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困境:当工作和家庭被颠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间困境:当工作和家庭被颠倒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05 5.8折 59 全新

库存11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7608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9737792

上书时间2024-10-22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关于工作-家庭的平衡为何难以寻求这议题的社会学著作。基于在一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田野调查以及对其员工的深度访谈,本书考察了那些隐秘的、促使职场父母长时间工作的社会力量。作者在这家公司——化名为阿莫克(Americo)度过了三个夏天,采访了高管、普通员工、工厂工人等。她的发现令人吃惊:尽管公司提倡工作家庭平衡,提供兼职上班、工作分担、灵活工作时间地点和职业年休等机会;接受采访的每个母亲和大部分父亲都说“家庭第一”,但这些在职父母中很少有人质疑自己的长时间工作,也很少有人利用公司提供的弹性工作时间、陪产假或其他“家庭友好”政策。是因为员工们不了解这些政策,还是他们担心享受这些政策的负面后果?是因为经济的问题,还是经理们故意阻挠?

    作者在对多个典型样本家庭进行了深入访谈与交流后指出,家庭正在被“男性化”,越来越按照讲究效率的“工作场所”的规则来运转,个人需求被取代、压制或耽延,而工作场所却在被“女性化”,推行强调信任、团队建设和周到对待“内在客户”的管理哲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家”——在那里人们感觉自己得到奖励、受到关注、得到 “父亲般”上级的鼓励和同事们的支持;与此同时,家则成了一个在太少的时间里有太多事情要做的地方,变成了孤独的“工作”场所。

    本书内容翔实、论证有力,跳脱出“提升个体”的角度,从更为宽阔的社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工作家庭平衡议题,透视工作和家庭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一切带来的社会后果。这对当下中国工作—家庭平衡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退休教授,当代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在性别研究和家庭社会学界享有盛誉,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学界情感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有《职场妈妈不下班》(The Second Shift)、《心灵的整饰》(The Managed Heart)、《故土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等多部畅销著作。


霍克希尔德的作品兼具理论洞见和文字之美,在美国学界和社会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因其对美国社会及全球知识界的重要贡献,霍克希尔德于2000 年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授予的“公共社会学”终身成就奖,并于2015 年获得都柏林大学授予的“尤利西斯奖章”。



目录

 引 言 ……… 1


第一部分  关于时间


第一章  挥手之窗 ……… 13


第二章  公司价值观与漫漫长日 ……… 27


第三章  天使般的美好想法 ……… 38


第四章  家庭观念与颠倒世界 ……… 50


第二部分 从高管套间到工厂车间


第五章  办公室里的付出 ……… 73


第六章  高管妈妈 ……… 94


第七章   “我的朋友全都是工蜂”:做一个非全职的专业人士 ……108


第八章  “我还结着婚”:工作作为安全阀 ……… 128


第九章   “追上了肥皂剧”:时间文化中的男性先锋 ……… 141


第十章  如果老板说“不”怎么办? ……… 163


第十一章  “我希望她们长大后做好单亲妈妈” ……… 178


第十二章  过度扩展的家庭 ……… 199


第十三章  狂热的加班狗 ……… 213


第三部分 影响和替代方案


第十四章  第三轮班 ……… 237


第十五章  逃避时间困境 ……… 262


第十六章  创造时间 ……… 290


致 谢 ……… 314


注 释 ……… 317


参考文献 ……… 335



内容摘要

本书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关于工作-家庭的平衡为何难以寻求这议题的社会学著作。基于在一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田野调查以及对其员工的深度访谈,本书考察了那些隐秘的、促使职场父母长时间工作的社会力量。作者在这家公司——化名为阿莫克(Americo)度过了三个夏天,采访了高管、普通员工、工厂工人等。她的发现令人吃惊:尽管公司提倡工作家庭平衡,提供兼职上班、工作分担、灵活工作时间地点和职业年休等机会;接受采访的每个母亲和大部分父亲都说“家庭第一”,但这些在职父母中很少有人质疑自己的长时间工作,也很少有人利用公司提供的弹性工作时间、陪产假或其他“家庭友好”政策。是因为员工们不了解这些政策,还是他们担心享受这些政策的负面后果?是因为经济的问题,还是经理们故意阻挠?


