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秘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童年的秘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44 6.3折 39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蒙台梭利,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223974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9685145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每个人长大之后,总会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并用对待成人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小孩,让孩子常被爱的名义伤害。

  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
  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自有一套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了解了童年的秘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陪伴孩子好好长大。



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1870-1952),
  20世纪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
  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写下多部儿童教育书。
  《童年的秘密》是其中的代表作,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传至各国
  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千万所学校中推行。



目录

  序言:童年,永恒的社会议题
  部分:精神的胚胎
  01 儿童的世纪  02 被告  03 生物学的序曲  04 新生儿  05 母性本能  06 精神胚胎  
  07 心灵的塑造  08 秩序  09 智力  10 成长之路上的斗争  11 行走  12 手  13 节奏  
  14 人格的替换  15 运动  16 不解  17 爱的领悟   
  第二部分:新教育
  18 儿童的教育 19 重复练习  20 自由选择  21 玩具 22 奖与惩  23 安静  24 尊严  25 纪律
  26 教学伊始 27 心理状态对生理状态的同步影响 28 结果 29 娇生惯养的儿童 30 教师的心理准备
  31 畸变  32 心理逃避 33 心理障碍  34 治愈  35 依附 36 占有欲 37 支配欲  38 自卑感
  39 恐惧感  40 谎言  41 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42 成人与儿童的斗争  43 劳动的本能 44 两种劳动的特征 45 主导本能 46 以儿童为师 
  47 父母的使命  48 儿童的权利 



内容摘要

       每个人长大之后,总会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并用对待成人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小孩,让孩子常被爱的名义伤害。


  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
  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自有一套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了解了童年的秘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陪伴孩子好好长大。



主编推荐

蒙台梭利(1870-1952),
  20世纪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
  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写下多部儿童教育书。
  《童年的秘密》是其中的代表作,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传至各国
  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千万所学校中推行。



精彩内容

 

