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地球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文地球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23 5.4折 89 全新

库存4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九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29436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29391140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人文·智识·进化丛书”
总 序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始的时候,人文学者面临从知识的阐释者向生产者、促进者和管理者转变的机遇。由“丹曾文化”策划的“人文·智识·进化丛书”,就是一次实践行动。这套丛书涵盖了文、史、哲等多个学科领域,由近百位人文学科领域优秀的学者著述。通过学科交叉及知识融合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的生命教育和心理机制,让更多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形成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审美品格。
这些学科并没有超越出传统的知识系统,但从撰写的角度来说,已经具有了独特的创新色彩。首先,学者们普遍展现出对人类文明知识底层架构的认识深度和再建构能力,从传统人文知识的阐释者转向了生产者、促进者和管理者。这是一种与读者和大众的和解倾向。因为,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让学者和大众之间的关系终于有了教学互长的机遇和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再教“谁是李白”了,而是共同探讨“为什么是李白”。
所以,这套丛书的作者们,从刻板的学术气息中脱颖而出,以流畅而优美的文本风格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新的人文知识层次,展现了新时代人文学者的精神气质。这套丛书的人文视阈并没有刻意局限,每一位学者都是从自身的学术积淀生发出独特的个性气息。显著的特点是他们笔下的传统人文世界展现了新的内容和角度,这就能够促成当下的社会和大众以新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传统社会。
重要的是,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为了适应互联网社会的到来。它的知识内容将进入数字生产。比如说,我们再遇到李白时,不再简单地通过文字的描写而认识他。我们将会采取还原他所处时代的虚拟场景来体验和认识他的“蜀道”,制造一位“数字孪生”的他来展现他的千古绝唱《蜀道难》的审美绝技。在这个意义上,这套丛书会具有以往人文知识从未有过的生成能力和永生的意境。同时,也因此而具备了混合现实审美的魅力。
当我们开始具备人文知识数字化的意识和能力时,培育和增强社会的数字素养就成了新时代的课题。这套丛书的每一个人文学科,都将因此而具有新的知识生产和内容生发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国家消除了贫困之后,我们的社会应当义不容辞地着手解决教育机会的公平问题。因此,这套丛书的数字化,就是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解决方案。
有观点认为,当下推动教育变革的六大技术分别是:移动学习、学习分析、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助手(数字孪生)。这些技术的意义,应该在于推动在线教育的到来。它将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范式,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引发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化。
这套丛书就是因此而生成的。它在当前的人文学科领域具有了崭新的“可识别性”和“可数字性”。下一步,我们将推进这套丛书的数字资产的转变,为新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提供一种新途径、新范式。而我们的学者,也有获得知识价值的奖励和回报的可能。感谢所有学者的参与和努力。今后,你们应该作为各自学术领域C2C 平台的建设者、管理者而光芒四射。
“人文·智识·进化丛书”主编
黄怒波
2021 年3 月



导语摘要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除了蓝色星球的自然容貌,地球还有另外一副“容颜”,这便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描述、图像绘制、科学归纳、数据统计出来的“地球容颜”。她森罗万象、丰富多姿;她变化万千、日新月异。与“自然地球”相对,《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创造性地称其为 “人文地球”。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带领我们踏上人类认识地球的漫漫旅程。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始于古文明繁盛时代、自然哲学发展之际,终于全球化时代、“人类世”概念普及的当下。在三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在人文地球的巨大舞台上,群星闪耀,高潮迭起,人类一次次的探险与征服,造就了众多划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篇章。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细腻讲述了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的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引领我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对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简介

张九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学史。出版有《地质学与民国社会:1916—1950》《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中国地学史·近现代卷》等多部著作,发表70余篇论文。其中,《中国地学史》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任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INHIGEO)副主席(2008—2016)、波兰《克拉科夫教育大学年报(地理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目前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地理学科学联合会地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会员。
主编简介
黄怒波,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著名企业家、作家,中坤集团创始人,“丹曾文化”总策划。



