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教学 意蕴与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协同教学 意蕴与智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99 7.3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珏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1630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9415612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突破分科教学的局限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探索,学校层面再度兴起以跨学科为特征的统整式课程改革。统整式课程改革改变传统分科教学只注重学科知识、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跨学科课程为基础,打破学科内容、学习时空和学科教师间的边界,重构新型的课程形态。

我校自2005年起即开始在学校中开展跨学科课程统整的研究探索,这一研究被我们称为“协同教学”。“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师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教师个人为主的教学方式,由不同专长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班级的学生采取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学习或者个别指导的方式,完成某一单元或者某一领域的教学活动。它源于我们力图改变分科教学弊端思考与实践,同时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型课程,其理念符合二期课改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精神,并从课程统整力、课程开发力、课程执行力等方面有效提升了我校的课程领导力。

我校“协同教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自2005年至2008年。在这三年期间,我们通过寻找学科间的协同资源点,形成了各学科的《跨学科统整指南》,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第二阶段自2008年至2013年。在这五年期间,我们逐步形成跨学科协同教研的机制,通过定时、定点和定员来进一步规范协同教研的流程与内容,并由年级组长作为每个协同教研组的负责人,统筹安排协同教学的内容主题以及讨论、执教内容,同时通过听、评课机制来进一步反馈协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自2013年至今。在这五年期间,我们在已有协同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GREEN协同教学”,目的就在于通过开展基于小学生协同学习的教师教学策略研究,使协同教学得以绿色实施。

三个阶段的实践研究,主要基于我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学校独特的适合自身实际的个性化的实践追求与操作策略。它不仅让学生获得体验、提高、充实,让教师获得历练和提升,同时也让学校得以长足地发展和提升,形成了学校的一个教学品牌。

启动:“GREEN协同教学”的摸石过河之旅

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协同教学”的课题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教师的课程统整力,因此我们依次尝试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确保教师课程统整力的提升。

一、编制协同指南

在各科教学的基础上,每个年级组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在蛛网般的知识系统中寻找所有学科教学要点的交叉点,也就是寻找“协同教学”的协同“点”。根据主题内的各科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制定相应的主题计划,并确定每个主题内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及先后次序。每次的“协同教学”展示课后,教师都会对自己所观摩的协同课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为“协同教学”的完善提供了许多改进意见,促进了“协同教学”的不断完善。

二、建制协同教研

为了将这一跨学科共同探讨的模式形成机制,我们提出了建立跨学科的协同教研组,这是因为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每个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打造和谐的教研组,同时又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撑、相互激励的氛围,关注“共同”之中的不同,倡导多样化的思想、观念,让每位教师感受到教研组是自己的“家”, “协同教研”组也因此成为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智慧的“大家”。结合教师的意愿,我们将任教同一年级的各科教师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组建成研究组,并依据研究能力的不同而做一定的分工,这其中将大家联结在一起的便是共同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指向。

通过进一步保障协同教研活动的时空要素,我们将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三次教工学习时间给予各年级组开展协同教研活动所用,并且固定教研场所和年级组内的成员教师,赋予年级组长活动组织权和协同点决定权,以确保协同教研活动的顺畅组织和协同内容的有效落实。

一次次的协同教研活动打开了跨学科的绿色通道,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打破了教师只局限于单一学科思考问题的壁垒,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得到了拓宽,课程统整理念得到了有效提升。

深化:“GREEN协同教学”的深水攻坚之旅

2011年绿色指标测试在上海正式施行,其目的在于引导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拿到绿色指标报告的那一刻,我们有点喜忧参半。喜的是我校绝大多数指标均处于区平均水平及以上,忧的是我校的学习动力指数略低于区平均水平。

我们试图找到我校学生学习动力存在不足的缘由。我们发现,在以下两种情境下,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一是当学习内容明显高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时;二是当学习内容明显低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时。此外,有专家也指出,“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动力是因为他们没能把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一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这些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成效势必都将受到影响。

基于此,我们思考的核心便是:是否可以在原有“协同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石上,围绕基于学生问题为起点的教师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和尝试,以形成协同教学的新愿景,让教师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提出了“GREEN协同教学”的理念。GREEN本意即指绿色,同时,我们又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即:

G:gratification满意

这是我们的宗旨:追求学生满意的协同教学。

R:rapport 和谐

这是我们的氛围:营建和谐的协同课堂环境。

E:effort 进取

这是我们的态度:拥有积极的协同学习心态。

E:energy 活力

这是我们的教学:具有活力的协同教学活动。

N:norm 规范

这是我们的准则:依据规范的协同教研流程。

为了达成该愿景,我们把研究和实践的切入点放在寻找学生学习的真正起点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于是,2013年起我们以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为突破口,结合多年的“协同教学”研究,探索了一条GREEN协同之路。我们在此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锚定问题、明确任务

