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4.04 4.9折 ¥ 69 全新
库存83件
作者木斋/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37245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29700414
上书时间2024-10-22
前 言
编辑田硕老师将基本编校完成的书稿发来,看着1998年旧版所写的文字,真有恍若隔世之感——倏忽之间,25年时光驶过。
本书原名《古诗评译》。狭义“古诗”的本意,指的是“汉魏之际”失去作者姓名的诗作,由于失去了作者姓名,因此称之为“古诗”,又由于不知道写作背景和产生时间,因此称之为汉魏古诗。到齐梁时代萧统编《昭明文选》,选录其中十九首,而称之为《古诗十九首》。最早明确称其为“古诗”的,是陆机的《拟古诗十四首》(现存十二首)和陆云书信。陆机在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游秘阁,为这些读之令人惊心动魄的五言诗作而震撼。
“古诗”这一名称是从何时出现,又是从何人命名的呢?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陆机有《拟古诗十四首》[ 《文选》选其中十二首,因此,一般多认为现存十二首,有学者论证另外两首应为陆机的《驾言出北阙》拟古诗《驱车上东门》,《遨游出西城》拟古诗《回车驾言迈》,可信,从之。],这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拟古诗作品;而从书信等史料的角度来说,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一日见正叔,与兄读古五言诗,此生叹息,欲得之。”[ 陆机:《与兄平原书》,引自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041页。]此处的“古五言诗”,当是对《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这一组古诗的最早记录。总而言之,西晋时期陆机、陆云兄弟是古诗的最早披露者。
陆机、陆云兄弟的两条有关古诗的珍贵史料,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呢?两者之间又是何者为先呢?前引陆云《与兄平原书》,此段资料记载了陆云一日见潘尼(正叔)和陆机阅读“古五言诗”的情形。此处的“古五言诗”,与陆机的《拟古诗十四首》一起,当是对所谓《古诗十九首》代表的这一组古诗的最早记录。[ 有学者对此一段资料修改为“与读兄古五言诗”,若无确实证据,文献资料岂可根据需要随意修改?“与读兄古五言诗”,则古五言诗就成为了陆机的作品,陆机之作,岂能称之为“古五言诗”或是“古诗”?只能称之为“拟古诗”。]“古诗”概念当时尚未形成,因称之为“古五言诗”,而陆云书信中所云“此生叹息,欲得之”,也正显露出陆机对“古五言诗”的钦佩羡慕,想要一览为快。到陆机拟作,方才将其简称为“古诗”。
广义的古诗,可以指中国古代文学从“诗三百”到明清时代的古代诗歌,与此区别的是“五四”之后的新体诗。本书采用“古诗”作为书名中的时代界限,乃为一个广义的时间概念,借指先唐的古代诗歌,包括从《诗经》《楚辞》以下,一直到唐之前的古代诗歌作品。
这一本《译评》,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其一,这是一本以新体诗翻译先唐古诗的文学作品,力图以美的诗歌境界来打通古今的两个世界,让当下的读者充分解读古人诗歌作品的境界;其二,此书是在一定学术研究基础上来解读古代的文学作品。由此,我联想到,我的人生经历也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诗人的人生和学者的人生。
我自幼生活在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一个人不能庸庸碌碌苟活一世的教育,从小就深入骨髓和血液之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当一个人在生命结束的时候,能够毫不愧疚自己的一生。这种保尔·柯察金式的人生格言,配合着牛牤式的坚忍不拔的毅力训练——甚至有意残害自己的躯体,以获得精神的高尚、理想的追求——锻造了我童年时代的心灵世界。诗歌写作成为我人生唯一不弃的伴侣,诗歌写作成为战胜苦难、消解痛苦并走向审美人生桥梁,成为自我救赎的岛屿。当我作为知青下乡成为农民的时候,我甚至是愉悦的,通过自我的心理机制将这种苦难视为自我磨砺的机床。以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为标志,我从此进入学者人生的阶段。此前诗歌人生的十余年砥砺,可谓后来学术人生的准备期,或说是雏形期。当少年时代的磨床蜕变而为自我放逐,诗歌写作仍旧是我同行的火把,照耀着我生命的航船。
我的人生几乎就常常是自我放逐,自我制造苦难。也许正是因为我在潜意识里期待着痛苦的磨床,磨炼出那更为远大、更为长久的快乐,所以我肯将肉体之躯放逐在那渺无人烟的莽原浩野,放逐在戈壁荒滩的蓝色天穹,然后舔着身上痛苦的伤疤,对着那永远没有归期的放逐做出一个快乐的微笑。我知道,命运放逐我是在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应该坚忍地站在暗夜中,执着火把,照给那在暗夜中赶路的人。
