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1.15 5.7折 ¥ 9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袁烽 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48372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0元
货号22783423
上书时间2024-10-26
袁烽编著的《观演建筑设计》从观演建筑发展历史、观演建筑设计原理、歌舞剧场设计、音乐厅设计、电影院设计和多功能剧场设计等观演建筑类型出发。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用800余张剧院平面、剖面等分析图解,为读者详尽呈现和解读了国内外120多个优秀观演建筑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观演建筑设计的内涵。《观演建筑设计》是一本针对观演建筑本体研究的著作,从历史与实践的视角审视观演建筑范式的形成与转化路径,是从事观演建筑设计的学生与建筑师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2008—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来。在同济大学参与“观演建筑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设计了多栋观演类建筑,如“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四川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多功能伴餐剧场”、“江苏南通熔盛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观演项目,在观演建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城市建筑》等国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关观演类建筑的理论与评论文章。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领域的重要奖项。其中。“同济大学大礼堂保护性改建”获2009年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其他设计作品多次受邀参加香港建筑双年展、深圳建筑双年展、成都建筑双年展等展监。
序
前言
第1章 剧场发展史
1.1 西方剧院中舞台的发展历史
1.1.1 开放式舞台的发展历史
1.1.2 箱形舞台的发展历史
1.2 西方剧场中观众厅及座位系统的发展历史
1.2.1 开敞式观众厅的发展历史
1.2.2 马蹄形观众厅的发展历史
1.2.3 扇形观众厅的发展历史
1.2.4 环形观众厅的发展历史
1.3 舞台技术及布景的发展过程
1.4 西方剧场声学、视线理论的发展
1.4.1 西方剧场声学理论的发展
1.4.2 西方剧场视线理论的发展
1.5 中国传统剧场建筑的发展
1.5.1 中国传统剧场建筑发展过程图解
1.5.2 中国传统剧场建筑的类型
1.5.3 中国传统剧场建筑典型实例
1.5.4 中国传统剧场建筑的建筑形制
1.6 中国近现代剧场建筑的发展
1.6.1 西方剧场早期的引进
1.6.2 20世纪初的改良剧场
1.6.3 20世纪20—40年代的剧场
1.7 当代中国剧场建筑的发展
第2章 现代观演建筑设计
2.1 观演建筑概述
2.1.1 类型
2.1.2 基地与总平面
2.1.3 功能组成
2.2 剧院建筑前厅设计
2.2.1 门厅及休息厅
2.2.2 售票处
2.2.3 文化娱乐部分
2.2.4 观众用厕所
2.2.5 贵宾休息室
2.2.6 办公管理用房
2.3 观演建筑观众厅设计
2.3.1 观众厅平剖形式
2.3.2 视线
2.3.3 坐席设计
2.3.4 人流组织与疏散设计
2.4 观演建筑的声学设计
2.4.1 人耳听觉特性
2.4.2 室内声学
2.4.3 声学计算方法
第3章 歌舞剧场设计
3.1 歌舞剧场的基本概况
3.1.1 歌舞剧场的简述
3.1.2 歌舞剧场的分类
3.2 现代歌舞剧场的舞台设计
3.2.1 基本概念
3.2.2 主舞台基本设计
3.2.3 台唇的基本设计
3.2.4 乐池的基本设计
3.2.5 侧台的基本设计
3.2.6 后舞台的基本设计
3.2.7 舞台机械设备
3.2.8 舞台灯光
3.3 歌舞剧场声学设计
3.3.1 体形设计
3.3.2 每座容积
3.3.3 混响时间
3.3.4 声扩散设计
3.3.5 早期反射声的设计
3.4 歌舞剧场后台等辅助空间的设计
3.4.1 当代剧场后台部分的功能关系
3.4.2 房间布置
3.5 剧场的消防设计
3.5.1 剧场消防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
3.5.2 防火分区设置和防火幕
3.5.3 其他防火措施
3.6 剧院实例
3.6.1 广州歌剧院
3.6.2 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
3.6.3 绍兴大剧院
3.6.4 世博中心大会堂
3.6.5 重庆大剧院
3.6.6 常州大剧院
3.6.7 嘉兴大剧院
3.6.8 东莞玉兰大剧院
3.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西班牙港国家艺术中心
3.6.10 温州大剧院
3.6.11 湖北东湖国际会议中心
3.6.12 江苏南通熔盛大厦会议中心
3.6.13 “土楼”多功能伴餐剧场
第4章音乐厅设计
4.1 音乐厅的基本概况
4.1.1 音乐厅的简述
4.1.2 音乐厅的分类
4.2 音乐厅的功能关系
4.3 演奏厅设计
4.3.1 演奏厅的平面形式
4.3.2 演奏厅的剖面形式
4.4 演奏台设计
4.4.1 布局方式
4.4.2 面积指标及相关数据
4.5 音乐厅声学设计
4.5.1 体型设计
4.5.2 每座容积
4.5.3 混响时间
4.5.4 声扩散与反射板设计
4.6 音乐厅后台设计
4.6.1 化妆室
4.6.2 服装、更衣室
4.6.3 乐器室、调音室
4.6.4 候场室
4.6.5 排练厅
4.6.6 琴房
4.7 音乐厅实例
