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4 4.7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勇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51226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475542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专题论集,由10多篇论文组成,分上下两编。

本书上编主要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的文学批评理论入手,解读其“内在批评”方法,释放其“论笔体”写作的意图和魅力,同时也对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的文学批评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延伸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批评,重点谈论学院批评存在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困境,进而反思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主要贡献和不足,终提出走向批判诗学的理论构想:“批判诗学”是对“文化诗学”的继承与拓展,它在保持文学理论审美品格的同时,试图增加批判这一动力系统,意在让文论与现实保持一种鲜活的关系,从而强化理论的及物性、实践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批判诗学”的理论资源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诗意的裁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否定的辩证法引领下的文学批评和大众文化批判。其理论预设和操作方案很可能在萨特的“文学介入”与阿多诺的“艺术自主”之间,即在对其二者的双重借用和批判中保持一种张力和平衡。下编主要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对赵树理、张柠、《平凡的世界》等进行批评,是对批判诗学理论话语的批评实践。



作者简介

赵勇,1963年生,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教育bu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2015-2019),现兼任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赵树理的幽灵: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文学与时代的精神状况》《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透视大众文化》等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在文学刊物、报纸发表散文、随笔、时评等数百篇。著作《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获北京市第十二届(2012)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获北京市第十五届(2018)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



目录
上辑 理论篇

 第一章 作为“论笔”的文学批评

 ——从阿多诺的“论笔体”说起

 第一节 必也正名乎:为何用“论笔”对译“Essay”

 第二节 从哲学到文学批评:阿多诺所谓“论笔体”

 第三节 从随笔到“论笔”:文学批评的文体革命

 第二章 作为方法的文学批评

 ——阿多诺“内在批评”试解读

 第一节 Kritik、criticism语词考

 第二节 内在批评诞生的历史语

 第三节 内在批评的致思路径与操作方法

 第三章 征服读者群

 ——《什么是文学?》中的大众观一

 第一节 “我们有读者,但无读者群”出场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大众的新型关系

 第四章 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

 ——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

 第一节 守成与斗争:“审美中心论”的成因

 第二节 审美之常与文学之变:文化诗学话语的困境

 第三节 “审美/非审美”矛盾论:文化诗学的一种拓展

 第五章 走向一种批判诗学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化诗学

 第一节 “审美中心论”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走向批判诗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三节 在“文学介入”与“艺术自主”之间

 下辑 实践篇

 第六章 文学活动的转型与文学公共性的消失

 ——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何谓公共性

 第二节 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三节 文学公共性的消失

 第四节 何处寻找公共性

 第七章 在大众阵营与精英集团之间

 ——路遥“经典化”的外部考察

 第一节 大众阵营或读者要素:网民发声与数据说话

 第二节 精英集团或文学史要素:冷遇景观与善待迹象

 第三节 民选经典或民间经典化:路遥其人其作的绿色通道

 第八章 在《讲话》与种种“讲话”之间

 ——也说赵树理与《讲话》的貌合神离

 第一节 到群众中去:赵树理对《讲话》的深度落实

 第二节 不想写和写不出:赵树理对《讲话》的过度反应

 第三节 写什么和怎么写:赵树理对种种“讲话”的无所适从

 第九章 知识分子的底线意识或聂致远的书生气

 ——重读《活着之上)》

 第一节 令人纠结的底线

 第二节 单向度的书生气

 第十章 批评进城与学术还乡

 ——张柠的学术之路与批评之旅

 第一节 潜伏与出击:在媒体派、作协派与学院派之间

 第二节 赋魅与祛魅:在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

 第三节 自传民族志:在乡村经验与城市经历之间

 第四节 学院逻辑与媒体表达:在学术性与文学性之间

 附录 访谈篇

 对话与融合:德国批判理论之思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之探

 一、在文学和社会之间

 二、当代中国视野下的文化研究

 三、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的解读与视角

 一、“奥斯威辛之后”命题与小题大做

 二、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观照中国问题赵树理精神与说真话的勇气

 一、“西马”视角与赵树理的价值

 二、可说性文本与症候阅读

 三、长镜头、日常性与赵树理的幽灵

 诗学:开端、意图与方法

 一、批判诗学的开端

 二、批判诗学的意图与方法

 三、批判诗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专题论集,由10多篇论文组成,分上下两编。


本书上编主要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的文学批评理论入手,解读其“内在批评”方法,释放其“论笔体”写作的意图和魅力,同时也对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的文学批评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延伸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批评,重点谈论学院批评存在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困境,进而反思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主要贡献和不足,终提出走向批判诗学的理论构想:“批判诗学”是对“文化诗学”的继承与拓展,它在保持文学理论审美品格的同时,试图增加批判这一动力系统,意在让文论与现实保持一种鲜活的关系,从而强化理论的及物性、实践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批判诗学”的理论资源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诗意的裁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否定的辩证法引领下的文学批评和大众文化批判。其理论预设和操作方案很可能在萨特的“文学介入”与阿多诺的“艺术自主”之间,即在对其二者的双重借用和批判中保持一种张力和平衡。下编主要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对赵树理、张柠、《平凡的世界》等进行批评,是对批判诗学理论话语的批评实践。



主编推荐

赵勇,1963年生,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教育bu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2015-2019),现兼任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赵树理的幽灵: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文学与时代的精神状况》《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透视大众文化》等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在文学刊物、报纸发表散文、随笔、时评等数百篇。著作《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获北京市第十二届(2012)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获北京市第十五届(2018)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阿多诺的文学批评理论入手,同时对萨特的文学批评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延伸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批评,重点谈论学院批评存在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困境,进而反思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主要贡献和不足,最终提出走向批判诗学的理论构想。下编主要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对赵树理、张柠、《平凡的世界》等进行批评,是对批判诗学理论话语的批评实践。附录部分收录作者的访谈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