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10.35 5.6折 ¥ 19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王身敦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44036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29467947
上书时间2024-10-21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是摄影师王身敦长期摄影专题的集结出版,现阶段包含1983到1988年、2009到2022年两个时间段的影像。几十年来,他持续用黑白胶片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场景,平静如水,静默如歌,像是久违的乡音和民谣。相比于宏大壮阔的时代背景,他真正关心的还是生活其间的人。在多年的观察和拍摄的过程中,他始终用脚步感受这片土地的平缓脉搏。将所有的视角集中在“始终是百姓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间。这些影像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他所使用的相机、镜头,甚至胶片型号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保持一致,从来没有改变过(柯达TRI-X 400),两台徕卡胶片相机跟随摄影师超过30年,镜头的选择也十分克制,只用了35mm和50mm。王身敦觉得黑白照片脱离了色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与信息。《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的照片都是全画幅输出扫描,可以看到胶片的边边,没有做出第二次剪裁,因为摄影师希望观众能与他一起看到拍摄时在取景器看到的景象与气氛。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是摄影师王身敦长期摄影专题的集结出版,现阶段包含1983到1988年、2009到2022年两个时间段的影像。几十年来,他持续用黑白胶片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场景,平静如水,静默如歌,像是久违的乡音和民谣。相比于宏大壮阔的时代背景,他真正关心的还是生活其间的人。在多年的观察和拍摄的过程中,他始终用脚步感受这片土地的平缓脉搏。将所有的视角集中在“始终是百姓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间。这些影像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他所使用的相机、镜头,甚至胶片型号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保持一致,从来没有改变过(柯达TRI-X 400),两台徕卡胶片相机跟随摄影师超过30年,镜头的选择也十分克制,只用了35mm和50mm。王身敦觉得黑白照片脱离了色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与信息。《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的照片都是全画幅输出扫描,可以看到胶片的边边,没有做出第二次剪裁,因为摄影师希望观众能与他一起看到拍摄时在取景器看到的景象与气氛。
王身敦,摄影师,曾任职于合众国际社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路透社(Reuters)、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亦曾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评委,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师班 (World Press Photo Joop Swart Masterclass)学员提名委员会成员。
引言 刘香成
自序 王身敦
摄影师笔记 王身敦
编辑手记 杨磊
图片索引
个人简介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是摄影师王身敦长期摄影专题的集结出版,现阶段包含1983到1988年、2009到2022年两个时间段的影像。几十年来,他持续用黑白胶片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场景,平静如水,静默如歌,像是久违的乡音和民谣。相比于宏大壮阔的时代背景,他真正关心的还是生活其间的人。在多年的观察和拍摄的过程中,他始终用脚步感受这片土地的平缓脉搏。将所有的视角集中在“始终是百姓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间。这些影像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他所使用的相机、镜头,甚至胶片型号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保持一致,从来没有改变过(柯达TRI-X 400),两台徕卡胶片相机跟随摄影师超过30年,镜头的选择也十分克制,只用了35mm和50mm。王身敦觉得黑白照片脱离了色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与信息。《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的照片都是全画幅输出扫描,可以看到胶片的边边,没有做出第二次剪裁,因为摄影师希望观众能与他一起看到拍摄时在取景器看到的景象与气氛。
王身敦,摄影师,曾任职于合众国际社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路透社(Reuters)、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亦曾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评委,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师班 (World Press Photo Joop Swart Masterclass)学员提名委员会成员。
慢慢观察,打磨内心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四十个年头,在这片土地上,我从一名过客变身成为居民。我喜欢慢慢的游走在这古老的国度里,用胶卷照相机记录无数的脸孔,身影,生活。
这里,有生活,有情感,有故事。
场景可以是街头,是市场,是车站,是公园,是江边。
人物可以是被怀抱的孩子,被搀扶的老人,看风景的情侣,扛重担的挑夫....
动作可以是跳舞,是过路,是锻炼,是谈情,是买卖,是游园,是遛狗,是烧纸,是看相,是卖艺,是下棋.....
