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
  •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
  •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
  •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
  •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1941-1943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1.87 4.6折 199.8 全新

库存2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维·M. 格兰茨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51637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9.8元

货号29233166

上书时间2024-10-26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300 余万轴心国军队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突然越过苏联国界,开始实施希特勒的臭名昭著的“巴巴罗萨”行动。德国国防军(Wehrmacht,以下简称“国防军”“德军”)在空中支援的严密掩护下以四个强大的装甲集群为先锋,出人意料地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长驱直入,从苏联西部国界直抵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近郊。面对德国人突如其来的大纵深、不间断推进,苏联红军和苏维埃国家都不得不为自己的生死存亡而战。

接下来发生在面积约 60 万平方英里范围内的殊死搏斗共持续近四年,直到 1945 年 4 月下旬红军把苏维埃的旗帜插在希特勒的帝国总理府废墟上,宣告取得后胜利为止。这段被苏联人称为“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 Kulturkampf(德语“文化之战”),是两种文化之间至死方休的斗争,多达 3500 万名苏联军人和平民、近 400 万名德国军人 a和无数德国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中欧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及公共基础设施也遭到难以想象的损失和破坏。

到 1945 年 5 月 9 日这场致命的冲突结束时,苏联及其红军已经占领并统治中欧和东欧的大部分地区。距离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到三年,铁幕便在整个欧洲落下,把欧洲大陆划分为彼此敌对的两个阵营长达 40 余年。更重要的是,这场可怕的战争在俄罗斯民族精神中留下的深刻烙印,已在几代人当中延续,影响着战后苏联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苏联在 1991 年解体。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规模、波及范围、代价和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都非常大,但在西方人和俄罗斯人看来,这场战争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不清,也难以准确认知。更糟糕的是,这种模糊和错误的认知还会抹杀苏联红军和苏维埃国家为同盟国夺取终胜利所做的贡献,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在整体上的片面性。

即便某些对苏德战争多少有些了解的西方人,也只知道这是发生在曾令欧洲痛苦的两个政治敌人之间,以及欧洲两支强大、可怕的军队之间一场神秘而残酷的四年殊死搏斗。在此期间,德国国防军和苏联红军所争夺的领土面积之广大、客观环境之复杂、气候条件之恶劣,使整场战争看上去是由一系列无休止的攻防战组成,其间不时穿插着长达数月的静态阵地战,并周期性地出现一些规模宏大、激动人心的大会战,例如发生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和柏林的重大战役。因为缺少关于苏德战争的详细英语资料,所以美国人(和西方人)自然更倾向于把这场战争仅仅看作是西方各战区那些更激动人心、更引人注目的战役(诸如阿拉曼、萨勒诺、安奇奥、诺曼底和突出部等战役)的黯淡背景。

用外行眼光看待这场战争的上述歪曲观点在西方广为流传,可谓事出有因,因为西方人读到的大部分苏德战争史著作都在很大程度上参考来自德国的资料,这些资料通常将这场战争描绘成德国与一个没有相貌和具体形象,却有庞大军队和无限可消耗人力资源的敌人生死相搏。面对四年来无数场默默无闻的战斗拼接成的全景,只有真正耸人听闻的大事件才能脱颖而出,唤起人们的注意。

即便那些对这段历史多有涉猎的人,也一样会有这种常见的错误理解。虽然他们知道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这几场会战,冯·曼施泰因在顿巴斯和哈尔科夫的反突击,发生在“切尔卡瑟口袋”和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的激战,中央集团军群的崩溃和苏联人在华沙城下“袖手旁观”,但是他们用来称呼这些艰难战斗的名称和基本术语,就像他们不断引用的“东线战争”这个词汇一样,都显示他们的认知主要根据德国资料。他们既然缺乏关于苏德战争的足够知识和透彻理解,就不能充分认识这场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区域意义和全球意义。

那么,出现这样偏颇的观点是谁的过错呢?显然,西方历史学家应当共同承担这个责任,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德国资料,这也是当时所能见到的可信资料。况且,民族中心主义使一个民族只会欣赏自己经历的事情,也会助长双方看待这场战争时的偏颇观点。然而,更重要的是,这还是苏联和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的集体过错,他们未能向西方(以及俄罗斯)的读者和学者提供有关这场战争的可信记录。究其原因,是意识形态、政治动机、冷战时期产生并延续下来的陈规陋习在共同阻碍着许多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家开展这项工作,并歪曲他们的见解。

