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0.92 4.7折 ¥ 149.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戴维·M. 格兰茨;乔纳森·M. 豪斯 译者:孙渤 赵国星 张峻鸣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2555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9.8元
货号27857270
上书时间2024-10-26
“规模”的坦克战和苏德战争“转折点”这样的溢美之词。然而,无论人们带着怎样的感情色彩看待这场著名的会战,由于没有可靠的苏联资料,它的许多细节都一直模糊不清。正如在战后一大批历史学家的笔下,关于这场会战的叙述基本上只是单方面的,是有血有肉的德国陆军正在与一位体量巨大但面孔模糊的苏联主体进行殊死搏斗。仅仅这一事实,便足以使库尔斯克常常成为充满神话和误解的话题。
·齐姆克的学术性记述和阿尔伯特·西顿的开创性研究,保罗·卡雷尔的激动人心、情感丰富、极具个人色彩的报道,都包含有关这场大会战的章节。在上述作品以德国视角观察这场会战的同时,马尔科姆·麦金托什和约翰·埃里克森等人已开始向世人披露我们从苏联方面得到的资料。
·朱克斯和马丁·凯丁绘声绘色地记录下这场规模空前的坦克战中的戏剧性场面,亚努斯·皮耶卡尔凯维茨在描绘会战全景时大量采用各种新出现的苏联资料,马克·希利的简明会战综述则足以令人手不释卷。
1943
5
20
·
1941
·M. 格兰茨:1942年1月1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1993年以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身份退役,并继续担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
·M. 豪斯:中校,在佐治亚州巴恩斯维尔的高登学院担任教授。毕业于汉米尔顿学院,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服现役时曾在美国境内及韩国担任指挥和参谋岗位,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做过政治军事分析,也曾在美国陆军各军校中协助指导工作。
1973年生,山东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家用电器高级工程师,现居广东。军事历史爱好者,业余时间长期研究苏德战争史等领域的文章和书籍,
1985年出生于北京,现从事出版工作,对军事历史研究与翻译有一定涉猎,主要方向为战役史、装备史和士兵回忆录。译有《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1942-1945》《装甲司令:艾哈德·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合译有《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合编著有《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曾在《兵器》等军事杂志上发表过《战斗在巴格拉季昂》等文章。
1996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现就读于海南大学。业余军事历史爱好者。
1943年5月3日
“巴巴罗萨”到顿巴斯:
1941—1943年苏德战场的德国陆军
“巴巴罗萨”,1941年
1942
“虎”式、“豹”式和“象”式
1943年的红军
7月5日—9日
7月5日—6日
7月5日—6日
7月7日—10日
7月7日—8日
7月9日
7月10日至15日
1集团军与第四十八装甲军的交战(7月10日至11日)
7集团军的交战(7月10日至11日)
7月10日至11日
7月12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4日—17日
“库图佐夫”行动:强攻奥廖尔突出部
“鲁缅采夫行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堡垒”行动
A 德军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日
B 苏联红军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日
C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双方兵力和损失的对比
D 库尔斯克战场的装甲兵力对比
E 德国的主要命令
F 苏联的主要文献
1941
·M. 格兰茨:1942年1月1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1993年以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身份退役,并继续担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
·M. 豪斯:中校,在佐治亚州巴恩斯维尔的高登学院担任教授。毕业于汉米尔顿学院,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服现役时曾在美国境内及韩国担任指挥和参谋岗位,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做过政治军事分析,也曾在美国陆军各军校中协助指导工作。
1973年生,山东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家用电器高级工程师,现居广东。军事历史爱好者,业余时间长期研究苏德战争史等领域的文章和书籍,
1985年出生于北京,现从事出版工作,对军事历史研究与翻译有一定涉猎,主要方向为战役史、装备史和士兵回忆录。译有《勒热夫绞肉机:一个红军士兵的战争1942-1945》《装甲司令:艾哈德·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合译有《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合编著有《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曾在《兵器》等军事杂志上发表过《战斗在巴格拉季昂》等文章。
1996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现就读于海南大学。业余军事历史爱好者。
“规模”的坦克战和苏德战争“转折点”这样的溢美之词。然而,无论人们带着怎样的感情色彩看待这场著名的会战,由于没有可靠的苏联资料,它的许多细节都一直模糊不清。正如在战后一大批历史学家的笔下,关于这场会战的叙述基本上只是单方面的,是有血有肉的德国陆军正在与一位体量巨大但面孔模糊的苏联主体进行殊死搏斗。仅仅这一事实,便足以使库尔斯克常常成为充满神话和误解的话题。
·齐姆克的学术性记述和阿尔伯特·西顿的开创性研究,保罗·卡雷尔的激动人心、情感丰富、极具个人色彩的报道,都包含有关这场大会战的章节。在上述作品以德国视角观察这场会战的同时,马尔科姆·麦金托什和约翰·埃里克森等人已开始向世人披露我们从苏联方面得到的资料。
·朱克斯和马丁·凯丁绘声绘色地记录下这场规模空前的坦克战中的戏剧性场面,亚努斯·皮耶卡尔凯维茨在描绘会战全景时大量采用各种新出现的苏联资料,马克·希利的简明会战综述则足以令人手不释卷。
1943
5
20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