一张黑白图片,没有颜色的纷扰,回归平静。
图片里面的元素突出了: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几个人,人的分布,关系,层次,以致每个人的神情,姿态,他们处身的环境,进行的活动,层层叠叠,相互交接;这些拍进镜头里面的人们,就在身边,是熟悉的,也是被忽略的。
真实的影像,记录着平实的人们和平凡的生活,他们从何而来?会走到那里?他们的过去、现状、未来;他们立足的社会,所属的民族,拥有的历史……影像背后,有很多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质,其独有的名片,是来自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而这些人的种种思想、行为、个性、观念、信仰,又是这片土地的地理、气候、风俗、历史等因素所赋予的。
纵然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没有英雄将相儿女情长,没有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过去现在,芸芸众生过日子,依旧有滋有味。
王文澜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身正敦厚的他,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知半解;随口而出的家乡粤语,也使我顿时成了丈二和尚;就连夹在古今中外之间的普通话,也让我开始腾云架雾了。好在他的照片会说话,谈得心平气和,讲得深入浅出。几十年来我们虽然见面不多,但是心有灵犀。他善于沉住气,以小见大,慢功出细活,所以品味他的《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犹如倾听切利比达奇指挥风格的徐缓有序与娓娓道来。酒香不怕巷子深,几年前,我们在南锣鼓巷闹中取静的偶遇,见证了小细节里大时代的书香佳酿,此时此刻,我们共同继续着“慢游中国”未完成的步伐。
王保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所研究员、摄影批评家
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有点孤独地沐浴在透窗而入的光线中,她好像不是在等车,而是在等待有人看见她与这束光的相遇;窗台上的人造革提包,点缀过20世纪80年代无数中国人的旅途……十年前初见这幅照片即生惊艳之感,它让笔者见识了在强烈的现场感、视觉冲击力、HOLD住华丽场面之外,王身敦先生照片中的另一种视觉修养——像画家维米尔一样认为平凡、卑微与日常即是历史,并冷静、透彻地让光韵弥散于其中。《慢游中国:只道寻常》如同大提琴奏出的音乐,在如诉如慕中听到时间的流过。
刘香成 普利策奖得主、美联社前驻华首席摄影记者、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SCoP) 创始人
王身敦经常游刃有余地抓住那些偶然的时刻,把那个瞬间呈现在不经裁剪的定格里,那是一种静止的感觉,给无休止的运作带来停顿感。我将其称为“不缓不急的中国肖像”。
陈小波 新华社领衔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兼摄影学院院长
四十年,王身敦先生默默行走,获得业内人大敬重;他温和而坚定、理性而深情。从不见他用力过猛,却保全了自己的特质;他从过客变身一场巨变的参与者、记录者,驱动力来自于他的洞见、悲悯和对人类的挚爱。王身敦深谙摄影改变不了命运,但这里的每一张图片都与命运有关;他深谙摄影推动历史的作用很小,但这里的影像已经构成历史重要的纹理,并为将来留下证词。王身敦这些有情感、有德行、有爱的影像会走很远。
李楠 《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
作为著名新闻摄影师,王身敦深谙如何在现实与历史的转换之间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关键时刻。正因如此,王身敦可以从自己熟稔的摄影中将其向本质再推进一步,在时效越来越快、遗忘越来越快的“图像化生存”时代后发制人:《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是我们的双眼久违而心灵渴望的那种影像,它让我们挣脱视觉奇观的束缚与麻木,去重新打量每一个寻常的生命。这种宝贵而真实的体验,正是摄影重要的意义之一。
傅拥军 世界新闻摄影大赛 (荷赛) 得奖者,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 极光视觉联合创始人
他拍照就像他说话一样,温文尔雅,坚定有力。他慢慢拍着,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中国,日常、素朴,有情、有义,直指人心。
雍和 《新民晚报》前首席摄影记者,《新民周刊》前视觉总监,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王身敦做过我摄影“指导”,他拍摄、他编辑,其思路清晰:知微见著,照片与当下时局动态相连,用影像来阐述一个时代之变化;而这本《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更让我敬佩,他用平静视野,寻常之见,来拍摄和解读现实与历史。他不想惊动周遭,却在缓缓之中把壮阔揽入,静水深流,让人观赏,令人深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