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7.95 7.6折 7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慧凤王秦邱红著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69428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28481703

上书时间2024-10-2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逐步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可以具体分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地域城镇化三个方面。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作为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958%。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开始于工业革命,英国是早开始工业化的国家,也是早开始城镇化的国家,目前发达国家基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城镇化率大多在近80%。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城镇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重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战略。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决定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直接,对城镇化的作用和贡献也直接、广泛。然而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不能满足城镇化的要求,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各种矛盾凸现。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现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与社会、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产业与教育、职业与教育脱节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巨大的转移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改变,也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高转移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就业技能以及实现市民化,是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由此,本书探讨城镇化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促进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的共同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对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EA13104)研究成果。

李慧凤教授负责本书研究框架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及路径制定,并终统稿。

赵晶媛博士为导论的提炼以及撰写付出了智慧和心血。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前言
王秦博士承担第2章、第5章的撰写,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在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并以北京地区为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区域及行业,为探索城镇化视角下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框架设计与实现路径的研究奠定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从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内涵研究入手,基于科学性与实用性、动态性与静态性、代表性与可比性、系统性与关联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职业教育供求协调的发展资源、发展结构、发展模式、发展能力和发展特色五个方面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过程与效果。

李亚梅老师承担第3章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资料收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整体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内容和方式状况;另外,以北京地区为例,对职业教育的区域供给进行分析,以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新能源行业、汽车行业、生物医药行业、金融行业和旅游行业六大典型行业为例,介绍了北京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供给的影响,为探索城镇化视角下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框架设计与实现路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洁老师、刘军老师、赵玮老师承担第4章的研究,在深入研究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配置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邱红老师进行了大量调研,依据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完成了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即第6章内容。

张苏雁老师为本专著做了大量有关职业教育与城镇化互动的国外文献资料的收集及研究工作。

本项目的研究参阅了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在此,谨对参与课题的各位老师及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导语摘要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EA13104)研究成果。
本书吸收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与城镇化互动*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城镇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内涵及特征,在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供给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总量、层次、结构等宏观层面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微观层面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供给现状及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配置状态进行诊断研究,挖掘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失衡的关键因素,构建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展开基于城镇化建设的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课题的研究对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职业教育政府主管及规划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慧凤,湖北武汉人,1965年出生,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市职教名师。
李慧凤教授潜心钻研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及理论前沿具有深刻的洞察与把握,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8部。



目录

目录
1导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城镇化与职业教育互动演进国内外理论2
13城镇化与职业教育互动演进国内外实践发展13
14研究的创新点34
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37
本章小结39
参考文献39


2我国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51
21我国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一般分析51
22我国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区域分析——以北京为例65
23我国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行业分析——以北京为例76
本章小结117
参考文献117
3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研究119
31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的环境119
32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主体、内容及方式140
33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的区域分析——以北京为例150
34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的行业分析——以北京为例159
本章小结179
参考文献179
4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配置研究181
41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配置概况181
42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194
43城镇化视角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221
44城镇化视角下职业教育供求配置的区域研究——以北京为例224
本章小结230
参考文献231
5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34
51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内涵界定234
52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43
53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53
54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流程及特点254
55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257
56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262
57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268
本章小结275
参考文献276
6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路径278
61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原则278
62构建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路径282
63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重点工作及措施297
64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路径的区域研究——以北京为例306
本章小结313
参考文献314



内容摘要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EA13104)研究成果。
本书吸收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与城镇化互动*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城镇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内涵及特征,在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供给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总量、层次、结构等宏观层面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微观层面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供给现状及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配置状态进行诊断研究,挖掘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失衡的关键因素,构建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展开基于城镇化建设的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课题的研究对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职业教育政府主管及规划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参考使用。



主编推荐

李慧凤,湖北武汉人,1965年出生,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市职教名师。
李慧凤教授潜心钻研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及理论前沿具有深刻的洞察与把握,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8部。



精彩内容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配置研究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职业教育大发展作为支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现代职业教育要发挥优势,输送城镇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上述职业教育需求与供求现状研究,本章将挖掘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供求存在的问题以及失衡的关键原因。

41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配置概况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职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职业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各异,因此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职业教育资源。综合各方面的看法,本书认为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是指促进职业学习者和职业能力发展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要素。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的经济结构角度来说,社会经济政策、企业、校园、经费、其他类型的教育,甚至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师资都是属于资源的范畴;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生源、教学团队、课程、实训基地等方面也是属于资源的范围;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各类教学资源比如教材、网络资源库、教室、实训实习设备、学生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资源研究的内容。本部分也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城镇化的视角来研究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411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1)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需求分析

社会系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可以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需求来分析。国家需求产生的原因是教育具有正外部性,能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就业率;企业需求产生的原因是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利益的化;个人需求的产生,则是由于接受职业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从而在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总之,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是理性主体,在预期未来收益高的前提下形成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用公式表示为:


4城镇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供求配置研究
DP=f(E,C)

DP是指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其函数f中的E是指对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 C是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本。从公式可以看出,DP与E成正比,与C成反比。

目前来看,由于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国内各层次技能劳动力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对职业教育的需求DP大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E也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教育的投入成本低于同类高等教育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一种见效较快且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可以使人力资本发挥更大效用。

(2)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分析

国家、企业、个人愿意投资于职业教育主要取决于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用公式表示为:

Sp=f(w,c)

Sp是指对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其函数f中的w和c分别代表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从供给能力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其供给能力取决于供给者的收入,财政收入构成政府教育资源供给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尽管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但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一直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其中在教育投资中职业教育所占比重更少,这种情况必然会限制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从企业收入的角度看,企业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盈利。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投资决策正确,则能够保障企业对其职工培训的充分供给。就目前而言,他们所能提供的职业教育资源投资也是十分有限的。
近年来,由于就业困难,劳动者个人对职业教育的供给意愿和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导致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供给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12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容 

(1)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容

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总资源对职业教育的分配。社会总资源对职业教育的分配
是指在社会总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如何将资源在社会各领域与职业教育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社会总资源的分配从总量上和结构上决定着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是职业教育资源分配的前提。

②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
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在职业教育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间的分配以及在各级教育中不同类别教育之间的分配等。

(2)中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容

中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研究的是职业教育资源在各地区的分配,及其对当地区域经济结构、行业结构的相关影响,比如,我国按行政区域在各省、市、县之间的职业教育资源分配。

(3)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容

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指职业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的职业院校间,在职业院校内部各专业、课程、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流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