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轮(全2册)
  • 年轮(全2册)
  • 年轮(全2册)
  • 年轮(全2册)
  • 年轮(全2册)
  • 年轮(全2册)
  • 年轮(全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年轮(全2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96 5.1折 69 全新

库存49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晓声 著,新华先锋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884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9224536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雨历程,勾画出共和国的年轮。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时代大事件,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鲜血谱写着一代人的壮美人生。
    该书曾拍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反响空前。



作者简介

梁晓声,当代知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至今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杂论、纪实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代表作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2019年,凭借作品《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章       // 001
第二章       // 089
第三章       // 129
第四章       // 195
第五章       // 329
第六章       // 404
第七章       // 431
第八章       // 485
第九章       // 518
第十章       // 579



内容摘要

本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雨历程,勾画出共和国的年轮。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时代大事件,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鲜血谱写着一代人的壮美人生。
    该书曾拍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反响空前。



主编推荐

梁晓声,当代知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至今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杂论、纪实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代表作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2019年,凭借作品《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精彩内容

 章
        1

    黑板前,三个少年皆在弯腰系鞋带。
    他们都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律将左脚或右脚踏在讲台边上……
    斯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这三个少年。
    在北方北的这一座省会城市里,九月上午的阳光依然温暖。为迎接国庆,教室的窗子已被擦得明明亮亮。如果没有窗框,一眼望去,像是不存在似的。
    前几天,班主任曲老师在班会上说:“国庆前,学校照例要进行卫生评比。去年咱们班因为窗子擦得不太仔细,扣了两分,所以没评上。我希望今年咱们班是。”
    曲老师说话总是很轻柔,那一番话她也说得很淡然。似乎得虽是她的希望,但如果还是没得,那她也不会感到多么沮丧。又似乎,那纯粹是学校领导要求每位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们说的话,否则她也许就不说了。
    近两个月以来,曲老师的面容一天比一天憔悴。每一个同学都能看出,曲老师肯定是生了重病了,她是在每天硬撑着给同学们上课。连班里调皮捣蛋的男生,近两个月以来也守纪律了。
    那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将心比心的年代。因为那一年是一九六一年。从一九六○年起,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挨饿。有的省份,正成百上千地饿死着人。
    饥饿居然使中国人之间都有那么点儿惺惺相惜。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自己活得还算容易点儿。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老师们对学生们的要求已不甚严格;在学生们眼里,老师们也都变了。以往动辄板着脸对学生们大加训斥的老师分明已饿得没有精气神像以往那样了。而使同学们感到亲切的老师,自然是对学生们更加亲切了——比如曲老师。她站在黑板前望着同学们时,眼里往往充满了怜爱。虽然她面对的只不过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但他们却全都能够从她眼里读懂那一份怜爱。
    那一代中国的小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太渴望被怜爱了。
