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35 4.8折 ¥ 69 全新
库存37件
作者聂茂, 厉雷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7335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8517175
上书时间2024-10-26
本书基于对蒋介石、张学良及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结合时代大背景和丰富的史料,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全方位、多侧面地揭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活动轨迹,细致展现了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解开了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内心世界之间复杂的关系,生动、翔实地展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恩怨情感的全过程,供当今史学研究者研究之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书基于对蒋介石、张学良及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结合时代大背景和丰富的史料,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全方位、多侧面地揭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活动轨迹,细致展现了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解开了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内心世界之间复杂的关系,生动、翔实地展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恩怨情感的全过程,供当今史学研究者研究之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聂茂,原名陈庆云,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已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余部。
厉雷,真名李磊,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小说见于《散文》《芙蓉》等,已出版散文集《俄罗斯心灯》(合著)、报告文学《伤村――中国留守儿童忧思录》(合著)等。
引子:人、历史与存在 /1
章 前 生
蒋介石和张学良,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一个从浙江奉化溪口没落乡绅家庭出发,带着光宗耀祖的期望,抓住陈其美这棵大树;一个在辽宁八角亭的马车上诞生,跟着父亲的草莽兵团走遍东北,终成少帅。他们几乎同时摸到历史的脚踝。历史终选择了蒋介石,而张学良只能成为配角,尽管他们都是历史的孩子。
“号”出生/1
与历史次亲密接触/5
匪徒的儿子/11
替代陈其美/16
东北“皇太子”/20
第二章 崛 起
蒋介石站在孙中山的肩膀上,张学良坐在张作霖的臂弯里。不约而同地崛起,代表着两个势力的崛起,背后是芸芸众生的血泪和呐喊。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如何脱颖而出?蒋介石如何通过孙中山一步步走向顶点?段祺瑞、吴佩孚、曹锟、冯玉祥,他们是枭雄还是英雄?激流中的张学良呢?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25
东北“少帅”/33
大时代/37
军阀混战/48
第三章 统 一
统一中国是四万万人的梦想,也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梦想,这个梦想诞生于一个叫宋美龄的女人身上,张学良先入一步成为这个女人的知己,蒋介石却在随后倾其所有打动和拥有了这个女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在张作霖死于皇姑屯后,张学良掌管着当时中国强的军队,面对蒋介石的北伐大军,他为何没动一兵一卒、改旗易帜?
民国美男子/57
上海之“恋”/63
婚姻与权力/70
东北易帜/81
第四章 角 力
统一的中国实际上四分五裂,大大小小的军阀仍旧奉行他们的法则。中央还是中央,地方还是地方,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天下还是一锅沸腾的粥,刚刚拜过把子,随后就开战。战事正酣,张学良通电拥蒋、派兵入关,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历史。蒋介石和张学良共同统一了中国,本质上是张学良的统一,但终还是蒋介石的统一。
风雨“中东路”/88
军阀法则/98
东北复兴/104
战争戏/107
第五章 替 罪
当张学良挥师入关时,他不会料到他再也回不去东北;当他意气风发以哥俩好的姿态去见蒋介石时,他不会想到他即将失去一切。“九一八”这三个字太重!这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开始。对日军“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当初到底是张学良在替蒋介石顶替耻辱的罪为真,还是现在蒋介石在替张学良顶替历史的罪为实?日本人对于张学良意味着什么?共产党对蒋介石又意味着什么?不管怎说,蒋介石坑了张学良。
两巨头/117
历史的变奏/125
张学良与日本/129
一米铁轨的重量/137
替罪/160
