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8.04 4.8折 ¥ 58 全新
库存783件
作者(美) 维吉尔·莫里 著;布克熊 出品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43482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741344
上书时间2024-10-22
本书所阐述的课程体系叫作“孩子训练”,旨在帮助家长真正实现培育子女成才的梦想。需要说明的是,该课程的主要受众是学龄前儿童,但超龄的孩子同样可以从中获益,因此笔者鼓励未使用过此课程体系的孩子使用。
本书强调通过训练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品质和能力,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创新力、自觉性和敏捷的思维,让孩子能够更敏锐地思考与行动,更有见识和成就,动手能力更强,有礼貌且善解人意,让他们能积极健康地成长为更完美的人。
(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1875—1931)美国儿童教育家、科普作家。他在担任卡尔弗特学校第一任校长期间,创建了“卡尔弗特教育体系”,即小学远程教育体系。成为了教育史上采用针对儿童的远程教育体系的第一人,惠及世界各地渴求知识的孩子,在美国教育界拥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第一章 习惯养成
习惯的本质 / 002
习惯的形成 / 006
改掉坏习惯 / 010
习惯训练的目标和方法 / 012
观察能力训练 / 034
模仿能力训练 / 062
联想能力训练 / 064
想象力训练 / 068
注意力与专注力训练 / 071
习惯训练延伸 / 078
第二章 社交能力培养
基本礼仪 / 085
会话与交谈 / 088
语言表达 / 098
第三章 讲故事
故事的类型 / 104
讲故事的方法 / 108
第四章 肢体锻炼
健康第一 / 112
肢体锻炼课程 / 116
第五章 自由玩耍
运动型游戏 / 134
模仿类游戏 / 137
不需要器材的竞技游戏 / 140
第六章 动手能力培养与劳动
目标 / 145
左撇子 / 148
手工训练 / 150
成年人的劳动 / 177
第七章 知识学习
教学方法 / 184
课程示例 / 187
独立背诵 / 189
测试性问题 / 190
知识学习大纲 / 192
本书所阐述的课程体系叫作“孩子训练”,旨在帮助家长真正实现培育子女成才的梦想。需要说明的是,该课程的主要受众是学龄前儿童,但超龄的孩子同样可以从中获益,因此笔者鼓励未使用过此课程体系的孩子使用。
本书强调通过训练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品质和能力,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创新力、自觉性和敏捷的思维,让孩子能够更敏锐地思考与行动,更有见识和成就,动手能力更强,有礼貌且善解人意,让他们能积极健康地成长为更完美的人。
(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1875—1931)美国儿童教育家、科普作家。他在担任卡尔弗特学校第一任校长期间,创建了“卡尔弗特教育体系”,即小学远程教育体系。成为了教育史上采用针对儿童的远程教育体系的第一人,惠及世界各地渴求知识的孩子,在美国教育界拥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习惯的本质
小宝宝第一次自己吃饭时,总是认认真真地拿着勺子,先把汤汤水水从碗里舀出来,再用小手颤颤巍巍地往嘴里送,弄得围嘴上、下巴上、嘴唇上到处都是食物。其实,在这段“艰难的历程”中,孩子的平衡感、姿势、肌肉的协调以及对距离的计算和方向的把握都很重要,因此独立吃饭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不过,只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将它变成一种习惯,孩子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自己吃饭了。
任何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在第二次做时都会变得比第一次简单。做了十几次之后,就会变得轻而易举。要是做了一百多次,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不必再刻意地关注和思考,便可以轻松完成,这就是我们习惯养成的过程。
试想,如果我们长期驾车驶过一条路,路面上就会形成车辙,我们再经过这条路的时候,也还会沿着这条车辙行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思维是一条河流,长期的流动会冲刷出一条河道,而这条河道就是习惯。
弹珠游戏中的弹珠和台球桌上的台球可以沿着无数条路径四散开来,因为桌面上没有凹槽来限制它们的路径。我们的大脑中也有纵横交错的路径,但是每一条路径上都遍布凹槽,每个凹槽都属于一条特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条既定的思维之路。就像是迷宫游戏中的弹珠一样,即使我们用了很大力气想要把它摇晃到另一条轨道中,也常常无济于事。再比如,我们先把钉子钉牢然后拔出来,再重新试着把钉子插进去,这颗钉子会严丝合缝地保持原来的方向。
习惯指的是人在不经意间做出的而不是刻意为之的举动。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退伍老兵走在街上,当他突然听到有人喊“立正”时,他下意识地把手里的包裹扔到地上,赶忙举起手来敬了个军礼。
在面对陌生的人或环境时,突如其来的压力可能会让孩子失态,忘记该有的举止。玩得太疯也会让孩子忘乎所以。因此,在孩子参加聚会之前,即便你事先告诉他要怎么做才妥当,他也很有可能会把你的指令做错,或者干脆把你的叮嘱抛之脑后。对于任何一件事,只训练孩子一两次,他还是会稀里糊涂的,但是如果不断地进行训练,孩子最终一定会养成习惯,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训练的方式去做了。
我们不是生下来就有习惯的,习惯的形成就像人会长高变壮一样,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习惯也分好坏,这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习惯无处不在,无论是穿衣、吃饭、交流还是工作、玩耍等,凡此种种都有习惯的参与。其实,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幸运,习惯让我们在生活中不必劳神费力地对穿衣打扮这种小事刻意注意、思考和做决定。但是,在处理日常琐事变成习惯之前,我们常常会为此浪费很多时间,就像还没学会音阶就要去弹奏协奏曲一样。人们有一个共识——性格的塑造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但
