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66 5.6折 ¥ 89 全新
库存66件
作者(突尼斯)萨米尔·奥纳拉 著, 郑珊珊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7805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29716073
上书时间2024-10-22
序言
我们将要谈及的是哪个“迦太基”?
世人皆知的至少已有两个。一个是腓尼基人的“迦太基”(Qart Hada?t),根据最广为流传的典故,此城由艾丽莎(élissa,闪米特语为“Elishat”)于公元前814年所建,在公元前146年被“征服非洲的西庇阿”(Scipio l’Africain)摧毁;另一个是自公元前44年起由恺撒和奥古斯都所建立的“迦太基”(拉丁语为“Carthago”或“Karthago”)。这座由罗马人建立的新城不仅沿用了它的旧称,还建在它的故址。就连他们所建的第一批房屋也是在先前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目的是让古城原有且依然保存完好的引水、水井、蓄水和排污系统等规划及设施可以迅速投入使用。这片土地的生土层之上形成了6个文化堆积层,对它所进行的考古地层学分析足以再现自人类居住活动出现直至消失的全过程。后者发生于1270年法国国王圣路易的十字军东征之后,当时的哈夫斯王朝统治者穆斯坦绥尔(1249—1277年在任)决定将整座城池夷为平地,以阻挡世人对它所怀有的攘夺之心。
坐落于比尔萨山岗汉尼拔区这一侧的建筑遗迹可以令我们观察到不同年代的更迭交替。其中,两个历史时期清晰可辨:布匿大都市时代的落幕和罗马殖民地时代的开启。这一街区的规划发展始于公元前3世纪末。一部分房屋很可能是在第三次布匿战争期间仓促搭建而成,而另外一些则是以泥砖砌成的简易墙体围建而成,以安置在攻城战末期大量涌入的人口。在这一街区向南延伸的部分建有两排巨型墩柱,用以加固为布匿时期被毁建筑所修筑的填筑工程,目的是在山岗开辟平坦的空地,以容纳在新罗马殖民时代即将拔地而起的公共建筑。
迦太基曾经是古罗马帝国崛起之前地中海的霸主,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在古希腊各城邦之上,控制着该区域的商业。古罗马崛起后,不断扩张,为了统一地中海周边,和迦太基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布匿战争,迦太基在统帅汉尼拔率军时期,达到其军事的高峰,曾经攻入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亚平宁半岛,险些灭掉罗马,但罗马军队最后击败了汉尼拔大军,并且乘胜追击,攻陷了迦太基都城,这个辉煌的古国就这样终结了。
突尼斯大学教授萨米尔·奥纳拉,以迦太基城的建立、毁灭、重建为线索,带我们重返历史现场,走进这座非洲大陆上的伟大城邦,感受它横跨2000年的历史成就和文化气象,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重建迦太基人的真实日常生活。
(突尼斯)萨米尔·奥纳拉【著】【法国】【现当代】
————————————————————
(突尼斯)萨米尔·奥纳拉,Samir Aounallah,1963年生于突尼斯,在突尼斯大学学习历史地理学,后去法国Bordeaux-Montaigne大学攻读博士,获得外交学博士学位。现为突尼斯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北非历史,迦太基史,罗马史等。
郑珊珊【译】【中国】【现当代】
————————————————————
郑珊珊,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人类学系、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历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宗教人类学,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研究。
目录
序言 / I
第一章 布匿迦太基:艾丽莎城(公元前814—前146) / 001
充满负面论调的历史文献 / 003
腓尼基人在地中海的扩张版图 / 008
建城之说 / 011
城市的起源:从(阿)佐罗斯([A]Zoros)和卡尔希顿(Karchedon)到艾丽莎-狄多(élissa-Didon) / 011
泰尔的悲剧 / 013
查士丁记述中的迦太基建城史 / 014
