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25 5.5折 ¥ 98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容庚 著,夏和顺 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8559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27886373
上书时间2024-10-26
一、关于容庚日记。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京(北平),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先后由其继室麦凌霄与子女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 容庚作为现代学术大学,其日记所记多为读书、研究、交往及购藏等行状,具有极高学术及史料价值。 征得先生哲嗣容瑶及女公子容瓘、容璞、容珊,长孙容国濂等人同意,由本人整理付梓,留芬后世,嘉惠学林。 北京1928年更名北平,直到1949年,日记多记于此期间,故定名《容庚北平日记》。
一、关于日记跨度及缺漏。日记始于1925年1月1日,止于1946年2月26日。期间缺记、漏记约占三分之一,作为珍贵历史资料,已属难得。大致情况如下:1925年完整;1926年基本完整;1927年有断续记录;1928年全年仅记11天;1929年1—2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0年1—3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1年有零星日记;1932年1—9月完整,10月后仅记2天;1933—1936年基本完整;1937年1—6月完整,7—10月有零星记录,11月缺2天,12月全;1938—1940年基本完整;1941年记至11月30日;1942年缺;1943—1945年全;1946年记至2月26日止;1925—1938年每年单独成册;1939—1941年合记一册;1943—1946年合记一册。
一、关于横排、标点和分段。日记用商务印书馆印制“国民日记”、“学校日记”或“自由日记”等竖格记事簿,以毛笔或钢笔或铅笔书写,且一般情况下无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读,今改作横排,并加标点符号——先生早年主编《燕京学报》(1927—1941)时即有此举矣。 日记长短不限,多为三言两语,事件之间往往分段,此次整理出版,较短段落予以接续,较长篇幅适当分段。
一、关于简体字和异体字。容庚先生是古文字和考古学家,一生推行简化字不遗馀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编写《简体字典》出版,又将自己教学的鐘鼎文字班改为“简笔字”试验班,他在日记中也使用过为数不少的自创简体字。 此次整理出版以简体字为基础,但考虑到作者专业、人名和当时用语习惯,日记中通假字、异体字仍如其旧,不强求统一规范。 如第作“弟”、镜作“竟”、陶作“匋”、砖作“专”、著作“箸”、晨作“辰”、庵作“厂”或“广”、藏作“臧”、谈作“谭”、抄作“钞”、现作“见”、页作“叶”……对日中出现的古文字,则采用摹写照相植入。
一、关于原文错漏及疑问。日记原文简洁流畅,极少生涩滞碍处,整理出版时全文照录,不加增删。对原稿中少数错字加[ ]订正;疑有讹误处则加以[?];脱漏字增补者以〈 〉标明;衍字则用〖 〗标明;模糊不可辨之字,以□代替。
一、关于纪年与日期。日记多使用商务印书馆日记簿,为民国纪年,现改为公元纪年。 1925—1938年所用为格式日记簿,每页印刷日期、星期,日记记于页内竖格内;1939—1946 年(缺1942)所用日记簿无印刷日期,为竖格纸页,先生手写日期、星期或天气,不分页连续记录。 此次整理出版,每年单独起页,以阿拉伯数字标示年、月、日、星期、天气(如无则缺)统一置每日首行,每日之间空一行,气温酌补“度”字。
一、关于记数法。日记中涉及购买书籍文物及日常生活时多有数字金额记载,除用汉字、阿拉伯数字表示外,还常用草码,即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代替数1—9,整理时一仍其旧,特此说明。
一、关于附录(收支一览表、通讯录、赠送著作名录、剪报等)。1925—1934年(缺1928、1930)间日记均有收支一览表,现照录并对错序之处予以调整,因其不仅为个人收支记录,也是当时经济交往及社会生活史料。 另,1925—1932年日记后附有通讯录,1929、1940年等日记中附有数则剪报,也一并照录。
一、关于注释。容庚接触交往的人物,包括亲属、同乡、北京大学师友、燕京大学同事与学生、学界及书肆古玩店人事,其中大部分今天的读者已相当陌生。 为方便阅读,现对其中部分人物作简单注释,内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主要履历、主要著述、与作者关系等。
一、关于索引。为方便查阅,特制作索引两种:一是人名索引。以姓氏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编入容庚交往过或日记中出现的同时代人物,人物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如“胡适25/1/5”,表示胡适出现于1925年1月5日日记中),同一人物多次出现者以顿号间隔。 二是书肆古玩店索引。 容庚为著名图书和铜器、书画收藏家,其在北京(北平)期间购藏活动频繁,涉及琉璃厂等地书肆古玩店逾百家,书肆古玩店索引以店名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店名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
一、关于插页。本书选择容庚20世纪20—40年代生活照片数帧、藏器数件及日记手迹数页,以飨读者。
一、编者才疏学浅,见识寡陋,整理注释时难免错误,尚望读者方家有以教正,匡我不逮。
夏和顺
2016年8月于深圳梅林坳
2019年3月改定
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平(今北京),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容庚日记,本为私人纪事,所记多为生活、读书、学术研究、交往及购藏书籍、书画、铜器等行状。但作为现代学术大家,容庚日记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城市史、社会生活史)。
