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8.88 5.9折 ¥ 100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英]迪克·威尔逊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2369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0元
货号29259646
上书时间2024-10-22
“哎哟,天哪,你还在这里等呀!记者招待会的地点已经变了,我们已在内阁大楼举行过了。很抱歉,非常抱歉未能通知你。不过,我可以肯定,总理将会与你单独会晤,以此来进行弥补……”
尼泊尔礼宾官身着宽松的白衣裤,头戴高高的白色帽,把我引向一簇刚刚来到拉那宫的人群旁。渐渐地,人群闪开了,从中显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惊讶的瘦小而又虚弱的身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真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形。按照原计划,周1960年对尼泊尔的这次访问将在他的下榻处会见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他下榻在古老的拉那宫,距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3英里开外。我到尼泊尔去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采访来访的中国人。不巧的是,在他们访问的后一天,我要替我的杂志干些其他事情,所以没接到记者招待会变更地点的通知。
因此,按照约定的午夜时间,我单独前往拉那宫参加记者招待会,结果发现那里空空荡荡、寂静无人,只有两个持枪却熟睡了的哨兵。我战战兢兢地从他们中间跨过去,谷仓般的大厅里见不到一个人,出现在眼前的只是地毯上布满的烟蒂和鸡骨。没有中国的采访者,没有尼泊尔的官员。
而此时此刻,我却面对着62岁的中国总理。尽管是由于尼泊尔人的过错而不是周的过错使我失去了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机会,但周却欣然接受了单独会见我以示补偿的建议。当时已过午夜许久,中国方面的随行人员已到各地访问了几个星期,计划第二天清晨黎明时分起飞回国。他们人人都感到疲倦了,然而周的随行人员中的十几名官员,其中包括外交部部长陈毅,却站在那里等待着这个未被列入计划的会晤的结束,然后他们才能去睡觉并为他们的起程做准备。他们中的一些人眼睛盯着我,带着一种不露声色的愤懑感。但是,周却不是这样。他跟我谈了40分钟,却显得谦恭耐心。我感到有点尴尬,便把提问限制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如周的这次访问如何改善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并希望得到简单的回答。
但是,周却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一个一个地讲到了他这次所访问的国家。这又持续了大约半小时,其中包括翻译占用的时间。实际上,正如我后来发现的那样,他所讲的话与记者招待会上发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因此,我的单独会晤并没有获得很大的价值。
如果只是周一个人在场的话,我将借他这次邀请的机会多提些问题。但是,由于陈毅不停地交换着左右腿来支撑他那相对而言较为肥胖的身体,再加上那些年轻些的随行人员斜着眼睛望着我,所以我便决定到此结束。然而,周却还没讲完。他继续往下讲,好像时间还很多似的。他问我是否去过中国,是否知道蒙哥马利将访问中国,以及我是否也愿意去中国,等等。我的心情激动起来了。一年多来,我一直在设法去中国,却未获成功。
“欢迎你!”总理突然用学生式的英语说道,并扬起他的双臂做了个表示欢迎的姿势。中国官员们互相看了看对方,好像在说:“终于结束了!”我激动地走出拉那宫,闯入了喜马拉雅山那寒冷的夜空之中。这简直是一场梦。周善于使事情看起来像梦一般,却不大善于把这些梦变为现实。我后来给他写了几封信,却从未收到过有关邀请方面的信函。只是过了数年,在蒙哥马利访问了中国之后,我才次来到中国访问。但是,周给我留下的印象却依然历历在目。他注意尽可能全面地满足我的要求,毫无傲气和任何架子。他的行为近乎卑微,但他的助手们对他的恭敬态度却反映了他所具有的政治权力的强烈影响力。
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相当多的中国人在挨饿,苏联从中国撤走了他们的经济专家,中国领导层两个权力大于周的人物之间难以缓和的矛盾似乎在加剧发展,中国又感到自己正被敌对的美国军事力量所包围,并且尼赫鲁在中印边界争论问题上不愿进行妥协。然而,40分钟的时间内,在繁忙地工作了一天后即将结束时,周却令人觉得他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似的,只注意倾听并回答我的提问。而这些问题是别的记者曾向他多次提出过的。这一天是他们离开舒适的家庭,在外面连续工作了许多天后的后一天。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这种感觉偶尔也因像尼赫鲁、肯尼迪等权势人物的影响而出现过,却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周几乎给每个见到过他的人都留下了同样的印象。周体现了旧时中国那些文雅、礼貌和谦逊的品质,然而他也用这些品质来为某种政治意识形态服务,而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把暴力作为自己政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些,才使人们都对这位温文尔雅的总理感到困惑不解。他的言行举止温柔和蔼,然而,为了使他的国家能迅速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封建主义进入现代社会,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却显得冷酷、好斗,甚至是不可理解。这个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曾表现出良好理智的人,为了杀一儆百,也曾下令处决过叛徒,也曾在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人革命的次浪潮中容忍了对反革命分子的镇压。
周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大陆欧洲对他的才华和智慧有着一致的印象。《世界报》《革命者》等报刊均用大标题把这些表面印象归纳成文。亨利·基辛格发现周是他所见到过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三个人物之一”,称他“文雅、非常富有忍耐性,极为聪慧、机敏”。哈马舍尔德说周是“目前为止我在对外政治领域中所见过的秀的人物”。在法国外交部长E·马纳克看来,这位中国总理是“一个完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心理表现虽然略显不同,但他们却都有同样的感受。白修德发现周是他遇见过的三个伟人之一,“在他们面前,我的不信任感几乎完全没有了”。但后来,白修德却改变了他的看法,把周与1949年后共产党机构所实施的统治等同起来。因此,在白修德的脑子里便出现了另一种看法。用丹尼斯·布拉德沃里的话来讲,周“或许是他们当中好的共产主义者”,“一个比本人更具备适应能力的革命者,以及一个对资本主义世界来讲更为危险的长期的敌人”。