    想获得什么就会对什么格外敏感。
    连动物亦如此。
    胃里终日空空荡荡的,心里边不能也一样啊!
    曲老师毕竟是老师,对于同学们的胃,她无法给予什么;她所能给予的,仅仅是同学们的心里边需要的。尽管,那种给予根本不能等于食物,但却能对胃起到一点儿麻醉的作用。
    就曲老师那么几句话,班里的女生们便当成了是她们的神圣的任务。她们用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认认真真地完成了那一项任务。有的女生甚至为将玻璃擦得更透明而牺牲了自己的小手绢。
    那是一个只有少数小学女生才有手绢的年代。大多数的她们上学前只不过往兜里揣一卷裁剪成手绢大小的报纸而已。
    正因为女生们将玻璃擦得那么明亮,这三个正在系鞋带的男生才将黑板也擦得极为干净。
    明明都正饿得饥肠辘辘,却还有心情尽好值日生的责任,这在今天的孩子们肯定是难以理解的——然而那正是当年的小学生们的特征。
    学习不好没什么,但是思想不可以比“集体”所要求的差——这种意识早已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了。卫生值日的态度与学习好坏无关,但是肯定会与思想怎样被别人连在一起来评说。小小年龄的他们,心里都是明白这一点的。
    阳光透过窗子,将教室照耀得暖洋洋的。他们中的一个,用手背抹了下额头。他已经出汗了。
    他们的鞋带竟还没有系好——且慢!咦?原来他们都不是在系鞋带,而是在用粉笔涂他们脚上的破胶鞋。是的。正是这样,他们都企图将他们脚上的破胶鞋涂成白色的。
    当年,一双白色的胶鞋比一双黑色的或蓝色的胶鞋贵一元多钱,叫中国少先队员的“队鞋”。由于是特种鞋,生产得少,所以贵。而他们脚上穿的都不是队鞋。他们的家长从没舍得多花一元多钱为他们买双“队鞋”。以前他们参加少先队的活动,都得提前几天说尽好话磨薄了嘴唇向有“队鞋”的小学生去借。普遍的人家都很穷,他们是更穷的人家的孩子。
    然而,一九六一年的国庆即将来临,市里指示,为了增强人们度过饥饿年代的精神力量,这一年的庆祝游行一定要比往年的规模更为盛大。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历年国庆游行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阵容。这一年每一所小学校参加国庆游行的人数都空前的多,而这一所小学校的这一间教室里的三名男生,他们已无处再能借到“队鞋”了……
    他们的胃每天所消化的粮食是少而又少的。国家通过城市购粮证这一种方式每天限供给他们的口粮是七两。在副食极为丰富的今天也许不算少了,但对于当年的他们,副食仅仅意味着是自家腌的咸菜而已。正在长身体的年龄,胃里完全没有副食的摄入,甚至也几乎没有油水的滋润,对于口粮的消化就反而变得特别剧烈。他们只有每天再往口中塞入榆树钱儿、柳树芽儿、各种野菜……而那也只能是季节性的有限的补充。
    事实上,他们都在发愁——过了“十一”,冬季转眼就会来临的,那时还有什么可吃的东西是他们能往胃里补给的呢?
    但脚上是否穿着一双“队鞋”,却是眼前躲避不开的一件愁事儿。
    去年国庆节,他们就曾因为没有“队鞋”而被取消了参加庆祝游行的资格。今年他们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他们的自尊心都不允许自己重蹈去年的覆辙。
    他们此刻的做法,是向别的班的学生们学到的宝贵经验。经他们各自“加工”后的鞋,俨然白色,几可“以假乱真”……
    但一个孩子的鞋早就破了,大脚趾顶在鞋外,用粉笔涂大脚趾,怎么也涂不白——他叫王小嵩。
    “笨蛋,”另一个孩子看见,立刻给他出主意,“把粉笔弄湿。”他一边说,一边继续对自己的鞋“加工”不止——他叫徐克。
    “可是,哪有水啊。”王小嵩急得快哭了。
    第三个孩子叫吴振庆,他在三个少年之中显得大一点儿,这时,吴振庆已经涂完了自己的一双鞋,立刻帮王小嵩“化妆”脚指甲,他以老大哥的口吻说:“这还不容易?来点人造水不就得了!”
    他说罢,就往粉笔上吐了一口唾沫,替王小嵩涂起来。
    动作虽然麻利,毕竟有点儿心慌,他们耗费了多半盒粉笔。
    这时,外面操场上,队号队鼓声一阵高过一阵,口号此起彼伏:
    “高高兴兴,欢度国庆!”
    “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名女生忽然推开教室门,急迫地说:“你们三个在这儿干什么呢?还不快走!马上就该咱们班操练啦。”——她叫张萌,是个小队长,“一道杠”。
    张萌说完,转身而去。
    三个好朋友低头看自己的鞋,看对方的鞋,继而抬起头来互相看着,显然都不那么自信。



媒体评论

梁晓声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吴义勤(作家)

    作家分两类:一类服务于社会,一类服务于心灵。用心灵发展出的智识,又反哺于社会,或从社会发展出的智识,透浸于心灵。梁晓声有他那一代作家的显著特点,既勤奋又悲悯,在社会与心灵的总作用下替我们发声,这尤要致以敬谢。我为其常识与智识所感动。
    ——胡赳赳(《新周刊》主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人们改变得很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人们仍然可以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梁晓声仍然能够给他的读者想要的东西。
    ——张颐武(文学评论家)

    梁晓声穿行过迥然不同的时代,为历史作证,为善良辩护,为正义伸张,为生活承担。他的写作因此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使文学与真善美的结合不再是一个夸大的想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陈晓明(北京大学教授)

    从新时期之初的知青文学,到后新时期的市场批判,同代人都转身离去,只有梁晓声以笔为旗,始终不渝,呼喊、坚守、承担。因为有真正的仁义之道,他才可以那么爱憎分明,那么不留余地。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