    作者在对多个典型样本家庭进行了深入访谈与交流后指出,家庭正在被“男性化”,越来越按照讲究效率的“工作场所”的规则来运转,个人需求被取代、压制或耽延,而工作场所却在被“女性化”,推行强调信任、团队建设和周到对待“内在客户”的管理哲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家”——在那里人们感觉自己得到奖励、受到关注、得到 “父亲般”上级的鼓励和同事们的支持;与此同时,家则成了一个在太少的时间里有太多事情要做的地方,变成了孤独的“工作”场所。


    本书内容翔实、论证有力,跳脱出“提升个体”的角度,从更为宽阔的社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工作家庭平衡议题,透视工作和家庭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一切带来的社会后果。这对当下中国工作—家庭平衡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编推荐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退休教授,当代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在性别研究和家庭社会学界享有盛誉,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学界情感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有《职场妈妈不下班》(The Second Shift)、《心灵的整饰》(The Managed Heart)、《故土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等多部畅销著作。

霍克希尔德的作品兼具理论洞见和文字之美,在美国学界和社会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因其对美国社会及全球知识界的重要贡献,霍克希尔德于2000 年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授予的“公共社会学”终身成就奖,并于2015 年获得都柏林大学授予的“尤利西斯奖章”。



精彩内容

在过去,男人们常常逃离家庭去酒吧、钓鱼点、高尔夫球场、台球房,以及甜蜜愉快的工作中。时至今日,阿莫克的女性员工人数占45%,作为其中一员的琳达·艾弗里感觉在家里不堪重负又满腹委屈,所以她也通过工作来逃避。如今,男男女女都可以把没洗的碗、没结果的争吵、哭哭啼啼的小孩、爱发脾气的青少年还有无动于衷的配偶抛诸脑后,尽早赶到上班的地方,大喊一声:“嗨,伙计们,我来了!”

琳达想要在每天下班回家时,得到家人温情的迎接,作为她在车间辛劳一天的犒赏。最不济的,她想要休息,至少一小会儿。但这很难实现,因为比尔在家上他的“第二轮班”期间,会打盹儿,看电视,而不是陪孩子。比尔在家的“轮班”越懈怠,琳达在家就越感到自己被剥夺了休息的机会。回家时孩子们越焦躁,房子越凌乱,琳达就越觉得自己是回来还债,以补偿之前的离开。

比尔回忆说琳达比他更想要一个孩子。因此,他辩解道,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小孩,琳达也理应承担更多照看孩子的责任。在上了一整天班后还要照看两岁的孩子已经够辛苦了,但琳达还想让他做更多,简直不可理喻。那是她的问题,不是他的。他养过前妻的孩子了,已经“攒够经验”了。

每个周六的清晨,当琳达和孩子们还在家里酣然大睡时,比尔就起床,把钓鱼竿还有半打啤酒放进他的老福特卡车,爬进驾驶位,“我把门砰地甩上,轰轰轰,我要出发了!我觉得这时间是我挣得的”。

不管是琳达还是比尔,都觉得他们需要时间“下班”,去放松,去玩一玩,去感受自由,但他们的分歧在于为什么是比尔比琳达更需要喘口气。比尔爬上卡车享受了他的自由时光,这让琳达恼火,因为她觉得这是以她的时间为代价的。很大程度上,为了平息愤懑,琳达抓住了她眼中的“自由时光”—在工作中。

依照目前的状况,琳达和比尔都不想多待在家里。不管他们脑海中的“家”和“工作”该是何样,艾弗里一家都没有觉得家是避风港,也没有觉得工作是无情的世界。

琳达在哪里最放松?与在家相比,在车间的工休时,她更多地谈笑风生、开怀大笑。她每天从下午三点上班到晚上十一点,下班的时间没法和同在花鹿镇工作的妈妈还有姐姐同步,也没法与亲近的朋友或者邻居同步。但即使能够同步,她也会觉得自己社会生活的真正重心在车间,而不是邻里。在工作中,她找到了曾经可能在家里才有的那种社会生活。在工作中,她也找到了那种身处一个生机勃勃的、更大范围的、持续发展的社群之中的感觉。琳达告诉我,在紧要关头她愿意为了家庭牺牲一切。但与此同时,在每天打仗般的生活中,她最想参与的“急事”,都是在工厂里遇到的事,它们考验她,但没有耗尽她。坦白地讲,那里的生活更有趣。