希亚尔巴斯国王的求婚和艾丽莎的自尽 / 016
来自考古发掘现场的真实情况 / 019
从村庄到城市,从比尔萨到迦太基:有关城市地形的说明 / 023
迦太基最初的名称 / 023
古代时期的城市 / 026
马戈尼德王朝时期的迦太基 / 027
大迦太基 / 030
城市住宅区 / 035
从城市到地中海大都市:要冲之地西西里岛 / 040
泰尔的衰落 / 040
海港的基础设施 / 042
商船与战船 / 046
西西里岛,迦太基的战略要地 / 048
希梅拉的反攻 / 051
公元前409—前396年的战争和希米尔科·马戈尼德的灾难 / 053
公元前4世纪的平衡状态 / 054
皮洛士的冒险:迦太基与罗马的协议 / 056
西西里的迦太基人和希腊人 / 056
科西嘉和撒丁岛 / 058
迦太基在马耳他岛 / 061
与罗马缔结的第一项条约 / 062
菲利尼斯兄弟祭坛 / 065
航海家汉诺的旅程 / 066
非洲帝国:一个边界流动的领地 / 069
加入地中海权力博弈的罗马 / 078
第一次布匿战争和地中海诸岛的沦陷 / 078
雇佣军战争和科西嘉岛的沦陷 / 080
在西班牙的冒险征途 / 081
汉尼拔的战争和马西尼萨的复仇 / 085
政治与宗教:围绕王权和“托非”的诸多争议 / 089
王权问题 / 089
宗教:巴勒主宰的迦太基神系 / 092
关于幼童献祭的问题 / 097
经济与物质文化 / 104
手工业 / 109
亡者的世界和墓葬建筑 / 116
比尔萨青年的墓葬(约公元前500年) / 117
第二章 历史残缺的一个世纪(公元前146—前46) / 123
迦太基必须毁灭 / 125
被毁的迦太基,注定被遗忘的土地 / 125
朱诺尼亚殖民地 / 127
恺撒决定重建迦太基 / 130
第三章 罗马迦太基或非洲的罗马(公元前44—公元698) / 133
恺撒和屋大维复活了迦太基 / 135
举步维艰的开局 / 137
一座大都市的诞生 / 138
迦太基,罗马西部地区唯一的自治殖民地 / 142
迦太基的“乡村领土”:独一无二的制度体系 / 144
危在旦夕的豁免权 / 151
迦太基,阿非利加行省的新首府 / 155
迦太基与罗马皇帝 / 155
元老院与人民 / 161
行政长官 / 163
治安部队 / 168
迦太基与阿非利加行省 / 169
行省议会 / 173
迦太基和阿非利加的粮食实物税 / 175
宗教:促进社会和谐的利器 / 177
孔科耳狄亚女神 / 179
罗马帝王崇拜 / 182
瑟雷斯女神崇拜 / 185
凯利斯提斯女神崇拜 / 186
西罗马帝国第二城 / 189
罗马时期的港口 / 190
用水难题与迦太基的引水渠 / 192
马尔加亚和博尔吉·杰迪德的巨型蓄水池 / 199
安东尼浴场 / 201
2世纪末的城市广场 / 205
人民的娱乐生活 / 207
圆形剧场 / 209
竞技场 / 211
剧院 / 211
剧场 / 213
人民的教育生活 / 217
艰难岁月(193—439) / 219
迦太基领土的分崩离析 / 219
238年的起义和卡佩里安的镇压 / 221
马克森提乌斯对迦太基的洗劫 / 223
日渐式微的迦太基元老院 / 224
公益捐助的危机 / 228
危机之中的持续繁荣 / 229
私人住宅 / 230
皈依基督教的迦太基 / 234
教会的组建 / 234
艰难的开端 / 236
4世纪的殉道者 / 237
宗教迫害的终结 / 238
殉道者崇拜 / 241
异端教派 / 242
第四章 从衰落走向灭亡(439—1270) / 245
迦太基,汪达尔王国的首都(439—533) / 246
439 年,夺取迦太基 / 246
城区的变化 / 249
阿里乌教派和天主教:胡内里克的迫害(481) / 250
拜占庭时期的迦太基 / 255
行政机构的组建 / 255
仍然充满活力的贸易中心 / 256
天主教教会的复兴 / 257
全新的城市地形? / 259
阿拉伯穆斯林的征战和迦太基的落幕(698—1270) / 264
结论 / 269
迦太基曾经是古罗马帝国崛起之前地中海的霸主,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在古希腊各城邦之上,控制着该区域的商业。古罗马崛起后,不断扩张,为了统一地中海周边,和迦太基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布匿战争,迦太基在统帅汉尼拔率军时期,达到其军事的高峰,曾经攻入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亚平宁半岛,险些灭掉罗马,但罗马军队最后击败了汉尼拔大军,并且乘胜追击,攻陷了迦太基都城,这个辉煌的古国就这样终结了。
