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0.34 8.0折 ¥ 8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汉)司马迁 原著, (李朝)李算 编选, 李淑芳 凌朝栋 整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7322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5254840
上书时间2024-10-25
1776
“奎章阁”一名始见于中国。根据南京大学文学院张伯伟师考证,元文宗天历二年(
“《史记英选》六卷 特大三册 朝鲜版,铜活刷 朝鲜正祖编[大东急一大图]卷末的《太史公自序》后有识语。”大东急所藏的读物,是用成色极佳的版本,全编正文无注释。每半叶有界,十行,每行十八字。册册首上部有“奎章之宝”四个字的大朱印。同页右下方有“江风山月庄”五字的小朱印。扉页内侧有“御定史记英选
“京城帝国大学”(即
我们编校整理《史记英选》目的有三:一是该选本编纂较早,是韩国学界较为认同的《史记》选本,也是我们为学界和广大读者了解中外《史记》选本丛书情况提供的一种途径,以便于窥探《史记》在异域他国的选读情况。二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在整理过程中,对卷一至卷六添加了《史记》三家注。尽管卷七和卷八中除了《匈奴传》外,均非《史记》里的文字,但我们还是将其保留下来,以保持该选本的内容完整,但是没有添加注释。三是该选本虽然没有明确的编选体例,在选篇类型上兼顾了本纪、世家、列传三个部分,然而其本纪、世家部分较少,书、表部分则完全不涉及。当代韩国学者所编选的《史记》选本选目偏重于列传部分,几乎不涉及本纪、世家、书、表,可见这种编选方式是《史记英选》影响的结果。
“《史记》选本丛书”(第二辑)出版前
2013
随着对一个个选本的了解、研究和整理,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古今中外对《史记》多有注疏、解读和编选,尤其是一些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的《史记》选文,透视出具有较强的文学审美功能和思想文化意义,彰显了《史记》作为重要文化典籍的社会影响力。
“《史记》选本丛书”系列。如前所述,辑
“别开生面,颇能拓宽与深化《史记》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领域”,徐有富教授的重要观点被《高等文科学报文摘》转摘;曹强、张瑞芳、雷炳锋、师帅、张虹等学者先后在《博览群书》、《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名栏建设工程项目)等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该套丛书为推动《史记》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做出积极贡献。陕西师范大学张新科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
“《史记》选本丛书”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学术界对《史记》选本有更多的期待,所以,我们渭南师范学院及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精心推出选本第二辑(共
对《史记》选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我们还将继续。欢迎读者指出我们的遗误错谬,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更加认真、努力、严谨地做好后续工作。
丁德科
凌朝栋
2016 年8 月31 日
于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
1796年编选。选本没有前言后记,编选标准,也没有注释,整体为白文本。该书选目分为八卷,其中前六卷为《史记》选本,后面两卷为《汉书》选本。
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他的父亲是朝鲜英祖的次子庄献世子(高宗追尊为庄祖),生母是惠庆宫洪氏(高宗追尊为献敬王后、献敬懿皇后)。他被誉为继朝鲜世宗之后的又一明君,他容许学术自由,提倡科学技术,试图吸收一切有益因素改善朝鲜的政治面貌。
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编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史记》研究。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1965年生,男,陕西西安临潼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及其文献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三项、校级科研项目四项。在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卷之一
.......................................................................................... 3
.................................................................................... 40
......................................................................................... 46
卷之二
............................................................................................ 61
.................................................................................... 69
........................................................................................ 75
............................................................................................ 86
冯驩............................................................................. 108
....................................................................................... 118
卷之三
...................................................................................... 125
.......................................................................................... 132
.......................................................................................... 146
........................................................................................... 154
.................................................................................. 160
卷之四
...................................................................................... 175
.................................................................................. 192
.......................................................................................... 201
....................................................................................... 208
卷之五
................................................................... 223
