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化学 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药化学 第2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9.48 7.2折 55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医明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41310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25330024

上书时间2024-10-25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创至今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砺前行,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健全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履行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和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作为中医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伴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一纲多本,形式多样,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64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出版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迄今,肩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院校教材建设和出版的重任,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深厚、内涵丰富、文辞隽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尤其是1985年出版的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誉为中医教材之经典而蜚声海内外。

 

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积极参与下,组织出版了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以下简称“精编教材”),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套教材融汇了历版优秀教材之精华,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高度契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在组织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反复论证,层层把关,使“精编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凸显了“精炼、创新、适用”的编写初衷,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颁布了《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强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中医药发挥资源优势和核心作用。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此,精编教材的编写将继续秉持“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行业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要求,全面汲取经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启动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和完善将在保持“精编教材”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经典、精炼、新颖、实用”的特点,并将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操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不断深化高等中医药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编教材的编写组织中,努力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与中医药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教材体系和丰富教材品种,创新、拓展相关课程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时期及今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和读者在教学实践或使用中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敦促我们不断提高。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2016年12月

 



导语摘要

本教材从便于学习、掌握、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主,兼顾生源途径和来源,并体现中药学的特点。*章概要介绍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强调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主要区别;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中医药继承、发展、提升、创新中的作用;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在保留主要的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第三到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中药中常见的各类化学成分。第十四章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常见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中药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化学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共在国内外发表130余篇论文, SCI收录90余篇。主编《中药化学实验》(双语版),副主编、参编《中药化学》、《波谱解析》等教材多部。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上海药学科技三等奖。 2008年被授予上海市首批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2012年获首批“东方学者”跟踪计划资助,2015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称号,2016年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章绪论1


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1


 


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 2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 / 2


 


三、中药化学研究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 / 3


 


第二节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作用 / 4


 


一、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制 / 4


 


二、研究中药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复方中药配伍原理 / 4


 


三、探索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阐明饮片炮制机制 / 5


 


四、鉴定与活性相关的特征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 5


 


五、揭示制剂工艺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设计中药新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 5


 


六、研究开发创新中药与新的药用资源 / 6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 7


 


一、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 7


 


二、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 8


 


第四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10


 


一、概述 / 10


 


二、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11


 


三、苯丙素及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14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15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20


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 21


 


一、常用提取法 / 21


 


二、其他提取方法 / 24


 


第二节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 25


 


一、溶剂分离法 / 25


 


二、色谱分离法 / 27


 


三、结晶法 / 34


 


四、其他分离方法 / 36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研究 / 39


 


一、中药化学成分预试 / 39


 


二、波谱解析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 / 41


 


三、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测定 / 46


第三章糖和苷类50


节糖类 / 50


 


一、概述 / 50


 


二、单糖 / 51


 


三、低聚糖 / 54


 


四、多糖 / 55


 


五、糖类的理化性质 / 58


 


六、糖类的提取分离 / 59


 


七、糖类的检识 / 61


 


八、糖类的结构研究 / 62


 


九、


含多糖


的中药实例 / 65


 


第二节苷类 / 67


 


一、概述 / 67


 


二、苷的结构与分类 / 68


 


三、苷的一般通性 / 72


 


四、苷键的裂解反应 / 73


 


五、苷的提取与分离 / 78


 


六、苷的结构研究 / 80


 


七、含苷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 88


 


 


第四章苯丙素类90


节概述 / 90


 


第二节简单苯丙素类 / 91


 


一、简单苯丙素的结构与分类 / 91


 


二、简单苯丙素的提取与分离 / 93


 


三、含简单苯丙素的中药实例 / 93


 


第三节香豆素类 / 93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 94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97


 


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 98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 99


 


五、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 100


 


六、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 103


 


第四节木脂素类 / 106


 


一、概述 / 106


 


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 107


 


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12


 


四、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113


 


五、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 113


 


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 119


第五章醌类124


节概述 / 124


 


第二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 125


 


一、苯醌类 / 125


 


二、萘醌类 / 125


 


三、菲醌类 / 126


 


四、蒽醌类 / 127


 


第三节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31


 


一、物理性质 / 131


 


二、化学性质 / 131


 


第四节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134


 


一、醌类的提取方法 / 134


 


二、醌类的分离方法 / 135


 


第五节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 136


 


一、理化检识 / 136


 


二、色谱检识 / 136


 


第六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 137


 


一、衍生物的制备 / 137


 


二、紫外光谱 / 138


 


三、红外光谱 / 138


 


四、核磁共振谱 / 139


 


五、质谱 / 139


 


六、结构研究实例 / 140


 


第七节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 141


 


一、大黄 / 141


 


二、丹参 / 143


 


三、虎杖 / 143


 


四、何首乌 / 144


 


五、芦荟 / 144


 


六、决明子 / 145


 


七、紫草 / 145


 


八、马兜铃 / 146


第六章黄酮类147


节概述 / 147


 


一、分类 / 147


 


二、生物合成途径 / 149


 


三、组成黄酮的糖 / 149


 


四、分布 / 149


 


五、生物活性 / 149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 150


 


一、黄酮类 / 150


 


二、黄酮醇类 / 150


 


三、二氢黄酮类 / 150


 


四、二氢黄酮醇类 / 151


 


五、异黄酮类 / 151


 


六、二氢异黄酮类 / 151


 


七、查耳酮类 / 152


 


八、二氢查耳酮类 / 152


 


九、花色素类 / 153


 


十、黄烷醇类 / 153


 


十一、橙酮类 / 153


 


十二、 ??柍D酮类 / 154


 


十三、高异黄酮类 / 154


 


十四、双黄酮类 / 154


 


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55


 


一、性状 / 155


 


二、旋光性 / 155


 


三、溶解性 / 155


 


四、酸碱性 / 156


 


五、显色反应 / 157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 159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159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 160


 


第五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 163


 


一、理化检识 / 163


 


二、色谱检识 / 163


 


第六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 164


 


一、利用紫外光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 164


 


二、利用氢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 167


 


三、利用碳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 170


 


四、质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 171


 


五、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实例 / 173


 


第七节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 174


 


一、槐花 / 174


 


二、葛根 / 175


 


三、银杏叶 / 175


 


四、淫羊藿 / 178


 


五、黄芩 / 179


 


六、陈皮 / 180


 


七、满山红 / 181


第七章鞣质及其他酚类182


节鞣质 / 182


 


一、概述 / 182


 


二、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 183


 


三、鞣质的理化性质 / 190


 


四、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 191


 


五、鞣质的检识 / 192


 


六、鞣质的结构研究 / 193


 


七、含鞣质的中药实例 / 197


 


第二节其他酚类 / 199


 


一、茋类 / 199


 


二、缩酚酸类 / 200


 


三、苯乙醇苷类 / 202


 


四、多聚间苯三酚类 / 20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