲学。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等项目7项。专著《中国儒学史》(上、下册)获河北省第十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熊十力哲学研究》获河北省第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牟宗三哲学研究》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台湾“鹅湖学派”研究》获河北省第九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困境与转型》获*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精彩内容
《美国儒学史》:
  在裨治文看来,古代中国文化有其灿烂的方面,比如中国有辉煌的文学传统;在这一点,恐怕连古希腊、罗马也难以企及。然而,正是因此,中国人对外来的基督教天然会有一种文化抵触心理。就外来的传教士来讲,这种文化抵触心理是传教事业的巨大阻碍。在此意义下,裨治文甚至认为中国是“和平的障碍”。他说:“不管我们如何看待中国历史,我们无论是考察其统治者和人民的道德品质,还是其政府的结构,我们都能从其中发现建立永久和平的严重障碍。这些障碍并非晚近才产生的,而是与这个民族早的历史同时出现的;降至当代,它们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改朝换代,以及不断骚扰和搅动这个帝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而变本加厉”,结果,这种“对于和平的障碍”“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不过,正是这种阻碍的存在,迫使传教士不得不“正视”中国文化。于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传教活动,裨治文从西方近代化的角度审视了中国文化。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的确有其明显的缺欠,这些缺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厚古薄今,僵化停滞。裨治文认为,在中国人看来,古圣先王已经取得了人类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人们不希望未来有新的事物出现,故也从来没有变革发展的愿望。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是停滞不前,人们向往的是自然状态的生活。就连被称作“万世师表”的孔子也只是“述而不作”,只着意于删定和传播之前的经典,且对于没有生活在之前的所谓“黄金时代”而遗憾。于是,人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倾向于转向过去寻找根据。在裨治文看来,被历代中国文人学者视作是“黄金时代”、太平盛世典范的“三代”,实际上并没有描述的那样美好,而是充斥着争权夺利、杀伐不断的历史时期。而且,学生们所书写的是2000多年前所使用的文字,学习的内容也是2000多年前的法则、规训和格言。与西方语言相较,中文单字数量少、语法简单,这些特点使西方人难以掌握中文,而这从侧面说明中文存在着严重缺点。总之,在中国,无论是日常行为规范,还是政府治理原则,乃至语言文字,都是世代相传、陈陈相因的产物。他说:“这里,……思想本身也是一成不变的,历朝历代它们没有一点变化。”关于中国文化的厚古薄今与僵化停滞,他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人似乎没有任何发展的愿望,也不探讨超越先人的可能,因为它们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被认为是异端。
  其二,妄自尊大,盲目排外。裨治文在传教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中国人虽然落后无知和崇拜偶像,但有着强烈的“天朝自大”的心理,从官方至民间均有着蔑视外国人的心态。在中国人看来,自己的国家处于世界文明的核心,是无与伦比的“天朝上国”;皇帝也自称是“天”的代言人而为“天子”,自己拥有至高无上权威。他说:“皇帝视天下为一个大家庭,他则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因此,中国人普遍存在着“天朝抚有万邦”的观念,故其他国家“万国来朝”是应该的。在裨治文看来,这实是一种傲慢无知的表现,而傲慢无知的“恶性膨胀”导致了“夷夏大防”的狭隘心态——中国人认为外国人不通典制、不晓礼法,所以应该蔑视并排斥他们。正因为如此,尽管传教士们和中国人已有长期的交往,但中国人仍然公然蔑视传教士,认为中国高于其他国家,并视其他民族为“蛮夷之民”。不过,这种傲慢无知不仅影响了在华外国人的利益,也妨碍了中国人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故而也影响了中国人自身的利益。因此,必须破除这种妄自尊大和盲目排外的心理,否则中国人将永远处于落后民族之列。裨治文说:“我们不相信中国永远处于落后状态。”他还说:
  我们要打破她的盔甲,将她带到我们的面前来接受我们的帮助,我们要帮助中国人战胜他们身上强大的邪恶,战胜他们的妄自尊大和盲目排外。
  其三,重人伦,轻宗教。裨治文认为,中国人将德行作为学问的主题,认为德行理论比任何哲学都要崇高。因此,儒家鼓励人们去思考一些思维难以企及的命题,并力图解决一些实际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质言之,学术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人类的物质利益。因此,他们反对任何发明创造,鄙视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认为发明创造是没有价值的、属于下人干的事务,因为这类活动虽然看起来经历了辛勤耕耘,可终没有任何道德价值。不过,虽然中国文化重人伦,但中国人并不知晓真理和正义,自大、欺骗、撒谎、偷盗、抢劫、谋杀、包办婚姻、纳娶小妾等道德沦丧的行为比比皆是。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宗教,因为中国人对“独一真神”一无所知;中国的宗教只是一种对超越神圣的“假想”,故盛行偶像崇拜,缺乏恐惧、希望、爱心和同情心,其实质上乃一种“从虚无到虚无”的信仰。例如,中国的佛教徒是“无知、邪恶、迷信、懒散”的社会阶层,他们“大字不识,就会念几句经;而且他们道德败坏,作恶多端”。正因为缺乏真正的宗教,整个中国历史充斥着黑暗、邪恶、残酷和混乱。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