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平(今北京),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容庚日记,本为私人纪事,所记多为生活、读书、学术研究、交往及购藏书籍、书画、铜器等行状。但作为现代学术大家,容庚日记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城市史、社会生活史)。
容庚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文物收藏家。他的一生,沉潜学术,成就突出,贡献巨大,为人耿直率真,磊落有气节风骨。他此前仅是中学毕业,那么他是如何成为著名学者的?事实上,他在文化古都北平生活期间(1922—1946)所记的日记(《容庚北平日记》),正好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问。
容庚先生以研治甲金文字名家,为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所推重激赏。他的划时代巨著《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此书广告为容先生自拟,见1941年4月8日日记)是怎样撰作的,《日记》中有非常具体的记载,这为我们了解容先生的治学和著述提供了*手的直接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军阀混战,列强侵扰,同时地不爱宝,青铜多有出土,容庚先生为了保护国宝不使外流,以一己之力多方搜求购藏。《日记》详细记载了容庚先生所藏青铜器的流通情况。我们知道,容庚先生青铜器收藏的秘诀是,财力不足,全靠眼力,他经常留连琉璃厂各店铺,《日记》都有记录(参看《日记》后附《书肆古玩店名索引》),可见当时文物流通概况。“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是容庚先生收藏的经验之谈,《日记》中也多有同一件藏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记载,多饶趣味。《日记》中也多有同好间互换藏品的记载,且难免互相伤害。比如越王剑的收藏,容先生1933年1月25日和于省吾作了交换,因为他当时认为“王戊剑”很普通,后来明白过来了“王戊剑”应该读为“戉王剑”即越王剑,于是在1937年1月20日拿出师旂小鼎换回了越王剑。
容庚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学者。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燕京大学发起成立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被推举为主席,积极主张抗日,为十九路军捐款捐物。后来他因在日本占领下的北京大学执教,被傅斯年辞退,而蒙上文化汉奸迷雾;而此段时间容庚先生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在《日记》中都有反映。如欲深入研究,则《日记》不容错过。
当时(九·一八事变后),容庚是z先响应学生抗日会号召的教授,他捐钱给《火把》作印刷费,又为《火把》写文章鼓吹抗日。随后又被选为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主席。——吴世昌
容君年尚少,山川之宝又日出不穷,候之一二十年,必且又有增益可知也。——罗振玉
癸亥冬日,东莞容君希白出所著《金文编》相示,其书祖述中丞(编者注:指吴大澂),而补正中丞处甚多,是能用中丞之法而光大之者。——王国维
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禺商锡永承祚。——王国维
年来客居海外,得与容子希白结文字交,窃足快慰生平。——郭沫若
曩读王静安先生《殷墟文字类编•序》,得知足下之名。近复推览大作《金文编》,用力之勤,究学之审,成果之卓荦,实深钦佩。——郭沫若
他(高鹗)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功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核勘,他哪里料得到130多年后,居然有一位容庚先生肯用核勘学的工夫去核勘《红楼梦》,居然会发现他作伪的铁证呢?——胡适
初次见面,希白就给我留下了诚恳、直爽、勤奋、好学的深刻印象,堪称良师益友。——商承祚
每次到清华授D一堂课,必于前夕下榻希白家,得以研讨学问,或欣赏其所得的古器物,对该器真伪之见,时有分歧,乃至高声辩论,各不相下。但我们在学术上争论归争论,友情归友情,争过就算数,绝不耿耿于怀,不因争论而影响朋友之情。我知希白的脾气,性子急,“顶起牛”来一顶到底,因此,我一见他“脾气”来时,就往往不吭声,让他三分,待他气静以后,再徐徐与之分辩。我们这样的争辩、“抬杠”,其家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从不担心。——商承祚
东莞容庚希白,以金石名家,为罗雪堂、王观堂所激赏。其著述之勤、立说之矜慎,并世罕出其右者。所印行金石各书已传播于海内外,而《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二书,锲力十余年之久,尤能集金文之大成。——于省吾
(《商周彝器通考》)探邃赜,理纷拏,辨群言之得失,成斯学之钤键,洵为空前之刱作、稽古之宝典矣。——于省吾
《学报》这两年中给弟放大范围,几乎收不住。得兄收住,甚以为幸。——顾颉刚
《颂斋书画小记》续稿何时印出?至盼续赐,以快先睹,其中诸品,印象一一在目,捧读之余,如见故人也。——启功
久知先生为荫麟挚友,昨日会后得一把晤,如见故人,殊恨相见之晚。——贺麟
此次事变(九·一八),予兄刺激之深,出弟意外。兄素未与弟论及国事,弟亦以兄一心古学,无意当世之务,故始终未尝向兄表露政治意见。然兄视予岂真徒知独善之人哉!国事败坏至此,诚非数书生之力所能回天。然无办法中之办法,年来亦尝深思熟虑,对于有政治兴味之友朋,亦尝强聒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