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
  •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
  •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5 6.9折 108 全新

库存2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照 著,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73009142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08元

货号29518835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重逢诸子百家,重返历史现场,重识古代中国,一切,从这十部经典开始。



商品简介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重逢诸子百家,重返历史现场,重识古代中国,一切,从这十部经典开始。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评论家、人文经典领读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现任台湾“诚品讲堂”“敏隆讲堂”经典课程讲师,代表作有《〈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资本论〉的读法》《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美国的民主〉》《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 100 个观念》等。



目录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经典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形成 03


三千年前的政治启蒙 020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035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三千年的民歌 047


贵族的基本教材 088


 


《左传》:封建秩序的黄昏


以传解经 115


封建秩序崩坏史128


后的礼教秩序 141


实力比名分更重要 155


霸业形成 170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论语》的身世 189


作为老师的孔子 198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 221


还原真实的孔子 243


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259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特立独行的思想家 275


兼爱真的很简单 292


挑战周文化 309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连续的世界观 321


从相对开始 338


以超越相对 358


观点就是偏见 373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为儒家信念而战 419


通向王业的大道 441


暗夜里的火炬 464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庄子不一样 499


南方的隐者智慧 505


知道与行道 513


大道无私 522


苦难乱世里生成的哲学 533


返璞归真的理想 541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还给荀子公正的评价 567


儒者的变貌 583


儒家有什么用 601


不学无以成君子 627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异于道统的奇书 637


开创与沦丧的时代 644


怎样游说才有效 667


机锋百变 681


全新的效忠模式 701



内容摘要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重逢诸子百家,重返历史现场,重识古代中国,一切,从这十部经典开始。



主编推荐

杨照,作家、评论家、人文经典领读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现任台湾“诚品讲堂”“敏隆讲堂”经典课程讲师,代表作有《〈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资本论〉的读法》《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美国的民主〉》《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 100 个观念》等。



精彩内容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传统经典(节选)

2007 年到 2011 年,我在“敏隆讲堂”连续开设了十三期共一百三十讲的“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课程。那是个通史课程,将中国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辛亥革命做了一次整理,其基本精神主要是介绍过去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历史研究上许多重大、新鲜的发现与解释,让中国历史不要一直停留在“新史学革命”之前的传统说法上,所以叫作“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这本《经典里的中国》,在基本取径上,仍然是历史的、史学的,等于是换另一种不同的方式重讲一次中国历史,希望降低个人主观的选择判断成分,让读者能够从原典来认识、了解中国历史。

从原典认识、了解中国历史,牵涉一个极其难得的幸运条件。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字,两千多年之后,我们一般人竟然都能不用透过翻译直接阅读,光靠直觉就能掌握其讯息大概,再多费点功夫多些解释,还可以还原大部分的本意。中国古文 字和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这套文字,有着明显、强烈的延续性,现代通用的大部分文字,其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诗经》《尚书》,小部分甚至还能再上推到甲骨、金文。尽管在文法上有相当差距,尽管字义不完全相同,但古文字和现代文字在运用上,有着容易对照的规律可循。

这是人类文明的奇特状态。世界历史上实在找不到另一个例子,从公元前三千年到现在,同一套文字、同一套符号与意义结合的系统,五千年来没有断裂消失,因而可以直接挪用今天的文字习惯来接近几千年前的文献。具有高度延续性的文字传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明的基本面貌,也让中国社会付出相对的代价……其中一个代价,就是影响中国传统看待历史的态度。没有断裂、一脉相承的文字,使得今人和古人极为亲近,关系密切,因而历史在中国从来都不是一门研究过去发生什么事的独立学问,历史和现实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形成无法切割的连续体。

理解历史是为了在现实中使用,于是就让后来的观念、想法,持续不断渗透进中国人对历史的叙述中。说得严重一点,中国的传统态度,是一直在针对现实所需,以现实来改写历史。后世不同的现实考量,一层层叠在历史上,尤其是叠在对传统经典的解释上。因而,我们不得不做的努力,是想办法将这些后来叠上去的解释,倒过来一层一层拨开,看看能不能露出相对纯粹的原始讯息。如此我们才有把握说,从《诗经》中,我们了解了两千年前至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某种社会或心理状况;或是尽量放在周初的政治结构下来呈现《尚书》所表达的周人的封建设计,而不至于错置秦汉以降皇帝制度的价值来扭曲《尚书》的原意。

