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69 5.4折 ¥ 8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王锷 主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7970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29443119
上书时间2024-10-21
《学礼堂访谈录》第三辑选取对崔富章、虞万里和万仕国j位先生的访谈。
崔富章先生是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姜亮夫先生研究《楚辞》,是国内著名的《楚辞》学专家和版本目录学家,著有《四库提要补正》《楚辞书录解题》《版本目录论丛》等,在《楚辞》、文献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在浙江省图书馆工作多年,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有机会与古籍尤其是善本亲密接触,利用此便利条件,重视文献,崇尚实学,继承乾嘉,效法乃师,撰写《楚辞书目五种续编》,其中“楚辞书目提要”部分,收录书籍252种,依次著录书名、卷数、著者、内容、版本和序跋,尤其是版本一项,详尽标注行款、特征、刻工等,这种体例,不要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使在今天,就目录提要编纂而言,也是超前的。他主编的《楚辞学文库》《楚辞集校集释》等著作,都是当代《楚辞》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我与崔先生认识快二十年了,先生和蔼可亲,温柔敦厚,对后生晚辈,提携奖掖,无微不至。2000年,崔先生应吾师赵逵夫先生之邀,前往西北师大主持贾海生师兄等三人博士答辩。某日下午,赵老师命我陪同崔先生去黄河风情线游览,拙作《三礼研究论著提要》刚定稿,需要聘请几位校外专家审查。当时就向崔先生请教,可否审查拙作,先生爽快答应。不久,收到崔先生从杭州寄来的推荐意见,崔先生说: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百余万言,无异于在今天的研究者和“三礼”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文献学意义。这是自汉代郑玄以后,一千八百馀年间无人做过的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补“空白”之作。《三礼研究论著提要》不仅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对“三礼”研究史、传播史作出认真总结的学术著作,必将传之久远,受到学术界持久的欢迎。
我想这是对后学的鞭策。此后每与崔先生见面,总是嘘寒问暖,鼓励有加,且说:“你是真正从事文献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崔先生年近耄耋之年,尚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子家语》研究“课题,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衷心祝愿崔先生健康长寿!
"本书为《学礼堂访谈录》辑,《学礼堂访谈录》拟出版十辑。本书包括崔富章、虞万里、万仕国三位先生的访谈,从求学经历、学术师承、代表著作编撰、学术研究心得、未来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学界交往等方面,全面展示了这批学者的读书治学、为人为文、教育理念等,对年轻学者了解或从事相关研究有启发作用。另外,访谈在侧重学术性的同时,还注意发掘被访谈者的生平阅历、学术交往等,是非常有价值的口述资料。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礼学和文献学研究,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陇右文献丛稿》等著作。
序
校籍正提要,探骚续书目
——崔富章先生访谈录
崔富章先生简介
一、求学
二、师从姜亮夫先生
三、参与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四、《四库提要补正》
五、参与整理《章太炎全集》
六、《楚辞书目五种续编》
七、《楚辞》研究
八、《孔子家语》研究
九、文献学研究
沧海一粟,字里乾坤
——虞万里先生访谈录
虞万里先生简介
一、求索之路
二、疯狂买书
三、自学音韵学
四、《广韵》研究
五、编纂《汉语大词典》
六、‘《汉语大词典》之评价
七、编词典与责编
