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90.36 6.4折 ¥ 298 全新
库存21件
作者[英] 约翰·班扬 著,西海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2239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29215899
上书时间2024-10-20
编者说明
约翰·班扬是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代表作《天路历程》于1678年成书出版后,轰动了当
时的英国文学界以及社会大众,被誉为“英国文学中著名的寓言”。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在上卷中,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这时一个叫“宣道师”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寻找救赎。下卷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程。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想象奇特,故事生活化,对人性弱点的刻画尖锐而深刻,理想主义的热情震撼人心,因而超越了时间和宗教的局限,在成书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夺目。
《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1853年被翻译成中文,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部西方长篇小说译著。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广、翻译文字多的书籍之一,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体小说,被称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篇章。许多文学家将他和莎士比亚、弥尔顿相提并论,并把《天路历程》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文学界认为:斯宾塞的《仙后》吸引了诗人,但丁的《神曲》吸引了学者,而班扬的《天路历程》吸引了各种年龄和地位的人,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识形态”。湖畔派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认为《天路历程》是一部可以从多个角度反复阅读的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愉悦之感。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天路历程》在故事情节、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对后来英国小说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班扬被公认为英国通俗文学鼻祖,为文学大众化、通俗化和口语化以及英语语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鉴于《天路历程》在英国文学史上所占据的独特位置,其中译本的出版对于英语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选用了乔治·黑德、弗雷德里克·黑德和路易斯·黑德(George, Frederick & Louis Rhead)三兄弟的插图作品,画笔细腻,生动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场景。
编 者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为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
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选用了乔治•黑德、弗雷德里克•黑德和路易斯•黑德(George ,Frederick & Louis Rhead)三兄弟的插图作品百余幅,画笔细腻,生动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场景。
约翰·班扬(1628-1688),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出生于英格兰东部区域贝德福德郡的贝德福德。青年时期曾被征入革命的议会军,后在故乡从事传教活动。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当局借口未经许可而传教,把他逮捕入狱两次,分别监禁十二年、六个月。狱中写就《天路历程》,内容讲述基督徒及其妻子先后寻找天国的经历,语言简洁平易,被誉为“英国文学中著名的寓言”。
译者杨之宏(1918—1992),福建福州人,基督徒。笔名西海。1932--1935年就读于英国某中学,1935—1938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经济系。1938 年回国到上海,曾于上海海关任职。1940年任沪江大学英语讲师。后移居家乡福州。国共合作时期任英语教官、福建省外事顾问。后因患肺结核,长年在家休养。1952年迁居上海。1954年进入上海平明出版社工作,担任英文编辑。公私合营之后,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英文编辑。1958—1980年调往宁夏。1980年调回原单位——已改称——上海译文出版社,任英文编辑。前后翻译出版了《天才》(合译)、《庞贝城的末日》、《天路历程》、《维莱特》(合译)等。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为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
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选用了乔治•黑德、弗雷德里克•黑德和路易斯•黑德(George ,Frederick & Louis Rhead)三兄弟的插图作品百余幅,画笔细腻,生动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场景。