.......................................................................................... 237
....................................................................................... 243
........................................................................ 251
........................................................... 265
卷之六
........................................................... 275
.......................................................................................... 281
.................................................................................. 306
卷之七
........................................................................................... 323
........................................................................................... 328
........................................................................................... 332
........................................................................................... 347
....................................................................................... 359
卷之八
................................................................................... 365
....................................................................................... 373
....................................................................................... 381
........................................................................................... 392
1796年编选。选本没有前言后记,编选标准,也没有注释,整体为白文本。该书选目分为八卷,其中前六卷为《史记》选本,后面两卷为《汉书》选本。
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他的父亲是朝鲜英祖的次子庄献世子(高宗追尊为庄祖),生母是惠庆宫洪氏(高宗追尊为献敬王后、献敬懿皇后)。他被誉为继朝鲜世宗之后的又一明君,他容许学术自由,提倡科学技术,试图吸收一切有益因素改善朝鲜的政治面貌。
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编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史记》研究。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1965年生,男,陕西西安临潼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及其文献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三项、校级科研项目四项。在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史记》选本丛书”序言
张岂之
145
中国史记研究会和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等研究团体及学人对《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史记》及其传播影响,也引起海外学者的重视,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可喜可贺的现象。
在历史上,《史记》产生后,历朝历代对《史记》多有注疏、索隐、编选的工作,这些工作进一步增进了《史记》作为文化典籍的影响力。特别是《史记》选文,虽然大多从文学作品角度着手,但因为选本背后隐藏着一定的历史、文学、审美及思想文化观念,某种意义上选本不仅具有文学审美的功能,也具有思想文化的功能,更可以作为把握选文者思想观念的史料之一。《史记》及《史记》选本在历史编纂学、散文史以及思想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司马迁故里云集着一批从事《史记》及《史记》学研究的学者和研究团队。渭南师范学院《史记》研究团队就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史记》选本的调研与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史记》一百三十篇中被广泛认可的文学精华、编选原则与学术价值。
2007
“《史记》选本丛书”,用以弥补这个不足,努力为《史记》研究做些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他们近多年兢兢业业,四处奔波,搜集和校点整理《史记》选本文献,为推动《史记》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作出了贡献。
“《史记》选本丛书”主要包括:明代凌稚隆《史记纂》(马雅琴教授整理)、茅坤《史记抄》(王晓红副教授整理),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凌朝栋教授整理)、汤谐《史记半解》(韦爱萍教授整理)、储欣《史记选》(凌朝栋教授整理),民国时期王有宗《分段详注评点史记菁华录》(高军强讲师与凌朝栋教授整理)、中华书局
凌稚隆《史记纂》,编刻于明万历年间。全书分为二十四卷,从《史记》中选文一百零二篇,附《报任少卿书》一篇。此书的特色是:采用节选加评点的形式,掇取《史记》精华;所选篇章节奏鲜明,条理清晰,内容集中,首尾照应,与天头批注、正文批点的形式相辅相成;编选者学习、研究《史记》,知人论世,折射出不凡的见解;全书兼容并包,博览众采,资料丰富。整理底本为凌稚隆《史记纂》二十四卷,明万历己卯本。
茅坤《史记抄》共九十二卷,明万历三年自刻。编选者从《史记》中选文九十八篇进行评点。此书的特点是:每篇作品皆施圈点和批评;用心独到,评论扼要,且多发明。编选者的评论,代表了明代学者评价《史记》的总倾向,诸如赞赏、推崇《史记》文章的审美价值,高度评价《史记》写人的艺术价值,肯定《史记》以风神取胜的艺术风格等。整理底本为茅坤《史记抄》九十一卷,明万历乙亥本,参校北图《史记抄》九十一卷、首一卷,《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三年自刻本。
“一气读”、“分段细读”的阅读技巧;深入分析了司马迁写人的高超技艺及所蕴含的深刻用意。整理底本为王又朴选评《史记读法》(又名《史记七篇读法》)诗礼堂藏版,
1713
1773
1924
1914
“划分段落,将难字注以音义,其有典故疑义者,一律注释,使读者一目了然”;注释详尽,有很强的可读性;编选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明晰的段落划分和断句,体现了编选者对《史记》的理解和思想观点。整理底本选用周宇澄《广注史记精华》,世界书局
1982
当然,古籍的点校整理是一项科学严谨、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且往往难以避免讹误乖错,在这方面,欢迎读者朋友在阅读中对该丛书的版本甄别以及具体点校整理工作,提出积极的合理化建议,以不断推陈出新,力臻完善。
“《史记》选本丛书”的编校整理工作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学术、《史记》及《史记》学作出积极贡献,为推介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砖添瓦。
是为序。
2013年3月
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