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62 5.0折 7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公教育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2773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46000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公版·202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根据当地的考试情况、变化趋势,将考试重点、高频考点,将考点分为8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二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第三部分 新课程改课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部分 学校管理与应急应变
第六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七部分 心理学
第八部分 教育心理学
本书的知识内容将全面助力考生备考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3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3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14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1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1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7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46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6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3
第三节教育制度/59
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3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68
第一节学生/68
第二节教师/72
第三节师生关系/78
第五章课程/85
第一节课程概述/85
第二节课程组织/93
第三节课程资源/104
第六章教学/108
第一节教学概述/108
第二节教学过程/109
第三节教学原则/115
第四节教学方法/119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25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30
第七节教学模式/135
第八节教学评价/142
第七章德育/150
第一节德育概述/150
第二节德育过程/155
第三节德育原则/158
第四节德育途径与方法/161
第五节德育模式/166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70
第一节班级组织与班级管理/170
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76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179
第九章课外、校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188
第一节课外、校外活动/188
第二节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191
第十章教育研究/194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194
第二节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199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技能
第一章教学技能概述/207
第一节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07
第二节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208
第二章教学设计技能/211
第三章课堂教学技能/214
第一节课堂导入技能/214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219
第三节课堂对话技能/220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225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227
第六节课堂结束技能/232
第三部分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237
第一节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发展趋势/237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理念及目标/238
第二章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革/241
第一节教学观的变革/241
第二节教师观的转变/242
第三节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244
第四节学习方式的变革/245
第五节课程结构的变革/247
第六节教学评价的改革/250
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55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255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261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65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内容/265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67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规定/270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270
第二节《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8年发布)/272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
办法》(2018年修订)/273
第五部分学校管理与应急应变
第一章学校与学校管理/277
第一节学校的产生与学校文化/277
第二节学校管理概述/280
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原则和一般方法/283
第二章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286
第一节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概述/286
第二节学校突发安全事件的预防与
处理/287
第三节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9
第六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295
第一节教育法的基本知识/295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关系/298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301
第四节教育法律救济/306
第二章现行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要点/310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21年修正)/310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18年修正)/320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09年修正)/329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335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2020年修订)/346
第六节《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发布)/355
第七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10年修正)/356
第八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2006年发布)/363
第九节《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2020年发布)/366
第三章教育热点与政策/370
第一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370
第二节最新教育政策摘要/373
第七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381
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381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82
第二章认知/385
第一节注意/385
第二节感觉/389
第三节知觉/392
第四节记忆/395
第五节想象/403
第六节思维/406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412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412
第二节意志/418
第四章个性心理/424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424
第二节能力/427
第三节人格/432
第八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445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445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447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449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452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452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456
第三节人格、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个体社会化/461
第四节学生的个别差异/468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475
第一节学习概述/475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79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488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96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99
第四章学习心理/503
第一节学习动机/503
第二节学习迁移/514
第三节学习策略/521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526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535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545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556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69
第一节学生的心理健康/569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577
第三节学校心理辅导/581
第六章教学心理/591
第一节教学设计/591
第二节课堂管理/606
第三节教师心理/618



内容摘要

《中公版·202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根据当地的考试情况、变化趋势,将考试重点、高频考点,将考点分为8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二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第三部分 新课程改课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部分 学校管理与应急应变
第六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七部分 心理学
第八部分 教育心理学
本书的知识内容将全面助力考生备考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



主编推荐

《中公版·202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是针对广东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用书。在编著过程中,编者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考试情况、变化趋势,将考试重点、高频考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帮助读者快速把握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出处权威 契合考题,助力提升职业素养
(1)立足考情,参阅权威教科书,确保知识点准确、全面。编者参阅数十个版本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科书,将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涉及的常考知识点按照教育理论基本逻辑进行编排,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加了近年新颁布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2)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注重理解性学习。本书不只致力于教会考生做对某一道题目,更能帮助考生弄懂一个知识点,会做一类题目。本书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倡导死记硬背、机械备考,而力求帮助考生将知识内化于心,为以后外化于行做准备。
2.新增板块 细节设计,助力提高备考效率
本书设置多个模块,力求帮助考生学、思、练结合,实现高质量备考。每一部分设有一页考情简报,介绍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考查情况、考查要点、备考重难点等。正文中设有典型例题和高分点睛模块:典型例题精选了近几年的试题,契合知识内容;高分点睛模块介绍了该知识点涉及的常考题型、命题角度、易错易混知识等。每章结尾设有要点笔记,简明扼要地呈现了该章涵盖的主要内容,并留有空余供考生回忆填补。
3.在线课程 模拟试卷,助力知识掌握和迁移
本书配有图书专属精讲课,扫描封二课程领取码,即可获取。通过本书学习考点的同时,还可通过《2024 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进行巩固和强化练习。



