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6.91 7.3折 ¥ 7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罗钢芹,董晓梅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84890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79337
上书时间2024-10-21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自西晋以来,由于受到常年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中原人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至粤闽赣边区,并在此孕育、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研究客家音乐文化离不开对客家人属性的界定,历史学家罗香林认为:“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的民系,是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与周边的民族少有掺杂。”他提出了“南迁移民”的客家源流说。而学者胡希张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如果没有本地人的融合,南迁汉民就不会从汉族的主体中区分开来而成为客家民系。”他提出了“汉土融合”的客家源流说。对于胡希张先生的观点,学者谢重光持赞同态度。他指出:“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是南迁的汉人这一因素,客家基本住地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谢重光先生提出的文化交融观点与胡希张先生的汉土融合观点相互呼应,他们既强调了客家人群中的中原南迁移民主体,也肯定了粤闽赣边区居民对客家民系形成的影响,这一观点逐渐成为当下一种主流观点。
当然,也有学者对“南迁移民主体说”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如学者房学嘉认为:“客家人并不是中原移民。他既不是完全的蛮,也不是完全的汉,而是古越族残存者后裔与秦统一中国以后来自中国北部及中部的中原流人,互相混化而成的共同体。”①还有学者认为客家是由南方各民系之间混化而成,如陈支军认为:“客家民系是南方各民系融合形成的,客家血统与闽、粤、赣等省的其他非客家民系汉民血统并无差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千多年来大融合的结果。”②笔者赞同上述学者有关“汉土融合”的客家属性界定,认为客家人是以中原汉人为主体并融合了粤闽赣边区居民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南方民系。因此,本书对客家礼俗音乐文化的研究是基于“汉畲文化交融”的视角展开的。
中原音乐文化随中原人的南迁被带到了客家文化地域,使中原文化种子在客家地区生根发芽,但文化的传播必然要经历一个融合与被融合的过程,在不断与粤闽赣边区原有文化的交融互动中,中原音乐文化不断交融、渐变、开花、结果,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地域文化。因此,笔者认为,客家音乐文化是中原汉族音乐文化(大传统)与粤闽赣边区音乐文化(小传统),特别是与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畲族音乐文化之间交流、交融的结果。而现有的客家音乐文化研究大多趋向于中原移民文化的研究视角,往往忽略了粤闽赣边区本土文化因素的影响。倘若只有中原汉族移民音乐文化的传播,并不能形成新的地域音乐文化,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原汉族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正是中原汉族移民音乐与粤闽赣边区本土音乐(主要是畲族音乐)的交流、交融与结合,才形成了既不同于中原汉族音乐、又有别于本土音乐的新共同体——客家音乐文化。
客家礼俗音乐是指依附于客家礼俗仪式中的各种音乐形式,主要有“客家民歌”“客家戏曲”和“客家民间器乐”等。客家礼俗音乐文化的历史悠久,功能强大,是客家传统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地区汉畲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在特殊的宗教信仰和相对封闭的时空场域下,客家礼俗音乐很少受到外界的侵扰,固守了中原汉族音乐和本土畲族音乐的正统文化基因,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在促进客家地区多民族交融、协调族际关系、优化客家社会基层组织结构,以及建构客家社会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与文化认同、国族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客家礼俗仪式活动的进行大多贯穿着仪式音声。仪式音声不仅是表达、增强同一宗族的共同意愿和信仰的一个重要媒介和手段,还在仪式中起到了渲染仪式氛围等作用。在客家民间礼俗仪式活动中,仪式音声不仅娱人,更重娱神。其中,“音声”的概念不单包括人声演唱、器乐演奏、节奏敲打等常规因素,还包含常常被忽视的诵经、默念、默唱等类音声的仪式方式,客家礼俗仪式音声继承了中原礼乐文化的核心基因,但又受迁入地文化特别是畲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具有包容性、交融性、认同性的地域音乐文化。
作为一种极具活泛性的传统文化,客家礼俗音乐文化无疑具有较大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在社会历史变迁、民族心理特质、建构文化认同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继续深耕。本书从跨学科理念与动态研究视角,将研究对象置于客家社会汉畲文化交融的历史语境中,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沿着田野考察与文献史料两条路径同时切入,探究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原礼俗音乐、畲族礼俗音乐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探寻客家族群共同坚守的音乐文化“觅母”,并从族群历史和文化层面对客家人坚守的文化因子进行理论探求,探索它与中华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关注客家礼俗音乐文化隐含的中华民族心理特质在客家社会多民族交融、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地方认同、建构国家与民族认同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探究客家礼俗音乐的多重文化认同功能。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从跨学科理念与动态研究视角,将研究对象置于客家社会汉畲文化交融的历史语境中,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沿着田野考察与文献史料两条路径同时切入,探究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原礼俗音乐、畲族礼俗音乐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探寻客家族群共同坚守的音乐文化“觅母”,并从族群历史和文化层面对客家人坚守的文化因子进行理论探求,探索它与中华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关注客家礼俗音乐文化隐含的中华民族心理特质在客家社会多民族交融、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地方认同、建构国家与民族认同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探究客家礼俗音乐的多重文化认同功能
绪论
第一章 客家民系源流考证与汉畲民族关系
第一节 客家民系源流考证
第二节 汉畲族群互动与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三节 客家社会文化语境空间及其交融性
第二章 客家礼俗音乐的中原文化基因
第一节 客家先民的南迁次序
第二节 中原礼俗音乐的传播方式
第三节 中原礼俗音乐与客家礼俗音乐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客家礼俗音乐的本土畲族文化基因
第一节 移民音乐与畲族音乐的交融
第二节 客家礼俗音乐与畲族音乐的融合
第四章 客家礼俗音乐隐含的中华民族心理特质与互文性
第一节 汉畲文化的交融与重构——以客家“锣花舞”音声文本为例
第二节 客家汉畲婚嫁仪式音乐比较与交融性分析
第五章 客家礼俗音乐的传统文化基因与文化认同功能
第一节 客家礼俗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第二节 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从跨学科理念与动态研究视角,将研究对象置于客家社会汉畲文化交融的历史语境中,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沿着田野考察与文献史料两条路径同时切入,探究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原礼俗音乐、畲族礼俗音乐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探寻客家族群共同坚守的音乐文化“觅母”,并从族群历史和文化层面对客家人坚守的文化因子进行理论探求,探索它与中华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关注客家礼俗音乐文化隐含的中华民族心理特质在客家社会多民族交融、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地方认同、建构国家与民族认同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探究客家礼俗音乐的多重文化认同功能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北京
¥ 35.10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北京
¥ 50.26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广州
¥ 44.24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广州
¥ 46.24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广州
¥ 44.24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保定
¥ 47.58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广州
¥ 46.24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北京
¥ 50.26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南昌
¥ 48.95
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
全新成都
¥ 50.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