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0.4 5.1折 ¥ 39.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等 华景时代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4763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9120276
上书时间2024-10-20
70年的文学风景
2020年9月,是《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大庆。
70年,是历史的一瞬,却是一本杂志漫长的历程。70年,一路风
雨,一路坎坷,一代代编辑家高扬文学理想,不辞劳苦,风雨兼程,长年累月在《北京文学》默默耕耘,一批批作品在此问世,一茬茬作家在此成长,一代代读者执着关注、倾情阅读……
70年来,《北京文学》始终是新中国文学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苗圃和亮丽风景。因此,为《北京文学》70年历程撷取一处处风景、
一丛丛花卉,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为创刊70周年庆典献礼的重要计划和自觉行动。然而在这漫长的70年里,所发表的作品数以万计,时代跨度大,作家人数多,内容浩如烟海,风格多种多样,作品选择难度很大。
为了尽可能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不同时期作品的风貌,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北京文学》编辑部就组织全体编辑反复策划研讨,对70年以来在《北京文学》发表过的作品反复讨论、遴选,同时向不同时期曾经在《北京文学》担任过编辑部负责人的一些前辈征求意见和建议,还与本丛书的出版合作方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起,从读者和市场的角度出发,沟通协商,共同研究,终确定《北京文学》70周年经典作品系列丛书出版篇目,包括中篇小说卷2册、短篇小说卷1册、报告文学卷1册、散文卷2册,总共4卷6册。
中篇小说卷收集了邓友梅、徐小斌、余华、刘恒、刘震云、李佩甫、毕淑敏、谈歌、迟子建、蒋韵、叶广芩、李唯共12位作家的12部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卷收集了浩然、张洁、方之、王蒙、王安忆、汪曾祺、陈建功、林斤澜、曹乃谦、刘庆邦、铁凝、韩少功共12位作家的12篇短篇小说。
报告文学卷由于文体本身有时效性的局限,仅精选了刘国强、陈廷一、李忠效、陈新、叶多多、党益民共6位作家的6部报告文学作品。
这6部作品,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中国梦想、中国故事、中国人物,呈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勇争先、开拓创新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特别是彰显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弘扬与铭记。
散文卷,由于文体本身篇幅相对短小,收集作品数量相对较多,达到33篇,分上、下两册。这33篇作品,作者阵容强大,既有史铁生、汪曾祺、贾平凹、梁衡、池莉、周大新、王安忆、毕飞宇、蒋韵、蒋子龙、梁晓声、陈世旭、余华、肖复兴等众多名家,又不乏朱鸿、江子、蒋殊、陈启文、杨献平、陆春祥、詹谷丰、陈奕纯等散文新锐作家,33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可谓篇篇精彩,美不胜收。
可以说,这套丛书所收集的作品都是不同时期广受各界读者关注、阅读和传诵的经典名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北京文学》7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现了70年来的作品精华和不同时期的刊物风貌,也基本上代表了70年来《北京文学》作品的水平。
尽管如此,由于《北京文学》70年来刊发的作品众多,时间跨度大,更由于资料、篇幅及我们的编辑视野所限,本次编辑的丛书仍无法囊括70年来的所有精华,肯定会有遗珠之憾。在此,恳请广大作家、
读者及编辑前辈予以理解和谅解,同时我们也诚恳期待各界朋友的批评指正。
70年的《北京文学》,承载着我们的共同理想,凝聚着我们共同的心血、智慧与汗水,也镌刻着我们共同的记忆与足迹。值得欣慰的是,
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构成新中国文学发展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借此机会,我们谨向70年来所有为《北京文学》付出过心血和汗水的文学界前辈致敬,向广大作家和读者朋友致敬!
北京文学月刊社
2020年4月
本书是以“自在”为主题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汪曾祺、蒋韵等16位知名作家的16篇经典散文随笔,全书分为三辑,分别是“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内容隽永,耐人寻味。
该散文集,无论主题与内容,都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所收作品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家的风格各异,文字意蕴丰富,内容精彩纷呈,或感人肺腑,或启迪心智。比如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六)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追寻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从低处出发,探讨人生的更多可能;再比如汪曾祺的《西山客话》从小视角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在他们笔下,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洋溢着对世界丰富的爱,字里行间无一不彰显着作者独特的思考和体悟,让读者感受到灵魂深处的自在与安宁。
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当代富人格力量和灵魂深度的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贾平凹,代表作有《废都》《秦腔》等,曾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毕飞宇,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平原》《玉米》《推拿》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辑 放下的禅意
西山客话 / 汪曾祺 002
病隙碎笔(六) / 史铁生 020
飞越密西西比 / 毕飞宇 042
青 梅 / 蒋 韵 048
大地之上,天空之下 / 蒋 殊 078
第二辑 享受自在生活
一只愤世嫉俗的猫 / 胡念邦 096
将军几死却永生 / 梁 衡 104
离开安平的伍秉鉴 / 许谋清 111
月下狗声 / 陈奕纯 139
命如蒿草 / 赵 殷 147
第三辑 静思与独处
世相札记 / 蒋子龙 158
花朵上的沙尘暴 / 杨献平 174
烟火人间 / 李晓东 186
惊 蛰 / 陆春祥 198
扇嘴巴子的故事 / 李钢林 207
又上白云山 / 贾平凹 221
本书是以“自在”为主题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汪曾祺、蒋韵等16位知名作家的16篇经典散文随笔,全书分为三辑,分别是“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内容隽永,耐人寻味。
该散文集,无论主题与内容,都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所收作品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家的风格各异,文字意蕴丰富,内容精彩纷呈,或感人肺腑,或启迪心智。比如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六)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追寻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从低处出发,探讨人生的更多可能;再比如汪曾祺的《西山客话》从小视角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在他们笔下,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洋溢着对世界丰富的爱,字里行间无一不彰显着作者独特的思考和体悟,让读者感受到灵魂深处的自在与安宁。
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当代富人格力量和灵魂深度的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贾平凹,代表作有《废都》《秦腔》等,曾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毕飞宇,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平原》《玉米》《推拿》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病隙碎笔(六)
一
一个人对一个人说(碰巧让我听见):“他们提倡爱,可他们挣的钱可不比谁少。”“他们”不知是指谁,我听了心里却忽悠悠地一下子没了着落。我知道这问题我心里一直都有,只是敷衍着,回避着,就像小时候听见死,心里黑洞洞的不敢再想。我不能算是穷人,也没打算把财产都捐献出去,可我像“他们”一样,自以为心存爱愿。也许是要为自己辩护,也许不完全是,觉得这问题是得认真想想了。
这问题的完整表述是这样:对所有提倡爱并自信怀有爱愿的人来说,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比你贫穷,因而生活得比你远为艰难的时候,你的爱愿何以落实?或者说,当他人的贫困与你的相对富足并存之时,你的爱愿是否踏虚蹈空?甚至,你的提倡算不算是一种虚伪?