十八岁早期的一首《生活小唱》,就写作在四壁冰霜的草屋茅舍中:
一面寂静的土墙
常挂满一层
雪白的冰霜
一盏柔和的灯下
常铺着几行
美丽的诗章
孤独的梦语
常伴着
冰凉的
土炕
生活的欢唱
却回荡在
火样的
心房
啊!我爱生活
爱它像鸟样的
飞翔
峥嵘的山涧
情深的海洋
啊!我爱生活
爱它像云样的
飘荡
乌黑的惊雷
蔚蓝的晴朗
生活啊
你把小船
推进湍急的
波浪
又送到光明的
彼方
生活啊
你是火焰不熄的
炉膛
把身躯的废铁呀
溶冶在
苦难的磨床
生活啊
我盼望
我盼望出炉的
宝剑
放射
奇异的
光芒
这是我写作于18岁之际的一首小诗,写作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只是面对着霜雪封盖的四壁,蜷缩在冰冷的炕上,一笔一笔写下自己的人生宣言。当下我再重读这首小诗的时候,深深感慨于其中的这一句:“生活啊/你是火焰不熄的/炉膛/把身躯的废铁呀/溶冶在/苦难的磨床”。后来我的学术道路正是延续着这个观念——我心目所聚焦的,是我这个人作为一台学术创造的磨床,是否在不断纠正偏航,不断校准大脑机器的程序,从而将自我的躯体作为一个类似学科基地来建设。换言之,人生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都会将其视为苦难的磨床。在学术研究上,关注当下具体课题研究之成败,更关注个人在方法上是否不断有创新和提升。
知青同学基本都走光了,我成为一个孤独的人。下面的一首,实际上是我写给一位知青同学的书信,不过,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书信。但却写出我对“走出不是诗人的生活”这一牢笼的渴望:
呵!朋友
你,一定有过
和我一样的
烦恼和
折磨
那么
让我们离开吧
离开这
不是诗人的
生活
去游遍
名山大川
览尽幽寺
古佛
不乘飞机
不坐火车
只靠双脚
跋涉
登泰山
游黄水
瞻大佛
让天姥青崖的白鹿
套开鲁乡间的小车
或纵纵孙行者的筋斗
或坐上太阳神的光波
到草堂门前拜谒
学贾谊投诗汨罗
与溆浦猿猱同居
与蜀道子规相和
走过
“水犹清洌”的
小石潭
与鱼儿
相乐
迷花曲径中
放怀高歌
吟诗赏月在
枫桥夜泊
衣服么
还是少带
南方赤日
应似火
不过
我们相会的地点
却永在睡神中的
天国
梦断龙门
梦里龙门行复止,尝尽人生羞和耻。
学得满腹才与识,归来烧作抽烟纸。
村前稚童不晓事,高声喊我大学士。
今年碰壁过三番,方知世事如铁山。
噙泪才觉学识浅,远行刚晓行路难。
贫穷当是伟人瓶,命蹇足使诗囊盈。
古来圣贤无才华?黄巢朱子赋菊花。
我生乃是中人辈,还应尽力买烟茶。
明年一试如不就,桑田绿柳乐农家。
在我的自传《暗夜烛光》中,我这样记载了当时的一段人生经历:
果然,莽莽的草原上,只有我独自驾车而行。天渐渐地阴了下来,天边的片片树林,被暮霭包蕴,像是画中的远景。没能走出七八里路,就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雪落在我醉酒酲红的热面上,我感到了未曾有过的愉悦。觉得一生一世,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也就不枉活了。李白的“平林漠漠烟如织”,也没有眼前的景物阔大雄奇。而且,百里荒原上只有我,是难得的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宇宙,想笑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放声大笑,想哭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放声悲哭。于是,就放声纵笑了起来。转眼又想到万里之遥的家乡,似是隔在云间的天阙,而自己空怀抱负,却无可施展,竟又潸然泪下了。
索性就疯了吧,毛驴车上的这个驾车人,面对万籁俱寂的荒原,高声地喊,像是仿骚体:平林漠漠兮——-万籁寂,吆小驴兮——乘小车。暮霭沉沉兮——雪飘舞,醉幻青虬兮——游太虚。莽原浩野兮——家何在?帝乡渺渺兮——不可期。愿娶东村兮——贫家女,壮志难酬兮——从此长居。其中“车”字,我是按照古音读如“居”的,否则,就不押韵了。唱完了诗,心情就好得多了,人也正常了,回去教书。
在这个人生阶段,漫长岁月的苦难,对求学求知的渴望,如同一颗种子,久久埋藏在黑色的沃土深层,一旦有阳光、雨露,就会破土而出,任是什么艰难险阻,任是什么雨打风吹,都难以压抑这一颗求学求知的生命自由生长。1983年,在经历了15年苦难的知青岁月后,我以同等学历自学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从此开始了我的学术人生之旅。
如同我的这一篇短文所说,我的伟大诗人梦想转型成为做一个伟大的学者。在这学术人生发端的时间点位,我做出了一个影响我终生学术事业的决定——要竭尽此生之力,写作一部探索中国文学源流关系的文学史。
正如营造一个伟大建筑,需要相应的深度和广度的地基准备。从我1983年立下志向以来,我就开始了一个不断砥砺自我、不断为之做诸多方面准备的人生历程。
