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23.26 6.5折 ¥ 4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著 宋惕冰,许永全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2827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25166009
上书时间2024-10-25
我所以撰写这本书,是鉴于北京城门的美,鉴于北京城门在点缀中国首都某些胜景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鉴于它们对周围古老的建筑、青翠的树木、圮败的城濠等景物的美妙衬托,以及它们在建筑上所具有的装饰价值。无论从历史的还是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城门中仍有一部分可视为北京的界标,它们与毗连的城墙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座伟大城市的早期历史。它们与周围的景物和街道,组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别具一格的优美画图。
就是这样一些印象,促使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北京城门进行了专门研究,力图把它们的美体现在一系列照片里;至于这种愿望达到的程度如何,则有待读者判断。
对北京城门艺术风格的兴趣,使我渐渐产生一种愿望,即了解一下它们作为古迹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它们的修建史与历代沿革。作为历史和建筑学研究的材料,城门的周围环境及城门所依附的城墙,也同样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这些材料研究得越深入,就越体会到里面包含这理解中国历史某些重要篇章的可贵线索。这一点虽然在书中反映得很少,但仅凭我能提供的片段资料就可以使读者认识到:北京的城门和城墙,与过去的历史有很深远的渊源;尽管它们在许多地方已经旧貌换新颜,但总的说来依然古旧,布满着已逝岁月的痕迹和记录。
本书的史料主要根据中国地方志,这些地方志载有关于早期朝代的城门和城墙的大量资料,任何一种外国文字未曾如此详尽地发表过。除了这些文字记载,别的材料可在古城本身发现,主要是镶嵌在城墙和城门各处的碑记和城砖上的印文。这些材料已经被仔细地搜集起来,并用于史学问题的研究和对古城各部分的考证。不过所有这些文字性证据仅仅是技术上和建筑学方面分析的实证,这些实证在无文献资料可供查考的情况下,常成为历史研究和考证的主要依据。
当然,进行上述工作时不能不受到某些限制:比如不能对建筑物进行任何材料鉴定;不能挖掘城墙或为了近距离考察建筑物上部而架设脚手架。但内务总长允许我绘制某些城门的实测图。这些实测图都是在作者监督下由中国绘图员绘制的;毫无疑问,它们不仅是研究北京城门而且也是了解中国一般建筑的珍贵的确切资料。归根结蒂,北京城门是体现中国建筑一般规律的典范。
•史密斯(
•泰勒先生(
•凯格尔(
Jupp
本书著述中的困难就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中文词汇和名称。当然,理想的办法是给这些字一一标出中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到,因此,东方研究学院的叶先生把较重要的中文词语汇编成表,聊补正文不录汉字之弊。
e
我所付出的努力,或许有助于哪些在中国语言和历史的研究领域中比作者更内行的人,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推进一步。如果我能够引起人们对北京城墙和城门这些历史古迹的新的兴趣,能够多少反映出它们的美,那么,就满足了我的心愿,并感到自己对中国这座伟大的都城尽了一点责任。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了解、研究北京城门城墙里程碑式的著作。
1924
这部书绝不止是专业参考书,它文笔优美,处处充溢着超越国别的人文关怀,读之可令人心驰神往,抚今追昔,以正视未来。
新版本经精细修订译文并增加后记,三十年来首次面世。
由中国*美的书设计师刘晓翔设计,雅昌超高工艺印制,内文照片部分更经过金银混色、四色黑、上油等三道印制过程,对旧北京的还原程度甚至超过英文原版。我们努力以美书典范追摹北京古城的建筑艺术,即便如此,也无法再现北京城墙城门之精魂于万一,但古老的北京已经消逝,这已经是我们所能给出的*真诚忆念。
目录:
序言
图录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了解、研究北京城门城墙里程碑式的著作。
1924
这部书绝不止是专业参考书,它文笔优美,处处充溢着超越国别的人文关怀,读之可令人心驰神往,抚今追昔,以正视未来。
新版本经精细修订译文并增加后记,三十年来首次面世。
由中国*美的书设计师刘晓翔设计,雅昌超高工艺印制,内文照片部分更经过金银混色、四色黑、上油等三道印制过程,对旧北京的还原程度甚至超过英文原版。我们努力以美书典范追摹北京古城的建筑艺术,即便如此,也无法再现北京城墙城门之精魂于万一,但古老的北京已经消逝,这已经是我们所能给出的*真诚忆念。
试读
中国的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但大部分人仅仅把她看作一种古迹,看作由一位头脑狂热的古代皇帝兴建的一项巨大工程的壮丽遗迹。
有一种流行印象:长城如同中国其他古建筑一样已经自然塌毁,而且千百年中其实用价值也不足称道。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在中国,长城是得到适当保护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之一。多少世纪以来,它屡经修缮和翻建,而且,它作为防御工事的重要意义,甚至近期都是不容低估的。事实上,长城本身充分、持久地反映着中国人对围墙式构筑物的根深蒂固的信赖。
