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1516年至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1516年至今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8.6 5.0折 138 全新

库存9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尤金·罗根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2459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27909880

上书时间2024-10-2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2016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文件称: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已延续了2000多年。

 

很明显,阿拉伯人和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据说,先知穆罕默德曾对追随者说:“求知哪怕远至中国。”他的继任者奥斯曼·本·阿凡(Uthman Ibn Affan,644—656年在位)曾向唐朝派遣使节。801年,被阿拔斯王朝俘虏的旅行家杜环回到中国后曾撰文描述巴格达。15世纪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航行到过阿拉伯半岛。显然,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跨越了千年。

 

然而,在现代,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相对较新。经过几个世纪有限的交流,阿拉伯国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与中国建立关系。从1956年5月同贾马勒·阿卜杜·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建交开始,到1990年7月与沙特互派大使,中国用了34年的时间才与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下半叶,中阿关系的目标和成就依然不太显著。

 

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在阿拉伯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阿拉伯世界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2005—2014年间,双边贸易增长了500%。自2014年以来,中国对几乎每个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都超过了美国。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将在未来得到更显著的发展。

 

因此,我这本阿拉伯近现代史的著作在中国出版,适逢其时。随着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参与越来越深入,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将希望获得世界上更多的关于这个迷人地区的信息。历史是理解世界任何地方的必要起点。

 

 

我承认,当初写本书时,我并没有顾及中国读者。本书初是我在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在纽约和华盛顿发动袭击后为西方读者写的。美国政府及其盟友对美国本土遭受的严重的袭击做出回应,对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发动了反恐战争。2001年和2003年以美国为首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似乎证实了文明之间存在冲突,这对世界的稳定是有害的,并有可能加剧美国在“9·11”袭击后面临的安全威胁。

 

21世纪初,西方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冲突因彼此误解而愈演愈烈。美国人开始将伊斯兰主义视为对他们的安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威胁。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在反恐战争中奉行的政策,使西方成为对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人民的安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威胁。

 

作为一名在阿拉伯世界生活了10多年、研究这个地区40多年的西方学者,我觉得我有责任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以帮助弥合西方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鸿沟。我想,于我而言,的方式是为普通读者写一部历史,这部历史将采用过去5个世纪种种事件的阿拉伯亲历者的记述来记录阿拉伯人的现代历程,即阿拉伯人眼中的现代世界的历史。

 

在写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试图展现外部势力如何对阿拉伯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奥斯曼时代即将结束时,英国和法国在该地区发挥了主导作用。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帝国时代开启,直至1971年英国从波斯湾的阿拉伯国家撤出才结束。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美国和苏联就已经将中东拖入了冷战的分裂政治,1946—1991年,阿拉伯人一直处于超级大国的控制之下。自苏联解体以来,阿拉伯世界一直处于美国的单极势力之下。这使得进入21世纪以来的岁月成为阿拉伯现代痛苦的时期。痛苦的经历鼓励阿拉伯人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以平衡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对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来说,中国就是解决之道。

 

20世纪,中国与中东的交往始终有别于其他世界大国。1949年,从自己的革命经历中走出来的人民共和国,积极推动反帝和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并不试图将中东拖入冷战的分裂政治。相反,通过万隆会议,中国寻求推动一种替代冷战的不结盟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中东各国的领导人和人民非常有吸引力。

 

1956年5月,从埃及开始,阿拉伯国家开始与这个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有6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互派大使,其中既有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等革命共和国,也有也门和摩洛哥等更为保守的君主国。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东和北非的其他国家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较为保守的阿拉伯海湾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在1984—1990年间也完成了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全面建交。

 

因此,在中东,中国是一个新的力量。中国来到这一地区时,既没有困扰欧洲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帝国遗产,也没有俄罗斯人和美国人在冷战期间建立的庇护关系。然而,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几乎肯定会改变其参与该地区事务的性质。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投资在使其参与中东经济的同时,也会使其参与中东政治。因此,对中东感兴趣的学者和决策者,将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该地区的历史而受益。为避免历史的错误重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特别有意义。

