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85 4.8折 ¥ 39 全新
库存86件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82503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9687230
上书时间2024-10-21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对于写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识,他强调“不可放松文字”,应注意到每一个词句,并且推崇通过朗读来提高对文字的感知,以此探寻写作的门径。本书作为“大先生教你写作文”系列的一种,精选了朱自清先生所创作的与写作有关的散文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写作杂谈》《文病类例》《文学与语言》《怎样学习国文》《了解与欣赏》等,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许多写作中的关键问题。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鲁迅〈药〉指导大概》一文,作者通过对《药》这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让读者领略和了解真正一流的作家是如何字斟句酌地写好一篇文章的。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为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学者。曾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著有散文集《你我》《欧游杂记》、长诗《毁灭》、学术论文集《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杂文集《论雅俗共赏》等。
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1
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13
写作杂谈 24
写作杂谈Ⅱ 32
文病类例 39
文学与语言 61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69
诵读教学 74
论句子的主词及表句 78
怎样学习国文 89
了解与欣赏 96
文艺的真实性 105
论教本与写作 120
鲁迅《药》指导大概 138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对于写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识,他强调“不可放松文字”,应注意到每一个词句,并且推崇通过朗读来提高对文字的感知,以此探寻写作的门径。本书作为“大先生教你写作文”系列的一种,精选了朱自清先生所创作的与写作有关的散文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写作杂谈》《文病类例》《文学与语言》《怎样学习国文》《了解与欣赏》等,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许多写作中的关键问题。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鲁迅〈药〉指导大概》一文,作者通过对《药》这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让读者领略和了解真正一流的作家是如何字斟句酌地写好一篇文章的。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为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学者。曾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著有散文集《你我》《欧游杂记》、长诗《毁灭》、学术论文集《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杂文集《论雅俗共赏》等。
怎样学习国文
国文这科,在学校里是一种重要的功课,与英算居同等的地位。可是现在呢?国文只是名义上的重要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般学生存着错误的观念,以为我们是中国人,学中国文,当然是容易的,于是多半对这门功课不很用功。无论白话文也罢,文言文也罢,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的地方很多,这就是没有对国文这科下过一番功夫的缘故。
最近的舆论,以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很低落,这种低落,指的是那方面?所谓低落,若是在文言文这方面,确实是比较低落,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中学生学做文言,许多地方真是不通。读文言的能力也不够。但从做白话文这方面来说,一般的标准是大大的进步了,对于写景,抒情的能力,尤其非常的可观。可是除此而外,对白话写议论文及应用文的能力,却非常的落后。
中学生对于“读”的功夫是太差了,现在把“读”的意义简单的说一说。“读”这方面,它是包含着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看一张图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么得由你自己去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
古人做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胸腑,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共感共鸣。我们现在读文言,是因为时间远隔,古今语法不同,词汇差别很大,你能否从文字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呢?这需要训练,需要用心,慢慢的去揣摩古人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这就是一般人觉得文言文了解的程度,比白话文实在是难的地方。
再进一步,可以说,白话与文言固然不同,白话与口语,又何尝一致呢?在“五四”运动的时候,有人提出口号:“文语一致”。这只是理想而已。“文”是许多字句组织起来的,“语” 则不然, 说话的时候,有声调, 快慢, 动作等因素来帮助它, 可以随便的说,只要使对方的人能够了解。总之,“语”确实是比“文”容易。
文言文,大学生与中学生都不大喜欢读的,大半因为文言文中的词汇不容易了解,譬如文言文中的“吾谁欺?”在白话文中是“我欺负那一个?”的意思。如果你不了解古代文法,也许会想到别的意义上去。然而只要多读它几遍,多体会一下,了解的程度就不同;所以“读”的功夫,我是以为非常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对于典籍冷淡,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里面的事实与我们现在不同。电影、汽车、飞机等类,在古代书籍中就见不到。反之,古代许多事物在我们现在也无从看到,譬如官制、礼节、服装等等,必须考据才能知道,这都阻碍我们阅读的兴趣,然而,只要用心,是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
生在民国的人们,学做文章,便不须要像做古文那样费很大的力量,只要你多读近代的作品,欣赏过近代的文学作品,博览过近代的翻译书籍,文学名著,那么,你写的文章,也可以很通顺,这是不用举例证明的。文言文中的应用文,再过二十年,必定也要达到被废弃的境地,因为白话文的势力,渐渐的侵入往来的公文和交际的信函中了。
由于文言文在日常应用上渐渐的失去效用,我们对于过去用文言文写的典籍,便漠不关心,这是错误的思想。因为我们过去的典籍,我们阅读它,研究它,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这阅读工作的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
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须要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囫囵吞枣的读下去,还自号“不求甚解”,这种态度,太错误了。假若我们模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那是有害无益的。他的不求甚解,是因为学问已经很渊博了,隐居时才自称“不求甚解”的,这句话含着他的人生观,青年人是万万不能从表面去仿效的。如果你以为他的不求甚解,就是马虎过去的意思,那么你非但没有了解“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义,对于你所读的书,就更无从了解。
碰见文言中不懂的词汇,除了请教国文老师而外,必须自己去查字典,以求“甚解”。如文言中的“驰骋文场”这成语,有一个人译到外国去是“人在书堆里跑马”的意思,这岂不是笑话吗?又如“巨擘”,原意是指拇指叫做巨擘,而它普通的意义是用来表扬“第一等”或“刮刮叫”等意义的赞语,这些地方就得留神,才不会出错。再举一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但这首诗更说出另一种道理,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
所以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又如下例: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这两句新诗,它的含意似乎更深了,有些人不解,但如果读了全文,便知道是非常容易明白的话。由此可见,诗里含着高尚的感情,要你多欣赏,多诵读,必能了解得更深刻。
此外关于了解文章的组织,也是必须的,须得把每篇文章做大纲,研究它怎样发展出来,中心在哪里,还要注意它表面的秩序,这种功夫,须得从现在就养成习惯,训练这种精神。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关于写作方面,那你必须了解“创作” 与“写作” 的性质是不同的。自“五四”运动以后,许多人都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在今天,我们所能看见成功了的,出名的,确是寥寥无几。推究失败的原因,是到处滥用文学的感情和用语,时时借文字发泄感情,文学的成分太多了,不能恰到好处,反而失去文学真正的意义。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 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叶圣陶
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
——郁达夫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李广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