事实上,在性格养成的过程中,学习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性格本质上是他所有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总和。这里所说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不是狭义上道德方面的好坏,而是一个人当前和未来有关身体、心理和道德观念上的综合表现。
好习惯是最值得赞美的品质,而对于坏习惯,人们总是避而远之。尽管所有父母都知道拥有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也经常对孩子谆谆教诲,甚至用很多格言警句告诫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但我们还是倾向于把习惯的养成归结于一些偶然的际遇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我们对习惯的培养过于随意,并没有真正把它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孩子某些特定的经历,可能让他收获一个好习惯,也可能形成一个坏习惯。如果只靠“机会主义”,那长期的结果自然是好习惯和坏习惯各占一半。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益处的习惯。比如,孩子穿衣时要快、要细致,不能拖拖拉拉、邋邋遢遢的;吃饭时要得体、不挑食,不要没有吃相、只吃一些垃圾食品;说话时要温和、恰当,不能支支吾吾或者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工作时要认真、高效、勤奋,不能马马虎虎、懈怠懒惰;运动时要有毅力、有体育精神,不能萎靡不振,没精打采;思考时要有逻辑、要公正,不能反复无常、夹带个人偏见……综上,父母要不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且摒弃他的不良习惯。
习惯的形成
许多人认为好习惯在好的环境或榜样的影响和熏陶下才能形成;同样,坏习惯只是恶劣环境和坏榜样的产物。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实际上,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而形成的,这是养成习惯的唯一途径。当人们重复用特定的方法做某件事时,将来再做时也会沿用这种方法,这就形成了习惯性行为。比如,孩子练习弹奏钢琴音阶时,经过了大量的重复,就能掌握应该用什么指法和顺序去弹奏,进而养成了习惯,弹奏的时候就可以一气呵成,不需要再去刻意地犹豫和思考。再比如,想要训练孩子随时捡起地上纸屑的习惯,父母可以先把纸屑扔在地上,让孩子捡起来,然后再扔,重复让孩子做捡纸屑的动作,就像人们在训练小狗给自己叼来报纸时的动作一样。等到习惯形成,孩子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并立刻把它捡起来。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有些重复是无意识的,比如孩子模仿大人用刀叉吃饭、从茶托上拿起杯子等;而有些重复是有意识的,比如学游泳、开车等,这些都需要孩子刻意去进行重复的练习。
对于无意识养成的习惯,我们要通过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孩子的玩伴、保姆,尤其是父母,都会成为孩子下意识模仿的对象和榜样,他们日常的行为对孩子的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有意识养成的习惯,我们则必须通过训练的方式培养,这些习惯是无法只通过口头告诫就养成的。例如,如果你想让孩子轻点关门,在孩子“砰”地把门重重关上之后,你只口头上告诉他“下次轻点关门”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你告诉他多少次“下次轻点关门,不要使劲摔门”,他的肌肉记忆还是会让他做出摔门的动作。他也许会想起来下次轻点关门,但大概率是仍然不会,因为这件事的本质是孩子的习惯出了问题,而不是记忆力出了问题。即便孩子偶尔做到了一次轻轻关门,也只是少了一次摔门的行为,并不会从实质上改变孩子摔门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带到这扇门前,让他多次重复轻轻关门的动作,这样既能加强肌肉记忆,又能真正让他养成轻轻关门的习惯。
同时,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绝不允许任何一次错误和例外发生,必须一直练习到正确的习惯根深蒂固为止。用训练的方式去培养习惯必须依靠长期的约束和监督,这样习惯才能得到强化。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任何一次松懈都会给后面的更多次松懈制造机会,习惯的养成就会半途而废,或者无限期地推迟,最终不了了之。威廉·詹姆斯1 有一句话说得好:“每次松懈就像把手中正在仔细缠绕的线团松开;一次失误需要加倍地努力才能弥补。”所以,在新的习惯还没有稳定之前,家长和老师绝不能忽视孩子每一次的松懈,必须让孩子感觉到,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十全十美,就一定会得到大人的纠正。就如同我们在训练小狗讨食吃的时候,如果小狗有几次没有讨食就吃到了食物,那之前的训练也就白费了。同理,我们在训练孩子说“谢谢”的时候,如果孩子某一次没说“谢谢”也得到了奖励,那之前对孩子礼貌的培养,就很可能前功尽弃了。
孩子的天性是逃避困难并选择走捷径,因此,如果我们想培养的习惯需要孩子坚持不懈,那我们就要在这个习惯养成之前关闭通向捷径的大门。这样,当他想走捷径之门时,看到门是关着的,就只能被迫收回脚步,折返到正路上去。慢慢地,他就会放弃走捷径的想法,但前提是他知道通往捷径的门是关闭的,如果这扇门时不时就打开了,孩子还会想碰碰运气,侥幸地盼望自己能够进去。
孩子屡教不改是因为大人在孩子的坏习惯养成之后才开始去纠正,或是因为纠正的过程没有连续性,还有可能是之前没有进行过习惯养成的训练。
对于大人们而言,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完成的任务了。但这件事还是值得父母和老师竭尽全力的,因为拥有了良好习惯的孩子,不管是在当下还是未来,都能给家人、同学、朋友以及身边的人们带来欢乐、亲切感和满足感,同样也能让孩子自己成长为一个受欢迎、友善、阳光和成功的人。
总之,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请务必严格要求孩子,通过重复的练习,让孩子觉得好习惯是轻而易举、自然而然的,而且在它根深蒂固之前,永远不要给孩子误入歧途的机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