其中最早的一个阶段是10年之久的编书时期。我在20世纪90年代主编的《中国文学百科大辞典》,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精粹鉴赏辞典》曾盛极一时。因为我要亲力亲为主编鉴赏辞典,也就有机会来写对古代诗词的鉴赏文章——在20世纪90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写作两篇鉴赏文章成为了我有规律的课程。鉴赏辞典的编辑及亲历亲为的写作,奠定了我对原材料进行分析的基本功,后来我的许多新发现都得益于鉴赏。这是学者深入解读原典材料的最好练习。
如果让我回忆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哪一首诗作的翻译最为值得关注,那就是《离骚》全首的翻译。《离骚》篇幅之长,难度之大,为众所熟知。时过境迁,但我仍旧记得翻译这一首长篇诗作的艰难。历时8天之久,翻译完成,我竟然有呕吐之感,可知其艰难。
此书的两个版本之间跨越了25年之久的时光。我的学术研究应该说早已经超越了如此漫长岁月之前的认知,对于先唐古诗的评点和翻译,显然会有一定的飞跃。不过,这一些新的解读,不一定适合年轻学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接受。更兼当下正处于繁忙的多事之秋,因此,这一次再版,只做了两个部分的增补和调整:
其一,在诗经部分,从拙作《先秦文学演变史》中增补了若干首诗作,其中部分诗作的注释部分,由门下弟子刘梦瑶同学帮助完成,深铭谢意!
其二,在“古诗十九首”部分,从拙作《曹植甄后传》中,增补了若干首诗作的评点,但仍将原作的评点保留。
此外,全书多数还是保留了原版原貌。
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诗集传》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集注》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1978年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1978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1978年版
《中国古代诗歌精译》 木斋译著 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文学宝库·先秦两汉诗精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 木斋主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
《先秦文学演变史》 木斋著 人民出版社 2019年版
《曹植甄后传》 木斋著 世界汉学书局 2022年版
《诗经译注》 周振甫译注 中华书局2010年版。
木斋 2023年5月31日灯下命笔 吉林大学木斋寓所
本书精选古诗作品100余首,以对经典作品翻译和评点的方式,讲述古诗的发展历程。其中涵盖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陶渊明诗等经典之作,体例包括经典原文、注释、翻译和鉴赏。古诗翻译部分,既有对原作原意的准确解读,又有精美翻译的新诗作品。鉴赏部分,也因作者多年潜心学术研究,深入浅出,为读者指出原作深处的奥秘。作者在25年前原著基础上修订整理,填补了国内先唐古诗阅读、出版的空白。一本书读遍古诗经典,是诗词爱好者珍爱的枕边书。
木斋
历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世界汉学研究会(澳门注册)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有《读懂红楼梦》《读懂苏东坡》《曹植甄后传》《先秦文学演变史》等30部著作出版。海内外学者发表研究木斋学术的论文近百篇。
前言
诗经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
维清
天作
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
振鹭
有瞽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大明
绵(片段)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前三章)
凫鹥
大雅·荡之什
崧高(其三)
小雅
鹿鸣
伐木(首章)
采薇(首尾两章)
出车
大东
宾之初筵
国风·秦风
蒹葭
国风·魏风
伐檀
国风·唐风
绸缪
国风·曹风
蜉蝣
国风·周南
关雎
卷耳
桃夭
国风·召南
何彼襛矣
野有死麕
国风·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采葛
国风·邶风
击鼓
国风·鄘风
载驰
国风·卫风
氓
木瓜
国风·齐风
鸡鸣
国风·郑风
将仲子
遵大路
风雨
子衿
出其东门
国风·陈风
月出
屈原
离骚
九歌
湘君
湘夫人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九章
涉江
哀郢
梁鸿
五噫歌
汉乐府
有所思
上邪
上山采蘼芜
辛延年
羽林郎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今日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
