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散文50篇(202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年度散文50篇(2022)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1.34 5.6折 12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建功 主编;王鼎钧 韩少功 李敬泽等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49360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570994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年度散文50篇(2022)》 由“年度散文50篇”评审委员会(评委:陈建功/古耜/何向阳/冯秋子/王子君)采用近乎评奖性质的遴选办法,披沙沥金,从2022年30余家权威报刊中,评选出50篇有影响力的散文结集。入选作品题材多样,兼及散文各体裁的样式,注重情感真切,个性表达,艺术新颖,尤为注重作品的经典价值——情真而不装,性灵而不饰,境新而不炫,文美而不噪。这50篇散文的选取,展示了2022年散文的成果,也体现了对散文走向突破的思考与期待,相信相当多的入选篇目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散文集读来让人沉浸,如同享用一场文学的盛宴。



作者简介

主编陈建功


 


陈建功,汉族,1949年11月出生于广西北海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到北京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



目录

年度散文502022 目录


 



  1.   瀑布声里,有命运在大笑卞毓方 

  2.   那些凝视我的野兽玄 武

  3.   向荒野  苏沧桑

  4.   河流安宁 

  5.   有所爱钱红莉 

  6.   惜字亭下  胡竹峰 

  7. 07.稻田的心  王洒

  8. 08.不负江豚不负铜刘醒龙


09   近代散文的七位宗师  王鼎钧



  • 自吕梁而下  李敬泽

  • 11.十二匹老虎在耳语冯杰

  • 12.薄如蝉翼  朱以撒

  • 1哑巴蝈蝈儿   淡巴菰

  • 14.时间说话  肖复兴


  •  



  • 1化作水相逢   沈念

  • 云南笔记王剑冰

  •   四季相伴荆 歌

  • 陪母亲  徐迅  

  • 彩陶表里(节选)  祝勇

  • 20.回瞻与远行陈蔚文

  • 21.苏轼是如何渡海的张瑞田

  • 22.静止的春天  王开岭

  • 23.白马湖记汗漫

  • 24.溯源而上 南帆

  • 25.魏晋风度及避祸与贵人及虱子之关系夏坚勇

  • 26.墙上的祖先  江少宾

  • 27.腊肉  任芙康

  • 28.补袜记云德


  •  



  • 29.女儿笔下的文坛硬汉萧军周家望

  •   生理期蓝燕飞

  • 31.每个人的傍晚都住着故乡的晚霞 程黧眉

  • 32.书生戒王跃文 

  • 33.七棵树(节选)江子 

  • 34.杂志铺 凌仕江

  • 35.寻找缝补地球的金钉子 梁衡


  • 36   中国人的浪漫  韩少功



  • 37.秘密生涯羌人六

  • 38.朗月在天  李约热(壮族) 

  • 39.她们都不爱宝玉  潘向黎 

  • 40.旧文献里的种子,以及优质土壤 (节选)穆涛 

  • 41.秦岭抱南北李青松 

  • 42.细毛与茶王晓莉 

  • 《少年游》 菡萏

  • 44.一曲康桥便成永远谢冕

  • 45.野水的季节黄风

  • 46.月亮咬住了狗尾巴木依萝 

  • 47.大白鹅的冬天  刘亮程

  • 48.昙花绽放蒋子龙

  • 49.河流的几种形式田鑫 

  • 50.有所思彭程



  • 内容摘要

    《年度散文50篇(2022)》 由“年度散文50篇”评审委员会(评委:陈建功/古耜/何向阳/冯秋子/王子君)采用近乎评奖性质的遴选办法,披沙沥金,从2022年30余家权威报刊中,评选出50篇有影响力的散文结集。入选作品题材多样,兼及散文各体裁的样式,注重情感真切,个性表达,艺术新颖,尤为注重作品的经典价值——情真而不装,性灵而不饰,境新而不炫,文美而不噪。这50篇散文的选取,展示了2022年散文的成果,也体现了对散文走向突破的思考与期待,相信相当多的入选篇目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散文集读来让人沉浸,如同享用一场文学的盛宴。