这种人初是如何获得了改造自己的祖国并使之民主化的动力的呢?这是有关周恩来的个大问题;而他如何渐渐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这种改造的载体则是第二个大问题;第三个大问题是为什么在半个多世纪的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使他人身居的位置,而自己却拒绝这种地位;第四个大问题则是,他为什么继续支持自己过去的对手并跟随其后参加狂热的、毁灭性的1958年的“大跃进”及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与毛及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相比,周显得更为开明,更加信任人民,对世界历史了解得更广泛,出访过更多的国家并会见过更多的访问者。但是,在这个面带笑容的领导人和颇具魅力的外交官形象背后,一个真正的周却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
在加德满都的那个4月之夜,当我离开拉那宫时,内心怀有一种良好的感受,即周恩来令我感到更加具体一些了。我羡慕他的魅力与技巧,后来我继而对他的机智、敏捷和远见感到惊讶。这种好奇心导致了20年后我对这个人及其一生工作的刻画与描写。
迪克·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者简介:
迪克·威尔逊,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英国学者。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后在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性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一定造诣,其主要著作有:《传》《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译者简介:
封长虹,著名战略问题和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国防教育高级顾问,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战略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美国军事战略、中美关系、台海问题、南海问题、国际法与战争法等。主要译著有《周恩来传》《周恩来的大外交》《蒋介石传》《统帅们》《掌权者》《里根自传》《海湾战争》《为和平而战》等。
作者序
部……求索
1多次被收养(1898~1913)
周的童年始终在不寻常地变换着——身躯从中国的沃土中心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情感上当他还是个婴儿时便从他的生身父母那里被送给了他的养父母……
2就学津门(1913~1917)
周在南开的4年奠定了他后来所坚持的学术风纪的方向,使他明白了自己该做些什么,而正是这一缘故,加之他与许多人结下并持续了多年的友谊,周总是带着怀旧的情感来回顾南开中学的往事……
3东渡日本(1917~1919)
周在日本旅居了18个月之后,离开了日本。在那里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所以也没有什么值得表现的东西。他能带走的是他对所读过的书的记忆和在河上肇博士创办的杂志中所了解到的对他有决定性意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4身陷囹圄(1919~1920)
“五四”运动时期,先是周主办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遭禁;后来,他又在一次示威抗议中被逮捕入狱。严酷的现实却令周深刻地体会到:今后的救国道路,只有深入劳工群众,依靠劳动阶级,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改造旧的中国。
5留学法国(1920~1924)
在欧洲度过的3年半时光,使周恩来得以信奉马克思主义,并使他本人完全同这个主义相融合了。所有这些,加上他在巴黎时在中国共产党内地位的逐渐提高,为他今后在国内的政治生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部……奋斗
6革命婚姻(1924~1925)
在那个婚姻由父母包办的年代里,周和邓彼此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自愿的、充满热情的、不受他人支配的选择。他们的婚姻被证明是中国夫妻生活中成功、忠诚、持久、有说服力的婚姻。
7占领上海(1925~1927)
周没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对工人阶级也不太了解,而且既无起义指南,又无苏联顾问的指点。武装起义完全是他自己智慧的结晶。但是,周仍然低估了蒋的对抗性。在他的头脑中,他似乎以为起义失败是运气不佳或同蒋关系疏远所致。然而,他没有在自责上浪费时间,而是忙于第三次也是后一次上海起义。
8南昌起义(1927)
以周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这一次未等莫斯科同意,就做出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尽管南昌起义失败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党在南方变得成熟了,因此8月1日被中国共产党确定为人民军队诞辰日,并受到纪念。作为军队的缔造者,周受到了人们的拥护。同时,他也因终于领导共产党摆脱了在国民党内的寄人篱下的生活走向独立而受到赞扬。
9重获信任(1928~1930)
莫斯科的热烈欢迎使周心旷神怡。有位同志回忆说:“斯大林对他极为欣赏,赞扬了他在解决军事问题和情报工作方面不断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他的能力和政治眼光。”他同负责中国事务的新的克里姆林宫负责人帕费尔·米夫也相处得很融洽。
10技高一筹(1931~1934)
国民党开始第四次反共“围剿”时,周对军事政策的支配权似乎更加巩固了。红军的组织也更加标准化和合理化。对周在这次战役中的军事成就,李德后来的评价是“值得称赞”。李德还注意到,重要的军事决定是由周做出的。
11长征路上(1934~1936)
周恩来放弃了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破碎梦想,于1934年开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红军大撤退。这一壮举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除了避开敌人外,红军没有既定的目标。周抛弃一块跟比利时一样大的根据地,开始了长达一年之久的远征,相当于从伦敦徒步到东京,或从纽约到里约热内卢。
12虎落陷阱(1936~1940)
