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74 7.7折 ¥ 40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鼎钧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3990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29510769
上书时间2024-10-21
《王鼎钧散文》导读
付如初
作家王鼎钧,1925年生于山东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少年时经历抗战,打过游击,之后做了流亡学生,辗转安徽、河南、陕西。1945年,王鼎钧弃学从军,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接收东北,后来转入后勤机关,辗转天津、河北、上海,之后到台湾。在台湾期间,从事杂志、报纸副刊、广播、电影、电视和作家培训等跟文化宣传有关的工作,同时写作。1978年后到美国定居。2005年开始出版“回忆录四部曲”册《昨天的云》,其后陆续出版《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这套书“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是中国现代史的侧记,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因为王鼎钧创作的历史含量和美学分量,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也被尊称为“鼎公”。这套书和他一系列美文结集而成的《山里山外》《碎琉璃》《左心房漩涡》《千手捕蝶》《桃花流水杳然去》《江河旋律》等一起,牢牢奠定了他在华语文坛的重要地位。
本书分“纪行”“思乡”“怀人”“论事”四辑,是王鼎钧自己选定的篇目。其中纪行辑中,既记录了他抗战期间的艰苦流转,也有他定居美国后到南美旅行的新奇见闻。思乡辑收录的是他思念故乡、抒写乡愁的篇什,这是王鼎钧常写的题材,也是他投入感情多、苦心经营的题材。怀人辑有抗战期间在部队的经历,也有对师长、好友的怀念与悼念,其中既体现了作家识人、知人的眼光,更体现了他看待生命、生死的态度。论事辑则更多是说理为主的文字,体现的是对具体问题和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了不起”的沧桑阅历
王鼎钧曾说:“日军侵华是中国的大灾难,青年人及时接受了这场灾难的磨练,却可以视之为得天独厚,不管后来造化怎样弄人,都不能夺去我们的收获。”这当然是饱经战乱之苦的生命回望历史的感喟、面对未来的乐观,也是作家化苦难阅历为文学美善过程中必须修炼的达观。在历史亲历者眼里,“命运”一词从来就不是个人际遇那么简单,它还包含更多不能选择、无法挣脱的含义——生在什么样的时代,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一批个体的命运,人只能在整体的命运洪流中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获得自己的“收获”。
王先生在抗日期间的“收获”主要是他作为流亡学生的。而所谓“流亡学生”,在他的解释里,是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日军占领的沦陷区,日本人改变了教育的精神和课程内容以配合侵略,引起很多青年的反感,他们不肯进入这样的学校,于是冒险穿过封锁线到后方流亡,成为“流亡学生”。
书中收录的《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秦岭看山》《我是怎样离开中国的》《我爱上海我爱自来水》,都写于流离途中。作家一方面记录自己的经历,书写战火中的行路艰难和生活困苦,折射民族灾难带给每个人的心灵创伤,同时,也直接写自己遇到的普通人:供未婚夫读书终被辜负的小护士,忌讳颇多的船老大,如山般“愁纹深刻、肌理僵硬”的纤夫,写他们和自己的不同,写他们和自己一样的“不得已”。
重要的,他并不因为自己手中有笔就认为自己有泛人本主义的抒情权利,有纵情“怜悯”天下苍生的权利——同在民族灾难中,怜悯他人和自怜都是廉价的感情。其实,这也是王鼎钧的抗战书写较之他人之不同所在。“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他时刻保持着历史的眼光、美学的克制和作家的冷静:亲身经历的苦难固然刻骨铭心,亲眼所见的苍生苦难也历历在目,然而,书写不只是记录和倾诉这么简单,更要通过观察、思考穿透历史的迷雾,收获认识现实和命运的眼光。抗战文学是写给和平中的人们看的,文学要想办法用纤弱的文字承托历史的重量,担荷无法估量的众生之苦、民族之苦,并为这苦难发出自己的诘问和抗辩。
在获得2014年“在场主义”散文大奖的获奖感言中,王鼎钧说:“我是作家,写的是人间的小人物,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是文学。必须被人承认是文学。只有在文学作品里面,小人物才有空间,才有生命,才会受到天下后世的关怀,这样一部作品才有价值。”他说,自己的写作受沈从文的影响大,从行文中,我们的确能看出沈从文“我要建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的立场。人性,而不是国民性,更不是抽象的道义,一旦成为一个作家的创作立场,他就会给予草芥的尊重,也不会产生愤激的情绪,自然也就可以避免立场和主张上的偏颇和褊狭。
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王鼎钧在写小人物的时候也写景,写可亲可敬的山水自然,写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不死的文明(《秦岭看山》《我是怎样离开中国的》);同时也幽默,写南京古城见闻,写大上海十里洋场的旗袍、自来水、柏油路、香风软语(《我爱上海我爱自来水》)。他用或滞重或轻灵的笔触,把读者拉回历史现场,拉到有特殊风景的烟火人间,让我们感受行路之难、离乱之苦,也感受苦难中的日常,体会一代中国人苦中作乐、绝望中充满希望的隐忍和坚持——历史是粗线条的,而活着是由一餐一宿的细节构成的。
