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诗一般
  • 如诗一般
  • 如诗一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诗一般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72 6.6折 36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文山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7973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9118927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关于素颜韵脚诗以及所衍生出的种种

 

这篇新书序的题目有点绕口冗长,但就如同我的序名所强调的一样,这篇序所要探讨的议题,真的就是一堆因“诗”所衍生出的种种相关话题。接下来就容我一一为读者们解析与释疑。首先我所分享的是,在我文字创作中关于歌词的这块领域。刚入唱片圈的时候,我的成就感就是,某首歌词并非我所写,却被朋友问及是否是为我所写的,因为我歌词创作已具备某种风格,而且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人同质性的词作常被误认为是我所创作。也就是说我的某些歌词创作(特别是所谓的中国风歌词),已自成一派,这对创作者而言,我认为是好事,这起码代表外界记得音乐圈里有你这号人物,因为你有代表作,而这些代表作的数量已经累积出一种风格。

我所累积的歌词创作已将近四百多首,当然这是指已发表的作品,这些年来创作后却并未被采用(特别是新人比稿阶段),还有还未进唱片圈前的投稿之作,这些也都累计进去的话,应该早已超过一千首。算算进来唱片圈也已超过十五年了,十五年来发表近四百首歌词,其实并不算多,平均一年不过二十七首左右,但或许因为创作风格较鲜明,所以比较幸运地被人所记得。也因为我的本业是流行音乐专业作词,所以在我开始尝试新诗创作时,常不自觉用歌词写作的思维模式去酝酿诗文的意涵;用歌词语法的情绪造句去耕耘诗文的肌理。当然,鲜明的影响莫过于韵脚的使用,我在诗文中使用韵脚的频繁或者说依赖度,已经跟歌词作品不分轩轾。姑且不论新诗诗文所应具备的深度与广度,光论字形行距的排列,与歌词的区隔便只在于段落间的长度不一致,且诗文内的遣词用语并不口语化而已,除此之外,你很容易将这些新诗(素颜韵脚诗)与歌词混为一谈。

我所创作的韵脚诗,因大量使用韵脚之故,其诗文间段落分明的韵脚,极具声韵之美。当然,若以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些韵脚诗,也会让人疑惑而无从归类,它到底算是诗,还是歌词,或是广告文案?之所以如此,我以为或许是因为现代诗抛弃旧体诗(古典诗词)的韵脚结构太久了,突然有人重新把古典诗词所的创作要求“韵脚”拿回来重新使用,短时间内当然会让人无法适应,也不习惯如此的创作形式,更也不知如何给予定位。在现今的文字创作类别里,我个人以为新诗与歌词根本就完全是不同领域的文字。新诗是文学,歌词是音乐,听惯偏口语直白歌词的人,会觉得新诗隐晦艰涩难懂,而喜欢新诗的族群,是怎样也不会认同歌词作品可跟新诗一样被归类文学类别之一。那到底新诗跟歌词该如何区分,其间的创作分野又是什么呢?又或者创作歌词跟写作新诗有何不同呢?

在我认为,无论是从创作动机,或创作形式,以及对这世代不同的影响力,歌词与新诗这二者的差异与差距非常的大!就影响力而言,诗是寂寞的,因为诗没有像歌词那么幸运,生对了年代。歌词伴随着音乐,再透过这世代的影音产品与网络媒体,形成一个极为有效且迅速即时的传播力量,甚至可说是无远弗届地渗透进每个领域;如上班开车、在电脑前工作、逛百货商场、KTV庆生,甚至是大型活动与庆典时,你都能听到音乐,也同时间接接收到歌词。这提供歌词生存的音乐产业链非常完整且成熟,但诗却只能被动安静地躺在书局架上等待有缘的文青去翻阅它。就承载的媒介而言,歌词非常强势,而诗却很寂寞!

除了承载歌词的音乐产业非常庞大,诗根本无从与之抗衡,再来就是诗创作的动机也是它寂寞的因素之一。因为我们词人所创作的词作品,非常清楚是为唱歌与听歌的人服务,所以我们会为歌手量身定做歌词,会观察现今社会流行语,将之写入歌词,还有歌词关注的题材通常较狭窄,但对听众来说却很实在,因为我们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情,歌词内容绝大多数不外乎爱情、亲情与友情,而这正是大多数人能实际感同身受的真实生活。再加上歌词能透过电视、广播、KTV、网络、演唱会等被人所聆听与传诵,进而形成某个世代的共同记忆。而诗创作时的动机,通常都是诗人对某事物有所感触时,当下提笔即兴式创作,或日后细细酝酿成诗作,这些诗作都是为诗人个人的情感服务,诗人以诗来缅怀过去、针砭时事、倾吐乡愁或传递爱恋。我们可以这么说,你可以从诗文内去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文字作品往往能时间反映出作者的潜意识,有时甚至可一窥作者的感情隐私。但这些属于诗人个人的感触,却不一定能被外界时间认同并且了解,然后再被大多数人传诵甚至流通,除了个别被放在教科书里那些教材诗外,多数人对于诗作很难取得一个共同的情感记忆。