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要解决找准问题,明确任务。我们发现虽然学生的问题起点是我们开展新一轮实践探索的核心要义,但是如何正确找到学生的问题起点才是关键。我们以微讲座、主题研讨等形式指导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希望教师进行如下步骤:

1.根据已有的学科协同指南以及协同教研活动进行初步的备课设计,让学科与学科间的知识协同;

2.通过前测单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师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的知识与教师的知识相协同。

在这一阶段,虽然看起来我们只是迈出了那么微小的一步,但是我们相信,成功将孕育于此。

第二阶段:聚力攻关、建构方案

学校由校长室与科研室牵头,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部分教师形成了项目研究团队,合作探索基于学生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我们提出了协同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即在班级内以四人为小组单位,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组员,以学力、性格等要素组成异质学习小组,共同开展小组学习。

协同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同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可见,协同学习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

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与其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由于协同学习小组是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彼此互利的小组,因此,协同学习小组具有如下特征:

(1)组内异质、组单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年龄、性别、学习风格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相互比较。组内异质可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可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2)任务驱动、适当分工。协同的效果必须依赖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他们必须具有很强的正依赖性。任务驱动和适当分工可以保证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共享资源。

(3)公平竞争、合理比较。协同和竞争是矛盾统一的范畴,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必须合作,而为追求更完美的结果就必须竞争,即在小组内以“协同”为主,但不排除竞争,尤其组间的友好竞争可促进小组内部更好地协同。

(4)角色互换、领导轮流。角色的互换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分享领导责任可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尽管学习中的组长的作用很大,但组长和学习上存在优势的学生也可能控制学习过程,使其他人产生依赖心理,所以转换领导角色既能保证学生互助、协同,又能使其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

(5)评价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强调客观,注重信度和效度,其目的是划分等组,分出优劣。而在协同学习中,更加注重作为主观的价值判断的评价,采用学生记录和教师评价,组内和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个人成绩和小组总分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

要营造具有以上特点及优势的小组,我们必须从开始分组就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这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分组策略。

首先分组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灵活的机制,可以以“个人(person)”、“对(pair)”、“小组(group)”为单位,在学习的不同时期可以根据特定的任务和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分组机制,而且从学习的长远性来看,小组成员相对稳定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在稳定和谐的小组中实现更好的协同。

其次,分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现在许多量表可以从认知技能、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并作为分组的依据,但这些还不能决定小组的内聚力和协作绩效,因为有时一些心理上情感上的因素更重要,甚至协同学习小组中某个成员的生活习惯(例如交流中的眼神)都可能导致协作组的失败。尤其未成年学生,受影响的因素会更多。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比如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学生开展座谈会等等。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角色去设身处地的体验一下,来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同时在学习之前,给小组成员留出彼此了解的时间也很重要,比如聊天、游戏等。当然这些需要系统化、整体性的考虑,把我们可以做和无法做的事情列出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得更好。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的小组建设过程如下:

(1)小调查

设计“我喜欢和谁一起学习”的调查单,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填写。

三年级“我想和谁一起学习?”调查单

(2)找出互选关系

通过调查单的调查,我们用图示的方法在大卡纸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识出学生间的互选关系。

(3)根据互选关系进行分组

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我们尽可能的将有互选意愿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中,并根据他们的身高、学习参与度等因素对全班进行四人小组的分组。

(4)进行小组建设

在小组完全调整好之后,我们就要培养小组间的协同合作的意识和互相关联的关系。为此,我们主要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目的,通过小组间的互相监督和评分活动进行小组建设。

在第二阶段,我们开始具备结构化思考的能力,逐渐把阶段看到的方向聚焦,并逐渐收敛主题,形成亮点,使项目组内的教师团队成员首先走向“GREEN协同教学”的共识,并让共识成为学校向前发展的指导工具。我们发现,支撑这一阶段的关键性力量来自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与带动。

第三阶段:系统实践、效能倍增

课堂教学不仅仅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同时也着重探索教师落实协同教学的教学策略上。学校科研室组织教师们集思广益,将自己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梳理,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小的教学策略案例,以供他人学习借鉴,也使得我们“GREEN协同教学”的达成路径更加清晰。这种将教学策略的研究和自下而上的创新结合起来的方式,成为此阶段重要的杠杆。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如下基本教学策略:

1.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我们常使用的产生教学策略便是前置学习策略和自我解答策略。教师使用该策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主解决问题。产生式教学策略具备如下优点:

(1)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2)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但教师在使用产生式教学策略时,也需要注意,如果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此外,学生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2.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我们常用的替代是教学策略便是任务导向策略和关注生成策略。教师运用任务导向策略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及其综合运用的情况。替代式教学策略具备如下优点:

(1)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2)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同样,但教师在使用产生式教学策略时,也需要注意,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同时,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独立学习与协同学习相结合策略

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关注自己学习的掌握,强调自我发展;而协同学习指的是协同小组成员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学习方式。两者互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教师运用该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协同学习的小组讨论,对学生共同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再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总结属于学生的个性需求。独立学习与协同学习相结合策略具备如下优点:

(1)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当然,独立学习与协同学习相结合策略需要投入足够的时空,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表现。

我们发现,系统的实践,真正让“GREEN协同教学”这一改革举措效能倍增,而支撑这一倍增的关键力量是全体教师的执行力,以及他们在执行力更加富有群众性的创造力。

第四阶段:拓展辐射、彰显品质

在这一阶段,我们期待的是:如何让我们的“GREEN协同教学”从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丰富、拓展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其他指数、其他领域?如何让我们的“GREEN协同教学”从对我们四中心的品质提升拓展到集团内、学区内、区域内的其他学校?