目录

目 录
序言:人类眼中的地球 .............................................................1
部分 对未知的解释
章 地球观 .......................................................................2
节 地 球 .......................................................................3
第二节 九 州 ..................................................................... 15
第三节 地 理 ..................................................................... 27
第二章 新大陆 ..................................................................... 38
节 化石与矿物 .............................................................. 40
第二节 “丝绸之路” ............................................................ 50
第三节 “未知”与“已知” .................................................. 64
第三章 视觉符号 .................................................................. 76
节 计里画方.................................................................. 77
第二节 构建世界.................................................................. 86
第三节 国家制图................................................................ 100
小 结 ................................................................................. 112
延伸阅读建议 ...................................................................... 115
第二部分 化繁为简
第四章 地球空间结构 ......................................................... 122
节 二元结构................................................................ 123
第二节 人为划分................................................................ 132
第三节 多样性中的一致性 .................................................. 141
第五章 “现在是理解过去的钥匙” ...................................... 158
节 科学与神学 ............................................................ 159
第二节 “ 英雄时代” .......................................................... 168
第三节 业余传统与职业精神 .............................................. 179
第六章 理解复杂世界的框架............................................... 196
节 给地表物质分类 ..................................................... 198
第二节 地质年代表 ............................................................ 208
第三节 气候类型................................................................ 222
小 结 ................................................................................. 232
延伸阅读建议 ...................................................................... 235
第三部分 悄然的革命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 ............................................................ 243
节 陆地与海洋 ............................................................ 243
第二节 “革命三部曲” ..................................................... 249
第三节 五大学派................................................................ 261
第八章 地理有机体 ............................................................ 273
节 人类与环境 ............................................................ 274
第二节 地理与政治 ............................................................ 278
第三节 景观与生态 ............................................................ 292
第九章 第四纪 ................................................................... 305
节 冰 川 ................................................................... 306
第二节 黄 土 ................................................................... 318
第三节 人 类 ................................................................... 330
第十章 混乱中的秩序 ......................................................... 349
节 地球三极................................................................ 350
第二节 大科学 ................................................................... 364
第三节 全球变化................................................................ 374
小 结 ................................................................................. 391
延伸阅读建议 ...................................................................... 395
结语:“人类世”— 地球不再是自然体 .................................. 399
后记 .................................................................................... 4



内容摘要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除了蓝色星球的自然容貌,地球还有另外一副“容颜”,这便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描述、图像绘制、科学归纳、数据统计出来的“地球容颜”。她森罗万象、丰富多姿;她变化万千、日新月异。与“自然地球”相对,《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创造性地称其为 “人文地球”。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带领我们踏上人类认识地球的漫漫旅程。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始于古文明繁盛时代、自然哲学发展之际,终于全球化时代、“人类世”概念普及的当下。在三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在人文地球的巨大舞台上,群星闪耀,高潮迭起,人类一次次的探险与征服,造就了众多划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篇章。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细腻讲述了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的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引领我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对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主编推荐

张九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学史。出版有《地质学与民国社会:1916—1950》《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中国地学史·近现代卷》等多部著作,发表70余篇论文。其中,《中国地学史》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任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INHIGEO)副主席(2008—2016)、波兰《克拉科夫教育大学年报(地理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目前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地理学科学联合会地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会员。
主编简介
黄怒波,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著名企业家、作家,中坤集团创始人,“丹曾文化”总策划。



精彩内容

序言:人类眼中的地球

1957 年10 月4 日,苏联成功发射了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历史进入航天时代。此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三百万年,进入文明时代也有了三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探索地球一直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主题。
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地球是人类早了解也为熟悉的天体。这个自西向东自转的蓝色星球,现在已经有46 亿年的历史。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以上为海洋,陆地面积不到三分之一;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的结构组成;外部由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众多圈层构成…… 然而,这些当代人了如指掌的信息,是人类经历了三千年才逐步掌握的。直到步入航天时代之后,人类才真正看清了地球的全貌。
颗人造卫星升空二十年之后的1977 年9 月5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旅行者1 号”。它是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也是目前一个走出太阳系的人造卫星。1990 年2 月,“旅行者1 号”在进入星际空间、向银河系中心前进之前,在距离地球60 亿千米外拍下了太阳系的张“全家福”。在这张照片上,地球只是太阳系广袤空间中的一个点。1994 年,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 萨根(Carl Sagan,1934—1996)出版了著名的科普著作《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当看到照片中地球只是一个微小的点时,他感叹道:

这是家园,这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粮秣征收员,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情侣,每一个母亲和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个“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在这里—— 一粒悬浮于阳光中的尘埃小点上生活…… 我们虚构的妄自尊大,我们在宇宙中拥有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这个苍白光点的挑战。?

自然地球& 人文地球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地球有了另外一种容貌,即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描述、图像绘制、科学归纳、数据统计出来的形象。与自然地球相对,我们称之为“人文地球”。自然地球有着46 亿年的历史,人文地球却只有三千年的岁月。
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地球的演化是缓慢的,而人文地球则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她的容貌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当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人文地球更像是万花筒,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丰富多彩。文明的延续离不开地球,因此关于她的知识显得至关重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认识、探索的脚步。自从三百万年前出现人类以后,出于生存的本能,人类就开始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但是在漫长的三百万年的时间里,99% 以上的阶段,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都处于原始、朴素的描述状态,关于地球的知识在缓慢地积累着。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活动开始了,人类对环境的观察逐步深入。无论在哪个民族、哪个文明国度的知识体系中,都存在着大量对于环境的记述。这种记述,有些流传于神话当中,有些保存于宗教活动当中,有些存在于器物与绘画当中,有些反映在生产实践当中。
大约五千年前,文字出现了。文字让地球知识得以记录,并以书籍等形式留存并广泛传播。尽管早期的书籍大多已经佚失,但是书籍加速了人文地球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传,促进了知识的进步。
大约三千年前,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从地中海到西亚,从尼罗河到两河流域,从印度到中国,关于地球的知识与哲学的思辨交织在一起,开启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过渡。公元前10 世纪至公元3 世纪前后,东西方各文明古国均出现了大量描述地球的著作,人文地球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观测,是认识地球的基本手段。面对宏大、复杂的地球环境,观测具有表面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哪怕只是面对一座高耸的山峰、一片辽阔的平原、一条奔流的江河,每个人看到的景象也不会完全相同。我们每个人只能察看到大千世界的某个角落,无法掌握全部特征,但是这也无法阻挡人类探求知识的脚步。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观察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其空间格局,并借助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通过分析与思考,对地球上的各种现象作出解释、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并终建立起人文地球的全貌。
人类在观测基础上尝试作出的各种解释,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点。在地球上生存的所有人都会以各自的方式观察并记录周围的环境,由于其认知水平基于各自的知识体系、文化结构和理论方法,因此,历史上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也多种多样。关于地球的解说不但一直存在着争论,而且由此产生了多种假说,多种理论、定律甚至模型,终形成了多种学科。人文地球就是在新假说否定旧假说的过程中,不断变化、进步且愈加丰富多彩的。
地球表面由多个圈层组成。人类从出现开始,就不断地改变着各个圈层。从刀耕火种,到兴修水利,到城镇建设,到环球航行,再到飞向太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愈发接近于“自然地球”时,却突然发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地球元素中开始包含了人的因素,“自然地球”不复存在,地球终进入了“人类世”。当人们欢呼着即将到达知识的时,才发现远处还有更高的山峰。路漫漫,不断求索的人类正在开启人文地球的新航程。
……

叙述的思路与结构
人类通过“观测—思考—解释—创造”的路径,形成了关于地球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大多通过书籍、地图、数据等形式保存下来。虽然只有三千年的历史,但这些书籍、地图等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已非本书所能囊括。本书通过知识的演进脉络,尝试着了解其全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