约翰·班扬(1628-1688),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出生于英格兰东部区域贝德福德郡的贝德福德。青年时期曾被征入革命的议会军,后在故乡从事传教活动。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当局借口未经许可而传教,把他逮捕入狱两次,分别监禁十二年、六个月。狱中写就《天路历程》,内容讲述基督徒及其妻子先后寻找天国的经历,语言简洁平易,被誉为“英国文学中著名的寓言”。
译者杨之宏(1918—1992),福建福州人,基督徒。笔名西海。1932--1935年就读于英国某中学,1935—1938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经济系。1938 年回国到上海,曾于上海海关任职。1940年任沪江大学英语讲师。后移居家乡福州。国共合作时期任英语教官、福建省外事顾问。后因患肺结核,长年在家休养。1952年迁居上海。1954年进入上海平明出版社工作,担任英文编辑。公私合营之后,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英文编辑。1958—1980年调往宁夏。1980年调回原单位——已改称——上海译文出版社,任英文编辑。前后翻译出版了《天才》(合译)、《庞贝城的末日》、《天路历程》、《维莱特》(合译)等。
部
我在旷野里行走,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个洞穴,我就在那儿躺下睡觉:我睡熟了,做了一个梦。唉,我梦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站在那儿,背后就是他自己的房子,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背上背着一件看来很重的东西。我见他打开手上的一本书念着;他一面念,一面不住地流泪,浑身颤抖着;他委实控制不住了,发出一声悲伤的呼喊:“我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样极度苦恼的境况中,他转身回家去了。他强自压制着,以免他的妻子和儿女们发觉他的悲痛;可是他不能长久保持缄默,因为他的烦恼越来越厉害了。他终于把他的心事告诉了妻子和儿女,他对他们这样说:“哎,我亲爱的妻子,你们,我的亲生儿女,我是你们亲爱的友伴,我可要被那压在我身上的重负毁了;并且我确实知道我们这个城市将要给天火烧毁;在那场可怕的灾难里,我自己,你,我的妻子,和你们,我可爱的儿女,都将同归于尽,除非我们能够想出一个逃生的办法,可是到如今我还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他家中的人听了这番话,好生诧异;这并非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话,而是他们认为他的神经错乱了;因此,等到傍天快黑的时候,他们希望睡眠能够使他的神经镇静下来,就急忙打发他去睡觉。但是对他说来,黑夜跟白天同样烦恼;因此,他不但睡不着觉,而且整夜地叹息、流泪。后来,天亮了,他们急着要知道他的情形。他告诉他们,更糟,更糟。他又开始对他们讲话;可是他们开始狠起心来了。他们还想用强硬粗暴的态度来祛除他的怪病;有时他们愚弄他,有时责骂他,有时根本不理睬他。因此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为他们祈祷,一心地怜悯他们,同时他也为自己的痛苦寻求安慰;他还独个儿在田野里徘徊,有时候看书,有时候祈祷;他就这样度过了好多日子。
有一天我看见他在田地里走着,照常看着书,显出满怀痛苦的神气;他一面看书,一面
又那样大声喊着:“我怎么才能得救呢?”
我看见他东张西望,好像要撒腿逃跑;可是他仍然站着,因为,我看到他似乎不知道往哪儿去才好。我再一看,却见一个叫做宣道师的向他走来,问他为什么哭喊。
他回答说,先生,我从手里这本书上看到,我已被定罪了,要死去,将来还要受审判;而我,既不愿意死,又受不起审判。
宣道师说,人生既然有这么多的灾难,为什么又不愿意死呢?他回答说,因为我怕这个在我背上的重负会把我压得沉到比坟墓还深的地方去,坠到地狱里去。先生,如果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到牢狱里去,我更没有做好准备去受审判,然后再去
受刑罚;想到这些事,我不禁失声痛哭。
宣道师说,你的情形既是这样,为什么你还站着不动呢?他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上哪儿去才好。于是宣道师给他
一卷羊皮纸,上面写着:“逃避将来的天罚!”
那人看了以后,忧愁地望着宣道师说,我得逃到哪儿去呢?于是宣道师就指着那一片辽阔的田野的尽头说,你看得见那边有扇小门吗?那人说,看不见。宣道师又说,你看见那边的亮光吗?他说,我相信我看见了。于是宣道师说,不要转移你的视线,一直朝着那亮光走去,这样你就能够看见那扇小门;你敲那门的时候,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时候我在梦里看见那个人开始跑起来。可是他刚刚跑出了家门口没有多远,他的妻子和儿女就发觉了,立即大声喊他回去;但他却用手指塞住耳朵,一面跑,一面喊:“生命!生命!永恒的生命!”他就这样头也不回地,拼命跑往平原的中央。
邻居们也都跑出来看他,他跑着,他们有的讥笑他,有的吓唬他,有的喊他回来;其中有两个人决定要硬把他抓回来。这两个人一个名叫顽固,另一个叫做柔顺。当时那人已经离开他们好一段路了;可是他们还是要追他,而且真的追了去,不一会工夫就追上了他。于是那人说,邻居们,你们来干什么?他们说,来劝你跟我们一道回去。但是那人说,无论如何不行;你们所居住的毁灭城,也是我的出生地;我知道那地方必定要毁灭的;所以,如果死在那里,你迟早免不了要沉到比坟墓还深的地方去,沉到一个烧着硫磺火焰的地方去;好邻居,请放心跟我一起走吧。
顽固说:怎么!难道就此撇下我们的朋友和我们舒适的生活吗?
基督徒(这是那个人的名字)说:对,因为你所撇下的一切,加起来都比不上我将要享受到的一丁点;如果你跟我一起去,并且坚持到底,你就能够和我过同样的日子;因为在我要去的那个地方,什么都有,而且绰绰有余。来吧,来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话。
顽固说:既然你抛弃世上的一切去追求那些东西,你寻找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基督徒说:我寻找的是一个不会毁坏、没有玷污、不至消失的产业;它是安安稳稳地存在天上,在一定的时候会赐给那些勤勤恳恳寻求它的人。你愿意的话,可以看看我这本书里怎么说的。
顽固说:啐!拿开你的书;我问你,你到底跟不跟我们回去?
