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不想告诉你
  • 我本不想告诉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本不想告诉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2 5.2折 39 全新

库存2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杰奎琳·伍德森 著,张芸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13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9354777

上书时间2024-10-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我们都是人”
常立(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

钱谷融先生在《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中说,可以把“文学是人学”这句话当作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所谓“文学是人学”,是说文艺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当是人,人不应当是反映现实的工具,而应当是文学描写的目的;文学创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让读者了解自己及他人,鼓舞读者去追寻更美好的人间生活。这句话也是理解《我本不想告诉你》这部小说的总钥匙。
小说中三次出现了一句话——“我们都是人”。
次是在61页,由白人女孩莉娜所说。她说:“白人,黑人——根本没有关系。我们都是人。”
第二次是在72页,由黑人女孩玛丽,也是小说的人称叙述者所说。她在向自己的爸爸介绍莉娜时说:“她说,我们都是人。”而爸爸的回应是:“她还相信这个,倒是让人欣慰。”第三次出现在122页,也是在故事的结尾,是由玛丽在心中所说。她跑去黑人女孩雪莉家时,仿佛听到莉娜的声音说:“我们都是人啊。”

“是的,”我轻声呼唤,伸手去按雪莉家的门铃,“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彼此当人对待呢?”

小说就在这里戛然而止。故事的主题一目了然,但简单的主题却有着复杂的层次。
个层次,是故事外在的背景,是众所周知的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正是这种歧视引发了玛丽父亲对白人的仇恨,以及学校里黑人学生对白人学生的排挤。
第二个层次,是故事内在的背景,小说用章做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歧视的另一个向度,不仅有基于肤色的歧视,也有基于财富的歧视。小说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一所黑人歧视白人的学校,因为这里的白人孩子都家境贫寒。玛丽的朋友雪莉,首先率领其他同学欺凌穷白人的孩子莉娜。
第三个层次,是莉娜的家庭隐秘,这就是小说题目中所说“我本不想告诉你”的秘密。玛丽做出过不告诉任何人的承诺,不但玛丽不能说,莉娜除了告诉玛丽,也无法向别人言说,因为说了人们既不会信,也无法给予真正的帮助。这一隐秘的存在,使得莉娜的处境更加孤立、更加绝望、更加“非人”。
由此我们回溯三次出现的“我们都是人”:次是莉娜和玛丽深挚友情的起点,第二次是玛丽爸爸心中坚冰的融化,第三次是玛丽和雪莉的和解。这句话每出现一次,“非人”的境况就更好转一些。个向莉娜敞开心扉的是玛丽,这不仅因为她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也因为她是一个卓越的倾听者。
这就必须提及玛丽。她在玛丽更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并且直到故事结束也没有回来,她时不时从世界各地给玛丽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着各种各样奇妙的短诗。她的出走,当然带给玛丽和玛丽爸爸许多痛苦,但也深受他们的理解——玛丽爸爸说:“有时候,一个人只有离开,才能活下去。
这样的经历,帮助玛丽走进了莉娜的内心世界,理解了莉娜的痛苦,也理解了莉娜的处境——“有时候,一个人只有离开,才能活下去”。
如果置身于不被当人对待的处境中,又身为一个无力抵抗的孩子,应当怎么办?小说给出的答案是:离开。作者杰奎琳·伍德森在《作者的话》中特意叮嘱青少年:“不要害怕,你不是一个人。”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成功地摆脱了家庭的桎梏,但鲁迅仍不免疑心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会不会重返囚牢。
《我本不想告诉你》中,我们不会疑心她过得不好而归来。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中,相似绝境下的洛丽塔成功地逃离了亨伯特的魔爪,但《洛丽塔》反讽的叙述会让部分读者误以为支配亨伯特的是对洛丽塔的爱而不是邪恶的控制欲。
《我本不想告诉你》中,莉娜也成功地逃离了,还带上了妹妹迪翁,但绝不会让人误解莉娜父亲的邪恶,绝不会让人怀疑莉娜因逃离而拥有了一种更美好的人间生活。
也许因为是儿童文学,也许因为想对青少年言说,《我本不想告诉你》虽然毫不掩饰地揭示了生活的残酷与哀恸,但也毫不犹豫地给了孩子坚定的内心与强大的行动力,让她(们)
即使身处绝境,也仍然有理解、同情与爱的能力,仍然有改变、完善、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超能力。
我翻译过一部绘本,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想象有一天,你筑的沙堡,可以抵挡的海浪。”我想,阅读这本《我本不想告诉你》,就是在修筑一个这样的沙堡,帮助孩子们在未来抵挡现实中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



导语摘要

两个女孩,因为失去母亲的相同经历而走到一起。但莉娜有一个可怕的秘密,并且,她还要带着妹妹逃离父亲,逃离这个小镇。玛丽发誓要保守这个秘密,但现在,她决定要把这个故事告诉全世界。



商品简介

两个女孩,因为失去母亲的相同经历而走到一起。但莉娜有一个可怕的秘密,并且,她还要带着妹妹逃离父亲,逃离这个小镇。玛丽发誓要保守这个秘密,但现在,她决定要把这个故事告诉全世界。