第六章 浮 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持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蒋介石如坐针毡,几次下野又归来,天下似乎依然是他的。张学良也心急火燎,集结半个中国的军队与日本人展开热河战役,却因军阀各自为战而以失败告终,从此,他失去了所有政治资本,空留巨头名号,但他仍然信奉蒋介石。
“末代皇帝”的喧哗/154
一个人的“三角”/160
消失的张学良/169
归去来/178
第七章 转 折
蒋介石与张学良致命的分歧出现了。蒋介石并非从一开始就反对共产主义,但是,为何后来他会对共产党深恶痛绝?张学良接触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并与周恩来会面,也并非信奉共产主义,只是,他唤醒和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情感——爱国与爱家。生存还是毁灭,抗日还是“剿匪”,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鸿沟,并注定两人会越走越远。
一个问题/184
问题的继续/190
一个裁定/197
一种信仰/205
阴差阳错的会谈/212
第八章 兵 变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恩怨情仇的转折点,从好言相劝到痛哭陈诉,张学良情真意切,蒋介石无动于衷,张学良只能迈出后一步。这样做,张学良并没有否定蒋介石,只是否定了蒋介石的政策;他也并不是想毁灭蒋介石,只是想挽救蒋介石,挽救中国和他后的希望。随后,他心甘情愿负荆请罪,并陪蒋介石返回南京。这一回,似乎是他坑了蒋介石。
劝谏/218
兵谏/232
冷战/245
释谏/258
第九章 放 逐
张学良选择相信蒋介石,高估了他与蒋介石的情分,更高估了蒋介石的气度。作为一名军人,他先后辗转十余个地方,被彻底软禁;而蒋介石毕竟还是念着旧情,加之宋美龄、宋子文等人和张学良的交情,否则,张学良本会命丧黄泉。蒋介石放逐张学良的同时,他也被历史放逐了,历史已经不在他预设的道路上行走,而是在更加辽阔的世界里前进。
高渐离之筑/265
一个人的“审判”/269
放逐/276
在历史的暗处行走/283
第十章 囚 岛
蒋介石失去了他的中国,被自我囚困在一座孤岛上,做一个眺望大陆的失败者;张学良也被更深地囚困在这座孤岛上,成为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蒋介石可以放下许多,但他依然要锁住一个人,直到他郁郁归西,张学良仍然被限制。他们心中都有彼此,也想一笑泯恩仇,可终还是回不去了。蒋介石死后,张学良送上挽联:“情同骨肉;婉若仇雠。”如此,或者刚刚好吧。
两种“囚禁”/293
蒋介石之死/302
第十一章 后 世
张学良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历史的张学良先于蒋介石而去,凡人的张学良却于蒋介石之后活了很久,也终于等来了自由,远赴美国,那里有他的红颜知己。他终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说话了,可是,很多秘密令他感觉失语。当所有爱恨纠葛已经平息,他和宋美龄也走了,他和蒋介石的故事才算彻底结束。一个时代只留下踉踉跄跄的背影。
历史之“外”的蒋介石/314
张学良的“历史后事”/322
再见,少帅!/333
附录:参考文献/336
后记:历史过往的缘与罪/339
本书基于对蒋介石、张学良及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结合时代大背景和丰富的史料,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全方位、多侧面地揭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活动轨迹,细致展现了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解开了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内心世界之间复杂的关系,生动、翔实地展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二人的恩怨情感的全过程,供当今史学研究者研究之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聂茂,原名陈庆云,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已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余部。
厉雷,真名李磊,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小说见于《散文》《芙蓉》等,已出版散文集《俄罗斯心灯》(合著)、报告文学《伤村――中国留守儿童忧思录》(合著)等。
3.再见,少帅
1994年1月,风很冷。张学良和赵一荻搬到美国夏威夷檀香山。
那些年,一个又一个人去了。敌人,或者朋友。亲密者,或疏离者。每一个离开的人都让张学良感叹。他的一生见过无数的死者,生与死对他而言,原本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当自己的生命真正走近一个拐点,油灯熄灭前,一团又一团阴影包围着他。
1990年,大姐于凤至已经逝世于洛杉矶,埋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墓地,坟墓是双筒墓穴。据说临死前,于凤至眼睛一直瞪着墙上挂着的一张照片,那是一位画家送给她的少帅的画像。她等待着有一天汉卿百年之后,与她重续前缘。
2000年6月,照顾了他一辈子的小妹赵一荻逝世,埋葬在夏威夷檀香山“神殿之谷”墓园,也是双人墓。少帅低语喃喃:“她走了,我要把她拉回来。她关心我,她关心我!”张学良死死地抓住妻子的手,可他抓得实在乏力。
于凤至、赵一荻先后离开后,张学良陷入一种“孤独的绝响”中,他常常处于一种幻景,叨念了数十年的故乡、那条像时间一样古老的松花江让他魂牵梦绕。幸亏,还有宋美龄在。
原以为,他要为宋美龄送终,却不知宋美龄比他还坚强。
蒋介石走了,他让蒋经国看守张学良;
蒋经国走了,他让宋美龄看守张学良。
生命的长跑,怎么抵得住多人的接力赛?