意思是,我不会提供“传统”的读法,照搬传统上对这些文本的解释。许多传统上视之为理所当然的说法,特别需要被仔细检验,看看那究竟是源自经典原文的意思,还是后来不同时代因应其不同现实需求所给予的“有用”却失真的解读。

将经典文本放回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在那个特定背景下,而非从一种忽略时代的普遍角度出发来读这些传统经典,这是关键的前提,也是“历史式读法”的操作性定义。

在“历史式读法”的基础上,接着才会有“文学式读法”。先确认了这些经典不是为我们而写的,它们产生于很不一样的时代,由过着和我们很不一样的生活的先人们所记录下来。于是我们就能排除傲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培养并动用我们的同理心,想象进入他们那样异质的生活世界中,去接近他们的心灵遗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得以拓展自己的感性与知性能力,不仅了解了原本无法了解的异质情境,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原本从来不晓得自己身体里会有、可以有的丰富感受。现实生活不可能提供的、只存在于古远时空中的经验,借文字跨越了时空,对我们说话,给我们以新鲜、强烈的刺激。

正因为承认了经典产生于很不一样的时空环境中,当我们对经典内容产生感应、感动时,我们有把握,那不是来自现实的考量,断章取义地去“appropriate”(套用)经典,而是这里面真的有一种普遍的人间条件贯穿着、联结着,让我们对人性与人情有更广大更精细的认识。

我的做法,是找出重要的传统经典,从中间撷取部分段落,进行仔细解读,同时以这些段落为例,试图呈现这部经典的基本面貌,并说明文本与其产生时代之间的关系。

传留下来的中国经典规模庞大,要将每一本全文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些文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和我们今天的经验有很大的差距,读了并无助于理解现实,却能让我们心中产生异质的好奇感。因而我选择的策略是,一方面从原典中选出一部分现代读者比较容易有共感的内容,另一方面则选出一部分可以传递出高度异质讯息的,让大家获得一种跨越时空的新鲜、奇特的刺激。前者带来的效果应该是 :“啊,他说得太有道理了!”后者期待在大家心中产生的想法则是 :“哇,竟然有人会这样想!”

解读的过程中,会设定几个基本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环境中,产生了这样的作品?当时的读者如何阅读、接受这部作品?为什么承载如此内容的作品会成为经典,长期传留下来,没有被淘汰?这样一部作品,发挥了什么作用,使得后来的其他什么样的典籍或什么样的事件、思想成为可能?前面的经典和后面的经典,彼此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几个问题,多少决定了应该找什么样的经典来读。选择的条标准,是尽量选择具有原创性、开创性的作品。在重视、强调历史和先例的文化价值的观照下,许多中国书籍是具有衍生性的。去看看《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其中光是解释《论语》的,就有超过一百本。不能说这些书里没有重要的、有趣的内容,然而它们毕竟都是依附在《论语》这部书上的衍生产物。因而我们就知道,优先该选、该读的,不是这里面的任何一本解释《论语》的书,而是《论语》本身,《论语》当然比解释《论语》的衍生书,具备更高的原创性、开创性。

但是,这条标准会有例外。王弼注的《老子》,郭象注的《庄子》,因为它们都大量援引了佛教观念来扩张原典的说法,进而改变了魏晋以下中国人对老、庄的基本认识,所以它们虽然在形式上是衍生的,但实质上却有着高度的开创性,因而也就应该被选进来认真阅读。



媒体评论

杨照试图把困难的东西想办法用比较容易的话说出来,把比较远的东西带到大家伸手可及的地方。

——唐诺(作家)

 

杨照先生解读中国原典,详细、清楚、明了……读着这些在世界意义上都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古人的文章,再看看今天的世界,使我想起据说是王瑶教授在霍去病墓前,对他学生说的一句话:“我们子孙,不孝啊。”   

——许子东(学者,作家)

 

历史地去读这些先秦经典,目的就是要把它们放在它们的背景之下,来了解它们的本意……我们这样子去读一些古代经典,不是沉闷的,不是无聊的,不是为了让我们今天所谓的活得更有智慧,而是为了让我们发现我们做人,我们对中国的认识,原来都是那么的开放的、自由的,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