新诗是很主观、很个人的,也许拿掉诗名题目后,你可能时间无法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诗是为诗人服务,但诗人自身的经历,并不是所谓的通俗价值,而且再加上诗作远较歌词隐晦、暗喻,这就更让一般人无法进入诗的世界,进而感同身受。但我们词人的词作品是为他人服务,一般而言,我们都是被动式写作,某程度上像工厂,有订单来才开始动笔。当歌手开始收录新专辑词曲时,当唱片公司企划部门给出歌手定位时,才开始为专辑与歌手量身打造歌词内文。甚至在进行创作时还必须考量让歌词内文符合所谓的“情感的公约数”,也就是多数人会遇到的情感状态(如三角恋爱、背叛劈腿、情感暧昧、缠绵热恋等),适合写成流行歌词。而这专属于歌词的通俗共鸣性是诗作无从比拟与仿效的。就像朋友间相互庆生时,毫无意外地,大家都会选择在KTV唱歌同欢,但恐怕不会有人选择在家拿本诗集朗读,借以同乐。

虽说在这个年代,歌词的通俗影响力远较新诗来得深远,但大多数歌词作品却还称不上是文学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文字作品。歌词虽然浅显易懂,却也没有文字咀嚼的空间与阅读时的文字张力,但诗作有一定程度的文字魅力,所以诗虽然小众,却还是可以结集成书,在书局里我们可以买到诗集,却买不到歌词集,歌词通常都是搭配简谱或五线谱而出版的工具书。但也因为诗集就阅读市场而言很小众,实体书局渠道与网络书店上的文学类畅销排行榜前十名,几乎不可能常态性地出现诗集。也因此,诗人只能是一种身份,从来就不是一种职业,不可能有哪个诗人,一年出版几本诗集,然后衣食无虑,专职从事新诗创作。诗人们通常厕身在各个工作领域,他可能是学校老师、杂志社编辑、广告业的文案或是公家机关的办事员。但我们词人,因为音乐产业的完整与成熟,可以是一种货真价实的职业类别!  

当然,某些诗人的作品偶尔也会被拿来谱写成歌曲,如席慕蓉的《出塞曲》(蔡琴演唱)、郑愁予的《错误》(罗大佑演唱);也有些词曲作者的歌词作品,具有新诗的文字张力,如陈珊妮、张悬及陈绮贞等歌手的某些歌词作品;甚至也有诗人跨行填写歌词,如夏宇与陈珊妮合作的经典名作《乘喷射机离去》,就堪称是近年来将新诗歌词化的经典,内容可说是后现代主义的新诗佳作,就算得到当年的金曲奖也当之无愧。

那怎么样才算是一首好的歌词呢?如果纯以作品的文字意涵与文字本身用字的精准来讨论,不考虑文体专业适用性的话,几乎绝大多数歌词文字内涵都比不上新诗。因为歌词词意通常过于口语单薄,有些歌词甚至平铺直叙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某些填词者完全不用心经营歌词美学的想象空间,其文字内容上的遣词用语,有时还比不上一篇国中生的日记,着实让人不忍卒读。不过,这也是歌词的专业适用性,它是为了配合旋律格式而存在,所以也局限了此种文体的发展。相较之下,新诗的格律几乎不受限制,挥洒的空间极大,诗文内容较饱满,意涵丰富,气象万千。

接着我们回归文学层面来看,歌词诚如上所言,甚至并不能称为文学创作,当然个别优秀的词作,其文字韵味与词意内涵比起新诗也毫不逊色。大多数歌词一旦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其文字张力便受到严苛的考验,这时候在没有音乐旋律的支撑下,还能单独被欣赏的歌词,并因而产生出阅读的兴味来,便是一首佳作。但一般人们在讨论歌词作品优劣时,往往很难不受音乐的影响,所以,有些音乐奖项的“作词”是颁给搭配“受欢迎作曲”的词,那是因为旋律的渲染力已深植人心,间接会让人因而激赏或注意起与旋律搭配的词。“作词奖”的名称,如改为“受欢迎作词奖”或许较为贴切。