突尼斯大学教授萨米尔·奥纳拉,以迦太基城的建立、毁灭、重建为线索,带我们重返历史现场,走进这座非洲大陆上的伟大城邦,感受它横跨2000年的历史成就和文化气象,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重建迦太基人的真实日常生活。
(突尼斯)萨米尔·奥纳拉【著】【法国】【现当代】
————————————————————
(突尼斯)萨米尔·奥纳拉,Samir Aounallah,1963年生于突尼斯,在突尼斯大学学习历史地理学,后去法国Bordeaux-Montaigne大学攻读博士,获得外交学博士学位。现为突尼斯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北非历史,迦太基史,罗马史等。
郑珊珊【译】【中国】【现当代】
————————————————————
郑珊珊,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人类学系、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历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宗教人类学,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研究。
从城市到地中海大都市:要冲之地西西里岛
泰尔的衰落
迦太基在地中海的日渐崛起与泰尔的逐渐衰落是同时发生的:在公元前9—前8世纪,泰尔断断续续地沦为亚述人的附庸城邦,它无法彻底摆脱这一境况,并丧失了它作为腓尼基“首都”的地位。它试图通过与法老塔哈尔卡(Taharqou,公元前690—前664年在任)结盟来重拾过往的辉煌,但当亚述人攻占了埃及,泰尔再度沦为亚述帝国的附庸地。公元前587—前574年,泰尔又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Nabuchodonosor)率军围困了整整13年,最终被其占领。后来,它又落入了波斯人手中。可以说,自公元前8世纪末起,泰尔城可谓是不堪一击,可能正因为如此,它的居民纷纷携家带口,前往迦太基安家落户。
我们还无法确定迦太基究竟是在何时成为海上强国的。它每年都会向宗主国派遣使团,与其长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它不是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首次出征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并大获全胜,随后又继续攻克了科西嘉岛,再于公元前535年在阿拉利亚(Alalia,今为科西嘉岛城市阿莱里亚)战胜了福西亚人,根本不可能拥有逐渐摆脱泰尔城殖民统治的实力。军事上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强盛使迦太基获得了一定的优越感,令它决定减少向泰尔和伟大的梅尔卡特神所进贡的礼物数量。通常礼物的价值相当于城市收入的十分之一。可以说,迦太基的影响力是通过它在西班牙所建的贸易站,尤其是伊比萨岛而进一步扩大的(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希腊史纲要》[Bibiothèque historique])。
这种权力的角逐有可能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最迟也不会晚于公元前5世纪初就已尘埃落定,远早于发生在公元前480年的希梅拉之战。当时,迦太基俨然已成为西地中海主要的海上和商业强国,其他腓尼基殖民地则对它俯首听命。不然,面对希腊人的威胁,它们只能听天由命。只有被置于迦太基的保护之下,才有可能避免相继沦陷的命运。
海港的基础设施
至少从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迦太基的海上霸权地位依赖于它所掌握的航海技能。它需要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以及用来停泊和进行船舶维护的海港。在阿庇安的《罗马史》中,我们能读到对迦太基港口的基础设施最为详尽的描述,其中他借鉴了波利比乌斯一篇已佚失的文章,后者曾亲眼见证罗马人占领迦太基的时刻。这是一个人工开凿的内港,根据阿庇安的描述,它的“一部分为四边形,另一部分为圆形”。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两个相邻的泻湖,一个为圆形,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半岛;另一个勉强算是椭圆形。