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典籍呀!天工开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少年读典籍呀!天工开物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29 4.0折 68 全新

库存429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应星 著;布克熊 出品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43529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738203

上书时间2024-10-22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天工开物》由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创作,共3卷18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如机械、陶瓷、兵器、火药、纺织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并配插图122幅,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了各种技术的科学著作,明清时期就传入日本、欧美等国家,日译本称之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之为“17世纪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这部科技巨著对中外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本书《呀!天工开物》撷取其精华,选用了一些科技史上最为辉煌的技术,如造纸、养蚕、酿酒、制盐、冶铁、青铜铸造等,并进行知识拓展和解析,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引领小读者阅读。书中使用了大量宋应星亲笔手绘的图片,并另外插入了一些人物漫画等插图,使全书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小读者阅读,领会天工(自然力)与人工结合、开发万物的技巧和智慧,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简介

原著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今江西宜春)人,明朝科学家,所著《天工开物》被视为中国科学史的代表作,另外著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等。宋应星曾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清朝建立后,宋应星隐居乡野,布衣蔬食,拒不出仕。


 


编著


文小通


青年作家,资深出版策划人,思想新锐,文笔优美,著有《你好园林 神奇的院子》《少年读史 小史记》《这里是敦煌》《这里是三星堆》等,拥有固定而广泛的读者。



目录

少年读典籍 呀!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著  文小通 编著


 


小小少年初长成


长大去科考


《天工开物》


 


乃粒 粮食从哪里来


种水稻


种小麦


咕咚咕咚,禾苗在喝水


粹精 谷粒变变变


稻粒变大米


麦子变面粉


大豆小米“滚”出来


曲蘖 从米变成曲


酒曲


红曲


作咸 食盐从哪里来


海盐


池盐


井盐


甘嗜 甜味从哪里来


白糖


膏液 油脂怎么来


榨油


蜡烛和油灯


乃服 古人穿什么


丝绸


棉花


彰施 给衣服染色


染色


丹青 画画的矿石颜料


朱砂



陶埏 泥土做的宝贝


制瓦


制砖


陶器


瓷器


珠玉 美丽的矿物


珍珠


宝石



杀青 用植物造纸


竹纸


舟车 船和车的故事




燔石 燃烧的石头



硫黄



石灰


蛎灰


砒石


五金 有趣的冶金术


金和银






冶铸 给金属“造型”


造钟


造锅


造镜子


造钱


锤锻 敲打出来的工具


锻铁


锻铜


佳兵 上好的武器


冷兵器


火药


火器


 


怅惘的仕途


亡国之恨,亡兄之痛


先生遗迹,山高水长



内容摘要

《天工开物》由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创作,共3卷18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如机械、陶瓷、兵器、火药、纺织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并配插图122幅,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了各种技术的科学著作,明清时期就传入日本、欧美等国家,日译本称之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之为“17世纪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这部科技巨著对中外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本书《呀!天工开物》撷取其精华,选用了一些科技史上最为辉煌的技术,如造纸、养蚕、酿酒、制盐、冶铁、青铜铸造等,并进行知识拓展和解析,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引领小读者阅读。书中使用了大量宋应星亲笔手绘的图片,并另外插入了一些人物漫画等插图,使全书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小读者阅读,领会天工(自然力)与人工结合、开发万物的技巧和智慧,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主编推荐

原著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今江西宜春)人,明朝科学家,所著《天工开物》被视为中国科学史的代表作,另外著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等。宋应星曾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清朝建立后,宋应星隐居乡野,布衣蔬食,拒不出仕。

 

编著

文小通

青年作家,资深出版策划人,思想新锐,文笔优美,著有《你好园林 神奇的院子》《少年读史 小史记》《这里是敦煌》《这里是三星堆》等,拥有固定而广泛的读者。



精彩内容

作咸

食盐从哪里来

海盐

 

晒盐

饭菜吃起来有咸味是因为含盐,这些盐大多来自海洋。想要从海水里得到盐,需要先把海水引到一个池子里,然后让阳光暴晒,当水分蒸发后,就得到结晶的盐了。

 

“种”盐

盐也可以“种”出来,如果预测到第二天是好天气,就在海边的高地上撒稻杆灰和麦杆灰,第二天清晨,在蒙蒙的水雾中,凝结好的盐就“种”在了灰层上。等天晴后,把盐扫起来。

 

给盐“洗澡”

扫起来的盐里,掺杂灰尘杂物,这时要给盐洗个澡。在海边挖一深一浅两个坑,浅坑上面搭一个架子,铺上芦席,把盐堆在席子上。然后,用海水冲刷盐堆,盐水透过席子流入浅坑,最后流入深坑,就得到了干净的盐水。

 

煎盐

盐水怎么能变成盐呢?这就要依靠牢盆了。把盐水倒进牢盆,加入混合了米糠的碎皂角,把牢盆下的十几个灶一起生火,等水分蒸发后,留下凝结的白色固体,就是盐了。

 

