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是著者从五十余年临床所诊治的上万个病案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危重疑难病案,共22个病种,102例。这些病案有的是无法停服西药者,有的是术后采用西药难以控制者,有的是处于抢救状态者。著者多采用先中药慢慢调理,然后逐渐撤掉西药进行治疗;也有单纯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者。每个医案辨证要点不同,从中可以反映出著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作者简介
徐志瑛,女,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9年12月出生于杭州,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系本科(六年制),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五十余年。曾任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靠前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兼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内科主任。历任浙江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会浙江省老年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老年卫生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被聘为《浙江中医杂志》《中华现代中医杂志》《浙江工程与医学》等杂志的特邀编委。1997的被确定为浙江省名中医和浙江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获全国老卫生科技很好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确定为重量卫生应急专家,2006年获“首屈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2~2012年先后被遴选为第三批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成立徐志瑛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凌红羽(名艺匀),女,浙江省中医院住院医师。1968年出生于杭州。201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多年,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妇科等疾病的治疗。2003年起跟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徐志瑛学习,为嫡系传人。
目录
一、发热
1.流行性乙型脑炎
2.麻疹并发肺炎
3.重症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不解
4.暑湿
5.湿温
6.颅脑外伤术后伴双肺重症感染高热不退
7.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伴并发症
8.间质性肺炎纤维化伴胸腔和心包积液发热不解
9.多发性胃泌素瘤术后高热不退
10.左侧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后发热不解
11.四联抗结核药引起中毒性肝病及后遗症
12.病毒性脑膜炎
13.胰腺头癌切除术后发热不解
14.直肠癌手术腹腔化疗后引起全身性感染伴胸腹水发热
15.右肝内结石伴化脓性胆管炎发热不解
二、血小板减少性过敏性紫癜
1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伴脾切除术后(紫癜)
17.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症长期服用激素伴肝损
18.顽固性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下肢溃疡
三、肠梗阻
19.直肠癌术后急性肠梗阻
20.外伤性瘀阻型肠梗阻
21.急性肠梗阻(回盲部肠外肿块)
22.胰头癌术后急性肠梗阻(术后血肿)
23.阴津亏虚型肠梗阻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24.野蘑菇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5.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26.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
五、痹证
27.寒湿关节痛和肠痹证
28.肾着
六、术后胃瘫
29.食管下段癌累及贲门及高位胃体术后伴化疗胃瘫
30.结肠癌伴肠梗阻术后胃瘫
31.胃癌术后输出袢开口处梗阻伴胃瘫
32.胰头癌腹后壁转移术后伴胃瘫
七、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33.妊娠伴哮证急性发作期
34.小儿哮喘持续状态
35.顽固性哮喘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36.热痹并发哮证
间质性肺炎
37.间质性肺炎
38.间质性肺炎伴纤维增生
……
八、急性休克、出血
九、心肺复苏后
十、白斑病
十一、内痈
十二、水肿
十三、脂肪漏
十四、术后并发症
十五、肝硬化
十六、急、慢性腮腺炎
十七、颈淋巴结肿大
十八、皮肌炎
十九、斯蒂尔病
二十、胰胆系统疾病
二十一、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二十二、杂病
编后语
病案整理后感
内容摘要
《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是著者从五十余年临床所诊治的上万个病案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危重疑难病案,共22个病种,102例。这些病案有的是无法停服西药者,有的是术后采用西药难以控制者,有的是处于抢救状态者。著者多采用先中药慢慢调理,然后逐渐撤掉西药进行治疗;也有单纯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者。每个医案辨证要点不同,从中可以反映出著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精彩内容
《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
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保持在37℃上下,正常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不超过1℃。发热是一种病理性改变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直肠、腋下超过37.6℃以上,并在1天内波动在1℃以上者,可认为有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西医把它区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中医把发热也分为两类,即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外感发热相似于西医的感染性发热;内伤发热相似于西医的非感染性发热。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戾气,或瘟疫,或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者,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古代常称“发热”“寒热”“壮热”等。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中,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则都做了扼要的论述,为热病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后《伤寒论》首先总结和提出了由寒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即称为“六经分证”,已成为外邪发热的理论辨证论治纲领。到金元时代,刘完素主“火热论”,重点指出火热邪气致病,提出了“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的著名论点.认识到热病性属“热”,治疗应“宜凉不宜温”。这与《伤寒论》从寒邪立论多用辛温治法相比,应该说是一大进步。至清代以叶天士的卫、气、营、血之学说对温热病的感邪、发病、传变、治疗均作了原则性的论述,更与西医学中的感染性疾病尤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基本相似。同时也对温热病指出了明确的、具体的治则,使外感热病的理论臻于完善。成为后世的准绳。吴鞠通提出的三焦辨证学说主要是对脏腑定位,反映了热病影响到脏腑的趋势,来判断预后等。这些经典理论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西医学来讲,导致发热的疾病范围很广;从中医来说,发热包罗了伤寒三阳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各阶段,都可以用它来参考辨证治疗,同时也看出了发热病治疗的中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使辨证论治也在不断更新。现将我在50年中遇到的发热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案例
1.流行性乙型脑炎
蔡某,女,14岁,学生。住院高安县白马公社卫生院。人院日期:1966年8月5日。
代诉:患者因高热4天,颈项强直,嗜睡2天,牙关紧闭,循衣摸床1天,左侧手足抽搐半天。下午5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966年8月2日开始发热,头痛想睡,尚能进食,初诊为感冒,即服清热片,次日热仍不退,第三天整天思睡,5日出现颈项强直,伴有手抽动,卫生院医师送至卫生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既往史:健康,无传染病史。
家族史:母肺结核,父患肝炎,兄弟均健康。
体检:体温(T)41.8℃,呼吸(P)32次/分钟,心率(R)125次/分钟,血压(BP)116/70mmHg;舌质红绛,苔黄厚,脉弦洪大数。急性高热面容,皮肤潮红灼热,巩膜无黄染,结膜充血,眼球直视,对光反射消失,鼻翼扇动,表情痛苦,神志不清,呼吸急促,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手足僵硬,左侧手足时有抽搐,偶见角弓反张,全身皮肤无见皮疹,心界不扩大,心律齐,心尖区未听见病理性杂音,双肺在抽搐时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软,肝脾均未触及,腹壁反射消失,肱二头肌反射左呈阳性,膝反射消失,巴彬斯基征、奥本海姆征阳性。当时无法血检和腰穿。
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脉证合参:疫毒内盛,气分未罢,已入营分,热毒充斥三焦,实风内动。
治则:清热解毒,化浊开窍,平肝息风。
方药:(1)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2)银翘散、白虎汤合复方菖蒲郁金汤加减。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