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师国学常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小学教师国学常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48 6.6折 25 全新

库存4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玉山 编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97873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29666726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从文化史、学术史的角度,对国学的基本文献、基本学理和基本知识做了全面概括。全书共八讲,简明介绍了国学及其分类、学国学的方法、经、史、子、集和宗教文化常识等。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经、史、子、集的文献特征,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程,国学研究的入学途径,并有益于自身心性修养,养成温文尔雅的为人品格。全书语言简要,内容丰富,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师向学生讲解国学知识的读本。



作者简介

林玉山,福建人民出版社原调研员、编审,福建师范大学原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法思想史》《汉语语法发展史稿》《中国辞书编纂史略》《汉语语法教程》等30多部专著,并主编《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辞书学概论》《工具书学概论》及主持编纂教辅读物多套.



目录

第一讲 国学及其分类


 


第二讲 学国学的方法


 


第三讲 经部常识


 


第四讲 史部常识


 


第五讲 子部常识


 


第六讲 集部常识


 


第七讲 宗教文化


 


第八讲 国学点滴拾萃



内容摘要

本书从文化史、学术史的角度,对国学的基本文献、基本学理和基本知识做了全面概括。全书共八讲,简明介绍了国学及其分类、学国学的方法、经、史、子、集和宗教文化常识等。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经、史、子、集的文献特征,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程,国学研究的入学途径,并有益于自身心性修养,养成温文尔雅的为人品格。全书语言简要,内容丰富,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师向学生讲解国学知识的读本。



主编推荐

林玉山,福建人民出版社原调研员、编审,福建师范大学原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法思想史》《汉语语法发展史稿》《中国辞书编纂史略》《汉语语法教程》等30多部专著,并主编《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辞书学概论》《工具书学概论》及主持编纂教辅读物多套.



精彩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国学是纵贯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精粹,它会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之用,重在丰富、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它既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又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是否认同“国学”、重视“国学”,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传承中国文明,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问题。

国学与西学是相对的。西学,是泛指西洋的学术。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学术输入中国,从此就有了“国学”“西学”的名称。晚清之际,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里所说的“中学”,就是“国学”。

中国学术涵盖古今,包罗万象。举凡中国的一切学问,无论经学、子学、史学、文学、语言学等著述,均列在中国学术的范围中,可谓体大而思精,湛深而博大,凝聚了先民生活的经验和民族特有的智慧,散发出东方文化特有的光彩。

国学又称国故、国粹等,又有人称之为汉学。章太炎曾撰《国故论衡》《国学略说》等书,以阐扬中华固有文化,弘扬中国学术精粹。他在书中,提到“国故”“国粹”“国学”等名词。现代人采用“国学”一词,而“国粹”“国故”等词,则渐渐被人遗忘。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学术的研究非常普遍,他们称中国学术为“汉学”。中国人称本国传统学术为“国学”,西方人称中国的学术为“汉学",已被世人肯定而接纳。

一般而言,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广义的国学,是把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其它皆诞生于中华本土。国学因此又被称为“中国学”。

总之,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构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部。

国学的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应包括诸子百家、六艺、五术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乃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五术乃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是经典诸子非宗教,是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由于胡适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极高,所以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年代,80年代又有“寻根”热,90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反思与正视的结果,于今而言,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