牢盆有竹子做的,也有铁做的。铁牢盆用一块块铁皮制成,铁皮之间用铁钉固定,煎盐时,铁皮之间的缝隙会被凝结的盐堵塞,使牢盆牢不可破。

 

皂角是皂荚的种子,遇水产生泡沫,可以让盐的小晶粒凝聚起来。

 

盐池里剩下的盐卤,倒进豆浆里,能把豆浆变成豆腐和豆腐脑。

 

收藏

盐水变成盐后,就可以称量,收藏起来了。很多人会用船装运,卖到各地区。

 

池盐

 

咸水湖制盐

远离大海边人,怎么得到盐呢?这就离不开池盐啦!先挖一个大池子,然后把湖水引入池子里。在池子旁边再挖一条条浅沟,把池子里的湖水引到沟里,接下来就要把一切交给大风和太阳啦!如果日光充足、风比较大,沟里的水一个晚上就能凝结成盐。凝结好的盐,扫起来就能吃了。

 

所有的湖水都能用来制盐吗?当然不是啦,多数湖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淡水湖,只有不能喝的咸水湖才可以制盐。

 

池盐和海盐有什么区别呢?海盐比池盐更细碎,池盐的颗粒比较大,所以池盐也有“大盐”的称号。

 

井盐

 

又深又细的井

在远离海边又没有咸水湖的地方,人们怎么获取盐呢?不要担心,人们早就发现地下有盐了,所以发明了盐井。在地势很高的地方,挖一口深深的井,有的井能达到十层楼那么高,不然就无法抵达含盐的卤水层。盐井虽然很深,但口径却小小的,拿一个小盆就能盖住。这是因为一旦井口过大,卤气就会游散,无法凝结成盐。

 

艰难的开凿

要凿很深的井非常艰难,要花费很长时间,人们制作出尖端坚固锋利的铁锥,才能在岩石上一点点冲凿成孔。锥身用破成两半的竹片夹住,再用绳子缠紧。打一口深井至少要用半年时间。西川人发明了卓筒井,用钻头冲击的方式舂碎岩石,使盐井开凿变得容易多了。

 

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年间,有的井口只有竹筒大小,深几十丈,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比西方早800多年,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竹竿取水

从盐井取水,需要竹竿大显身手。人们把带着吸水阀门的竹筒放进井里,再让牛拉动转盘,就把地下水提上来了。

 

竹竿是怎么取到水的?竹竿内的节被打通,只保留最下面一节,并装上阀门。竹竿伸进水里,水压会“顶”开阀门,使地下水涌进竹筒;把竹竿提起来时,阀门关闭,就能取到水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阀门。

 

神奇的火井

四川有一种火井。把竹筒的竹节去掉,用漆布包好。竹筒的一头插入井中,另一头连接一个弯曲的管子。曲管口对着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就能看到熊熊烈火把卤水烧开了。得到盐粒后,就可以装船运走了。

 

火井其实是天然气井,古人虽然不知道“天然气”这个词,但已经能利用天然气了。

 

膏液

油脂怎么来

榨油

 

油从哪里来

用油炒菜,饭菜香喷喷的。那么,油来自哪里呢?它们其实来自于植物的果实。如油菜籽、蓖(bì)麻籽等。

 

炒和蒸

把植物果实放进锅里,用小火翻炒,炒出香气后,捞出来碾碎。再把它们放进锅里去蒸,蒸好后,用麦秆或稻杆把它们包裹成厚厚的油饼,再用铁丝或竹片裹紧。

 

宋应星:你翻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炒好?

炒油料的人:要炒匀了,油质才不会被破坏!

 

榨油水

榨油前,要挑选一根大木头,把木头中间掏空。油饼被包裹好后,放入被掏空的木头中。木头中空部分的底下挖有小槽,槽下放着接油的容器。几个人推动一根撞木去撞击木头,植物果实就被压榨出油,顺着小槽流进了容器里。这样就得到油啦!

 

榨具一般用没有竖纹的樟木,如果用其他树木,在撞击时可能会裂开。

 

蜡烛和油灯

 

蒸乌桕(jiù )

照明用的蜡烛是怎么来的呢?它来自乌桕子!乌桕子是高大的乔木乌桕的种子,种子的外皮有一层油脂,把这层油脂提取下来,可以制作蜡烛或肥皂。不过,要想得到它们的油脂,先要把它们蒸熟。

 

舂捣

乌桕子蒸熟后,它的油脂却还“倔强”,需要碓来舂捣,使乌桕子外面的油脂层彻底脱落下来。把脱壳的乌桕子收集起来,筛干净,再蒸一次,就可以放进榨具榨取皮油了。

 