 

在我与中国大学的学术交流中,中国学者对当代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经济的认知水平让我印象深刻。我也注意到中国学者给这一地区的研究引入了不同的观点,挑战了西方学界的许多假设。因此,我相信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我们彼此对这个共同感兴趣的地区的认识。我希望西方读者能够通过翻译了解更多关于阿拉伯近现代史的中国学术研究,并希望我们能基于中国档案了解更多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交流互动的历史。

 

我非常自豪和高兴地看到,我这部关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著作能通过该领域的优秀学者——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的助理教授廉超群博士和李海鹏博士的优秀译本介绍给中国读者。我要向他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这一项目的倾情投入。同时,也非常感谢天津师范大学哈全安教授通读译稿,并对个别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学者慷慨地贡献了他们对阿拉伯世界的深刻认识,使我能够同中国读者分享我对阿拉伯历史的思考。

 

 

 

尤金·罗根

 

2018年11月于牛津



导语摘要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殖民、战争和抵抗的血腥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多样、动人的故事。在这部开创性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屡获殊荣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尤金•罗根广泛利用五个世纪的阿拉伯资料,将阿拉伯人的经历放在其关键的历史背景之中,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加以客观呈现。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的整个阿拉伯世界,探索了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开始,到欧洲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竞争,再到现在的美国霸权时代,罗根生动描绘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身份的演变过程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充满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
在世界不少地方,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常被严重误解。对于任何想要清晰、高效、可靠了解近现代阿拉伯世界的人来说,本书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作者简介
尤金·罗根,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士、圣安东尼学院中东研究中心前主任,教授近现代中东史。他的作品《奥斯曼帝国晚期的国家边界》获得了阿尔伯特•侯拉尼奖。《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目前居住在牛津。



目录

中译本序 /  001


序言 / 001


 


章从开罗到伊斯坦布尔 /  017


 


第二章阿拉伯人挑战奥斯曼统治 /  052


 


第三章穆罕默德·阿里的埃及帝国 /  079


 


第四章改革的危险 /  109


 


第五章波殖民主义:北非 /  138


 


第六章分而治之: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解决方案 /  186


 


第七章大英帝国在中东 /  223


 


第八章法兰西帝国在中东 /  273


 


第九章巴勒斯坦灾难及其后果 /  323


 


第十章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 /  365


 


第十一章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 /  421


 


第十二章石油时代 /  471


 


第十三章伊斯兰的力量 /  527


 


第十四章冷战之后 /  582


 


第十五章21世纪的阿拉伯人 /  640


 


 


致谢 /  679


 


图片版权许可 /  682


 


注释 /  684


 


原文索引 /  716



内容摘要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殖民、战争和抵抗的血腥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多样、动人的故事。在这部开创性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屡获殊荣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尤金•罗根广泛利用五个世纪的阿拉伯资料,将阿拉伯人的经历放在其关键的历史背景之中,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加以客观呈现。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的整个阿拉伯世界,探索了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开始,到欧洲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竞争,再到现在的美国霸权时代,罗根生动描绘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身份的演变过程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充满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
在世界不少地方,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常被严重误解。对于任何想要清晰、高效、可靠了解近现代阿拉伯世界的人来说,本书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主编推荐
尤金·罗根,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士、圣安东尼学院中东研究中心前主任,教授近现代中东史。他的作品《奥斯曼帝国晚期的国家边界》获得了阿尔伯特•侯拉尼奖。《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目前居住在牛津。