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家尽管就这场战争和大小战役的细节,编写过许多详尽而准确得异乎寻常的学术研究著作,但迫于所处时代的形势要求,还是不得不回避或无视可能会令国家、军队或著名将帅感到难堪的事实真相和事件经过。西方读者容易接触到的苏德战争普及著作,往往观点为偏颇,政治色彩浓厚,内容也不准确。直到不久前,甚至富有学术气息的这类书籍,仍然在出版时不得不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有所删改。即使在苏联解体十多年后的今天,使用档案时的限制和政治压力还是像过去一样使俄罗斯历史学家无法研究或揭露许多原先删改或回避的事件真相。

上述不幸事实不仅削弱了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著作的可信度,使来自德国的历史学著作和观点广为流传,同时还削弱了少数西方作者在其战争记述中引用苏联史料时的可信度。这种令人无法回避的事实,既可以解释为什么关于这场战争某些方面的不公正和极不准确、甚至哗众取宠的记述著作至今还能够吸引广大西方读者的注意 ;又可以解释为什么关于战争趋势、进程和意义的争论仍然非常激烈。

本书是讲述苏德战争期间红军发展史三部曲当中的一部。整套三部曲是为了帮助人们厘清事实真相,其中的部《泥足巨人:苏德战争前夕的苏联军队》已于 1998 年出版,考察红军迈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并得出结论 :1941年 6 月的红军虽规模庞大、志向高远,但正如后来的战争进程所展示的那样,只是一个站在泥质双脚上的巨人。然而,这支军队尽管在 1941 年和 1942 年间多次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还是能像一只浴火重生的不死鸟,1942 年 11 月在斯大林格勒、1943 年 7 月和 8 月在库尔斯克向不可一世的德国国防军还以颜色,使其遭受同样前所未有的惨败。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红军从此踏上胜利征程,直到 1945 年 4 月和 5 月在柏林赢得对纳粹德国的后胜利。

《巨人重生 :苏德战争中的苏联军队》是这套三部曲当中的第二部,详细研究“被遗忘的战争”中极为重要并且相互关联的争论话题,并从组织和制度的角度研究战时红军。本书部分的名称是《战争中的苏联红军》,按照时间顺序考察战争进程,揭示其中“被遗忘的战役”,这些战役的次数约占整场战争中大小战役总次数的 40%,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家为维护名誉和民族自豪感而淡化、忽视或者掩盖。该部分还具体列举许多与战争初 30 个月有关的重大争论话题,加以分析并得出新的结论。

本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详细考察红军指挥结构的不断完善过程,以及红军如何把无数血肉之躯打造成为一支军队。本书第二部分《军队》运用新解密的苏联(俄罗斯)档案材料,从规模、实力和结构等多个角度解读红军庞大而复杂的军队结构。以此为背景,该部分还详细讲述这支军队不断发展的作战手段,极其复杂的指挥控制和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训练制度和方法。

第三部分《首长和部属》通过发掘出版的回忆录和不断解密的档案材料等宝贵财富,研究 1941 年至 1943 年间红军的领导者怎样使其从一个泥足巨人转变成一支能够夺取战争后胜利的强大武装力量。后也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该部分还以多重视角介绍在这支军队的队伍里并肩奋战的红军战士,无论他们是斯拉夫人还是非斯拉夫人,男性还是女性,也无论他们在这场无比残酷和暴虐的战争中死去还是生还。

揭开红军“被遗忘的战役”面纱的同时,《巨人重生》还向读者展示迄今尚未有人仔细研究过的一部分苏联武装力量,其中包括:苏联的“隐形军队”——强大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红军当中至关重要但至今模糊不清的工程兵(工兵)、铁道兵、汽车兵、道路兵和军事建筑部队,战时身穿军装入伍服役的大约 100 万名女军人,还有战争期间为确保军队内部的严格纪律,按照统帅部大本营命令组建的无所不在、令人生畏的纪律(惩戒)部队和拦截支队。另外,本书还针对红军主要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在战争期间的人事变动,做出前所未有的详细评价。