事实上,“GREEN协同教学”探索至今,师生能力也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新一轮的绿色指标测试中,我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指数有所改善,学生在各级各类展示与交流中展示了四中心学生良好的风范。我校的教师也在各级各类展示、比赛中均获得不俗的评价。“GREEN协同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指数,也提升了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GREEN协同教学”也已经向四中心集团内的学校推广、辐射……

通过“GREEN协同教学”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GREEN协同教学”在实现“协同”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凝炼了三大核心价值观,即“踏实勤奋”、“谦和宽容”和“智慧博学”。我们认为,“踏实勤奋”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境界,是行事的哲学;“谦和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风格,是做人的哲学;“智慧博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价值,是育人的哲学。他们具体体现在:

1. 它具有GREEN的治学态度。在课堂中,它以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引领教师和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使身处其中的师生耳濡目染,踏踏实实工作与学习,认认真真探索与实践,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GREEN的治学态度让师生更加踏实勤奋。

2. 它具有GREEN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均能互相包容、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和谐共处。因此,GREEN的人际关系能让师生更加谦和宽容。

3. 它具有GREEN的课堂情趣。首先,它能关注本质,落实学科价值,即一方面各学科教研组通过集体研讨,明晰价值,理清认识,改善行为,努力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面貌,另一方面,又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改革策略;其次它能尊重差异,实施多元教学策略,即目标定位基于学情,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布置分层作业以及灵活多元地进行学习评价;第三,它能着眼发展,多种素质并重,即以学生的多元发展为目标,开展协同主题教学。因此,GREEN的课堂情趣让师生更加智慧博学。

 

展望:“GREEN协同教学”的未来之旅

在探索“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协同”使得四中心的学校教育生活具备了厚重的哲学意蕴:它既是一种“价值观”,提供了四中心人人认识事物、理解教育的理念基础;它也是一种“方法论”,是四中心人力行追求的育人方式、策略与路径;它还是一种“存在方式”,是全体四中心人的校园生活的形态与生态。

未来,我们将在以下两方面继续探索协同教学:拓展校内外多维协同,经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成长的“同频共振场域”;探索人机协同的智慧教育,研究依托智慧数据平台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绿色生态教育。

上海市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

陈珏玉



导语摘要

协同思维是一种寻找共同目标及相似点的自组织认知方式。它既能够集中表征人类各种思维方式间的共同点,又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系统各要素间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习个体的知识建构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并由学习共同体一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有益互补和建构。学生以团体的相互钻研和自我探究并重的方式来求知,学习者的角色定位、互动沟通、协同合作能力获得协同增效,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相对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

《协同教学:意蕴与智慧》围绕“GREEN协同教学”的宗旨、氛围、态度、教学、准则,用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成功教学实践案例全方位展示协同教学的优秀教学成果,包括教学的策略、设计、实践片段以及课后反思,为各学校与众多教育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目录

前言 突破分科教学的局限


章 满意:共谱卓越的教育诗篇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用智慧启迪懵懂的思想,用真诚滋润枯竭的心田,用协同创造满意的课堂。协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学生,让儿童维持着饱满的学习精神,让他们乐于参加各项协同学习活动并乐在其中。
智慧1-1 以“任务导向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率的实践
智慧1-2 日常语文课堂中协同教学策略的运用
智慧1-3 以学习策略驱动思维 实现高效满意课堂
智慧1-4 令学生满意的协同教学:策略与方法
智慧1-5 任务驱动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思考
智慧1-6 协同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智慧1-7 探索适切儿童成长的课程统整


第二章 和谐:共创和谐融洽的氛围
和谐的氛围主要体现在我们努力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灵动的教学关系、融洽的生生关系和协同的课内外关系。和谐,它强调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思维的共鸣,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在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环境需求,追求的是营造和谐轻松的协同教学环境。
智慧2-1 构建有效和谐的语文课堂
智慧2-2 和谐之于协同,协同之于教学
智慧2-3 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有效数学课堂
智慧2-4 自主地学、快乐地学
智慧2-5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和谐灵动课堂
智慧2-6 运用多种协同策略,营造和谐统一课堂
智慧2-7 利用协同学习工具,促进学习过程反思
智慧2-8 在“自主、互动、趣味”中走进科学
智慧2-9 和谐课堂,溢美校园


第三章 进取:追求卓越的持续态度
教师能时时关注学生协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