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弗洛伊德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8.01 6.9折 128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lisabeth Roudinesco)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5645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7911049

上书时间2024-10-26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言:人只有在后一个认识他的人离世时,才是真的死了。这正是弗洛伊德今日的写照。关于此公生平,历史学家面对的档案和诠释数不胜数:弗洛伊德一生笔耕不辍,极其热衷于留下记录、考古研究和身后声名;虽然他曾销毁某些工作文件和信函,为日后的传记作者带来不便,但是相比留存于世的资料,被毁掉的那部分简直微不足道。
在足足20来本书和300篇文章之外,弗洛伊德还在伦敦弗洛伊德博物馆大图书室内的著作中留下大量笔记、草稿、记事本、题献和批注。看起来他写过大约20000封信,如今只剩下一半。大部分存世的书信现在都有法文版本,没有出版的部分也正在接受德文校订。此外,还有从维也纳移居纽约的精神分析学家库尔特·艾斯勒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大量讲话和对话录,以及关于此后被查明身份的约160名病人——大部分都鲜为人知——的文献。
经过30年的论战和激烈争执,被译成50余种语言的弗洛伊德作品在2010年向公众开放。从此以后,弗洛伊德的档案基本上都可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原稿部查阅。维也纳弗洛伊德博物馆的各种资料也可供人查考。
从弗洛伊德入籍美国的弟子弗里茨·维特尔斯执笔、在弗洛伊德生前1934年出版的部传记,到1988年彼得·盖伊发表的传记,包括自1970年起遭到亨利·F.艾伦伯格
质疑的埃内斯特·琼斯三卷本巨著、笔者参与的学术性历史编纂学(historiographie)研究,至今已有数十部弗洛伊德传记问世。这包括位拉美裔传记作者埃米利奥·罗德里格的历史编纂学著作。该作者在1996年大胆构想出一个无理性的弗洛伊德,他更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而非昔日欧洲的学者。每个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学派、后弗洛伊德学派、克莱因学派、拉康学派、文化学派、独立派——都有自己的弗洛伊德,每个国家都创造了自己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生命的每一刻都有数十条评论,弗洛伊德作品的每一行都有许多种诠释,以致可按乔治·佩雷克的方式,为所有已经问世的、以“弗洛伊德和××、××的弗洛伊德”为题的文章列一张清单:弗洛伊德和犹太教、弗洛伊德和宗教、弗洛伊德和女性、临床医生弗洛伊德、拿着雪茄同家人在一起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和神经元、弗洛伊德和狗、弗洛伊德和共济会成员等等。此外,还有专门针对众多彻底反对弗洛伊德学说(或Freud bashing)的斗士的清单:贪得无厌的弗洛伊德、设置临床古拉格的弗洛伊德、魔鬼附身的混蛋、乱伦的畜生、撒谎的骗子、歪曲事实的家伙、法西斯分子。弗洛伊德出现在所有的表达和叙事形式中:漫画、连环画、艺术书、肖像画、素描、摄影,古典、色情或侦探小说,故事片、纪录片以及电视连续剧。
经过数十年的传记美化、口诛笔伐、学术研究、索隐探新、不当声明,我们虽然反复阅读他那些使20世纪下半叶熠熠生辉的著作,但还是难以弄清谁是真正的弗洛伊德,因为太多的评论、幻想、传奇和谣言终遮蔽了这位思想家在他的和我们的时代遭遇的两种矛盾命运。
正因为如此,笔者先在很长时间内频频借着授课或旅游、研究的机会阅读弗洛伊德的纪念文章,参观他的纪念场馆,而后才着手以批判方式讲述他的生活、作品起源、他在“美好年代”初期倡导的象征革命、在“疯狂年代”经历的悲观主义折磨、事业遭受独裁统治破坏的痛苦时期。弗洛伊德的档案对外开放,所有未被采用的资料都可查阅,这为笔者运用批判方式提供良机;而法国尚无一位历史学者冒险涉足这片长期以英语研究——质量均属上乘——为主的领域,这也为笔者的研究写作提供了方便。
在这方面,笔者要感谢已故的雅克·勒高夫,在漫长交谈中,在笔者犹豫时,他都极力鼓励笔者投入这项工作,并对适宜采用什么方式观察造就时代亦为时代造就的弗洛伊德,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在这本分为四部的书中,读者将看到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人的生命叙事。此人出身于历史悠久的加利西亚东部犹太商人家族,在整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同盟国垮台、次世界大战爆发、经济危机袭来、纳粹主义肆虐——都大胆地既充当解放“性”以便更好地控制“性”的开明保守主义者、解谜人、动物观察家、女性的朋友,又充当信从古代文明的斯多葛主义者、“打破幻想的人”、德国浪漫主义的继承者、摧毁对意识的信心的人,或许还充当一边忠于希腊悲剧传统(俄狄浦斯)、承袭莎士比亚戏剧遗产(哈姆雷特),一边破坏犹太教和集体身份的维也纳犹太人。
在转习当时严格的科学——生理学——时,他用可卡因治疗自己的神经衰弱,并在1884年相信自己发现了它的助消化功效。他冒险深入非理性和梦的世界,认为自己心中就有浮士德(Faust)与梅菲斯特、雅各与天使的斗争,随后又带领一群执着追求意识革命的弟子,按照柏拉图哲学的共和国模式建立小团体。在企图将自己的理论用于所有知识领域的同时,他误解同时代人——后者反倒借用他的模型——的文学革新,无视当时的艺术和绘画,采取相当保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但又迫使现代主体性接受一个令人惊愕的起源神话——因为有人极力推翻它,它的力量随之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活跃。在“名人”传记之外,笔者也对应地研究某些病人的经历——他们的“列传”与其“案例”报告毫不相干。另有一些病人将其治疗经历编成故事,而其他更加默默无闻的则通过档案开放而终为世人知晓。
弗洛伊德始终认为,他在无意识中发现的东西预示着人在现实中遭遇的事物。笔者却决意将这个命题反转过来,证明弗洛伊德所谓的发现其实不过是社会、家庭环境和政治形势作用的结果——他巧妙地诠释了三者的意义,将之说成无意识的产物。
这就是沉入历史长河、沉入漫长叙事的主人公及其事业。这部长篇著作融合了大小事件,公私生活,疯狂、爱情和友谊,长篇对话,衰竭和忧郁,战争与死亡的悲剧,终朝着未来始终变化莫测、需要不断重新创造的王国的流亡。



