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0.58 7.4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87957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482931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场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2020年11月3日,*高等教育司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了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吴岩司长在会上做了“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主题报告,吹响了新文科建设的号角。新文科包括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8个大的学科门类,文科在校学生人数占比50.2%,而管理学门类的在校本科学生人数占到文科所有专业人数的30%以上,占到高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5%以上,是在校本科学生人数排第二的学科门类。据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608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年度本科招生规模达5.9万人,我国业已成为全球旅游管理类专业规模*大的国家。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是旅游发展的主题,而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行业精英,既是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工作者必须担当的重要使命,也是当前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体现。吴岩司长指出,新文科建设要把握新时代要求,培育中国新文化,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推动学科与新一轮科技变革交叉融合。要在“守正创新”原则指导下,重新定位文科的学科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专业、新方向、新理论和新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模式。因此,旅游管理一流本科专业的内涵与定位、“金课”建设与创新发展等成为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自2017年启动旅游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来,紧紧围绕贵州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强省的战略需要,以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发展特色高等教育的目标为指导,将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凝炼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用促研、以研促教、以教促用”的联动效应。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ⅱ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前言ⅲ以新文科建设为核心,依托民族文化与自然山水等特色优势资源,以大数据为重要手段,大旅游为办学领域,确立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红色教育、“青马工程”、专业学习指导、特色文化活动月等多种形式夯实立德树人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进课堂内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了以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为主要课程模块的培养方案,将新文化思想、内容和方法融入旅游管理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家国情怀、文化知识、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了大批文化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文旅新人才。学院在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地域文化课程,提高实践课程环节所占比重,突出文旅融合、智慧旅游和旅游文创与产品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使其成为具有“文旅融合”创新特点的国家一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单位。在新战略、新经济、新文化、新基建、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和新格局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时代,学院以国家战略和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信息科技赋能、文化旅游融合、全域旅游升级、公共服务优化、休闲度假兴起、旅游扶贫富民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特点与人才需求,全面推进“四个回归”,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协同培养的机制、绿色教育的内容、开放包容的格局、共享教学的功能,全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改革创新,做实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学院通过开设贵州文化遗产、手工艺遗产与传统技艺、红色旅游、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强化了旅游与文化、产品设计和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融合。学院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名导进课堂”“*美导游面对面”“企业高管进课堂”“设计名师进课堂”“文化名家进课堂”系列课程讲座项目,使学生实时了解行业前沿与*新知识,切实地将新标准、新理念、新要求融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新的培养目标、新的课程(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管理举措、新的评价体系为基础,真正实现《*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目标。在以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协同为手段,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一流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文科特质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学院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旅游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创建旅游管理类五大类型“金课”积累了宝贵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强调,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回归教学,打造“金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指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ⅳ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前言ⅶ培养质量。愿本系列教学成果能助推旅游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进程,并成为当前国内高等学校一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深入探索打造“金课”策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参考资料。



导语摘要

本书是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自2017年以来在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初步成果,涉及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文化类、管理类和特色类三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教师们立足各门课程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定位,以新文科建设为出发点,以“社会位育”为核心理念,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基本导向,力图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团队等方面的革新,为一流专业建设夯实基础。



商品简介

本书是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自2017年以来在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初步成果,涉及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文化类、管理类和特色类三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教师们立足各门课程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定位,以新文科建设为出发点,以“社会位育”为核心理念,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基本导向,力图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团队等方面的革新,为一流专业建设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在把贵州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背景下,由贵州师范大学与原贵州省旅游局(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共建的,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旅游产业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2名,专业背景涉及地理学、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旅游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先后获批*一流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获批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产品设计专业为贵州师范大学个新文科试点专业。现有“旅游管理”“旅游职业教育” 两个专业硕士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术硕士点,拥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蜡染传承基地,以及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蜡染、刺绣、侗戏、布依地戏、芦笙)等*文化旅游教研平台。



目录

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目录“贵州文化遗产”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总结 / 李隆虎1

“贵州传统手工艺遗产”相关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 吴晓秋李远征刘芷杙12

“贵州文化传播”教学内容及教学改革方法 / 马静21

文旅融合下“文化旅游品牌策划与实务”课程教学开发探索 / 陈玥锟32

“旅游产品创意设计”课程“理论 实践”教学改革——竞赛与项目的双重路径

初探 / 张玥唯42

基于区域特色的“贵州红色旅游”课程开发研究 / 赵星吴雪61

旅游发展方向课程特色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贵州英语导游”课程

为例 / 陈永红谢烨84

“社交与商务礼仪”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 / 单延芳93

“酒店管理”课程改革探析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 王文婧109

重“阅读·实践·研讨”的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 高雅杰123

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探讨 / 陈鹏138

基于“MOOC SPOC”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 / 林坤付雪周敏琴149

科研与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以“旅游资源与开发”为例 / 杨洋158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乡村旅游”特色课程开发探索 / 袁茏186

科教融合视角下“景区管理”课程团队建设研究 / 赵星周大连覃璐199

“旅游学概论”省级“金课”建设综合改革研究 / 吴毅杨丹224 



内容摘要

本书是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自2017年以来在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初步成果,涉及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文化类、管理类和特色类三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教师们立足各门课程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定位,以新文科建设为出发点,以“社会位育”为核心理念,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基本导向,力图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团队等方面的革新,为一流专业建设夯实基础。



主编推荐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在把贵州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背景下,由贵州师范大学与原贵州省旅游局(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共建的,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旅游产业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2名,专业背景涉及地理学、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旅游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先后获批*一流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获批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产品设计专业为贵州师范大学个新文科试点专业。现有“旅游管理”“旅游职业教育” 两个专业硕士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术硕士点,拥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蜡染传承基地,以及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蜡染、刺绣、侗戏、布依地戏、芦笙)等*文化旅游教研平台。



精彩内容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本科教育,一流的本科教育更需要一流的课程,大学课程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出台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引导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外,还需引领和紧跟产业发展,以新的教育理念,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及其课程改革和实践需要立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业首先是服务性行业,职业理念与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与创新精神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人文素养是学生从基层岗位直到管理岗位的保障。新时代文旅行业在跨界融通的大背景下,不断产生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文旅边界越来越模糊,范围越来越延展,专业能力与跨界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更高需求,客观要求我们应有“旅游 ”的理念,打破学科与专业各自为政、故步自封,推进学科与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贵州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8年获批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贵州省首批特色重点专业,2012年获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获批贵州省一流专业(并于2020年通过验收),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地方性院校的我们将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融入国家及地方的发展大局,紧紧围绕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需要,紧密结合贵州旅游发展与文化创意等产业高度黏合的特征,充分利用好文旅部、*、人社部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授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蜡染传承基地项目学Ⅱ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前言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整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和产品设计四个专业,建立专业群、课程群、师资群和实践基地群,强化专业发展与文旅产业、事业发展的对接,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形成“以研促用、以用促教、以教促研”的联动效应。

本次出版的《课程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一书,是2017年以来贵州省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涉及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文化类、管理类和特色类三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教师们立足各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以等文科建设为出发点,以“社会位育”为核心理念,力图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革新,去打磨每一门课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课程建设理念和理论的探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革新是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的,我们仍然在路上,目前所呈现的成果也只是阶段性的,可能并不成熟,只是抛砖引玉。我们深知,唯有厚学,才能厚积薄发,唯有不断求索,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学子们求学道路上的领路人,成为课程中教与学相彰的建构者和发展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