精彩内容
夏日骄阳炙烤着艾什赖弗·冈素·奥乌里(al-AshrafQansuhal-Ghawri)。这位马木鲁克(Mamluk)王朝的第49任素丹,正在检阅即将出征的军队。自1250年建立王朝以来,马木鲁克人一直统治着这个当时最古老、
最强盛的伊斯兰国家。这个以开罗为首都的帝国,覆盖了埃及、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年逾古稀的冈素,已执政15年。此时,他正在帝国的最北端,叙利亚阿勒颇城外的达比格草原(MariDabiq),应对马木鲁克史上最大的威胁
。而他即将失利,这次失利将触发马木鲁克帝国的覆灭,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阿拉伯世界铺平道路。检阅的这一
天,是1516年8月24日。
冈素头戴轻型缠头,以抵御叙利亚沙漠上的烈日。他身披象征王室威严的蓝色斗篷,肩负战斧,驾着阿拉比亚战马,检阅军队。但凡有战事,马木鲁克素丹往往亲自领兵出征,并带着大部分政府官员随军征战。这就好比美国总统带领半数内阁成员、众参两院领导人、最高法院法官、主教与拉比们,同军官与士兵一起戎装出战。
马木鲁克军队的将领们,同4位大法官一起,站在素丹的红色旌旗下。他们的右侧,是帝国的精神领袖,哈里发穆台瓦基勒三世(al-MutawakkilⅢ)。他站在自己的旌旗下,同样戴着轻型缠头,身披斗篷,肩负战斧。40名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头绑黄色丝绸包裹的《古兰经》抄本,围绕着冈素。同他们站在一起的,是绿色、红色和黑色旌旗下,各神秘主义苏非教派的领袖。
两万名马木鲁克士兵在平原上集结,这一壮观的场景,定会让当时身处其中的冈素和他的随从们赞赏有加,信心满满。“马木鲁克”,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被拥有的”或“奴隶”,指一个精英奴隶士兵阶层。来自欧亚草原和高加索基督教地区的年幼男子,被带至开罗。在那里,他们皈依伊斯兰教,接受军事训练,远离家人与故乡,并全身心地忠于他们的主人一一一包括拥有他们的人和教育他们的人。在接受最高水准的军事训练,并被灌输对宗教与国家的无限忠诚之后,成年的马木鲁克会被赋予自由,并跻身统治精英阶层。他们是近身肉搏战中的终极斗士,曾经战胜过中世纪最强大的军队。1249年,马木鲁克人击败了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十字军。1260年,他们将蒙古军队逐出阿拉伯人的领土。1291年,他们驱走了伊斯兰世界最后的十字军。
集结的马木鲁克军队呈现出壮观的景象。士兵们身披色彩鲜亮的丝质战袍,他们的头盔和铠甲采用当时最高水准的工艺,他们的武器由高强度的钢铁制成,并镶嵌黄金。外在的华美,是骑士精神的要素之一,也是渴求胜利的勇士们彰显自信的标志。
战场的另一端,奥斯曼素丹手下久经沙场的战士们对马木鲁克人虎视眈眈。奥斯曼帝国源自13世纪同基督教拜占庭帝国进行“圣战”的一个突厥穆斯林小王国,地处安纳托利亚(现代土耳其的亚洲领土)。14-15世纪,奥斯曼
人兼并了其他突厥王国,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的领土。1453年,奥斯曼帝国第七任素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Ⅱ)成功攻占君士坦丁堡,完成对拜占庭

媒体评论

该书叙事堪称杰出、动人、华丽,随处可见光彩夺目的人物刻画、妙趣横生的旁白和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当今世界的很多重要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西蒙·S.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金融时报》

 

 

 

 

本书以1516年奥斯曼帝国征服阿拉伯世界作为起点,从地缘政治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出发,深度梳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从摆脱外族奴役到建立主权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谈古论今,视野开阔,行文朴实,雅俗共赏,尤其是选用史料丰富生动,构思独具特色,加之译者专业功底和语言能力俱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目前学界难得一见的好书。

 

 

——中东史研究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哈全安

 

 

 

 

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一部讲述阿拉伯人希望与失望的流畅动人的历史。

 

——《卫报》

 