导语摘要

长久以来,支持者极力推崇,反对者强烈抨击,使得我们如今已很难知晓真正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入围了千禧年影响世界的名人殿榜,与柏拉图、马克思等伟人并列其中,足见其学说影响之大、之深远。

精神分析及方法,虽缘起德奥,但如今的重镇无疑在法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法语书写的弗洛伊德传记才会去触碰这个人——“他是谁”“他从何处来”——这样的根本问题,才会去追问“精神”分析的“意识”何以依托“身体”的“无意识”。

在启蒙和理性的名义下,弗洛伊德揭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张力,考察了人类“身体”快乐原则,分析了人性的恶之花盛开的动因,撕扯下人类文明的遮羞布。他的怀疑,他的矛盾,他的失败,他的洞察,以及他磅礴的激情,*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自我质疑的精神与勇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Élisabeth Roudinesco),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著有《法国精神分析史》等著作,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1996年获得法国医学史学会“著作奖”,2014年以本书获得“十二月文学奖”和“法国文学奖中奖”。

译者简介:

陈卉,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文学硕士,专职技术翻译。主要译著:《智慧书》(合译)、《什么是影响》、《慈禧——义和拳太后》等。

罗琛岑,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法语教师。主要译著:《石油内幕》(合译)、《二十世纪艺术史》(合译)、《:雄关漫道》(合译)等。



目录

引言1

部  弗洛伊德的生活1

章 开端3

第二章 爱情、狂飙和雄心31

第三章 开创精神分析65

第二部 弗洛伊德:踏上征程97

章 如此美好的年代99

第二章 弟子和叛离者113

第三章 探访美国151

第四章 世界大战177

第三部 家中的弗洛伊德215

章 暗光217

第二章 家、狗、藏品235

第三章 长沙发的艺术261

第四章 女性之间293

第四部 弗洛伊德的后岁月319

章 在医学崇拜与宗教之间321

第二章 直面希特勒345

第三章 事业之殇387

后记421

致谢435

参考文献437

弗洛伊德的病人459

弗洛伊德家族族谱464

译名对照表467

译后说明492



内容摘要

长久以来,支持者极力推崇,反对者强烈抨击,使得我们如今已很难知晓真正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入围了千禧年影响世界的名人殿榜,与柏拉图、马克思等伟人并列其中,足见其学说影响之大、之深远。