终于,张学良该起身了。上帝已经在彼岸招手。
2001年9月28日,张学良因肺炎从容而宁静地走了。
花开有香,花落无声。张学良给那一段大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重重帷幕徐徐地拉上了,活着的人依然欢乐或悲伤着。
得知张学良去了,宋美龄半晌没有说一句话。
然后,“哇”的一声,竟吐出一口血来,并且老泪纵横。
宋美龄原本要去送葬的,但她终究打消了这个念头:此时去看汉卿,应该是他所不愿的。就让他平静而安详地去吧。不过,宋美龄送了一个花圈,并亲笔题写:“送张汉卿先生远行。蒋宋美龄敬挽。”短短一句话,隐含了一部传奇。
宋美龄在送张学良远行,也是在替早已远去的夫君送张学良远行。
她真希望夫君在天国用诚挚的方式迎接张学良——
“夫君,汉卿,美龄随即就来看你们!”
张学良选择了“神殿之谷”墓园,终和小妹在一起。坟墓西望祖国,那里有他永远也不能回去的故乡,有他父亲的坟墓。他曾经说过:“我年轻时当然是家在东北。我飘荡不定,随遇而安。但我还是想我自个儿的大陆故土,我还是怀念故土,自九一八后,我就再没回过东北老家。”
他是少帅。这是历史赠送给他的文化符号,一个人们爱戴的称呼。少帅出来得早。可是,他一出来,就回不去了!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轻松地回到故乡,可是少帅不能。甚至见了上帝,仍然不能回到故里。这一切,一定让少帅苦不堪言。少帅活得太长、太沉重、太累了。少帅心中有太多的秘密和无奈。
少帅是个性情中人,更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少帅是这样说的:
我是个爱国狂,如果国家要我的脑袋,很简单,当刻就给!年轻时,人家说我是个花花公子,我放弃花花公子,出来做事就是决心对国家有所贡献。我起来,完全是仗着我父亲的环境和权势,当时我意识到,人家走两步,我走一步就到了,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为国家做点事?这是我的决心。从事内战使我心里很不舒服,因为我看到敌对的方面也不是真正的敌人,只是政见不合或是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我们本来当面的敌人是日本,我从来就恨日本军阀,对日本军阀的狂妄和侵略,我是中国人,我受不了。我这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到抗日战场上去同日本侵略者拼!
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一九三六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做西安事变之事。
是啊,我的性子一点儿没变,要变就不是我张学良了。兵谏的事,功过后人自有评说。我张学良为抗日的一片拳拳之心,可以对天!个人的荣辱进退,又有何惜!
“爱国”这一点上,他上可对天,下可对地,中间可以对全体中国人民。
也许蒋介石并不这样认为。可是,历史并不是由蒋介石说了算的。也不是少帅自己说了算,尽管少帅自嘲地说:“我这一生是失败,一事无成两鬓白!”
百年沧桑,曲终人散。一切消失在风中,消失于太平洋的海水中。
只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留下“约翰福音”的不朽经文:
复活在我,生命在我。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