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品牌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期品牌管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04 5.3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佳讯 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5916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3963584

上书时间2024-10-25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言  把握长期品牌管理的精髓
长期品牌管理是战略品牌管理的基本内容(Kapferer,1992;Keller,2003a)。如果说新品牌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品牌创建,那么老品牌的核心课题就是如何进行品牌维护。对于处于衰退之中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老品牌,其管理的艰巨任务是需要研究和解决品牌如何活化(revitalization)、复兴(rejuvenation)或重建(rebranding)的问题。追溯西方品牌的渊源,全国性制造商品牌的出现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Low 和 Fullerton,1994),大批幸存下来的品牌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品牌。在全球100大的品牌榜中(Interbrand公司评定),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的品牌大都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以上的发展时期。这些愈老弥坚的全球势力品牌(global power brands,GPBs),为长期品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对着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即便是功成名就的强势品牌,长期管理的问题亦不可回避。
改革开放后诞生的一大批先行企业,如海尔、联想、万科等都已逾而立之年,可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老品牌,它们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停滞和徘徊,在当前“互联网 ”的浪潮中,又面临着组织变革与战略转型的问题,长期品牌管理对这些品牌也逐渐显现出重要意义。而对于中国的老品牌或者中华老字号,它们甚至有比西方品牌更长的历史。由于受特定的历史和环境变迁以及经营条件的影响,衰退的现象甚为严重,品牌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多年以来持续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进行品牌活化或复兴的一系列工作。在商务部发布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中,“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特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考虑到“中华老字号”已是一个认证概念,我们在研究中把“中华老字号”扩大为“中国老品牌”,试图把它们当作长期品牌管理的一般对象来看待,淡化它们的群体特殊性。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老品牌由于所处的特定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其品牌基因天生与西方品牌不同。我们的研究表明,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全球化与“互联网 ”的影响,中国老品牌迫切需要改变源自“老字号”的各种刻板印象和群体特征,以持续的、大幅度的创新,使自己真正成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活跃个体。

中国老品牌的刻板印象
我们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对中国老品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老品牌所具有的某些刻板印象正是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一些乍看起来是积极的特征因素,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却并非对其发展有利。

群体共享联想
中国老品牌具有突出的群体共享联想。这些联想往往集中于家族性标签“老字号”。当你向消费者询问“提到某某品牌时,你会想到什么”时,消费者很容易首先说它是“老字号”。其正面的认知正是如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的内涵所界定的,但当前老字号的实际市场特征也赋予了对这个“标签”的负面认知,即蕴涵着“老一辈使用的”、“老样子、老模样”、“老态龙钟的”,因而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眼里,老品牌与自己是格格不入的。
老品牌的第二个群体共享联想是地理上的来源地。消费者对老品牌往往首先联想到是“哪个地方的货”。例如,在医药行业,天津就有乐仁堂、宏仁堂和同仁堂三家老字号。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也习惯以“地名 产品(品牌)品”的方式老称谓很多老品牌,如上海老饭店、山西老陈醋、天津盛锡福等。特定的环境依赖和历史传承,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老品牌“属地”概念的形成,造成了对品牌认知的趋同效应。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它们走出当地市场,进行全国性市场拓展。结果,大量老品牌被消费者当作旅游消费品或文化纪念品来购买。

联想的跷跷板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联想属性之间是负相关的,就像翘翘板,一头上来了,另一头就下去了。老字号的群体共享联想很强烈,显然影响了品牌联想的独特性;“中华老字号”的背书为老品牌建立了强大的消费者信任基础,却大大削弱了它们紧跟时代脉搏的现代感。事实上,很多老字号企业扎扎实实做了很多创新工作,但我们的消费者并不“买账”,还是习惯性地停留在“老字号”的群体概念认识上。对比西方的一些著名品牌,例如,提起耳熟能详的“可口可乐”、“IBM”或“丰田”等,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不是“老字号”或“老品牌”,尽管它们确实已穿越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乃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品牌。