作者简介

杰奎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美国畅销青少年小说及儿童文学作者,1963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目前,她和家人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伍德森善于用故事描绘棘手且凝重的社会议题,直达读者的内心深处。她的小说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等,她还被美国诗歌基金会评选为“童诗桂冠诗人”。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经典图画书,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佳童书《另一面》、凯迪克银奖作品《回家》以及纽伯瑞银奖作品《领路》。
2006年伍德森获玛格丽特·爱德华兹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青少年创作方面的终身成就。2018至2019年,伍德森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任命为国家青少年文学大使。2018年获林德格伦纪念奖,202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

译者张芸,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专业,获开普敦大学媒介研究硕士学位。曾任财经杂志记者,参与海外专题采访、发稿、编译工作;曾任教于开普敦大学中文系和多个海外中文学校。现居美国密歇根州,任密歇根州立大学中文学校教师和校报总编。
出版有译作《都柏林人》 、《叙利亚三千年》等。



目录

人物介绍 

序章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作者的话 
关于作者
1963年2月12日 
二女儿来到世上的第二天 
一个叫杰克的女孩
俄亥俄州的伍德森一家 
纳尔逊维尔房子里的幽灵 
会有恐惧的时候



内容摘要

两个女孩,因为失去母亲的相同经历而走到一起。但莉娜有一个可怕的秘密,并且,她还要带着妹妹逃离父亲,逃离这个小镇。玛丽发誓要保守这个秘密,但现在,她决定要把这个故事告诉全世界。



主编推荐

杰奎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美国畅销青少年小说及儿童文学作者,1963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目前,她和家人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伍德森善于用故事描绘棘手且凝重的社会议题,直达读者的内心深处。她的小说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等,她还被美国诗歌基金会评选为“童诗桂冠诗人”。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经典图画书,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佳童书《另一面》、凯迪克银奖作品《回家》以及纽伯瑞银奖作品《领路》。
2006年伍德森获玛格丽特·爱德华兹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青少年创作方面的终身成就。2018至2019年,伍德森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任命为国家青少年文学大使。2018年获林德格伦纪念奖,202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

译者张芸,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专业,获开普敦大学媒介研究硕士学位。曾任财经杂志记者,参与海外专题采访、发稿、编译工作;曾任教于开普敦大学中文系和多个海外中文学校。现居美国密歇根州,任密歇根州立大学中文学校教师和校报总编。
出版有译作《都柏林人》 、《叙利亚三千年》等。



精彩内容

第三章
我本不想告诉你。我对莉娜发誓,我会保守秘密的,我还在胸前画了十字。她对我说:“玛丽,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告诉任何人。”说这番话的时候,莉娜的眼神无比忧伤,像一只饿了很长时间的小奶狗。我向她发誓不会说出去,并且握住了她的手。
“放心吧,莉娜,我不会告诉别人的。”我们聚在我的房间一起玩跳棋,莉娜的小妹妹迪翁坐在角落,假装没在偷听我们说话。迪翁哼唱着一首自编的歌曲,一首关于马儿和彩虹的歌,柔柔的声音,高昂的曲调。我又说了一遍:“我不会告诉别人的。”这一次我是看着迪翁说的。
“因为你是我们的朋友啊,对不对,玛丽?”迪翁突然不唱了,啃着手上的死皮,问我。
“我当然是你们的朋友。”迪翁的身后,雨水轻轻地敲打着窗户。我转身对着莉娜,在灰蒙蒙的天色下,她看起来远不止十三岁的年纪。她看着有四十岁,甚至七十五岁。我低头盯着棋盘,说:“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
莉娜眼中的哀伤迟迟没有散去,像是随时要哭出来,而且那泪水谁也无法阻挡,就连上帝也不能。不过,她忍住了。那哀伤的双眼背后还有一层东西——像是一层薄薄的钢铁。不论你怎么用力去窥探,都无法看穿。不管你做什么,那钢铁也没法熔化成眼泪。
我愿意对着百万本《圣经》发誓,我愿意对着基督的长袍发誓,我不会告诉任何人关于莉娜的秘密。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早晨,我从那个秋千的梦中醒来的时候,我知道我可以说出她的秘密了。我好像听到莉娜对我说:玛丽,现在可以了,说出来吧。也许有天,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可以卸下恐惧 ,在这愚蠢的世界自由地飞翔。
所以,我应该从头开始说。
把这个故事告诉全世界。



媒体评论

如果置身于不被当人对待的处境中,又身为一个无力抵抗的孩子,应当怎么办?小说给出的答案是:离开。作者杰奎琳·伍德森特意叮嘱青少年:“不要害怕,你不是一个人。”
——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 常立

这个故事有着开放式的结局,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字里行间浮出许多值得和少年探索、讨论的话题,比如种族歧视、不同阶层之间的偏见与隔离、女性的处境和成长……在理解和回应文本的同时,读者也逐渐明晰了自己对世界的视角和答案。
——公众号

伍德森这本小说以熟练的倒叙方式讲述,真实且沉痛,但尽管是悲伤的主题,却充满了希望和鼓舞。
——美国《出版人周刊》

在这本关于两个女孩因为共同的伤痛走到一起的小说中,友谊让青春期的负担变轻了。伍德森凄美的散文巧妙地淡化了种族、心理创伤和失去的问题,追溯了友谊的短暂历程。
——美国《科克斯评论》

这是一本现在急需的涉及心理创伤话题的新颖小说。对于儿童来说,这类巧妙探讨相关话题且充满智慧的书籍至关重要。伍德森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中学友谊故事,并描述了孩子直面原生家庭伤害的故事。一本勇敢而具有开创性的书。
——美亚读者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