    主编推荐

    主编陈建功

     

    陈建功,汉族,1949年11月出生于广西北海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到北京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



    精彩内容

    有所爱

     

    钱红莉

     

    不过是挚爱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先生在咸鱼低价出售古典音乐CD。他的书房贴墙两排书柜,高及屋顶,存放的全是他收藏的CD,目测几十万张之众。其中,可能还有珍贵的黑胶。

    他是按照作曲家姓名字母顺序归纳收藏的,售卖亦如是。非常冷僻的作曲家阿贝尔的8张CD,天挂上网,便被抢了,并预告翌日再挂出中世纪法国神学家、哲学家、作曲家阿伯拉尔……

    国内大约有一群古典音乐爱好者,人数颇为庞大。

    刚来合肥落脚,曾与一同事有过不愉快……多年以后,当听说她专门飞去北京,听管风琴专场音乐会,自此对她刮目相看。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人,能有多讨厌,是不是?

    某日,忽然意动,欲完成一部古典音乐随笔书稿。未及三分之一,不满意起来,从此搁笔,继续储备。一次,一朋友鼓励给《爱乐》撰稿。因为敬畏,不便造次——古典音乐不过正在抚慰单薄的我。不比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任何专栏随便接,甚至半夜爬起看泰森拳击,就为了完成翌日的体育专栏。

    无所畏惧的年纪,终于过去了,纵然值得怀念。

    或许,一个人过度的自省,有时也是一种羁绊。

    生命里不仅需要文学,也要有古典乐,日月晨夕,鸟飞虫鸣,仿佛拓宽着精神世界的广度。

    古典乐,并非用来谛听,而是将自我整个融进去,汤汤洄洄,一颗心在音符中低沉、苍老,不问甜苦喜悲。

    夜来,音箱里流淌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平凡的家仿佛一齐沐浴于光辉中了;当去到乡下,大片晚稻田飞金滴翠,声动如马勒《大地之歌》……有时,听一首四十余分钟的交响曲,当后一粒音符爬升至一定高度戛然而止,忽然热泪盈眶。我对德国指挥家阿巴多,怀着一份难言的宗教般的感情,但凡由他指挥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始终是好的。当他去世,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安魂曲》纪念他,许多未买到票的德国人茫然地站在剧院广场,眼神空虚,像极一群无依无靠的孩子,当真叫人难忘……

    热爱古典音乐的人,仿佛比别人多活一辈子。

    朱伟先生说:心爱物,身外物,散为聚,聚为散。

    读着,颇为悲凉。

    一次,碰见一位同行,客气寒暄,不知怎么扯到书上。他说,谁谁去世后,藏书全被子女当废纸卖了,并说自己早把部分藏书捐去了乡村书屋。本来与他不熟,不想几句话,一下拉近彼此距离。末了,他感叹,你说到底有什么意思啊……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大家不过是挚爱。

    芮乃伟、江铸久夫妇,一直未要孩子。他们应是上海安静的家庭,彼此日日打谱、长考,唯有清脆的落子声。芮乃伟曾说,早年出去打比赛,每次输棋后非常痛苦,当一个人留在房间,一点点地复盘,痛苦便会被化解……复盘过程中,一点点洞悉自己,知道到底输在哪儿,当然不那么锥心了。

    如此痛苦,何以要共负一轭的坚持?也不过是挚爱。

    天鹅湖南岸工地正在建造几幢大楼。我好奇,某日绕道跑去一探究竟,竟是市图书馆。独自高兴了很久很久,仿佛找到了晚年的依靠。这里距离我家仅仅三站车程——晚年的我,背一书包,一只放大镜、干粮若干、水杯一只,日日来泡这图书馆。