当时,船只通过矩形的港口进入内港,它周围环绕着砂岩搭砌的墙岸,两侧则是仓库。美国考古团队已在此处的挖掘现场发现了一个长约20米的仓库。随后,穿过一条通道,船只便能进入到圆形港口,即军事港口。尽管根据目前的挖掘进展,此通道还未出土,但我们已能确定它的位置。这些港口设施应该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前后。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我们已经可以对环形港口的中心部分进行复原,它常被称为海军统帅岛。这一属于海军统帅的要塞堡垒被一条运河所包围,它两侧均为船舶的停泊位,总计30个,其中每一个长度在30~50米。目前的发掘工作正沿着此环形结构推进,复原了围其而建的门廊。此处可以容纳140个长达40米的停泊位。那么,港口总共设有170个停泊位。再结合阿庇安所提供的信息?,确定这里总共可停泊220艘船,换而言之,内港之中最大的停泊位可容纳2艘船舰。
这些港口设施从何时开始建造?可以肯定的是,阿庇安所描述的港口布局已是发展到布匿时期晚期的状况。根据美国考古团队的发现,在公元前350年之前,这里有 “一条宽15~20米、深2米的海水通道……穿过未来的布匿港口所在地……(并且)延伸到后来成为矩形港口西侧的环形港口的南侧”。通过这条通道,船只便可直接抵达“托非”。在它附近人们发现了一个用卡本半岛(Cap Bon)的哈瓦里亚(El-Haouaria)砂岩所建造的短石柱,上面没有任何装饰或雕刻,仍包裹在木质外壳中。后来,此通道被淤塞或填埋,用于建造新的港口。据我们所知,矩形港口比环形港口的建造时间更早。通常认为,前者建于公元前3世纪末,后者则是在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前不久。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公元前202年发生的札马战役之后,当罗马人迫使迦太基烧毁它大部分战舰,只保留十几艘三桅帆船时,此港口工程已经开始动工。正如赛尔吉·兰赛尔(Serge Lancel)所述,港口所承担的基本功能是船厂,承担了船舶的维修、维护,甚至是制造等工作。
商船与战船
早在迦太基建立之前,腓尼基人就已熟知主要的海上航线。其中第一条连通东西方的航线,无须任何经停,全程耗时1个月。它最初仅为一条北方航线,通往撒丁岛和西班牙的银矿。由于风力的缺乏,南方航线已产生了变化,需经停大苏尔特,这就令水手们不得不先往北绕道航行至克里特岛,然后再南下驶向直布罗陀海峡。此外,还有从叙利亚-巴勒斯坦海岸到塞浦路斯的航线和从北非海岸穿越地中海至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航线,或从后者到巴利阿里群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外海航线。
在造船领域,迦太基不仅继承了泰尔的工艺水平,并将它发展成为真正拥有“预制” 规模的造船业。位于马尔萨拉(Marsala)的沉船(公元前3世纪中叶),即古利利俾(Lilybée)海军基地所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便捷且创新的造船技术,特点是用线条和字母标记木板,然后以镶榫接合的方式将它进行安装组合。装配时再以方形的翻边铜钉和铁钉加固,之后再在外部以填料捻缝填满,最后覆以树脂和铅条。
最著名的商船非高卢思号(Gaulos)莫属,其名来自腓尼基词根“*GWL”,意为“圆形”。因为它仅靠风帆推进,所需船员数量非常少。我们已知的还有一艘名为伊波斯(Hippos)的船只,它的名字意为“马头”,是一种常出现于船首的装饰。相较而言,战船的样式更为复杂,在它甲板的两侧,船首和船尾的位置分别设有船楼。位于船首的部分可用于向敌人投掷石块和燃烧的箭,饰有神像雕塑或标志,最常见的是一双巨眼的图案,被视为具有引领船只躲避危险的神力,它们的存在可令敌方船只丧失战斗力。与商船相比,战舰的长度至少是它宽度的3倍,这种设计可令它在出其不意遭受撞击时具备真正的防御能力。
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文献之中,作者会不加掩饰地将战舰的发明归功于腓尼基海军。五十桨战船是一种以50个船桨驱动的船舰,在公元前8世纪之前就已投入使用,也是当时最常见的战船类型。 但至少在希腊化时期之前,无可争议的海上女王是公元前7世纪初出现的三列桨座战船,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每艘船配备3排错落有致的桨手,总计154名,以减少船体的长度和高度。
西西里岛,迦太基的战略要地