其实,要论断一首歌词的好坏,个人以为应该要看你评选的标准在哪里,你要的是什么,如只纯粹讨论文字本身的内涵与写作技巧,把歌词提升至文学作品来讨论,着重在其主题所涉猎的深度与广度,那么部分音乐奖项的“作词奖”便不那么实至名归了。 但歌词真能如此单独论断吗?当然不行,歌词是依附在旋律下的一种文字创作,就像没有拍摄成电影的剧本要如何报名“编剧奖”呢?歌词也一样,如就文字论文字的话,几乎大部分歌词的深度都不是新诗的对手,如此一来可能会产生一种结果,也就是一首名不见经传且旋律音乐性极差,甚或词曲搭配度有严重瑕疵的歌词,只因词意有深度,具人文关怀色彩,而抱走作词奖。那恐怕也会引起争议。毕竟流行音乐是种纯商业形态的产物,作品必须经过市场的洗礼与考验。

个人以为,评论一首歌词作品的好与坏,其间的取舍标准,实很难下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检验方法。或许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先挑选出具市场知名度与一定销售量的单曲,然后再从挑选出的入围作品中,遴选出作词,如此或许就能同时兼顾歌词的商业特质与音乐性。当然,如此的建议也不免失之客观了,因为那是我个人主观上的认定,仅供参考。

虽然,歌词本身的文字张力与视野不如新诗宽广,但这并不表示歌词比新诗好写,其实恰恰相反,很少有诗人能成功跨足歌词领域。因为歌词是种受限制的文字,而诗是自由的,彼此间的歧异是相当冲突的。常有人问我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其实就整个唱片圈的生态运作来看,除了词曲创作来自同一音乐人的情形不算之外(因为他可以边谱曲边修词),绝大部分都是先有曲,再填词,所以作词也叫填词。像我与杰伦搭配所创作的专辑,都是先有曲再填词。因为既然是流行“音乐”,还是以音乐为主,词是用来强化包装旋律,提供旋律的想象画面。如照字面上解释,“填词”顾名思义就是将适当的字句填进现有的旋律中。

大部分的时候,唱片公司的制作部门在确定好音乐后,会发稿给填词人填词,然后再跟填词老师沟通词意上所需表达与传递的意境或情绪为何、演唱歌手本身的特质是什么等等。此外,填词还常用比稿的方式进行。于是乎,你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依指定的词意方向,将文字填写在已经固定无从更改的旋律段落上,遣词用语不能太老旧,文字的想法要新,还要顾及韵脚段落的使用与歌词咬字发音的协调,这中间的分寸拿捏不是那么简单。而且重要的是,你还要想出一段既能朗朗上口,又兼顾创意有记忆卖点的副歌歌词。一首好的词,有可能是经过一版、二版的修改才定案,我就曾经一首歌写了五个版本,后才在比稿的厮杀中脱颖而出。由于你写的歌词是在比稿的状态下进行,所以,也很有可能被退稿。万一不幸被退稿,就意味你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歌词文字将变成废纸一张,因为它并不能转换为任何有意义的报酬。填词的特性是写出客户指定的东西,是相当专业的工作,而不是文学创作,它是个淘汰率极高的行业。也因此,虽说诗词本一家,但因歌词的写作特性,反倒会让以自由创作为主的诗人不适应。

填词是我目前极为热爱的一项工作,但我从来就未曾忘情新诗,写作诗文时的自由空间与完全不受拘束的驰骋挥洒,是我这桎梏已久的歌词文体所钦羡的。虽说填词多数时候为被动式写作,但也不能武断地说填词就是一项银货两讫的工作,而不能是文字创作,有时你还是能在受限制与规定的条件下,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而这就跟填词者本身的文字掌握度有关。我通常遇到自己也很喜欢的旋律时,就会把它当作是创作而非工作。这时我就会变成一个用功型的填词人,会根据旋律特性与编曲方向去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所以,有些人会说我写的词充满画面感与故事性,那当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我把填词当成电影剧本般地去考据与创作。

接下来浅谈现代诗的困境,这困境是我以词人的身份去评断的,因为角色位置不同于一般真正的诗人,因而或许有其参考之价值。诗词在中国古代是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创作大致上可区分为韵文与散文二种。散文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文字创作(所谓的章回小说迟至明代才成熟),只要是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即为广义上的散文,如《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吕氏春秋》,还有《史记》、《汉书》及《论衡》、《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等都是。韵文则指在文字创作上有一定形式之平仄、韵脚,与段落对仗等要求,这其中《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皆归类为韵文。古代骚人墨客大量借由这些诗词创作来抒发情感、针砭时事,或记录生活等。但在近代,文学主流是小说、散文,次要的文学载体则是结合图像的文字作品,如旅行札记,或结合音乐的文字创作,如某些流行歌词等。诗在现今这个时空背景下,被边缘化得很严重,于是乎,“政府”有关单位才有所谓的“复兴新诗”之倡导。但诗的读者群,悲观地说,大概等同于创作群,也就是几乎只剩下本身有在从事写诗、创作诗、出版诗集的人,也才有兴趣去阅读他人的诗作,或实际上付诸行动去购买诗集。