“城市”和“城墙”这两个概念都是用“城”这同一个词来表示,因为在中国不存在不带城墙的城市,正如没有屋顶的房子是像无法想象的一样。一个居民区,无论它多么大,多么重要,也无论它治理得多么好,只要没有城墙为其确定范围并把它围绕起来,那么,这个居民区就不能算作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因此,像上海这样一个现代中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就不能称之为“城”,而只不过是一个从渔村发展起来的居民区或巨大的港埠。同样,其他几个未筑城墙的新兴商埠,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也不能称之为“城”或城市。
墙垣确是中国城市基本、引人注目而又坚固耐久的部分;并且,除了省城和县城,中国的每一个居民区,甚至小镇和村落,都筑有墙垣。我发现在中国北方几乎每一个村子,无论规模之大小、历史之长短,它的草房和马厩都至少有一道土墙或类似土墙的东西围住。无论一个地方如何贫困、偏僻,一间土房如何简陋,无论一所庙宇如何残破,也无论一条道路如何肮脏、泥泞,在那里总能看见墙垣,而且这些墙垣往往比乡镇或村子中其他建筑物保存得都完整些。我经过中国西北部几经兵燹、饥馑蹂躏的城市,那里的房屋全部倒塌,空无人居,但那里的土城、城门和望楼却依然如故,它们比其他城市建筑物更能经受火灾和洗劫的摧残。这些幸存下来的建筑成为昔日盛况的陈迹,在一片凋敞、荒凉之中显得格外触目。
光秃的砖包城墙,与附筑其上的墩台和城楼,耸立于城壕之上,或崛起于一片没有树木和高大建筑物遮拦而能纵目远眺的狂野之中,它们往往比任何其他房屋和庙宇更能反映出这些城市历史上的繁荣和显要。即使这些城墙建造的历史并不长(在中国北方现存较完整的城墙中很少有明以前修建的),但破损程度不一的砖面和断裂的雉堞却给人以一种久经沧桑的印象。修葺和改建一般很少改变它们的样式和大小。在中国北部偏僻的小地方,许多城镇的以砖包砌的城墙前面,仍有土城环绕。在城镇兴建之前,那里曾是被临时性的藩篱绕起来的村落或是一片片的茅草屋。
中国北方类型的城市,可以陕西的西安府和山东的青州府为例。西安府现存城垣是明朝代皇帝于十四世纪末所建。尽管有几处经过修缮。但从整体上来看,城墙是出色地经受了时间和兵燹的考验。该城略呈方形,因位于开阔的黄土高原之上,其轮廓远处即可辨认。从北方或西面远远接近它时,可以见到绵延的城墙。渐渐走进时,双重城楼、方形墩台和巨大的角楼就开始显现出来;建筑物中线条与形体之间的协调性也渐渐显明,给人一种沉稳、凝重、有力的印象。城市犹如一座要塞雄峙于黄土高原之上,它俯瞰着高原,同时与之融合在远处漫长的地平线里。
接近青州城时的景观则是另一番情趣。乍看起来,它毫无西安城外表那种雄伟壮观的气势;但是你越接近它,景色就越吸引人,高大的城墙与自然美景就越是相互辉映。城市坐落于到处是良田、果园的肥沃地区。树木荫蔽着城墙,给它平淡的表面增色不少。一条清澈的溪流取代了城两侧的护城河,到北门或西门得穿过坚固的台地;一些砖、石因地势堆起一级级的阶梯,其得体、自然有如天成。穿过西城外低低的石桥,踏上一条曲折的石路,你就会看到这里河岸上的一层层平台和一级级阶梯;小径部分砌以砖块,部分被绿荫笼罩着,颇富自然野趣。由巨大扶垛加固的城墙巍峨高耸,墙头上长满满树丛灌木,它们的枝条攀附缠绕在垛口上面。这幅图景表现出一种浪漫色彩的美,使人不由得想起意大利北部一些城堡,好像眼前倒不是中国城市了。
穿过这些城市比较冷清的城门时,往往会惊奇地发现,你并未置身于一条两旁店铺、房屋鳞次栉比的嚣闹街道,而是来到一片开阔地和大空场。青州府的西城和南城就是这样,那里多被占为农田和菜园,哪怕后来迁入城内的人很难找到一块儿空地建盖房屋或窝棚作为栖身之所。在西安府的西城、北城和东城,也可以看见大片空地,以及一些有鸭子和水族活跃于面积颇大的平静又浑浊的水塘。这些中国古城大部分建于明代或明代以前,近百年来正趋于圮毁;其范围也逐渐缩小,但城内人口确为稍减。老百姓住得越来越挤,有的人则在城外搭设茅屋作为栖身之处;这种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较之在城区内建造新房自然要廉价而简便。但也有一些例外,或者由于不断增长的商业需要和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或者由于某些地方当局(例如山西太原府)的激进态度,一些城市已开始兴建新式建筑;不过这样的城市屈指可数并且点缀在这些城市中的新式建筑又是如此粗劣,以致我们宁愿看到这片地方再次变成田园。
对于中国北方大批城市圮败和缩小的原因,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深入探讨。毫无疑问,这种原因是与现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的一般状况密切相关的。总的来讲,这些状况不利于古城和古迹的保存。不幸的是当局既缺乏责任心又缺乏必要的资金,因此,当战争和动乱以及伴随而来的劫掠、火灾和饥荒侵袭了一个城市之后,几乎没有为恢复它的原貌进行什么工作。市民不得不挤在新居住区里的半洋式房子里。南京、西安、洛阳等中国古都,是发生上述变化城市中突出的例子。这些古城的昔日雄姿已经消失,只留下苍白、憔悴的身影。许多较小的城市也同样出现了这种建筑面积缩小、建筑物倾颓的不良趋势。这种不良趋势不仅表现在城区面积与建筑面积之间比例的失调,而且还往往表现在房屋质量的低劣。
——这些钟、鼓楼的巨大身躯与更加伟大的历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过,城中大多数建筑物都是些很不显眼的小屋,往往是以涂上红漆的木梁木柱作为骨架并用青砖砌成的。在商业区,店面是一座或多或少向街面开敞的廊房,在比较富庶的地方,这些店面还饰有雕刻和华丽的招牌。在一般的县城里,雕刻彩饰的店面已不多见了,这主要是由于民国成立后像疫病一样蔓延的使用砖石水泥热的影响所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