从公元前6世纪起,希腊和迦太基之间爆发的战争中断了古代文献中关于西西里岛历史的记载。这是两个追求军事和商业版图扩张的强权之间的对抗,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二者之间的冲突历史可以追溯至他们在岛上共存的最初阶段。根据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La guerre du Péloponnèse)的记述:
腓尼基人(即迦太基人)出现在西西里岛的各个角落,占据了海边的岬角和海岸附近的小岛……但当希腊人从外海大量涌入时,他们就搬离了岛上的大部分地区,仅在莫特耶(Motyé)、索隆特(Solonte)和巴勒莫(Palerme)等邻近伊利米亚人领地的区域聚居。因为无论是他们与伊利米亚人所建立的同盟,还是此地是西西里岛距迦太基最近的地点这一事实,都能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安全感。
正是在公元前8世纪的下半叶,腓尼基人在莫特耶小岛上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他们的古代墓园中发现了距今时代最久远的初期科林斯式陶器,墓园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730—前720年。
随后,利利俾、索兰托(Solanto)和巴勒莫等地也很快成为其贸易站点。然而,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希腊人早在公元前735年就建立了纳克索斯,次年又建立了叙拉古,随后又在西西里岛东部和南部海岸建立了其他几个殖民地。正是这些贸易站点的建立决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腓尼基人成为西西里西部岛民的庇护者:包括了海岸边的伊利米亚人、以伊利克斯山脚下的伊利克斯和塞格斯塔等主要中心地区和位于内陆地带的西卡尼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摩擦愈演愈烈。迦太基首先想利用它在西西里岛西部的势力范围控制从西南部至非洲海岸、从西部至巴利阿里群岛和伊比利亚半岛、从西北部至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从东北部至伊特鲁里亚的多条海路。虽然希腊人也想掌握制海权,但他们沿海岸线建立的一连串殖民地其实是为了寻找适宜的农业用地。尽管二者的初始目标不尽相同,却始终势同水火。从公元前6—前3世纪,在接踵而来的战争中,双方总是轮流坐庄,然后再签订毫无效力的条约。从公元前265年起,罗马人也加入了迦太基人与希腊人之间的混战,当时他们的势力已扩展至意大利南部。直到公元前241年,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时,他们已彻底将整个西西里岛纳入自己的势力版图之中。围绕该岛所发生冲突的频次和激烈程度都揭示了它在地中海所拥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希梅拉的反攻
冲突的规模在公元前5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当迦太基人的势力逐渐壮大时,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出现了拥有强权的僭主:杰拉(Géla)的僭主杰隆(Gélon)攻占了叙拉古,从公元前485年起成为西西里岛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君主,并在他的主要盟友阿格里真托的僭主泰隆(Théron)的协助下,向希梅拉的僭主,同时也是迦太基的盟友特里罗斯(Térillos)出兵。迦太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对它进行反击。于是,公元前480年,双方在希梅拉的城墙下兵刃相接。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以迦太基的失败、军队的毁灭和受降为俘而告终。根据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述,迦太基军队的统帅哈米尔卡(Hamilcar)一直留在迦太基布匿人的营地里以牺牲献祭,在他得知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之后,便投身于燃烧的火堆,成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