八、人大进修
九、荷兰之行
十、晋升职称
十一、《清经解》研究
十二、《榆枋斋学术论集》
十三、《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
十四、《榆枋斋学林》
十五、马一浮与唐文治
十六、古籍整理
十七、《道藏》研究
十八、《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十九、经学与礼学研究
二十、《历代儒家石经研究集成》
守志守诺,积锱积铢
——万仕国先生访谈录
万仕国先生简介
一、求学经历
二、工作经历
三、《刘师培年谱》《刘申叔遗书补遗》
四、整理《仪征刘申叔遗书》
五、刘师培研究计划
六、凌曙研究
七、《道光重修仪征县志》
八、整理《阮元集》
九、学术师承
十、生活与治学
"本书为《学礼堂访谈录》辑,《学礼堂访谈录》拟出版十辑。本书包括崔富章、虞万里、万仕国三位先生的访谈,从求学经历、学术师承、代表著作编撰、学术研究心得、未来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学界交往等方面,全面展示了这批学者的读书治学、为人为文、教育理念等,对年轻学者了解或从事相关研究有启发作用。另外,访谈在侧重学术性的同时,还注意发掘被访谈者的生平阅历、学术交往等,是非常有价值的口述资料。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礼学和文献学研究,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陇右文献丛稿》等著作。
《嘉乐君子/学礼堂访谈录》:
“文革”时偶尔知道唐诗宋词,自己也学写五言七言,那真是鹦鹉学舌。后来听人说写诗要有平仄格律,我却懵然不知,暗自惭愧。于是不断跑书店询问相关书籍。您去想,那时候怎么会有这种书呢?也是上帝的眷顾吧,有一次在书店问营业员,打回票说没有,竟有一位十多岁的同龄人拉了一下我的衣角,我会意地跟着他走出书店,他拿出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问我要吗?我眼睛一亮,要找的不就是这种书吗?其实我去问书店,根本不知道有王力这《嘉乐君子/学礼堂访谈录》,只是问这类书而已。当然要啊。他说要加价,加多少?五分钱。我记得用四角五分买了这《嘉乐君子/学礼堂访谈录》。没几天,我就基本弄懂了诗词的格律技巧。那时我经常去古籍书店,多是听人讲讲,问问字帖之类的。一次在收购处门口,看到两个年轻人抬着一箱书去卖。我说是否可以让我看看,他们说先进去,你看要的就示意我们留下。结果一打开,有两大本《辞海》未定稿,收购员开价六元,六元钱可够你吃一个月啦,我当然没那么多钱,后只挑了三本小书,一本蘅塘退士原编的石印线装油光纸本《唐诗三百首》,一本《古文观止》和一本《作文描写词典》,都是精装,总共二元五角。读了《三百首》和《古文观止》,我对唐诗的今体、古风理解更深了,也知道了中学所读的古文之外有那么多的好文章,因为中学的古文我都能背诵,这一看实在很可怜可笑。这在今天的学生,轻易地可以见到习得,而在我那时的环境中,这的确不很容易。
说到与学问有点关系的事,就要讲到字典。“文革”开始不久,我借到半部《三国演义》,全是繁体,无法卒读,就去借了一本《新华字典》,读了几十回,繁体字全认识了,这使我懂得了字典的妙用。17岁时,在古籍书店看到人家在卖《康熙字典》,说这是所有字典中收字多的。会讲话的营业员老林,穿着中式的对襟棉袄,双手作揖式地缩在袖筒里,嘴上老是叼着烟,常作一种推销性的介绍,我看他讲得眉飞色舞,也用积蓄下来的二元五角买了一部。回来听隔壁邻居老人说,从前有一个人是小学教师,后来他背《康熙字典》,背一页撕一页,以示必须记住的决心,后来成了很有学问的人。我当时听傻了,以致今天还记得他说这故事时的神情。《康熙》能够让人变化如此,实在惊讶。我也决心要在这上面下点功夫。也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吧,我后来竟然去编了二十年词典,而且在二十多年之后撰写了长达五六万字的《(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并且在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找到了那位背《康熙》的原型,当然这都是后话,那位邻居老人也早已去世,无法听我还原他讲的故事了。
中学快毕业时,闲着没事,同学家中有一套中华的《三国志》,因为看过《三国演义》,想看看真的历史,就借来阅读。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寿的“评日”,这不仅对人物有一个很简明的评价,而且四字格的语词特别多,于是就把所有的“评日”抄了一遍。这可能就为我日后喜欢骈文埋下了种子。之后我又借到一本《毛泽东选集》中所用成语典故的袖珍本小书,也抄了一遍;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