本书在还原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面貌的同时,还根据解密的档案文献和军人的个人证词,同样前所未有地描绘红军战士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艰难现实。书中详细讲述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政治工作、军人面临的严格纪律和奖惩制度、他们在前线和后方的艰苦生活条件,以及激励他们积极战斗,并能在特定情况下保存自己和战胜敌人的动力源泉。

本书《参考书目》是书中详细注释文字的进一步补充,列出俄罗斯政府迄今已公开的主要保密资料、讲述战时红军的“经典”著作、新出版的回忆录材料,以及解密的关于红军组织结构、具体军事行动和整场战争其他相关事宜的苏联档案材料选集。

后,如果希望进一步更完整地了解本书文献记录和数据统计的话,建议读者收藏和阅读《< 巨人重生 > 资料篇》。该书收录关于红军军人日常生活的若干份关键文献、红军战时高级指挥人员的完整名单、战时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和红军专业兵的名称列表、红军在这场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性能诸元、红军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至 1943 年 12 月 31 日之间六个关键日期的详细战斗序列。a

除了感谢俄罗斯现政府坚持不懈地解密和出版有关苏德战争的重要档案材料之外,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些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红军退伍军人,如今他们能坦率地为我们分享自己的战争回忆,但那段九死一生的经历常令他们倍感痛苦,他们能从中生还确属幸运。



导语摘要

《巨人重生》先是按照时间顺序考察战争进程,揭示1941—1943年在传统军事历史著作中“被遗忘的战役”,然后以1943年12月31日的视角回顾苏联军事学术和军兵种的发展,介绍战略层面的指挥控制、中央军事管理机关、指挥人员和普通战士的变化,以及苏联红军积累战斗经验的过程。分析其不断发展的作战手段,极其复杂的指挥控制和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训练制度和方法。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


部分 战争中的苏联红军,1941—1943 年


章 战争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


第二章 战争第二阶段,1943年


第三章 苏联军事学术


 


第二部分 军队


第四章 军队实力和主要成分


第五章 隐形军队: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


第六章 步兵和空降兵


第七章 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及骑兵


第八章 炮兵和空军


第九章 专业兵


 


第三部分 首长和部属


第十章 战略领导层和监管部门


第十一章 中央军事管理机关


第十二章 军官团和指挥干部


第十三章 红军战士


第十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部分苏联专有名词列表


 



内容摘要

《巨人重生》先是按照时间顺序考察战争进程,揭示1941—1943年在传统军事历史著作中“被遗忘的战役”,然后以1943年12月31日的视角回顾苏联军事学术和军兵种的发展,介绍战略层面的指挥控制、中央军事管理机关、指挥人员和普通战士的变化,以及苏联红军积累战斗经验的过程。分析其不断发展的作战手段,极其复杂的指挥控制和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训练制度和方法。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苏德战争通常被西方人称为德国的东线战争,从 1941 年 6 月 22 日持续到 1945 年 5 月 9 日,时间跨度近四年。为了研究和分析这场战争,自从战争结束以来,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根据战争总体进程和军事行动的战略特征,把这长期的军事斗争划分成三个不同阶段。1 这些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又进一步把战争的每个阶段细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战局,每个战局对应一年中的一个或几个季节。

按照这种划分方式,战争阶段从 1941 年 6 月 22 日希特勒发动德国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一直持续到 1942 年 11 月 18 日德国结束“蓝色”行动(即德国国防军进军斯大林格勒)的当天。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近18 个月, 涵盖希特勒著名和气势恢宏的两场战略进攻 :1941 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和 1942 年的“蓝色”行动尽管苏联红军付出巨大努力和惊人的人力物力代价之后,1941 年 12 月制止了国防军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推进,并能组织起 1941—1942 年冬季己方的战略进攻,但纵观整个战争阶段, 战略主动权还是主要掌握在德国人手里。国防军在战役战术方面的军事技能远比红军优越,连续战斗、广袤战区和恶劣气候带来的种种考验还远未顿挫德国军事力量的锋芒。

