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22.69 7.8折 15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大钧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0996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25353177

上书时间2024-10-26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上海工业化研究开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当时著者因担任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研究干事,向该会募得捐款,委托中国经济学社担任其事。学社及推选九人,成立研究委员会,而使著者为主任委员,与其他五机关合作,将上海华商工厂作一详细调查,曾于二十二(1933)年七月出版初步报告及上海缫丝业特别报告各一册皆英文。嗣欲另捐款,举行第二次调查,适中国统计学社亦愿参加,遂与中国经济学社合设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由统计学社加推研究委员数人,成立两社合组之委员会,而以著者为委员长兼研究所所长。二十二年(1933)乃向中山文化教育馆及政府机关商洽,获得现款之协助,而完成第二次之调查焉。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系根据两次调查,及数年研究之所得,一面由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以英文发表,一面则用中山文化教育馆丛书名义,将此册由商务书馆代为出版。
  两次调查皆由张君宗弼协助著者,担任计划、指导等工作,而其担任实地调查者则有郭君锡昆、吴君德麟及本所与合作机关之调查员共30余人。主任整理统计工作者为陈君忠棨,在第二次王君家楝亦负不少责任,而助理人员则先后共有十余人。其整理及统计方法亦系著者所决定。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文字,除著者自撰外,其第七章关于社会影响者系大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吴泽霖先生主稿,第二章关于历史之演变者则系郭君锡昆所拟,而经著者加以订正者。
  此项调查研究工作之完成,多赖国民政府主计处、实业部、国定税则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交通大学研究所、中山文化教育馆、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华国货指导所与上海市商会之指导与合作,特此志谢。


商品简介

   上海工业化研究开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当时著者因担任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研究干事,向该会募得捐款,委托中国经济学社担任其事。学社及推选九人,成立研究委员会,而使著者为主任委员,与其他五机关合作,将上海华商工厂作一详细调查,曾于二十二(1933)年七月出版初步报告及上海缫丝业特别报告各一册皆英文。嗣欲另捐款,举行第二次调查,适中国统计学社亦愿参加,遂与中国经济学社合设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由统计学社加推研究委员数人,成立两社合组之委员会,而以著者为委员长兼研究所所长。二十二年(1933)乃向中山文化教育馆及政府机关商洽,获得现款之协助,而完成第二次之调查焉。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系根据两次调查,及数年研究之所得,一面由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以英文发表,一面则用中山文化教育馆丛书名义,将此册由商务书馆代为出版。 

  两次调查皆由张君宗弼协助著者,担任计划、指导等工作,而其担任实地调查者则有郭君锡昆、吴君德麟及本所与合作机关之调查员共30余人。主任整理统计工作者为陈君忠棨,在第二次王君家楝亦负不少责任,而助理人员则先后共有十余人。其整理及统计方法亦系著者所决定。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文字,除著者自撰外,其第七章关于社会影响者系大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吴泽霖先生主稿,第二章关于历史之演变者则系郭君锡昆所拟,而经著者加以订正者。 

  此项调查研究工作之完成,多赖国民政府主计处、实业部、国定税则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交通大学研究所、中山文化教育馆、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华国货指导所与上海市商会之指导与合作,特此志谢。 

目录
自序
章 绪论
第二章 上海工业发展之沿革
第三章 近年之发展
第四章 上海工业之特点
第五章 上海之劳工
第六章 上海工业化的经济影响
第七章 上海工业化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 结论
附录甲 二十年上海工业详细统计
附录乙 二十二年上海工业详细统计
附录丙 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上海工业统计
附录丁 各种比较表
附录戊 上海劳工统计
附录己 上海经济及其他相关之统计
附录庚 上海社会统计
附录辛 历次调查之说明
本书英文本之书评
刘大钧先生学术年表
刘大钧与《上海工业化研究》

