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0.86 4.8折 ¥ 18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约翰·托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64054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8元
货号29385930
上书时间2024-10-26
部 战争的根源
章 “下克上”
第二章 卢沟桥事变
第三章 “便是背水一战了”
第二部 黑云压城
第四章 白纸还原
第五章 致命的照会
第六章 “Z”作战计划
第七章 “战争到来的速度或将超出想象”
第三部 万岁
第八章 “视死如归”
第九章 “我们眼面的艰难岁月”
第十章 “胜机虚无缥缈,败局近在眼前”
第十一章 “对他们施以慈悲就是延长战争”
第十二章 “无愧于心”
第十三章 转折
第四部 死亡之岛
第十四章 “小本经营”行动
第十五章 绿色地狱
第十六章 “卑职罪该万死”
第十七章 终局
第五部 大军集结
第十八章 鼠辈与好汉
第十九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进发
第二十章 “七生报国”
第六部 决战
第二十一章 “不让任何人丧失勇气”
第二十二章 莱特湾之战
第二十三章 断颈岭之战
第二十四章 溃败
第七部 苦尽甘来
第二十五章 “天赐良机”
第二十六章 “就像地狱熄火之后”
第二十七章 江户之花
第二十八章 后一次出击
第二十九章 铁台风
第三十章 散兵游勇
第八部 “一亿玉碎”
第三十一章 寻求和平
第三十二章 “真没有那么值得操心”
第三十三章 广岛
第三十四章 ……以及长崎
第三十五章 “忍所难忍”
第三十六章 宫城事件
第三十七章 鹤之一声
尾声
章 “下克上”
1936年2月25日下午的日本东京,厚厚的大雪已覆盖全城,天空却仍乌云密布,凶兆天呈。这场五十四年不遇的大雪已经下了几天,似乎还要继续下下去。三天前的傍晚,雪就已经下到一英尺厚,造成交通拥堵,一片混乱。有的剧院不得不变成临时旅社,为无法回家的观众提供住宿。
大雪覆盖下的东京掩不住其东西合璧的风采,显示正在摆脱封建色彩的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西化的国家。离传统琉璃瓦屋顶的皇宫几百米的地方,耸立着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这里是天皇办公室及掌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宫内省的所在地。在围绕皇宫的古旧石墙和护城河之外,都市景观展现的更是东西风格遥相呼应。一边是帝国剧院、 生命大厦等成排的西式高楼,另一边几个街区外就还是鹅卵石小巷,挤满了一间间艺伎社、寿司馆、和服店,摇摇欲坠的房子里开着各式各样的小卖铺,门外挂着随风晃动的暖帘和花花绿绿的灯笼,在阴沉的天气里依旧显得喜气洋洋。
皇宫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国会大厦正在修建,从冲绳岛开采来的大石块仿照埃及风格的样式堆砌起来。在这座威严的大厦后面,是一栋栋政府首脑的官邸。其中的一处是首相官邸,由两幢楼组成,办公楼区是费兰克·劳埃德·赖特早期风格的西式建筑,而生活楼区则还是日式风格的,有薄如纸的墙壁、推拉门和榻榻米。
外表平静的东京此时正在酝酿着一场骚动,大雪覆盖的街头即将迎来剧烈的冲突。皇宫外侧有一处兵营,驻守着陆军(玉)师团的部队。现在这里正被有关当局严密关注。因为陆军省的一名少佐向上级密报,这个兵营里的军人将要发动武装叛乱。他从一名年轻军官那里刺探到,一批激进分子计划当天暗杀天皇的几名高级幕僚。现在嫌疑分子已被监控,政界要人身边加派了临时保镖。同时,首相官邸的门窗都用钢条加固,还安装了直通警视厅的报警器。宪兵队和警方还是信心满满的,觉得这一小撮情绪激愤的叛乱分子翻不起多大的浪,况且他们还对密报是否属实将信将疑, 毕竟这一天眼瞅着就要过去了。
这种掉以轻心的态度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反叛情绪在这支精锐的皇宫卫队里已经强烈到无以复加。这支部队桀骜不驯,上峰已经下令近期就要把他们调到“满洲”去,而他们做出的回应,就是一批人以演习为名跑到警视厅大门外集体当街撒尿。这次准备造反起事的不是几个人,而是1400多人,他们准备袭击的也不只是几个政客,而是要同时攻打东京的六个重要目标,包括警视厅大楼及若干政要的宅邸。
就在兵变突袭的复杂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天渐渐黑下来的大街小巷上游荡着寻欢作乐的人们。银座已经挤满了人群,这里是东京的百老汇及第五大道路口,对日本青年人来说,这里一直是外来世界的浪漫象征,在宛如仙境的霓虹灯影下,是精品店、咖啡屋、欧美电影、西式舞厅和餐馆。相距不远的赤坂区,则都是身着各式和服的男女身影,传统的日式街区也有快乐的场景。身着绚丽和服浓妆重彩的艺伎坐在黄包车上往来穿梭,好像穿越时空而来在柳荫街道上一闪而过。那昏暗之中晃动的柔和光影,则是巡街警察手拎着的红灯笼映出的乡愁之情。这一切宛如迷人版画里的画面复活了。
此前已经有六批军人一次次地举事,企图用暴力及刺杀的手段解决日本社会的不公,尽管他们都一一失败了,但是今夜的反叛者还是要拼死一搏。他们造反的动机并非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他们的信条是“下克上”,日本的传统让这种造反精神合理化了。这个词汇初产生在15世纪, 那时的日本各地叛乱频生,地方门阀不服从将军,而将军又不服从天皇。