做油灯

脱去“外衣”的乌桕子,会显露出里面的黑籽。把这种黑籽放进磨里碾压,能得到白色的仁。把白色的仁碾碎后蒸熟,再用榨具榨取,就会流出清亮的水油,有了水油就能做油灯了。

 

想让水油照明,还需要灯心草的配合。把灯心草的茎杆晾干,取出白色髓心做灯芯,把它的一头浸在水油里,另一头露出来,一根灯心草就能照明一整晚了。

 

做蜡烛

把苦竹的竹筒竖着劈成两半,放进锅里去煮。竹筒煮胀后,再把两片竹筒合起来,用小竹片捆绑固定好。把榨出来的乌桕子皮油灌进竹筒,插上烛芯,静静等待皮油凝固。之后,取下小竹片,打开竹筒,一支蜡烛就做好啦。

 

为什么要把竹筒煮胀呢?因为如果不煮胀,在制作蜡烛时,蜡烛和竹筒就会黏在一起。

 

制作蜡烛还有一种方法,把小木棒削成蜡烛形,用纸卷木棒,再取出木棒,得到一个空纸筒。把皮油灌进纸筒,凝固后就是蜡烛了。

 

彰施

给衣服染色

红色·红花

 

色彩鲜艳的衣服是染色的功劳。红色的染料主要是从红花里提取。夏天时,鲜艳的红花开了,把花采摘下来捣烂;再用水洗一遍,装进布袋子里,拧去黄色的汁液;再次捣烂,用发酵的淘米水洗一下;把捣烂的红花装进布袋,拧去汁液后,用青蒿盖一个晚上,第二天把花瓣捏成饼的形状;把花饼用乌梅水煎煮,再用碱水澄清几次,就变成鲜艳的红色染料了。

 

 

红花一定要在天刚亮、还带着露水的时候采摘。等天彻底亮了,红花就会“闭门谢客”,就不适合采摘了。

 

包头青色·栗子壳

把栗子壳或莲子壳熬煮一天,捞出来沥干水分,和铁砂、皂矾放进锅里一起煮,就能拥有这种颜色的染料了。

 

绿色·槐花

槐树的花刚长出来、还没开放时,叫槐蕊;它就是绿色颜料的来源之一。把竹筐成排地放在槐树下,然后把槐蕊收集起来。用沸水把槐蕊煮好,捞出滤干后,捏成花饼放起来,随时可以染色。

 

如果想得到油绿色的布料,可以把布料用槐花稍微染一下,再用青矾水染一下就可以了。

 

褐色·莲子壳

褐色的染料来源于莲子壳,想不到吧?把布料用苏木水微微染一下,再用莲子壳煮水染色,然后加上青矾水,就得到了褐色的布料。

 

蓝色·茶蓝

冬天时,收割好茶蓝,把叶子摘下来放进桶里,用水浸泡几天,加入石灰搅拌,就会凝出蓝靛。把水静静放一段时间,蓝靛就沉在下面了。用蓝靛染蓝色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把布料打结或捆绑,放进染缸中浸泡一天,拆开打结的布料,没被染料浸到的地方,就呈现出奇特的图案,这就是扎染。

 

丹青

画画的矿石颜料

朱砂

 

头朱

从大自然中,人们提取了很多颜料,用来写字画画。红色的颜料,主要来源于朱砂。朱砂是一种矿石,开采出来后,放在铁槽里碾碎,再用清水浸泡,沉淀的物质晒干后,被称为头朱。

  

朱砂矿石深埋在地下,一般要挖30多米才能找到,最先发现的矿苗是一堆白石,叫朱砂床,朱砂就在这些朱砂床上。

 

水银

用水把朱砂和成泥,搓成条,放进锅里去烧。锅的上面倒扣着一口锅,衔接的地方糊上盐泥。上面的锅留一个小孔,小孔连接一个弯曲的小管子,管子伸进装着水的罐子里。烧10个小时左右,朱砂会变成水银,布满整个锅壁。

 

水银变朱砂

变成水银的朱砂,还能再“变回去”。加入硫磺,搅拌研磨,使其成为青黑色,然后装进罐子,烧火加热,水银就会变成银朱,凝结在罐子壁上。取下银朱,就可以作画了。

 

 

松烟入墨

在古代,大多数的墨都是松木燃烧后的灰做的,这种墨很便宜。在燃烧松木的时候,先用竹片搭一个细长的“小房子”,就像小船的遮雨棚。“小房子”的内外口用纸和草席糊紧,每隔一段距离,要留一个烟孔。把松木截成几段放进“小房子”,烧几天后,火熄灭了,把松烟扫起来,就能使用了。

 

在松木树干接近根部的地方,挖一个小洞,把油灯放到洞口旁燃烧,松木里的松脂受热,会流出来。松脂流得越干净,做的墨就越纯净。

 

徽墨

徽墨是用桐油烧成的灰做的墨,比较昂贵。用这种墨在纸上写字,阳光下会显示出华丽的红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