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
教育学
|考情简报|
本部分阐述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规律、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学生与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三结合教育、教育研究等内容,较好地呈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在关系,期望考生学习之后获得成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技能。
1.各章考查情况
从整体来看,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题目占比较大,是本部分的重点章节。
第一章至第四章为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这四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查频率较高,二、三章偶有考查简答题的情况。
第五章是对教育主体的介绍,第六章到第九章是对教育教学实践所涉及的理论的讲解,包括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等相关内容。这几章大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六、七、八章,即教学、德育和班主任工作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查过。
第十章是对教育研究的介绍,考查题型一般为客观题,近年来考查频率不高。
2.各章考查要点
第一章:围绕“教育”,考查其属性、功能、起源、发展等方面;围绕“教育学”的发展,考查人物与其著作或观点的对应等。
第二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查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人口、科技这几项因素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
第三章:围绕“教育目的”,考查其概念、类型、意义、作用、层次结构、确立依据、主要理论;围绕“全面发展”,考查“五育”的任务或联系;围绕“素质教育”,考查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围绕“教育制度”,考查其概念、影响因素、发展、类型;围绕“义务教育”,考查其概念和特点。
第四章:围绕“学生”,考查其特点、地位、权利与义务;围绕“教师”,考查其社会地位、职业角色和形象、劳动特点、职业素养;围绕“师生关系”,考查其内容、类型、特点、影响因素。
第五章:关于课程的基本知识,考查课程的类型、制约因素、理论流派;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的文本形式;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评价的模式;课程资源的分类。
第六章:关于教学的基本知识,考查教学的意义和任务;在教学过程方面,考查其本质、基本阶段和基本规律;教学原则的类型;教学方法的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备课、上课等基本环节;教学模式的类型;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七章:关于德育的基本知识,考查德育的概念、性质、意义、功能、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原则的类型;德育途径的类型;德育方法的类型;德育模式的类型。
第八章:围绕“班级管理”,考查班级组织的功能和分类,班级管理的目的、功能、内容、模式,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培养方法;围绕“班主任工作”,考查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工作内容与方法。
第九章:在课外、校外活动方面,主要考查活动的特点、内容和组织形式;在三结合教育中,主要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十章:考查教育研究的原则、基本过程、常用方法。
3.备考重难点
(1)理解不同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对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教育著作进行正确匹配。
(2)教学、课程、学生与教师、德育、班级管理等内容理解运用类题目考查相对较多,需要在识记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
(3)重点辨别易混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课程开发与编写教材、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1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界定“教”“育”的词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本意为“引导”“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使其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考点2“教育”一词的日常用法
(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这是教育最基本的用法。例如,“我从这部作品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例如,“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例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考点3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教育”下定义。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3.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常考题型】单选、判断
2.【命题角度】
(1)考查最早使用、最早解释“教育”一词的人物、著作,以及广义、狭义教育的内容。
(2)考查题干中的例子属于教育的哪种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本质
考点1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表1-1-1)
表1-1-1学术界关于教育本质的五种观点及具体内容
观点 具体内容
上层建筑说 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
生产力说 教育既生产现实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又通过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实现人的劳动能力再生产
双重属性说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
多质说 教育本质是教育的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
特殊范畴说 教育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生产关系,更不属于生产力,而是一种特殊范畴
考点2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3)教育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2.【命题角度】
(1)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表现。例如,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答案:√。
(2)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教育。
3.【易错易混】“五不是”原则:老母鸡带小鸡,妈妈哺乳不容易,初生婴儿把奶吸,同学教我把人欺,偶然受伤学道理,这些都不是教育。
(1)动物的学习、动物之间的哺育不是教育。例如,幼猴学跳跃、母鸡带小鸡。
(2)日常的“抚养”“养育”不是教育。例如,妈妈给孩子哺乳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3)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例如,新生儿吮吸母乳、膝跳反射。
(4)机械的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例如,爸爸训练孩子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
(5)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例如,孩子偶然把手伸到火苗上被灼伤而获得相关知识。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培养新生一代的成长。
3.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特点、内容和形式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中国封建时期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男女平等。
4.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它们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其他文化的发展而过时,更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被否定。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的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例如,《三字经》等古代优秀著作,仍为我们现在所学习;“长善救失”这一教学原则未因时代变迁而被丢弃。
(2)教育具有不平衡性。在多数情况下,不平衡性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可能“超前”或“落后”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2.【命题角度】
(1)给出含义或实例,要求辨别其属于教育的哪一社会属性。
(2)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包含哪些方面。作答多选题时需根据选项灵活选择。
3.【易错易混】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下文主要从微观角度分析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考点1教育者——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态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等。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因此,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考点2学习者(受教育者)——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
学习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主要职责的活动主体。在广义教育中,学习者是指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学习的人;在狭义教育中,学习者特指学校中的学生,他们是学习者的主体和代表。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