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1.95 6.9折 ¥ 118 全新
库存96件
作者[英] 保罗·贝茨 著,陈超 译,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45202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29711269
上书时间2024-10-22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战犯被新成立的国际军事法庭以反人类罪起诉。濒临破碎的基督教世界重新团结起来,提出了基本人权与信仰自由的主张。在战争破坏与核威胁的阴影下,舒适的家庭生活成了欧洲人首要关心的问题,各国都把捍卫家庭价值作为社会文明化的核心,致力于发展社会福利。老牌殖民帝国不甘失败,试图通过掠夺殖民地来挽救衰败的命运,却不得不面对非殖民化运动的巨浪。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在推进物质与道德建设,力图发展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文化多元主义逐步压倒了欧洲中心论,世界的文明版图朝着多文明共存的方向演变。
“9·11”事件、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再次唤醒了人们对文明遭受威胁的恐惧和不安,各种保守势力趁机将“保卫文明”作为分裂和进攻的借口。重新审视“文明”的内涵,或许能够帮助人们跨越民族、国家和政治的藩篱,构想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图景。
保罗·贝茨(Paul Betts),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现代欧洲史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欧洲文化史,特别是20世纪德国史研究,曾任英国德国历史学会主席、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墙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私人生活》(Within Walls: Private Life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获维纳图书馆当代史奖)、《毁灭与重生: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Ruin and Renewal:Civilising Europ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获2021年美国哲学学会雅克·巴赞文化史奖)。
译者:
陈超,青年译者,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要译著有:《奥威尔作品全集》《我们》《美丽新世界》《帝国之秋》《在路上》《海洋之星》《影子游戏》等。
引 言 为旧世界带来新生
第一章 呼吁救济
第二章 惩罚与悲悯
第三章 信仰与边界
第四章 科学、住所与礼仪
第五章 再造帝国
第六章 去殖民化与非洲文明:加纳、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
第七章 世界文明
第八章 社会主义在非洲的文明教化使命
第九章 宗教、种族与多元文化主义
结 论 新铁幕
后记与鸣谢
注释及参考文献
索 引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战犯被新成立的国际军事法庭以反人类罪起诉。濒临破碎的基督教世界重新团结起来,提出了基本人权与信仰自由的主张。在战争破坏与核威胁的阴影下,舒适的家庭生活成了欧洲人首要关心的问题,各国都把捍卫家庭价值作为社会文明化的核心,致力于发展社会福利。老牌殖民帝国不甘失败,试图通过掠夺殖民地来挽救衰败的命运,却不得不面对非殖民化运动的巨浪。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在推进物质与道德建设,力图发展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文化多元主义逐步压倒了欧洲中心论,世界的文明版图朝着多文明共存的方向演变。
“9·11”事件、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再次唤醒了人们对文明遭受威胁的恐惧和不安,各种保守势力趁机将“保卫文明”作为分裂和进攻的借口。重新审视“文明”的内涵,或许能够帮助人们跨越民族、国家和政治的藩篱,构想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图景。
保罗·贝茨(Paul Betts),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现代欧洲史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欧洲文化史,特别是20世纪德国史研究,曾任英国德国历史学会主席、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墙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私人生活》(Within Walls: Private Life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获维纳图书馆当代史奖)、《毁灭与重生: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Ruin and Renewal:Civilising Europ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获2021年美国哲学学会雅克·巴赞文化史奖)。
译者:
陈超,青年译者,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要译著有:《奥威尔作品全集》《我们》《美丽新世界》《帝国之秋》《在路上》《海洋之星》《影子游戏》等。
保罗·贝茨的书直指游荡在欧洲大陆上的新幽灵:关于文明的话语。“文明”比任何一种我们熟知的“主义”持续的时间更长、面相更为复杂。它既是进步和自由的代名词,也是暴力和帝国的借口。哀悼文明衰亡的声音和致力于再造文明的力量旗鼓相当。而正是这种多样的文明观念成为欧洲重新想象自己、寻找身份、处理与广阔世界关系的思想锚地。这本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战后欧洲政治历史范畴,将文明作为我们在民族国家话语之上进行抗争、对话和建造的新方法。
——吕晓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对于二战后欧洲在物质和道德方面重建自身的方式,《毁灭与重生》进行了极其微妙而广泛的探索。保罗·贝茨大胆地使用备受争议的“文明”概念来展示冷战双方的欧洲人如何重新定义自己和他人。对于任何想要了解当今世界的人来说,这是一本bi 读的书。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牛津大学
《毁灭与重生》关注不同的主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帝国、国际组织和多元文化主义。它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偏爱文化史——尤其是摄影、电影和建筑——而不是通常那种知识性和政治性的历史。它描绘了欧洲不同的文化地理,不仅跨越欧洲的东西,也跨越南北之间的边界,其范围包括非洲的几个前欧洲殖民地……(我们)可以努力实现一个没有文明冲突的未来,但在那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文明在过去所扮演的角色。为此,没有比《毁灭与重生》更好的起点了。
——阿登·克纳普,哈佛大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