精神分析及方法,虽缘起德奥,但如今的重镇无疑在法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法语书写的弗洛伊德传记才会去触碰这个人——“他是谁”“他从何处来”——这样的根本问题,才会去追问“精神”分析的“意识”何以依托“身体”的“无意识”。

在启蒙和理性的名义下,弗洛伊德揭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张力,考察了人类“身体”快乐原则,分析了人性的恶之花盛开的动因,撕扯下人类文明的遮羞布。他的怀疑,他的矛盾,他的失败,他的洞察,以及他磅礴的激情,*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自我质疑的精神与勇气。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Élisabeth Roudinesco),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著有《法国精神分析史》等著作,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1996年获得法国医学史学会“著作奖”,2014年以本书获得“十二月文学奖”和“法国文学奖中奖”。

译者简介:
陈卉,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文学硕士,专职技术翻译。主要译著:《智慧书》(合译)、《什么是影响》、《慈禧——义和拳太后》等。
罗琛岑,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法语教师。主要译著:《石油内幕》(合译)、《二十世纪艺术史》(合译)、《:雄关漫道》(合译)等。



精彩内容
 第一章开端19世纪中叶,欧洲燃烧着民族自决的热望。各个地域
,从东到西,在民主化的国度,在仍然古老的社会和被并人同盟国的少数派,新的解放理想在哲学信念中涌现,印证了圣-茹斯特①(Saint—Just)在1794年的伟大预言:“愿欧洲知晓,你们不要世间再有苦命人,不要法国再有压迫者;愿这个典范在大地上结出果实……幸福是欧洲的新理想。”转折点始于1848年。这一年恰逢民族和革命之春、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之春、共产主义黎明。经过数年的战争、屠杀、奴役和叛乱,人们——尽管语言不同,习俗各异
——都要求废除复辟的旧君主制。在复辟的国家,不久前拿破仑的一系列壮举推动1789年理想的普及,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所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
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②。”虽然在欧洲各地遭到镇压,革命承载的思想却继续传播。思想的传播方式截然相反,视其参照物而定——它们参照的或是以寻求基于政治实践的普世文明为特色的法国启蒙运动,或是相反的以新教为哲学使命、起源于德国的“启蒙运动”。
在19世纪中叶,这两种启蒙理念文明(Civilisation)和文明——前者是普适的,后者则更加关乎身份归属感——与一心用新形式恢复已因革命之春岌岌可危的旧世界秩序的政治体制背道而驰。民族独立运动由此而来。
为了顺应各个民族的热望,为了阻止启蒙理想的流传,蓬勃发展的工业资产阶级重新采用国家(nation)的概念,将之转向反面。它谋求的不是人的相互团结,而是等级分明的国家的合并统一——国家被当作彼此不同的实体,每一个都被视为其特性的总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准则是人应被定义成自由主体,德国的理想关乎身份归属文化,继之而来的理念则基于人归属某一群体或种族的义务——当时的说法是:人本身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从属于某块领土
、某个民族国家的人员。每个人首先应是法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然后才是脱离归属的权利主体。
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欧洲,犹太人也追求解放的理想。
从1791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公民后,法国的犹太人只要放下双重身份的负担,就可以取得与其他公民相同的权益。对他们有意义的大概只是获得权利主体的身份,摆脱宗教奴役和集体管束。他们被准许私下践行自行选择的宗教信仰。同时,对政教分离的国家而言,犹太教变得与其他宗教一样,不再是母教,不再是自中世纪以来遭人憎恶的宗教,不再是孕育基督教的上帝选民的宗教。人可以自认为是犹太人——从犹太身份的意义上说——这种观念有悖于法国政教分离的普世理想。
在马丁·路德推行改革的德国,哈斯卡拉——摩西·门德尔松①(MosesMendelssohn)创立的犹太启蒙运动——追求的并不是将犹太人当作享有全部权益的公民纳入整体,而是允许他们兼做“犹太人和德国人”。哈斯卡拉的支持者反对哈西德主义②,即启蒙运动中重新推崇犹太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