4.7.1 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
4.7.2 杭州音乐厅
4.7.3 扬州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
4.7.4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
4.7.5 厦门海峡交流中心音乐厅
4.7.6 圣盖兹贺音乐厅
4.7.7 日本雾岛国际音乐厅
4.7.8 东京大都会艺术中心音乐厅
4.7.9海尔森交响乐中心
4.7.1 0札幌音乐厅
第5章 电影院设计
5.1 电影院的基本概况
5.1.1 电影院简述
5.1.2 电影院的分类
5.1.3 电影院的选址
5.2 电影放映设备系统设计
5.2.1 电影的类型
5.2.2 放映设备系统
5.3 观众厅设计
5.3.1 观众厅视线设计
5.3.2 观众厅席位设计
5.3.3 观众厅的容积计算
5.3.4 观众厅的通风照明系统
5.3.5 多厅式影院的空间组织方式
5.4 影院声学设计
5.4.1 声学设计目标
5.4.2 多厅式影院的声学设计要求
5.4.3 声学环境设计
5.5 现代电影院实例
5.5.1 无锡金太湖国际影城
5.5.2 中冶某影城
5.5.3 新华影城
5.5.4 北京五棵松耀莱国际影城
5.5.5 中影开心影城
5.5.6 山东某影院
5.5.7 津湾广场影院
5.5.8 上海某影城
5.5.9 广电某影城
5.5.10 天津某影城
5.5.11 尚海湾国际影城
第6章 多功能剧场
6.1 多功能剧场的基本概况
6.1.1 多功能剧场简述
6.1.2 多功能剧场的分类
6.1 -3剧场实现多功能的要素
6.2 声学和技术条件下的多功能剧场舞台设计
6.2.1 多功能剧场的舞台形式
6.2.2 多功能剧场舞台布置的置换
6.2.3 多功能剧场的舞台机械系统
6.3 技术条件下的多功能剧场观众厅设计
6.3.1 多功能剧场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6.3.2 观众厅的剖面设计
6.3.3 多功能剧场观众厅的机械设备和调节方式
6.3.4 系统机械设计实例
6.4 多功能剧场的声学设计
6.4.1 多功能剧场的声学设计概述
6.4.2 多功能剧场的建筑声学指标
6.4.3 影响剧场中的语言声效因素
6.4.4 影响剧场中的音乐声效因素
6.4.5 多功能剧场的声学材料和构造
6.4.6 多功能剧场的可调声学设计
6.4.7 多功能剧场的电声设计
6.5 现代多功能剧场案例
6.5.1 乔治。艾泽努尔(George c.Izenour)的10个多功能剧场实践
6.5.2 中国现代多功能剧场实例
6.5.3 外国现代多功能剧场实例
第7章 案例调研和分析比较
7.1 国家大剧院
7.1.1 总体设计
7.1.2 剧、戏、乐
7.1.3 声学设计
7.1.4 设备技术
7.1.5 舞台艺术
7.2 新中央电视台的TVCC文化中心
7.2.1 总体设计
7.2.2 公共空间
7.2.3 观众厅和舞台设计
7.2.4 声学设计
7.2.5 中国特色的媒体建筑
7.3 江苏广电中心
7.3.1 总体设计
7.3.2 电视剧场——另一种演艺空间
7.3.3 观众厅和舞台设计
7.3.4 设备技术
7.3.5 声学设计
7.4 上海大剧院
7.4.1 总体布局
7.4.2 公共空间
7.4.3 大剧场
7.4.4 中剧场
7.4.5 小剧场
7.4.6 结构设计
7.4.7 噪声控制
7.4.8 使用效果评价
7.5 东方艺术中心
7.5.1 总体设计
7.5.2 公共空间
7.5.3 交响音乐厅(大厅)
7.5.4 歌剧场(中厅)
7.5.5 小演奏厅(小厅)
7.5.6 结构设计
7.5.7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
7.6 杭州大剧院
7.6.1 总体设计
7.6.2 空间布局组成
7.6.3 歌剧院
7.6.4 音乐厅
7.6.5 多功能厅
7.6.6 结构设计
7.6.7 存在问题和总结
7.7 同济大学大礼堂改造
7.7.1 总体设计
7.7.2 保护和研究方法
7.7.3 大礼堂改建的策略和办法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袁烽编著的《观演建筑设计》从观演建筑发展历史、观演建筑设计原理、歌舞剧场设计、音乐厅设计、电影院设计和多功能剧场设计等观演建筑类型出发。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用800余张剧院平面、剖面等分析图解,为读者详尽呈现和解读了国内外120多个优秀观演建筑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观演建筑设计的内涵。
《观演建筑设计》是一本针对观演建筑本体研究的著作,从历史与实践的视角审视观演建筑范式的形成与转化路径,是从事观演建筑设计的学生与建筑师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2008—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来。在同济大学参与“观演建筑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设计了多栋观演类建筑,如“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四川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多功能伴餐剧场”、“江苏南通熔盛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观演项目,在观演建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城市建筑》等国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关观演类建筑的理论与评论文章。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领域的重要奖项。其中。“同济大学大礼堂保护性改建”获2009年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其他设计作品多次受邀参加香港建筑双年展、深圳建筑双年展、成都建筑双年展等展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