......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是汇聚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史上的“名家、名作”,由权威编委会选定、人文社编辑校订的一套中国现当代散文“权威定本”,共约80种。该丛书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人文社在散文体裁出版领域的权威性、经典性,并力图引导以青年读者为主的大众散文阅读的审美趋向。
王鼎钧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华语散文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和文学史价值。王鼎钧是文学的赤子,将美作为精神原乡,多年在散文领域精耕细作,写人状物注重炼字炼句,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注重个人与大时代的结合。他的散文有独特的风貌和气象,在散文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是汇聚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史上的“名家、名作”,由权威编委会选定、人文社编辑校订的一套中国现当代散文“权威定本”,共约80种。该丛书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人文社在散文体裁出版领域的权威性、经典性,并力图引导以青年读者为主的大众散文阅读的审美趋向。
王鼎钧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华语散文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和文学史价值。王鼎钧是文学的赤子,将美作为精神原乡,多年在散文领域精耕细作,写人状物注重炼字炼句,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注重个人与大时代的结合。他的散文有独特的风貌和气象,在散文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兰陵县人。幼年因战乱失学从军,1949年流离台北,曾任广播公司编审、报社记者、专栏主笔,1978年寄居纽约,以写作为志业,力学精进七十年不衰。出入各种文体,以散文见称,然不落窠臼、兼采众体、融会贯通,行文气度恢宏、格局阔大、质地厚重。与余光中并誉为台湾散文界的“双子星座”,是“五四”以后,承继现代散文革新的重要作家之一。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值耄耋之年,将平生作品三大类(杂文、美文、变体)各选代表作辑成本书,交付海内知音。
导读
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
秦岭看山
我是怎样离开中国的
我爱上海我爱自来水
温柔桃源
今古沉浮
思乡瞳孔里的古城
迷眼流金
我们的功课是化学
人不能真正逃出故乡
在乡石
我见D老多憔悴
交心
怀人号圣的传人
大气游虹
美丽的谜面
音容长在
给更多的“人”看
世界贸易中心看人
论事评议文艺界的三大争执
台北衡情论理
纽约口快心直
莫言语录五注
附录疫情下的生命情怀
《羊城晚报》年度作家访谈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是汇聚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史上的“名家、名作”,由权威编委会选定、人文社编辑校订的一套中国现当代散文“权威定本”,共约80种。该丛书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人文社在散文体裁出版领域的权威性、经典性,并力图引导以青年读者为主的大众散文阅读的审美趋向。
王鼎钧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华语散文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和文学史价值。王鼎钧是文学的赤子,将美作为精神原乡,多年在散文领域精耕细作,写人状物注重炼字炼句,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注重个人与大时代的结合。他的散文有独特的风貌和气象,在散文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兰陵县人。幼年因战乱失学从军,1949年流离台北,曾任广播公司编审、报社记者、专栏主笔,1978年寄居纽约,以写作为志业,力学精进七十年不衰。出入各种文体,以散文见称,然不落窠臼、兼采众体、融会贯通,行文气度恢宏、格局阔大、质地厚重。与余光中并誉为台湾散文界的“双子星座”,是“五四”以后,承继现代散文革新的重要作家之一。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值耄耋之年,将平生作品三大类(杂文、美文、变体)各选代表作辑成本书,交付海内知音。
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
那是1944年,日本派军队侵略中国,中国已抗战多年。多少爱国青年从日军占领区逃到战线的后方,称为流亡青年;各地军政长官成立学校收容他们,称为流亡学校。那时我在流亡学校读书,一面随着战局迁徙,一面上课。母校从安徽的阜阳经过河南的内乡、湖北的老河口,进入陕西南部的汉阴,校史称为“西迁”。我开始了一生的奔波。
西迁大事,要穿过伏牛山脉和武当山脉,那可是八百里的崎岖,回想当年,至今捏一把汗。入山赶路,谁也不能掉队,半大不小的孩子落了单,会迷路、会遇狼,平原行军我都力不从心,入山如何得了!
