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5.26 6.6折 ¥ 99 全新
库存66件
作者吴晗主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84828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9元
货号29705251
上书时间2024-10-21
序
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有点历史常识,真是像前人所说,一部二十四史,从何下手呢?何况历史文献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用当时通行的古文编写的,今天的绝大多数青年还不能熟练掌握、运用古文,这个关过不了,要学,又从何学起呢?
当然,这些年,我们也编出了几套篇幅不等的通史,但是,一般地说,字数都比较多,而且对象都是在学的各级学校的学生,对广大青年来说,还是不大适合的。
广大青年都有强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但是缺乏可读的书,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我们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编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就是为了适应这个强烈的要求,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并且从中受到民族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是形式活泼。针对读者对象,为读者设想,这部书不能像历史教科书那样写法,要不,已经有了那么多套教科书了,何必重复? 也不能写成历史故事,故事必然会有虚构、夸张成分,而这部书的目的是给读者以必需的历史常识,这个区别是必须弄清楚的。当然,更不能写成历史论文,因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读懂。经过研究,采用类目形式,而且要求简短精练,每个类目一般只有一千多字,具体说明一两个问题。每个类目都有独立性,各个类目之间又有连贯性。读者随便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阅读一两个类目,从而获得知识。既可以随时看,也可以随时放下。把读过的东西连贯起来,则又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 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史学大家联合编订 精炼近300个国史关键词 一本书串联上下五千年 |
本书是吴晗先生组织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一大批著名历史学者,为普通读者整理、编写的通俗历史普及读本,以百科词条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专门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文史常识等进行条理清晰、简洁生动的叙述和阐释,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人物掌故以通俗有趣的故事化方式呈现出来,是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曾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目 录
引 言 i
序 吴晗 xvi
第一编 先秦往事 001
第二编 秦汉魏晋 085
第三编 隋唐两宋 187
第四编 元明清(1840 年前) 291
第五编 古代风物 363
第六编 步入近代 483
第七编 存亡继绝 561
第八编 走向共和 617
参与本书撰稿与审定的著名专家简介 690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 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史学大家联合编订 精炼近300个国史关键词 一本书串联上下五千年 |
本书是吴晗先生组织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一大批著名历史学者,为普通读者整理、编写的通俗历史普及读本,以百科词条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专门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文史常识等进行条理清晰、简洁生动的叙述和阐释,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人物掌故以通俗有趣的故事化方式呈现出来,是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曾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第一编 先秦往事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1年,我国西部的一个部族——戎族,攻占了周的国都镐京,把周幽王杀死在骊(lí)山之下。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依靠各国诸侯的援助,做了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害怕戎族的进攻,不敢住在镐京,于是在公元前770年,把国都东迁到洛邑。历史上把迁都洛邑的周朝叫作“东周”。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这一时期,历史学家称它为“春秋时期”(另外也有些历史学家把春秋时期的范围定为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前476 年)。
这段时期,包括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自古相传《春秋》为孔子所作,但也有人认为并非孔子所作)的起讫年代(公元前722—前481)在内,春秋时期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春秋时期,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逐渐进步,生产上也逐渐应用铁制工具,如锄头、斧头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地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有些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超过了周王室。从这时起,周王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实际上已没有力量控制诸侯了。
春秋后期,由于各大诸侯国之间彼此吞并,到公元前403年,主要只剩下了七个大的强国:秦、齐、楚、燕、韩、赵、魏。
在这七个大国中,齐、楚、燕、秦四国是从西周以来就存在的老国家,韩、赵、魏则是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新国家。为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七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比以前更加剧烈而频繁,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东方六国统一全国以前,各国相互攻伐一直没有停止。后世人因此把这个时期(公元前403—前221)称作“战国时期”(有的历史学家计算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终止)。
战国时期,冶铁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国都出现了冶铁业中心。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各国水利事业和农业的发展。
五霸 七雄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势力衰落,大国诸侯互相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作“五霸”。五霸一般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也有的说五霸应该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及越王勾践。
齐桓公在位期间,在有名的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日益走向富强。这时周王已经衰弱到不能维持其天下“共主”威权的程度,齐桓公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争做霸主,就拿“尊王攘夷”作号召,企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谓“尊王”,意思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地位;所谓“攘夷”,意思是联合各诸侯共同抵御戎、蛮等部族对中原的侵袭。齐国是第一个建立霸业的国家,它曾经援助燕国打退山戎的入侵,联合诸侯国出兵卫国击退了侵入卫国的狄人,还曾经联合中原诸侯讨伐楚国。齐桓公屡次大会诸侯,和各国结成同盟,相互约定:如某国遭遇外患,各国共同出兵援救;在盟各国,互不侵犯,如有争端,由盟主公断。齐桓公称霸,阻止了戎狄的侵扰,保卫了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在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齐桓公死后,齐国的霸业衰落。宋国(在今河南省东部)的襄公想趁机争做霸主。正好这时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依附楚国,宋襄公就领军讨伐郑国。楚国出兵救郑,攻打宋国。宋军被打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重伤,第二年即病伤而死。实际上宋国称霸没有成功。
真正继齐桓公称霸的是晋文公。晋国在今山西省,和周是同姓国家。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大败楚军于城濮(今河南濮阳南)。战后,晋国把在战场上俘虏的楚国战车和步卒,献给周天子。周天子赐给晋文公一百支赤色弓箭、一千支黑色弓箭,另外还有香酒、玉石等物。周天子赏赐弓矢,是表示允许其有权自由征伐的意思。从此以后,晋国便成了各诸侯的霸主。
在晋国称霸时,西邻的秦国也开始强大起来。秦穆公任命百里奚、蹇(jiǎn)叔为谋臣,曾打败晋国,俘获晋惠公。但是后来却在崤(xiá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北)地,遭受晋军袭击,被打得大败。秦没法向东发展,只好转而向西,攻灭十几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
楚在春秋时,陆续吞并了长江、汉水流域许多小国,势力逐渐伸展到淮水流域一带。到楚庄王时,楚出兵进攻陆浑戎(居住在今河南嵩县),并在东周洛邑的城郊耀武扬威,打听象征周朝天子权势的九鼎轻重,大有代周而取天下的意图。后来又在邲(bì,今河南郑州)与晋大战,打败晋军,终于成为霸主。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相继强大。吴王夫差曾在夫椒(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迫使越国屈服。之后又打败齐军,继而率领大军北上,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同诸侯会盟,与晋国争夺霸权。
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决心洗雪前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北进王徐(今山东滕州),大会齐、晋等诸侯共尊周天子,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魏、韩、赵、秦、齐、楚、燕七国。秦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以西;其他六国在函谷关以东,称为“山东六国”。
魏国大致包括今陕西北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魏文侯时,任用西门豹、李悝(kuī)、乐羊等人才,改革恶俗,整顿财政,发展生产,奖励攻战,逐渐成为战国初期最富强的国家。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