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2.21 4.5折 ¥ 49.8 全新
库存138件
作者史生荣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63330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647102
上书时间2024-10-21
学霸养成小贴士: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培养出学霸孩子,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第一章 第一节《培养学霸,从喂奶开始》
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它能点燃孩子心中的那团火,激励孩子向上的决心,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和进步。
——第一章 第七节《多鼓励,不放纵》
培养学霸并不只是让孩子埋头苦学,让他理解家庭的责任与自己的担当,会为孩子努力的决心保驾护航。
——第二章 第三节《从做小主人开始,理解责任与担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霸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板一眼的计划,才会有一点一滴的进步。
——第三章 第六节《计划是一种态度》
学霸背后一定有坚强的后盾,而好的父母就是要成为这个后盾,跟孩子同荣辱、共进退,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三章 第九节《做孩子成长的合伙人》
《学霸孩子养成记》是作家史生荣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作的家庭教育读物。由《培养学霸孩子,其实没那么难》《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科视野》四章组成。作者以专业的教师职业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孩子的切身体会,告诉读者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学霸孩子。本书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用生动形象的真实例子,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的好帮手,也是为人父母的教育指南。
史生荣,男,1963年出生,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曾获“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教学经验丰富,对家庭教育及中小学教育颇有研究并身体力行,著有《培养女儿上北大》《所谓教授》《所谓大学》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培养学霸孩子,其实没那么难
第一节 培养学霸,从喂奶开始 / 002
第二节 生活处处有教育 / 008
第三节 化身孩子,共同成长 / 015
第四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026
第五节 思考是聪明的基础 / 038
第六节 孩子可以只是孩子 / 046
第七节 多鼓励,不放纵 / 057
第八节 做出好榜样,培养学霸孩子 / 068
第二章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第一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080
第二节 亲情,让孩子学会爱与牵挂 / 093
第三节 从做小主人开始,理解责任与担当 / 102
第四节 直面挫折,更明白勇敢与坚毅 / 110
第五节 正视荣誉,更懂得谦虚与上进 / 119
第六节 相信自己的孩子,更信任世界 / 125
第七节 未来由自己创造 / 133
第八节 艰苦奋斗,克服享乐主义 / 141
第三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节 尊敬老师是尊重学习的第一课 / 146
第二节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 156
第三节 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 164
第四节 了解学校才能接受学校 / 169
第五节 方法得当,学习得宜 / 177
第六节 计划是一种态度 / 185
第七节 把作业交给孩子 / 192
第八节 学习班不在多,在于精 / 201
第九节 做孩子成长的合伙人 / 206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学科视野
第一节 语文,让孩子学会认识世界 / 216
第二节 作文,让孩子学会自我表达 / 225
第三节 数理化,让孩子懂得规则道理 / 234
第四节 人文学科铺陈开一张认识世界的网 / 240
第五节 与网络和解 / 244
《学霸孩子养成记》是作家史生荣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作的家庭教育读物。由《培养学霸孩子,其实没那么难》《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科视野》四章组成。作者以专业的教师职业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孩子的切身体会,告诉读者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学霸孩子。本书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用生动形象的真实例子,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的好帮手,也是为人父母的教育指南。
史生荣,男,1963年出生,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曾获“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教学经验丰富,对家庭教育及中小学教育颇有研究并身体力行,著有《培养女儿上北大》《所谓教授》《所谓大学》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第一节 培养学霸,从喂奶开始
学霸养成小贴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培养出学霸孩子,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庄稼种不好是一季的事,子女教育不好是几代人的事。孕育了孩子,需要思考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怎样教育好孩子。父母头脑中有了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愿望,才能时时处处想着教育孩子,这也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础。但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这是因为,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而人是社会的产物,后天的教育才能让人成为社会的人。