二
这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不容含糊的问题。但想来,这还会是一个令多数人陷于尴尬的问题。因为你很少可能不是一个相对富足的人,因为贫困之下还有更贫困,更贫困之下还有更更贫困;差别从未在人类历史上消灭过,而且很难想象它终于会消灭。还有一层,贫困的位置其实是谁都不喜欢的,一有机会,这位置很少有人愿意留给自己。这样,依照前述逻辑,还有
几个人敢说自己心怀爱愿呢?还有多少爱愿敢说是脚踏实地呢?甚至,爱愿,还剩下多少脚踏实地的机会呢?然而爱愿是要弘扬与实践的,是要蔚然与恒久的呀。可要是依照前述逻辑,爱愿,或爱的信奉,就只少数人够资格享有它了,而且还是在一个随时希望放弃这资格的时间段里。
三
然而,这种注定是少而临时的资格,这种仅以贫富为甄别的爱愿,还是人类亘古期盼的那种爱愿吗?不错,人应当互爱互助,应当平等,为富不仁是要受到谴责的。但是,当受谴责的是“不仁”,而非“为富”呀。请稍微冷静些,想一想被溺爱惯坏的孩子吧——爱愿若仅意味着贫富的扯平,它不会成为游手好闲者的倚赖吗?它不会成为好吃懒做者的温床吗?甚至,它不会娇纵出觊觎他人劳动成果的贼目与偷手吗?
于是乎还有一件事也就明白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爱愿何以越来越稀疏,越狭隘,后竟弄到荒唐滑稽的地步。比如,曾经有过这样的事:公交车上上来一位老人,是否给他让座也要先问问他是贫农还是地主,是工人还是工贼。
四
为贫困者捐资,无疑是爱愿的一种实践,但这就能平定前述那严峻的一问吗?先看看捐资之后怎样了吧。捐资之后,捐资者与受捐者就一样富有了吗?大半不会。大半还会是捐资者比受捐者富有,还会是贫与富并存,贫富之间的差距也不见得就能缩小,因而前述局面并无改观——爱愿依然要面对那严峻的一问,而且依然是不容含糊。除非你捐到一贫如洗。可这样的人有吗?
且慢,这样的人历史中确凿是有几个的!有几位伟人,有几位圣贤,料必也会有几位不为人知的隐者。不过这又怎样呢?事实上他们也只能作为爱愿的引导和爱者的崇尚,不大可能推广。崇尚而不可能推广,这就怪了,这里头有事儿,当然不是咬牙跺脚写血书的事儿。
五
什么事儿呢?比如平均主义。贫富扯平不就是平均主义吗?可平均主义的后果料必一大半中国人都还记得;平均绝难平均到全面富裕,只可能平均到一致的贫穷——就像赛跑,不可能大家跑得一样快,但可以让大家跑得一样慢。但麻烦还不在这儿,麻烦的是,平均主义是要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为什么?很简单:既不能平均到全面富裕,便只好把些不听话的削头去足都码码齐,即便是码成一致的贫穷也在所不惜。不听话的——真正的麻烦在这儿!平均必然要以强制为倚靠,强制会导致什么,历史已屡有证明。30年前我在农村插队,村中就有几个脑筋“跑得快”的,只因想单干,就被推到台上去批斗。另几个不听话的,只为把自家的细粮卖了,换成更经吃的玉米和高粱,便被一绳捆去,以“投机倒把罪”坐了班房。
六
平均不是平等。平等是说人的权利,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平均单讲收获,各位请在终点上排齐。平等,应该为能力低弱或起步艰难的人提供优越条件,但不保证所有的人一齐撞线。平均却可能鼓励了贪懒之徒,反正后大家都一样。平均其实是物质至上的,并不关涉精神;精神可怎么平均?比如自由和爱情,怎么平均?平均只可能是一个经济概念,均贫富。平等则指向人的一切权利。平等的信念必然呼唤法治,而平均的热情多半酝酿造反。这样的造反当然不会造出法治,只不过再次泄露“宝葫芦的秘密”——分田分地真忙。但这样忙过之后怎样了呢?我曾在陕北插队,那是个特殊的地方,解放得早,先后有过两次土改;次均贫富之后不久,又出现了新贫农和新富农,于是又来了一次。这有点儿像孩子玩牌,矫情,一瞧要输就推倒重来。这样的玩法不可再三,再三的结果是大家都变得懒惰、狡猾;突出的事例是,分到田的人先都把田里的树伐作自家的木材,以期重新发牌时不会吃亏。可后来发现这其实白搭,再洗牌时所有的地里都只剩着黄土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