  童年,永恒的社会议题

  近年来,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并不是由某个人发起的,它就像爆发的火山一样,向四面八方喷射出灼热的岩浆。我们不禁要问,谁才是这场激烈运动的幕后推手?毫无疑问,"科学"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日渐进步的科学技术和卫生条件大大地降低了婴幼儿死亡率;另外,繁重的课业压力将学校变成了残酷的囚笼,而童年也随着学校生活的结束而告终。
  一项针对学生所作的健康调查显示,童年时期的悲惨生活、情绪压抑、心力交瘁、弯腰曲背和胸腔萎缩极易导致肺结核。
  经过三十年的研究,我们终于意识到儿童生活在一个扭曲的世界之中,鱼龙混杂的社会,甚至生养他们的父母正是迫害他们的罪魁祸首。那么在成年人的眼中,儿童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对于那些疲于奔命的成年人来说,儿童是永恒的烦恼源。
  在现代都市拥挤的家庭住房之间,儿童没有真正可以活动的地方。汽车穿梭的马路,行人匆匆的人行道,侵占了儿童的玩乐天地。成年人埋头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一般说来,父母双方都必须拼命工作,要是没有工作,他们的孩子就会陷入与父辈同样的窘迫境地。即使生活在条件较好的家庭里,儿童依然被限制在自己狭窄的房间里,让拿报酬的陌生人照看,而且禁止踏入父母的房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使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活动。他们必须乖乖地待着,保持安静,不准碰任何东西,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他们的。世间万物都是成人的财产,对儿童来讲,它们神圣不可侵犯。儿童拥有什么呢?一无所有。不久之前,小孩甚至都没有专用的小椅子。从中延伸出了一个有名的说法,今天权作比喻之意:"把你放在我的膝盖上。"
  当儿童坐在长辈的座椅或地板上时,成年人会毫不留情地责备他们,这时家长必须把小孩一把抓起来放到膝盖上。这就是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的儿童的状况:他们乞求着得不到的东西,一旦跨入成年人的领域就会被迅速驱赶。他们就像被剥夺权利的公民一样,在家庭中也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利;成人仿佛可以理所应当地蔑视、责备和惩罚儿童,将他们排挤到社会边缘。
  出于某种古怪的心理,成年人并不关心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我们甚至可以说,社会愧对儿童。成年人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法律,却没有为他们的孩子留下一纸半字的律条,结果使儿童被排斥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外。孩子不幸成为父母残暴本能下的牺牲品,然而正是他们的到来,为肮脏的世界除尘涤垢,带来新鲜的活力与全新的气息,纠正老一辈累积的错误观念。
  但值得注意的是,千百年来冷漠而麻木的成人社会注入了一股暖流,人们近年来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成长状况,这番进步要归功于儿童卫生学的广泛传播,现代医学拯救了无数婴儿,使他们免于出生年就夭折的厄运;而不幸早夭的孩子数量多到甚至可以说平安存活的小生命就如同大洪水后的幸存者一般的地步。
  二十世纪伊始,保健观念开始向普通民众渗透和扩散,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生活。学校悄然之间转变模样,仿佛十几年前才出现的教育方法已经通行了一个世纪,以友爱和宽容为基准的教育理念被学校和家庭所接受。
  除了科学的进步之外,人们认识的普遍提高也是儿童问题受到关注的原因。今天,许多改革者将目光对准了儿童;在城市规划中,有为儿童建造的花园、公园和广场,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玩耍;还有专门为儿童开办的剧场,以及通过面向儿童出版的书籍和报刊接受文化的熏陶;甚至市场上还出现了为儿童量身定制的旅行计划和家居用品。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以锻炼儿童心智、培养儿童纪律为目的的组织和活动越来越多,比如童子军和儿童剧《少年共和国》。我们这个时代的政客和革命家也设法拉拢儿童,将他们当作自己政治计划中的一枚棋子。这种做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儿童的权利得到了有力的维护,另一方面其终目的还是政治利益的争夺,但无论如何,儿童已经被视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观念已经广
  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儿童不再是家庭的附属品,不再是节假日盛装打扮、被父母牵在手里漫游街市的乖巧甜心,他们已然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出现在社会中。
  如今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意义。正如前文所说的,儿童地位的提高既非依靠个人直接的推动,也与社会组织的通力协作没有太大关系。应该说,一切的功劳都是时势造就的,儿童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它向社会抛出了一个问题--童年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细细考虑后我们不免发觉,童年之于社会、文化和全人类都是极其重要的。零星散落在历史中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只是暗示着时代走向的线索:在我们四周,一场真正的、普世的社会革命正在发酵。这场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是旧时代后的残存者,只顾着创造对成年人而言舒适安逸的环境。
  而现在,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需要兼顾成人和儿童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建设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成人和儿童营造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
  而现在,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需要兼顾成人和儿童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建设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成人和儿童营造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并不是严格组织和继续推进现有的社会运动,也不是简化和协调各种代表儿童利益的公共和私人团体的活动。如果执着于这些表面功夫,我们就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无法满足儿童真正的需求。
  有关童年的社会问题早已根植于人的内心世界,待到儿童变成大人时,它就会唤醒沉睡的意识,革新陈腐的思维。因此对成年人来说,儿童并不是能用客观视角审视的外人。童年构筑了人生重要的部分,为成年生活奠定了基调。
  成年人的幸福与不幸与他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我们犯的所有过错终将由孩子承担,这些不可磨灭的过错会长久地盘旋在孩子心头。我们终将死去,然而我们的孩子却要承受这份恶果,他们的灵魂因此永远扭曲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难以打破。童年是人生中敏感的时期,它扎根于过去,亦无限指向未来。它是心尖上纤柔致命的一点,是人生的因,也是人生的果。童年之中蕴藏着灵魂的秘密,因为孩提时代受到的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
  正如科学调查能够揭示自然的奥秘一样,对童年的不懈探索和拯救之心也能使我们发现人类的秘密。有关儿童的社会问题好比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我们看到的是地面上鲜绿的嫩芽,殊不知它结实坚固的根茎深深地埋在地下,若要将它连根拔起,需要狠费一番力气刨净周围的泥土。如果我们掘土深挖,那么如迷宫一般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树根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根茎象征着人的潜意识。只有摆脱灵魂中的滞碍,才能跟随直觉,看清童年的真相。
  孩子是成年人生命的延续,然而成年人却对孩子的烦恼充耳不闻,这种麻木和冷漠根深蒂固、代代相传,成年人一面爱着孩子,一面又在无意之间伤害着孩子,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正是成年人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反映。
  一切都在昭示着一种普世的冲突--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尽管这种冲突还未浮上水面。儿童问题已经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严肃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带来一种全新的自我认识,继而将我们的社会生活引向新的方向。

 



媒体评论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之所以被很多国家、很多人接受,因为其灵魂就是自由和爱。自由和爱这两样东西如影随形,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了一样,另一样就无法存在。
  --尹建莉(中国青少年教育专家)

  蒙台梭利教育将照亮孩子的未来。蒙台梭利教育以孩子生命成长为中心,抓住孩子成长"敏感期",将引领世界幼儿教育向前发展。
  --托马斯·爱迪生

  我认为没有比蒙台梭利教育法更好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对美的敏感度,并唤醒他们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加西亚·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