出乎人们的意料,周的死敌、曾经几次差点儿抓到周、并且悬赏8万大洋要周的头的蒋介石居然落到了周的手中。这一不寻常的捉拿上司蒋委员长的兵变是中国东北军在少帅张学良的领导下执行的。由于得到张学良的信任,周实际上成了蒋介石的主宰者,掌握着他的命运。
13谈判专家(1940~1943)
周在谈判方面的才能要胜过党内其他同事,不论是同国民党谈判,还是同外国人谈判,都是如此。他深谙国际事务,和政府官员关系较好,英语流利,性格又特别适合这类工作。许多共产党人是带着一种要争吵的架势来到谈判桌的,但周却保持着一种适当的理智。
14赢得胜利(1943~1949)
周和他的伙伴将到北京去宣布一种全新的主义。它包括这样一个目标,要把中国社会从迷信精英统治转变为真正的社会民主。经过一生的革命,周在51岁时开始正式执政。
第三部……开国总理
15蓝色睡衣(1949~1952)
周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后,于1950年前往莫斯科,他带去一飞机的专家和一套新的蓝方格法兰绒睡衣。尽管它渐渐褪了色并打满补丁,但他一直穿着这套睡衣,甚至后来出国访问时也带着它,直到他去世那一天。
16国际舞台(1953~1955)
周恩来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位新人物。人们到处询问,这位在共产主义世界中执掌如此大权的不知名的中国总理是谁?随后周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显著成就接连震撼了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加深了外部世界要更好地了解他的印象。
17百花齐放(1956~1958)
周一直由于讲话太诚实而受到国内反对者的抵制,在党内的地位骤然下降。到1957年年底,他由于反“冒进”而不得不做检讨。至此,在“整风运动”和“百花齐放”运动中及在经济上,他都是属于失势的那一方。
18拨乱反正(1959~1961)
周选择了强调中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必要性的做法。他所做的关于“大跃进”的报告,很清楚地反映了他准备做出的判断。这一报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是专家治国论者们对一个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试验的评价,这一试验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终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点进步。
19非洲之行(1962~1965)
周与外交部部长陈毅于1963年率团访问了13个第三世界的亚非国家。这次出访的目的是使第三世界的舆论同苏联脱钩,并说服这些国家投向中国一边。周还希望推销一个新奇的概念,即中国的援助比西方的援助更为可取,因为中国专家愿意按第三世界的生活标准生活。
20“文革”之初(1966~1967)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周恩来被置于这样一种境地,他或是选择当一个殉道者,或是做一个跟不上步伐的合作者。很明显,这个运动越过了此前与其他人共同商定的界限。在周看来,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是错误的,是与社会主义的概念相对立的。
21“文革”受困(1967~1968)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其中一个损失是它拖垮了周恩来。周恩来再也没能恢复他往日的活力。在生命的后7年,他本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大获成功,但他却过得相当平凡,主要忙于补救“文革”造成的损失,同时还要为自己在“文革”中造成的政治地位变动争得一席之地。
22握手言和(1969~1976)
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成为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使一个世界上有权力的政治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以来对中国共产主义怀有深深偏见的国家的元首来中国进行官方访问,并与中国领导人就悬而未决的双边问题进行谈判,这是周恩来长期外交生涯中辉煌的成就。甚至周自己也用同样夸张的语言把它称为国际关系中令人高兴的一个突破。
尾声
结束语
迪克·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者简介:
迪克·威尔逊,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英国学者。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后在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性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一定造诣,其主要著作有:《传》《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译者简介:
封长虹,著名战略问题和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国防教育高级顾问,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战略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美国军事战略、中美关系、台海问题、南海问题、国际法与战争法等。主要译著有《周恩来传》《周恩来的大外交》《蒋介石传》《统帅们》《掌权者》《里根自传》《海湾战争》《为和平而战》等。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广州
¥ 46.01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广州
¥ 44.01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北京
¥ 52.20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北京
¥ 60.98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北京
¥ 54.92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北京
¥ 54.92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成都
¥ 53.49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广州
¥ 46.01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东莞
¥ 55.00
周恩来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全新广州
¥ 44.0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