    特意告知同事,彼此抚然。

    可能是出于敬惜字纸的潜意识,这些年各方馈赠的文学杂志,早已将单位分到的一只铁皮柜堆满,总是不忍处理。

    孩子大约也不太喜爱文学。近年,正储意提前清理些书籍。到临了,总不舍。现在,除非万不得已,尽量减少买书频率。家里三间卧室一个客厅,均有书架盘踞。这些书的命运,往后可能也会被挂到咸鱼,低价散给有缘人。

    就是特别悲凉。

    曾经,微博上有人贴出旧货市场买到的手写信,墨绿方格纸,纯蓝墨水字迹,工整雅致,略读些内容,揣测大抵写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两地分居的一对夫妇,细细叙述对于彼此的思念以及生活日常。这么好的信,后人当废纸卖。这不被珍视的有着体温的书信。联想到书柜底层那一摞手写信。等我不在,孩子想必一股脑烧掉,当风扬起灰。

    这些书,这些信,这些古典音乐CD,纵然珍视,到末了,也一样都带不走,散便散了吧。

    心爱物,也是身外物。

    鲁迅先生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的光。所有热爱文学、音乐、书信的人,也曾闪闪发光过。

     

     

    谁遣花枝照古人

     

    距家大约两三公里,有一片菜地。

    以往,每隔几日,我总喜欢逛逛,回来时仿佛沾了一身的灵气。久之,养成一种癖好。

    一日,再去,菜地竟被碾平,变成千篇一律的草圃,失落得很。

    郊区的菜地,作为一爿农业文明的微缩景观,似乎保全了几欲失传的二十四节气,一年年地,两者彼此呼应着,一日日加深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八个字里,不仅有美味,还有农时,以及四季的流转。

    那片菜地,十余年来,日渐地变成了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

    从事书写这门手艺,几同于挖井,徒手开掘,缓慢笨拙,非工业化的,一点一点深耕,累了,自然想起来这片菜地,修正自己,放空自己。

    对于一个逐渐失根的人,它更是一种寄托。

    一直喜欢按照农历生活,不时看看日历,对每月的两个节气给予关切。日子过到“立春”,纵然置身苦寒,但在精神意义上,也仿佛有了新生。今年的夏天,忽然被持续不断的高温拉长,直接覆盖掉立秋、处暑、白露、秋风,从37度的酷夏一夜过渡至深秋,迎来寒露、霜降。

    辛丑年秋天,总归不像个秋天,没有了往年那种身着长袖衬衫的舒缓漫长,令一个农业文明里生长的躯体颇为不适。

    近日,一切又都回来,平凡的日子被寒露、霜降稳稳接住了。这样熟悉的持续感,让印刻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一次重回秋寒,总归错不了,这长久地赋予人精神上的季节性安稳,让人的内心踏实,始终有一种恒定的东西在。

    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

    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才是践行哲学的思想来源。

    早前,我家附近这片菜地,同样精准地遵循着农时。往年这时日,山芋禾子被锄头扒拉到地角,扭了一只几米长的麻花,在秋风里滚着滚着,渐黄,渐枯……

    夜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傅山一直主张“支离”“丑拙”的美学观。他有一张册页:一根枯树,被拦腰折断,伤口处支愣着仿佛有痛,旁枝竟然有花,并非病梅,而是一株瘦桃。我曾在一座古寺见过一株半枯半新老桃树,一根树桩,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了,另一枝上,新叶渐生粉花华发,热闹与枯寂同在,望之,滋味殊异,唯独不见苦相。伫立良久,心里有波澜惊动,但总说不出来,那种视角上的强烈刺激,早已超过了我以往审美的经验,就也说不出什么好来,一直难忘。直至夜观傅山册页。

    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

    傅山在另一册页上题诗:古花如见古遗民,谁遣花枝照古人。

    他所表达的,何以不是一份精神寄托?苏轼月夜找张怀民散步,也是寄托,好在他有伴,心意相通,孤独减少几分。

    深秋后的土地,被装饰一新,窄窄一垄,一垄,又一垄,横七竖八,朴朴素素的,天地未开的原始性,有的被泼上水,撒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