次世界大战后,专制制度在欧洲开始瓦解,民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潮流涌动,剧烈影响着日本的年轻一代,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各类政党陆续出现,1924年,成人普选法律正式实施。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政治成了一些人赌博投机的工具,松岛红灯区丑闻、铁路丑闻、朝鲜丑闻等不断被揭发出来,如何惩戒贪污受贿成了国会中激烈争吵的主题。
伴随着西化而来的人口爆炸更加重了日本的混乱……
约翰·托兰获得普利策奖的代表作《日本帝国衰亡史》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终投降的历程。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外交史的双重性质。
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为写作此书,托兰历经数年实地调研,查阅上千份档案,依据五百多次采访对话,记录下从公卿贵族到士兵平民的亲历者心声,深刻反思了人性与战争、历史与命运。正如他在《日本帝国衰亡史》前言中所说:“历史教训绝不简单,那是人类本性的反复呈现,而非历史在重复。”
约翰·托兰获得普利策奖的代表作《日本帝国衰亡史》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终投降的历程。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外交史的双重性质。
约翰·托兰(1912-2004)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著有《日本帝国衰亡史》《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1918: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等作品。视野宏阔、写尽战争。其中《日本帝国衰亡史》被美国普利策奖评审约翰·巴克汉誉为“托兰战争史著作中为出色也无与伦比的一部”。
前言
部 战争的根源
章 “下克上”
第二章 卢沟桥事变
第三章 “便是背水一战了”
第二部 黑云压城
第四章 白纸还原
第五章 致命的照会
第六章 “Z”作战计划
第七章 “战争到来的速度或将超出想象”
第三部 万岁
第八章 “视死如归”
第九章 “我们眼面的艰难岁月”
第十章 “胜机虚无缥缈,败局近在眼前”
第十一章 “对他们施以慈悲就是延长战争”
第十二章 “无愧于心”
第十三章 转折
第四部 死亡之岛
第十四章 “小本经营”行动
第十五章 绿色地狱
第十六章 “卑职罪该万死”
第十七章 终局
第五部 大军集结
第十八章 鼠辈与好汉
第十九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进发
第二十章 “七生报国”
第六部 决战
第二十一章 “不让任何人丧失勇气”
第二十二章 莱特湾之战
第二十三章 断颈岭之战
第二十四章 溃败
第七部 苦尽甘来
第二十五章 “天赐良机”
第二十六章 “就像地狱熄火之后”
第二十七章 江户之花
第二十八章 后一次出击
第二十九章 铁台风
第三十章 散兵游勇
第八部 “一亿玉碎”
第三十一章 寻求和平
第三十二章 “真没有那么值得操心”
第三十三章 广岛
第三十四章 ……以及长崎
第三十五章 “忍所难忍”
第三十六章 宫城事件
第三十七章 鹤之一声
尾声
约翰·托兰获得普利策奖的代表作《日本帝国衰亡史》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终投降的历程。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外交史的双重性质。
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为写作此书,托兰历经数年实地调研,查阅上千份档案,依据五百多次采访对话,记录下从公卿贵族到士兵平民的亲历者心声,深刻反思了人性与战争、历史与命运。正如他在《日本帝国衰亡史》前言中所说:“历史教训绝不简单,那是人类本性的反复呈现,而非历史在重复。”
约翰·托兰(1912-2004)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著有《日本帝国衰亡史》《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1918: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等作品。视野宏阔、写尽战争。其中《日本帝国衰亡史》被美国普利策奖评审约翰·巴克汉誉为“托兰战争史著作中为出色也无与伦比的一部”。
这本书很可能是关于太平洋战争可读性、信息量的记述……在眼界上可与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相媲美,并自始至终保持着新鲜感与戏剧性。《日本帝国衰亡史》不仅讲述了一次次腥风血雨的军事行动,而且还首次披露了大量前所未闻的信息。
——《芝加哥太阳报》
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激动人心……在托兰的书中,为精彩的部分或许还不是战争场面,而是他对东京军政高层神秘决策的揭示。
——《新闻周刊》
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相关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会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了解这件事的人中获取不同方面的看法。他尽可能地对被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小限度之内。”
——《当代作家传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