具象联想的束缚
中国老品牌的联想内容大多是具象的,而非抽象的,表现为过硬的品质或与具体经营相关的品类。这是由于老品牌的产品线狭窄,大多从事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经营,使得品牌联想紧密地与单一品类相结合。此外,老品牌的营销传播通常靠口碑和家庭代际影响,缺少现代营销工具的使用和投入,因而普遍缺乏象征价值内涵。突出的具象联想束缚了老品牌向新品类延伸、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更无法获取品牌附加值的溢价效应。

传统价值的个性
历史的传承赋予了中国老品牌突出的传统价值,以及相应的个性印象。主要反映在儒家文化“仁”的内涵上,包括“诚/家”(温馨的、诚实的、家庭的)、“和”(和谐的、平和的)、“仁义”(正直的、仁慈的)、“朴”(传统的、怀旧的)、“俭”(平易近人的、友善的)等方面。在我们的一项研究中,提炼出“亲和”和“诚信”两个因子。消费者对老品牌在这两类个性上的评价很高。相反,源自西方价值的“刺激”(excitement)个性,包括“大胆”(含时髦的、刺激的等)、“有朝气”(含酷的、年轻的等)、“富于想像”(含独特的等)、“”(含现代的、创新的等)等多个方面,在我们的研究中,把它称为“新潮”,在这类个性上,消费者对老品牌的评价很低.
 

导语摘要
书名中的“长期品牌”其实指的是中国的老字号品牌。全书分“理论基础”、“实证与战略”、“工具应用”三大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老品牌的管理、维护和振兴问题。作者根据西方品牌活化理论,对中国老品牌的振兴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实施怀旧战略,以情感诉求建立消费者关系;其次,重估品牌精髓和意义,加强对品牌故事的宣传; 再次,老品牌应该在“新”上下功夫,要表里并重;后,实行联合品牌经营战略,以无形资产撬动有形资产。总之,中国老字号和老品牌的振兴和复苏要遵循“品牌活化矩阵”(BRM),也就是说,要两条腿走路,而不是单一的途径。这一点是以前业界所没有认识到的,也是本书的独特贡献。

作者简介
何佳讯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1969年出生,管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战略品牌管理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方向),硕士生和MBA导师(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方向),学科带头人;品牌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1月起任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Kenan-flagler商学院访问研究学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会员,美国消费者研究学会(ACR)会员。兼任《营销科学学报(JMS)》(清华和北大主办)专业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欧洲Journal of Marketing Trends编委等。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与品牌管理。侧重于研究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测量和管理、基于心理的消费者-品牌关系、跨文化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本土化、转型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品牌建立、服务感知质量与关系营销等。

目录
自序品牌与品牌化研究的取向、格局及趋势

引言把握长期品牌管理的精髓

中国老品牌的刻板印象

长期品牌管理的精髓

以持续创新打破“变与不变”的简单平衡

理论基础篇

章  品牌活化原理与战略:品牌活化矩阵

  节  品牌活化原理

    一、认知心理视角

    二、社会心理视角

    三、品牌活化矩阵

  第二节  品牌活化战略决策

    一、品牌活化的条件

    二、品牌活化的决策

    三、战略指引:中国老品牌的振兴方略

第二章  基于家庭的品牌资产来源:一个新视角

  节  消费者行为领域代际影响研究概况

    一、代际影响的表现和测量

    二、代际影响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

    三、代际影响的持续或减弱

  第二节  代际影响与品牌资产来源

    一、代表性研究成果

    二、测量与数据分析方法

    三、建立代际品牌资产构念

    实证与战略篇

第三章  老品牌市场细分及战略指引

  节  创新特质与怀旧倾向:探究老品牌的“变与不变”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一:焦点小组访谈:消费者对老品牌“变与不变”的态度