打个比方,孩子一生下来,大脑就像一台没装软件的计算机,给孩子的大脑装什么样的软件,输入什么样的内容,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知道印度狼孩的故事,1920年狼孩卡玛拉被发现时,有七八岁,行为习惯已经和狼一模一样了。狼孩卡玛拉回归人类社会后,虽然得到了人的精心培养,但因为错过了早期人类的教育,尽管大脑结构没有问题,但狼孩活到十六七岁,只学会了几十个单词,终究也没能成为真正的人,智力也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小孩,而且许多狼性也没改掉。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智慧是后天教育学习的结果,而且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其自身发育的特点,也有发展成长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就像狼孩卡玛拉一样将永远难以挽救。
所以,从孕育孩子那一刻起,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我们虽然还不能科学地解释胎教,但母亲能够把营养物质传输给孩子,很大可能也能把思维情绪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发育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具体的影响我们还无法准确地说清楚,那么我们只能从孩子出生后说起。
外孙女是在美国的一家医院出生的。孩子出生后,医生并不清洗孩子,而是把孩子直接放到母亲的胸口,让孩子继续感受母亲的心跳和体温,意思是不要突然断开和母亲的联系,尽可能把一切差别搞得小一些,让孩子受到的变化刺激小一些,孩子也会平静一些。等母亲恢复一阵后,就有喂养方面的医生来告诉怎么喂奶。这让我想到我女儿出生后的情景。
那时没有谁指导我们怎么喂养孩子,妻子第一次给女儿喂奶时,我突发奇想,要考验一下女儿聪明不聪明,便要求妻子让女儿自己来寻找乳头,因为哺乳动物都是自己寻找母乳的,小羊寻找母乳的过程我一直感到神奇和佩服。女儿脸贴着母亲的胸膛拱动一阵后,终于找到了,我们也更加兴奋,感觉女儿的智力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看来,这样做是对的,但并不是要看智力。母亲给孩子喂奶,其实也就是教育孩子的开始。母亲让孩子自己去寻找乳头,不管能不能马上找到,这个过程就是对孩子智力和体力的锻炼,也是给了孩子第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机会。成功了,对孩子来说,肯定是一个鼓励,肯定也会将这种记忆深深地扎根在脑海中,从而促进孩子更加积极地去寻找和学习,这也许是大自然给哺乳动物设计的一个成长环节。
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对父母的一个提醒,让父母懂得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管喂奶本身对孩子教育作用的大小,做父母的这样做,至少是有一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有了这样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教育好孩子就有了一个基础,教育好孩子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我们知道,有强烈的愿望,才能把事情办好办实,教育孩子更是如此。有了教育孩子的愿望,我们时时事事就会想到教育孩子,也会时时处处约束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而且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想到对孩子的影响,都会想到孩子看到后会不会跟着学。有人说好父母才有好孩子,其实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女儿出生后,我看到她是一个健康的婴儿,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然后想的就是如何教育好孩子,而且不知怎么回事,当时好像特别有信心,整个人也特别精神。从医院回到家,我和妻子就商量教育孩子的事。记得当时说了很多,也一起定了许多条规矩,如怎么给孩子做榜样、怎么教孩子知识、怎么爱孩子尊重孩子、怎么鼓励孩子等。这些带有浪漫色彩的约定,虽然在以后的教育中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但这种强烈的教育愿望、处处想着做榜样的想法,还是想对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成为教育好女儿的一个基础。
但只有教育孩子的热情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学习一些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如果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和这方面的知识,很可能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因为哪怕看起来很小、很简单的事,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里面,不学习不思考,仅凭自己的热情和想象,很可能惹出麻烦。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女儿出生后当时没有母乳,好在我们的学校是农业大学,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奶牛场。从医院回到家,我便跑到奶牛场买来两瓶牛奶。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喝清汤长大的,总觉得清汤是敌人,牛奶当然比清汤更清,便又放锅里熬了一会儿,而且只要孩子哭闹,就不停地喂。一天以后孩子哭闹得更加厉害,问大夫,才明白牛奶要兑三分之二的水才能给婴儿喝。细想吓一大跳:那么大的牛犊吃的东西,几斤重的婴儿怎么能消化得了。
这件事一下提醒了我,必须得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必须得科学喂养,以后也要科学地教育,遇事必须要仔细思考和分析,而且一切思维都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把自己当成孩子来思考和决定,绝对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来对待和教育孩子,也不能以自己的感情和好恶来要求孩子。经过这样的思考,我便跑到书店购买了一些育儿和培养教育方面的书籍。现在想来,这些举措对女儿的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教育人是一门非常复杂且需要灵活运用的科学,俗话说百人百性,千人千面,对孩子具体的教育,就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可话说回来,虽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但孩子又是一样的孩子,生下来哭声相同,身体、生理结构相同,这就具有共性,也就有普遍的教育规律。特别是婴儿,普遍性、共性更多,而此时的婴儿,大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大脑的知识又相对空白,这时的一切教育,都将是基础性的,都将会形成牢固的、永久的东西,就像那个狼孩。
因此,此时的教育绝对不能错过,而且更要科学正确。好在此时幼儿个性的东西很少,共性规律性的东西较多,许多教育经验可以通用。随着孩子的长大,个性的东西就会增加,但这些增加的个性也基本是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此时的教育,就要结合孩子具体的情况,在共性教育特征的基础上,来思考判断个体的不同,制定出个体的教育办法。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