 

 

极其生动和权威……他是运用阿拉伯资料的大师。

 

——马克思·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杰作……。

 

——安东尼·萨廷,《旁观者》

 

 

 

一部精心创作的历史杰作。如果你想了解现代阿拉伯人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本书是*选择。

 

—— 基什维尔·福克纳,《前景》

 

 

 

这是研究这个复杂而有争议地区的一块学术里程碑。西方学者关于中东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大多秉持外部视角。罗根……使用了大量阿拉伯语材料,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讲述阿拉伯人的历史。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尤金·罗根是讲述这个故事*有天赋的编年史家。

 

——阿维·施莱姆,《铁墙: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作者

 

 

 

关注大国之间的博弈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将阿拉伯历史置于现代语境之中。

 

——《经济学人》年度好书

 

 

 

 

尤金·罗根书写了一部权威而广博的历史。

 

——弗朗西斯·罗宾逊,《时代周刊文学副刊》

 

 

 

展现了西方的干涉和腐败的本土领导如何剥夺了阿拉伯世界的权利,且使其自我倾轧。

 

——乔治·彭德尔,《金融时报》年度好书

 

 

 

尤金·罗根要讲述的历史是血腥的、多样的、动人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历史通常是大家不熟悉的……这是一本指南,解释了为什么伊斯兰世界对西方怀恨在心。

 

——迈克尔·派伊,《苏格兰人报》

 

 

 

[故事]引人入胜,讲述精彩绝伦……一直以来,阿拉伯人努力争取西方更平等的对待,但仍未成功,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阿以冲突],是本书*为突出的价值……堪称历史书写的典范。

 

——《经济学人》

 

 

 

 

 

他做到了一个凡人能做到的客观公正……若想对这一地区晚近的历史有一个清晰、高效、可靠的了解,本书必不可少。

 

——斯蒂芬·豪,《新人文主义者》

 

 

 

扣人心弦。

 

——迈克尔·克里根,《苏格兰人报》年度好书

 

 

 

一部有趣、优雅的作品,对这个多元民族的观察令人耳目一新。在美国,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常被严重误解(若非主动歪曲的话)。读一读,你会了解到很多。

 

——斯蒂芬·M.沃尔特,《外交政策》网站

 

 

[罗根]提供了一个棱镜,透过它,西方的普通读者可以看到五个世纪的喧嚣与狂热、混乱与困境……罗根学识渊博,极富人情味,他一直在全力呈现东西方之间大量的共同点。

 

——《大西洋月刊》

 

 

 

这项广博的研究在连贯叙事和细节呈现间取得了平衡,具有可读性和说服力。因此,罗根的作品当与希提和侯拉尼的早期经典相媲美。

 

——《外交事务》

 

 

 

罗根以一种既不草率又不激烈的方式,基于阿拉伯人自己的经历,勾勒了五百年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惊人的壮举……[罗根]能够收集并整合如此丰富的信息来展示各方的人性善恶,同时既不屈从也不接受传统观念,这是真正了不起的。希望美国的决策者能人手一册,并好好做笔记。

 

——《达拉斯新闻晨报》

 

 

 

一部文采斐然的宏大叙事作品,书写乐观与绝望……对广大读者来说,罗根的这部作品生动且富于感召力,兼具时效性和启发性。他通过一个个阿拉伯平民、知识分子、活动家和政治领袖的声音来讲述历史,提供了一个当下亟需的内部视角,同阿拉伯世界在媒体中的刻板形象构成微妙的反差。此外,对于阿拉伯世界与其历史上的“他者”——欧洲、西方和以色列间那些充满争议却又常被简单化的关系,本书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熟知且令人不安的事实。这本著作本身已十分引人入胜,又因其同全球事务的相关性而为人们的思考提供了营养。

 

——《BBC历史杂志》

 

 

 

极具可读性……本书取材于日记、回忆录和报纸中的亲历者的叙述,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