后来知道,这条山路“一天九岗十八凹”,人烟稀少,“一人两屋即成村,百里还称是比邻”,西迁的大队急行军由黎明走到昏夜,没命地奔。小男生小女生从后面抓住大哥大姐背包上的绳子,走着走着睡着了,两眼不睁,两腿不停,路旁休息十分钟就睡十分钟,喊他上路,他跳起来走得比谁都快。他走的是来时路,是回程,你得一把抓住他,连摇带晃。男生走到脚烂,女生走得闭经,我若入山,如何还能走得出来!
我们在河南内乡住了一个多月,我竟没有任何规划。我完全脱离了现实,思路纷乱,不能集中。苍天在上,我不早不晚突然生了一个疮,而且不偏不倚地生在右腿鼠蹊之旁,不是大病,无生命之忧,但不良于行,可以列入病号,走水路坐船。苍天怜悯我,不,苍天怜悯我一生行善的母亲。文章写到这里,我跪下祈祷。
这个疮来得突然,无声无臭,右大腿内侧靠近“鼠蹊部”起了圆形的硬块,像塞进去一个桃子。等到它熟透变软,正中央出现了小小的火山口,溢出脓血来。我赶紧到医务室找护士,问这种疮叫什么名字,她说没有名字,中医称为肿毒。还好,我从小就听中医说“病怕无名,疮怕有名”。陈百融同学说,他在河南界首住“流亡学生接待站”的时候,他的鄢陵同乡张坤木生了一个疮,外表不红不肿,只是痛,只是有个疮口每天流血流脓。大概全身肌肉都化脓外流了罢,死的时候骨瘦如柴。那叫“贴骨瘤”,医书上有图有样。
我们的护士姓戚,她下手治疗,动作很快,先把患部包藏的脓血挤出来,再把纱布剪成又窄又长的带子,用黄药水浸透了,从疮口往里面塞。纱布和黄药水是医务室里仅有的药物。现在想想,那样的治疗简直是儿戏,可是那时候她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大约一公尺长的纱布全塞进去,镊子不会碰到疮口。每天换药一次,把沾满脓血的纱布取出来,把浸透了的黄药水的纱布塞进去。人虽长得高头大马,但是手法轻妙,我几乎没有感觉。
我们的护士实在是个好人。她本来也是学生,和未婚夫一同出来流亡,宁愿自己就业,让他去读高等学位。她用那一份微薄的收入接济爱人,养活自己,还把爱人的小弟弟带在身边,照顾他读书。这教人产生许多温馨的想象,例如,他拿到了学位,和她结了婚,他用一生的柔情来报答妻子。
多年后,我们算是懂事了,一想起来就觉得非常担心。我们渐渐能够以男人的眼光发觉她不是一个可爱的女子,她的身材、面容、性格,恐怕都不能使她的中学同学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回到她的身边。她实在不该自己原地不动,用尽力气把未婚夫推举得那么高那么远。一个人用生命编写剧本时,要先想想自己能在其中扮演哪个角色。
......
如果有青年要学写散文,我总是推荐中国台湾散文一哥王鼎钧。《那树》《脚印》《活到老,真好》等堪为传世经典,其积学静水深流,其性情山明水秀,其才华排山倒海雷霆万钧,可读得我一再目瞪口呆。——韩少功(著名作家)
海外作家鼎盛,风格多般,其旅外尤久而创作不衰者,诗人首推杨牧,散文家首推王鼎钧。 ——余光中(著名作家)
他以肉掌劈凿嵬岩,泻下千尺飞瀑,他引流入川,回狂澜于千里烟波。他秉一枝巨笔,横烈处如血涌热腔,幽柔时如风动翠帘,怎能不叫人“一生低首”。——张晓风(著名作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