战争阶段期间,苏联战前的军队和武装力量结构几乎遭到彻底破坏, 迫使苏联军事首长为红军设计一套更简化,也更脆弱的军队结构,一边培养各级司令员和指挥员,一边发展能有效抗衡更有经验之敌的更成熟军队结构。红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还是在 1941—1942 年冬季的莫斯科造就这场战争的个转折点。简而言之,红军的 1941 年 12 月莫斯科反攻和随后 1942年 1 月至 2 月的冬季总攻宣告“巴巴罗萨”行动失败,并确保德国人不能再按照希特勒初规定的方式赢得这场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开始于 1942 年 11 月 19 日,即红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反攻的当天,一直持续到 1943 年 10 月至 12 月底红军成功突破德国人设在第聂伯河沿岸的防御,攻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是红军不可阻挡和无法逆转地夺取战略主动权的转折阶段,从终作战结果的角度来看,也是整场战争重要的阶段。经过这个阶段几乎不间断的战斗,红军通过自我重建成长为一支现代化军队,可以更有效地抗衡并终击败国防军。

红军的 1942—1943 年冬季战局开始于 1942 年 11 月中旬的两场大规模方面军群进攻战役,即勒热夫地区的“火星”行动和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天王星”行动 ;结束于德国第六集团军 a1943 年 2 月上旬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以及接下来 1943 年 2 月和 3 月红军沿几乎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条战线(即德国的东线)实施大规模进攻。尽管红军未能彻底实现斯大林制定的宏伟目标,但其 1942—1943 年冬季战局还是成为这场战争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转折点。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战败之后,显然也会输掉整场战争。有待确定的只是他们会在多大范围内,按照什么条件接受战败。

接下来的 1943 年夏秋战局期间,红军的进攻造就了这场战争的第三个主要转折点 :苏联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从红军在库尔斯克获胜的那一刻起,德国的彻底失败显然已经不可避免,有待确定的只是失败来临之前,还要花费多长时间和多大代价。红军在库尔斯克获胜之后,又策划以数个方面军同时沿维捷布斯克至黑海的宽大正面发起一场成功的战略进攻。到 1943年 12 月下旬,红军已乘胜进抵并渡过第聂伯河,攻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1944 年 1 月 1 日直到 1945 年 5 月的战争第三阶段期间,苏联几乎始终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构成这个阶段的几个战局都包含着红军几乎不间断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只有苏联的战争机器为了继续前进而补充所需兵力和兵器时,才暂时出现战役间隙。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德国的军事实力和命运都在不可避免地持续走下坡路 ;而红军在领导能力、军队结构、战役手段和战术手段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国东线各集团军的实力和战斗力几乎长期持续衰退。周期性补充大批新征召士兵和新装备之后,遂行防御的德军虽然有能力发动一系列局部的反冲击和反突击,但是这些反击越来越软弱无力,实际效果也越来越差,因为苏联军人的训练水平和经验日益提高,而德国军人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力却持续下降。

红军的战略进攻能力在战争的这个阶段日渐成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精明老练,可以沿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条战线同时或先后逐次发起数场进攻战役。1944 年冬季战局 期间,红军同时和先后在列宁格勒地区、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发起数场进攻战役。尽管白俄罗斯进攻战役未能达成预期目的,红军还是将德国守军赶出了列宁格勒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克里米亚半岛,并在乌克兰向西进抵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国界。

1944 年夏秋战局期间,红军先后针对防御白俄罗斯、波兰南部、罗马尼亚、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以及匈牙利和巴尔干地区的几个德国集团军群,成功实施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到 1944 年 12 月上旬,这些进攻战役已经波及从波罗的海到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的整条战线,红军乘胜长驱直入东普鲁士和波兰境内,并深入多瑙河冲积平原。接下来的 1945 年冬季战局期间,红军在东普鲁士、波兰、匈牙利西部和奥地利东部粉碎德国的几个集团军群,兵锋直抵距柏林仅 36 英里的奥得河和维也纳附近的多瑙河。

红军 1945 年 4 月和 5 月在柏林和布拉格同时发起两场进攻战役,登上战争第三阶段也是后一个阶段的胜利,为这场只用不到四年时间便彻底终结希特勒所谓“千年”第三帝国的战争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作为战胜纳粹德国的结局,应美国要求,红军 1945 年夏季向远东地区变更部署近 100 万人,1945 年 8 月和 9 月发起一场短暂但激烈的进攻战役, 歼灭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满洲)的日本关东军,促成太平洋战争提前结束。

 

 



媒体评论

“格兰茨独家运用苏联资料创作的一系列著作,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认识。对于苏联所参加的这场战争,他以全面而精准的视角,几乎用一己之力纠正了西方人因片面关注德国而导致的歪曲理解。”——《斯拉夫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