内容摘要
  上海工业化研究开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当时著者因担任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研究干事,向该会募得捐款,委托中国经济学社担任其事。学社及推选九人,成立研究委员会,而使著者为主任委员,与其他五机关合作,将上海华商工厂作一详细调查,曾于二十二(1933)年七月出版初步报告及上海缫丝业特别报告各一册皆英文。嗣欲另捐款,举行第二次调查,适中国统计学社亦愿参加,遂与中国经济学社合设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由统计学社加推研究委员数人,成立两社合组之委员会,而以著者为委员长兼研究所所长。二十二年(1933)乃向中山文化教育馆及政府机关商洽,获得现款之协助,而完成第二次之调查焉。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系根据两次调查,及数年研究之所得,一面由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以英文发表,一面则用中山文化教育馆丛书名义,将此册由商务书馆代为出版。
  两次调查皆由张君宗弼协助著者,担任计划、指导等工作,而其担任实地调查者则有郭君锡昆、吴君德麟及本所与合作机关之调查员共30余人。主任整理统计工作者为陈君忠棨,在第二次王君家楝亦负不少责任,而助理人员则先后共有十余人。其整理及统计方法亦系著者所决定。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文字,除著者自撰外,其第七章关于社会影响者系大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吴泽霖先生主稿,第二章关于历史之演变者则系郭君锡昆所拟,而经著者加以订正者。
  此项调查研究工作之完成,多赖国民政府主计处、实业部、国定税则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交通大学研究所、中山文化教育馆、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华国货指导所与上海市商会之指导与合作,特此志谢。


精彩内容
《上海工业化研究(120年纪念版)》:
  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事告终,远东经济情势渐呈起色,金融交通均有相当进步,而棉产与熟练工人亦以需要而增加,经营纺织业者遂得莫大之便利。自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二年全国纱厂又增设13家,其中江苏有11家,而上海占其六。此六厂为九成(今改申新第二)、振华(初为中英合办,今归华商,更名振华利记)、公益(英商)、同昌及日商所办之内外第三与第四厂,此外浙江有一家,河南有一家。又上海六家中外商计三家,华商计两家,其余一家为中英合办。
  民国三年欧战发生,吾国棉货进口锐减,惟此时日本棉织品仍有输入,迨民国七年欧战告终,欧美需要棉织品甚殷,日货遂转向欧美市场推销。此时我国纺纱界乘此千载难得之机会,极力扩充营业。当时棉贱纱贵各厂莫不获利。自此以后,每年均有新厂之设立。至民国十四年止,共有华商纱厂76家,共有纺锭1,897,682枚;日商纱厂45家,共有纺锭1,326,920枚;英商纱厂四家,有纺锭205,320枚;共计125家,纺锭3,429,922枚。②此125家内有58家集于上海一处,设华商有22家,日商有32家,英商有四家,③在此期内足惊人者,为日本在我国境内设厂之猛进,其增加速率在民九以后之五年间为尤大。设民十有五家,民十一有八家,民十二与十三各四家,民十四有三家,共计24家。其所以增加如是之速者,实由我国于民国八年实施新修订之税则所致。盖新税则会将细纱税额增高①,日本为避免缴纳是项关税计,遂积极在我国境内设立纱厂,尤以上海为甚。且其所办之纱厂资本雄厚,制造能力亦大,与华商纱厂相比,诚不可同日而语,从此日厂遂有左右我国纺纱业之势矣,民国十四年以后,我国棉纺织业之黄金时代遂成过去,惟以纱锭统计观之(见附录己),则仍有继续不已之进展。然多数作家及大部分从事于该业之商人认为此业自是日趋于衰落状态,实际则以商人不能获得意外厚利,于是营业方针趋向保守。每年新厂设立者虽少,至存在各厂,除醉心于投机事业者外,尚不致亏损,缘投机事业有碍于本业发展至巨,各厂在欧战期间常获厚利,此后常年正当收入不能满足伊等欲望,于是大事投机,或因此留存大宗存货,以为投机之后盾。彼辈不复注意正当生产;虽未必各厂皆是如此,然颇有不少厂家竞以投机为主要营业。民国二十二年以后,受世界经济恐慌之打击,因而宣告停顿者,日有所闻。
  自九一八、一·二八事件发生之后,热河冀东又相继陷于日军,华北震惊,棉纱市场乃受更深刻之打击。销路既淡,存纱递增。上海一埠存积多时达168,000包以上。市场濒落,迨四月已跌进成本以内。各厂鉴于形势严重,乃召集全国纱厂会议,共谋救济。结果议决自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二十日,全体一致减工23%,以求减低产量,减少市上过剩之滞纱。迨减工一月之期既满,不利之环境迄未解除,嗣后各厂仍继续自由减工。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