    三、研究二:基于创新特质和怀旧倾向的老品牌市场细分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二节  物质主义、怀旧倾向与中外品牌态度

    一、理论背景与假设

    二、研究与调研设计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附录

第四章    品牌个性与品牌延伸及其战略指引

  节  “仁和”与“时新”:老品牌个性评价的关键特征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二节  品牌个性认知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三节  品牌个性认知对品牌延伸评价影响的再研究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五章  品牌情感的结构及战略指引

  节  中国文化背景下品牌情感的结构

    一、理论背景、构念建立与假设

    二、中国消费者品牌情感结构的实证

  第二节  品牌情感对品牌资产的作用及中外品牌差异

    一、数据分析与结果

    二、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六章  品牌关系质量及战略指引

  节  定性研究:传承与隔断

    一、研究动机与理论背景

    二、研究方法

    三、老字号品牌关系质量:基本构面的解释

    四、代际间的品牌关系质量差异:传承或隔断的品牌资产

    五、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二节  定量研究:世代差异与代际影响

    一、文献回顾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一):老品牌态度评价的世代差异

    四、数据结果与分析(二):代际影响类型的调节  作用

    五、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七章  品牌态度的代际影响及战略指引

  节  消费行为代际影响的动力机制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二节  基于外显与内隐态度的实验比较

    一、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二、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

    三、统计处理与实验结果分析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三节  权力距离的调节  作用

    一、理论背景及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八章  代际品牌资产:形成机制及战略指引

  节  正向代际品牌资产研究

    一、文献回顾

    二、研究一:探索消费行为正向代际影响的前因后果

    三、研究二:实证正向代际品牌资产的形成路径与结构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第二节  反向代际品牌资产研究

    一、文献回顾

    二、研究一:探索消费行为反向代际影响的前因后果

    三、研究二:实证反向代际品牌资产的形成路径与结构

    四、结论与战略指引

工具应用篇

第九章  中国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模型

  节  品牌关系质量本土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建构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五、CBRQ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  品牌关系质量模型的高阶因子结构与测量

    一、实证研究与模型假设

    二、拟合数据结果评价

    三、CBRQ高阶因子模型的应用

  附录:中国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CBRQ)量表

第十章  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

  节  研究一:定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样本与过程

    二、研究结果

    三、结论

  第二节  研究二:定量研究

    一、量表发展、问卷编制与调研设计

    二、结果分析(一):正向代际品牌资产量表(IGBF-F)

    三、结果分析(二):反向代际品牌资产量表(IGBE-R)

    四、结果分析(三):代际品牌资产量表的应用

    五、结论与IGBE量表的应用

  附录: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量表(IGBE)

第十一章  消费者怀旧倾向量表的开发与验证

  节  理论背景

    一、消费者怀旧的构成与怀旧倾向测量

    二、中国人的过去时间取向、过去自我与怀旧倾向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测项产生、初测与调整

    二、正式研究的问卷设计与测试样本

    三、效度验证变量

  第三节  定量研究

    一、研究一:测项降维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二、研究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三、研究三:总样本CHINOS预测效度检验

    四、研究四:CHINOS的法理效度验证

    五、研究五:效度比较验证之

    六、研究六:效度比较验证之二

    七、研究七:效度比较验证之三

    八、结论与CHINOS量表应用

    附录:中国消费者怀旧量表(CHlNOS)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书名中的“长期品牌”其实指的是中国的老字号品牌。全书分“理论基础”、“实证与战略”、“工具应用”三大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老品牌的管理、维护和振兴问题。作者根据西方品牌活化理论,对中国老品牌的振兴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实施怀旧战略,以情感诉求建立消费者关系;其次,重估品牌精髓和意义,加强对品牌故事的宣传; 再次,老品牌应该在“新”上下功夫,要表里并重;后,实行联合品牌经营战略,以无形资产撬动有形资产。总之,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