冉冉孤生竹
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
曹操
步出夏门行其一
短歌行其一
曹丕
燕歌行其一
曹植
七哀
阮籍
咏怀其一
咏怀其十七
咏怀其十九
咏怀其三十一
张华
情诗其五
左思
咏史其二
陆机
赴洛道中作其二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三
饮酒其五
杂诗其二
读山海经其一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登池上楼
登江中孤屿
岁暮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其一
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
张融
别诗
孔稚圭
游太平山
王籍
入若耶溪
范云
之零陵郡次新亭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王融
巫山高
吴均
山中杂诗
何逊
慈姥矶
相送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郎兮
阴铿
渡青草湖
晚出新亭
开善寺
庾信
奉和山池
拟咏怀其十八
后记
本书精选古诗作品100余首,以对经典作品翻译和评点的方式,讲述古诗的发展历程。其中涵盖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陶渊明诗等经典之作,体例包括经典原文、注释、翻译和鉴赏。古诗翻译部分,既有对原作原意的准确解读,又有精美翻译的新诗作品。鉴赏部分,也因作者多年潜心学术研究,深入浅出,为读者指出原作深处的奥秘。作者在25年前原著基础上修订整理,填补了国内先唐古诗阅读、出版的空白。一本书读遍古诗经典,是诗词爱好者珍爱的枕边书。
木斋
历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世界汉学研究会(澳门注册)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有《读懂红楼梦》《读懂苏东坡》《曹植甄后传》《先秦文学演变史》等30部著作出版。海内外学者发表研究木斋学术的论文近百篇。
天 作
天作高山①,大王荒②之。
彼作矣,文王康③之。
彼徂④矣,歧有夷之行⑤,子孙保之。
释
①作:生长。高山:至岐山。
②荒:大,治理。
③康:安定。
④徂(cú):往,到。
⑤夷之行:平的路。
译
天诞生了高山,大王开垦了高山。
大王经营它,文王安定它,他们到达它。
于是,岐山有了平坦之路,子子孙孙保护它。
评
《周颂》之中的前十篇,即《清庙之什》中的作品,大都被《毛诗》解释为周公制礼作乐的祭祀祖先之作,是诗三百中最早的作品。
以上从《清庙之什》选择前一、三、五篇,不难看出,这些篇什具有基本一致的风范:第一,篇章简短,依次为八句、五句、七句,最短的一篇《维清》仅有十八字,距离商周时期金文的篇幅和写法并不遥远。第二,与散文差异不大,如《清庙》并无韵脚,分别为:庙、相、士、德、天、庙、承、斯。按照六朝时代所谓“有韵为文,无韵为笔”的界分,尚不能进入到“文”的行列;《维天之命》《维清》等,时或有韵,时或无韵,也同样是散文写法。此外,在《维清》五句的构成之中,有四句为四言句式,一句两字构成,从而形成诗的律动节奏。但这些还都可以在商周甲骨文、金文之中发现,属于在散文题材之中诗律的偶然碰撞;《天作》一首,三次使用“之”字,可以说,“之”字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早采用的韵脚,大概由于虚词之字是必用之虚词,从而开启了古人的押韵概念。第三,感叹词采用“矣”“斯”等,尚未形成《风》诗中的“兮”的抒情句式。这一点留待后论。第四,再扩展到《清庙之什》十篇的语汇出现频率来看,“天”“庙”“王”“周”等祭祀有周先祖用语出现较多,而根据王的不同称号,以及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大略知道这些诗作的产生时间:“於穆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维清》);“维天之命”“文王之德之纯”“骏惠我文王”(《维天之命》);“文王之典”“肇禋”“维周之祯”(《维清》);“於乎前王不忘”(《烈文》);“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文王康之”(《天作》);“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昊天有成命》);“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伊嘏文王”“畏天之威”(《我将》);“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时迈》);“执竞武王”“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执竞》);“思文后稷,克配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