琳达和比尔·艾弗里夫妇如何嵌入美国家庭和工作生活的更大图景中?心理学家里德·拉森和同事们研究了55个家有五至八年级孩子的芝加哥家庭,调查父母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在这些家庭里,母亲有的在家照顾孩子,有的做兼职,也有的全职工作,而所有的父亲都全职工作。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佩戴一周的寻呼机,每当研究团队呼叫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写下当时的感受,“高兴—不高兴,愉悦—烦躁,和善—愤怒”。研究者发现在一周里父亲和母亲所报告的情绪状态的范围相似。但是父亲们在家报告的“正面情绪状态”更多;而母亲们在工作中报告的“正面情绪状态”更多。每个社会阶层都是如此。如同比尔,父亲们在家里更放松;而母亲们,则如同琳达,要做更多的家务。拉森指出:“因为女性要不断地随时回应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她们在家里不会像男性那样感到轻松。”b妻子比丈夫情绪更好的时候通常是在吃东西或者举家外出的时候。她们情绪更差的时候通常是在做“和孩子相关的活动”或者“社交”的时候。c拉森发现,男性和女性感到最轻松的,都是在做那些更少觉得是自己的义务的事情的时候。对女性来说,这就是第一轮班—工作;对男性来说,就是第二轮班—家里。

一项对职场母亲的最新研究有另一个重要发现。比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家里的难题给女性所带来的烦恼更为深远。研究发现家庭压力严重影响女性—她们常常会因此抑郁或罹患疾病,在工作压力更大时也是如此。对女性而言,关于压力的现有研究并不支持“家是避风港,工作是战场”这一通俗观点。研究者们纷纷发现,不管她们多么忙乱,拥有有酬工作的女性都比没有工作的更少抑郁,自我评价更高,也对生活更满意。d一项研究还指出一个看似荒谬的发现,职场女性比家庭主妇在家里感觉更有价值。e

总之,职场女性比家庭主妇拥有更高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水平,这并不是因为只有健康的女性才会出去工作。心理学家格拉斯·巴鲁克认为,有酬工作“提供了很多益处,包括挑战、控制、结构、正面反馈、自尊……还有社会关系”f。比如,里德·拉森的研究发现,尽管女性并没有比男性更容易认为同事亲切友好,但一旦女性进行了友好的交往,她们的精神更容易得到鼓舞。g

就像巴鲁克所引用的一名女性所言:“工作之于女人,就像妻子之于男人。”h

 



媒体评论

专家推荐:

 霍克希尔德以其细致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睿智地洞察和批判性地分析了新的时间政治,人们的生活呈现了工作和家庭的“颠倒”,家庭在长时间工作的背景下变成了孤独的“工作”场所。

——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第二轮班》作者的又一力作。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深入探讨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难题,揭示了公司文化侵蚀家庭生活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福祉的深刻影响。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工作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工作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是否变得更加模糊?作者近30 年前的研究结论和洞见在当前仍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并促使我们认真反思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公共政策和社会实践。

——吴愈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这本深刻又易读的社会学著作中,作者通过在一家美国财富500 强企业的田野调查,考察了那些隐秘的、促使职场父母长时间工作的社会力量,从更为宽阔的社会文化视角探讨了工作—家庭平衡议题。我们需要直面工作和家庭被颠倒这一强大的进程,并关注这背后的代价,往往被转嫁到那些最无力抵抗的人——孩子、病人和老人身上。

——李一诺(一土教育创始人)

 

人为什么想上班?有时公司提供导师、朋友、巧克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在家却每分钟都像打仗。年轻父母困于内外压力,无法利用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让人照料家庭的制度。而孩子不管这些,在想哭的时候哭,在不想生病时生病。每个人都那么累。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到现在,有些状况似乎改变了,例如灵活工作时间/ 地点的安排在新冠疫情后更为普遍,有些更核心的问题却依然如故——如果没有更深地锁住了年轻的家庭的话。

——淡豹(专栏作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