基督徒说:不,我不回去,因为我已经开始走我的路了。
顽固说:邻居柔顺,我看我们还是丢下他回去吧;你要晓得,天下自有一班疯疯癫癫的轻浮的家伙,他们一旦心血来潮,就执迷不悟起来,还自以为比七个有同样见解的人还更聪明哩。
接着,柔顺说:不要随便骂人;如果基督徒说的是真实的,他所追求的东西的确比我们的好;我倒想跟我的邻居一起去呢。
顽固说:怎么!这样的傻瓜竟有的是!听我的话,回去吧;谁知道这么一个脑子出了毛病的人会把你带到哪儿去?回去,聪明点回去。
基督徒说:不,你也跟你的邻居柔顺一道来吧;我说的那些东西确确实实是有的,并且另外还有许多从天上来的福份。你要是不信我的话,请看这本书;看啊,它里面句句话的真实性,都是用它的作者的血来做见证的。
柔顺说:唔,邻居顽固,我开始要打定主意了;我打算跟这位好人一起去,好歹跟他共甘苦吧;不过,我的好伴侣,你认不认得我们要去的那地方的路呀?
基督徒说:一个叫做宣道师的指点我快快到我们前面的一扇小门那儿去,到了那里,就有人给我们指点路程。
柔顺说:好,那么,好邻居,我们走吧。于是他们俩就一起走了。
顽固说:我可要回家去;我不打算做这种想入非非、误入迷途的人的伴侣。
当时我在梦中看见顽固回家去了,基督徒和柔顺在平原上边走边聊天;他们这样谈着—
基督徒说:邻居柔顺,你好呀?你肯跟我一起去,我很高兴。
当时我在梦中看见顽固回家去了,基督徒和柔顺在平原上边走边聊天。
果顽固对现在还看不见的那些非凡的力量和恐怖跟我有同样的感觉的话,他就不至于这样轻易地跟我们分道扬镳。
柔顺说:邻居基督徒,既然现在只有咱们俩,请你就告诉我,你所说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怎样享用它们,还有,我们到底要往哪儿去。
基督徒说:那些东西我只能体会,要我说出来可不容易:不过你既然要知道,我就从我这本书里念给你听。
柔顺说:你这本书里的话真的靠得住吗?
基督徒说:当然靠得住;因为它的作者是不可能说谎的。
柔顺说:讲得好;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基督徒说:有一个永存的国度可以居住,永恒的生命可以赐给我们,使我们永久居住在这个国度里。
柔顺说:说得对;还有呢?
基督徒说:有荣耀的冠冕可以给我们,还有会使我们像天空中的太阳那样发亮的衣服。
柔顺说:好得很;还有呢?
基督徒说:那儿没有哭泣,也没有悲伤,因为那地方的主人会拭掉我们所有的眼泪。
柔顺说:在那儿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伴侣?
基督徒说:我们会跟天使们做伴,看着他们就使你眼花缭乱。你还会碰到成千上万在我们之前到那地方去的人;他们都不会伤害人,而是仁爱的、圣洁的;每个人都在上帝面前生活着,永远得到祂的欢心。总之,在那儿我们会看到戴着金冠的长老,携着金竖琴的圣处女,和那些为了对那儿的主人的爱而被世人千刀万剐、烧死、给野兽吃掉以及淹死在海里的人。他们都很好,好像穿上了永生的衣服。
柔顺说:听了这些话就够叫人心醉神迷了。不过这些东西是给人享受的吗?我们怎样才能分享到呢?
基督徒说:那个国度的主宰,上帝,已经在这本书里把这一点记载了下来;大意就是说,如果我们真要的话,祂会白白地赐给我们的。
柔顺说:啊,好伴侣,听了这些话我真高兴;来,咱们快点走。
基督徒说:我因为背上的重负,不能够按我要走的那样速度走去。
*次读的时候,非常认同,而后的人生证实了,果然这条路必然遇见形形色色的书中人物,经历也很类似。不愧为世界第二大发行量的书籍。
——乐盼
《天路历程》中交织着双重逻辑:神学逻辑与世俗逻辑,两者兼容,并行不悖,这也是为何以往的读法,有将其视为纯粹的宗教隐喻之作,也有将其视为现世的冒险故事的。在这个故事中,班扬打破了“梦”与“醒”之间的界限,两者不再像另一个梦幻文学《神曲》那样泾渭分明,真幻之境的消融指向了故事中神圣性与日常性的交融、崇高与感官的交融。可以说“天路历程”不仅与《圣经》构成了互文,还与以往诸多古典文本镶嵌与编织在一起,它内部的裂隙指向了一种极为现代的意识:对真实与虚构认识框架的怀疑。第二部比*部更为世俗化,更少编织《圣经》语言,更多生活细节的观感。显然,班扬是认同并努力尝试日常与崇高交融的。
——安提戈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