现代诗(新诗)之所以落寞至此,归纳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诗在以前是有创作要求与规范的一种文学载体,如平仄、对仗、韵脚等。但在现今社会,诗抛弃旧有创作规范,写作形式被彻底自由化后,它反而变得不易辨认,到底什么形式的文字才是诗,什么样的文字结构才能被称为诗,诗的文体认同度不高,况且某些散文诗的文字结构松散,段落冗长,完全失去阅读诗的乐趣,造成读者的接受度低。二是有些诗人为了显现自己对文字的掌握与熟练度,常以极其隐晦与抽象、不易在时间做出解读的方式在创作诗,或挑战诗,如此常造成读者的阅读挫折,无法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因为诗的形式不普及、不庶民,甚至被冠上文字上的贵族游戏,让读者们慢慢对诗敬而远之,终索性放弃诗。

但吊诡与矛盾的是,若不以上述形式创作诗,诗文的结构定义不明,新诗又会变得没有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再则现代诗作的内容与一般人的生活无关,缺乏互动性与娱乐性,与所谓的通俗文化几乎形成平行线,难以交集。因为诗不像小说,有清楚的故事线与人物性格可供休闲式的阅读。诗,它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及消化诗的内容,而不同的人去解读诗作,常常会有不同的解读空间,较不易形成共识,这在读者的情感上不易交流。不像小说,你会为了剧中人物的故事或悲或喜,情感上有参与感。也因此,如要复兴现代诗,或许就必须以现代人所熟悉且习惯的生活方式去推广现代诗,以流行通俗的形式扩大对诗的参与度,先求量,再求质。

诗,就文学载体而言,在现时的时空背景下,是个“很特别的存在”,诗集销售数字就整个阅读市场而言,并不高!或者说不被重视,真正常态性读诗的人,占人口百分比非常低,平均一人一年阅读不到一本诗集。但各艺术领域对诗却存有一种浪漫的绮想,以及把诗作为极致美学的代名词。譬如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我们称之为空间诗人;杰出摄影师,则冠上光影诗人的封号,表现突出的当代艺术家,甚至被尊崇为诗人艺术家。同时在艺文界,被称为“诗人”是一种文学地位的精神加冕。再则如果风景秀丽,我们给予的赞誉便是说它“如诗一般”。诗,就是如此“很特别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虽然现代诗(新诗)在文学销售上,不如小说,在通俗影响上,不如歌词,但“诗”也被我们普遍认同能变化气质,提升生活质感,并被赋予及联结成任何艺术形式的象征,而这也是“复兴现代诗”的契机。诗,在美学价值上的无可替代性,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走笔至此,我想回归到此本诗集“如诗一般”的书名讨论上,到底什么是“素颜韵脚诗”?!我想我有必要在此详尽地论述“素颜韵脚诗”是何种写作文体,我处心积虑所推广的“素颜韵脚诗”到底所指为何,创作此类诗作的缘由来自哪里,而这里所谓的“素颜韵脚诗”其写作格式与我所擅长的歌词创作差异在哪儿,还有又为何要命名为“素颜韵脚诗”等等疑问,做出一个总结!因为我觉得除了发表新创作的韵脚诗外,也有必要将这一切的缘由再做一个解释与交代。

因个人极重视在诗文中留下如传统山水画的留白,因此,也顺带养成了在文章篇幅的段落与字句间使用空字、断句的写作习惯,在诗作上从不加标点符号,也不喜欢在内文中掺入英文、阿拉伯数字等其他文字符号,有些刻意想维持诗作文字的纯洁度。诗作内容的铺陈,首重故事与画面的经营,文字犹如电影般上映着;后的高潮或重点,多数诗作均刻意设计落在诗文的后一行,甚或后一句片语。还有我习惯纯以诗句间的断句分行来强化阅读时的文字张力,对诗句排列偏执地要求需有某种秩序,认为诗文排版上的画面感也是诗的一种形式。不习惯也不擅长创作散文诗与长诗,偏爱短诗里那种短短几行却令人震撼省思的文字张力,以及段落起伏间让人惊艳的文字韵脚美。综观个人诗文语法类型的独特性,称之为韵脚诗、歌词诗或戏剧诗,亦无不可,当然,这或许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

那我所提倡的韵脚诗与我所写的歌词到底有何不同呢?怎样的遣词用语才能被称之为韵脚诗呢?又怎样的语法造句被归类为歌词呢?一言以蔽之,这些“素颜韵脚诗”与流行歌词的共同点即是它们都相当注重韵脚的使用,或者你也可以说我曾创作的那些歌词作品是加了音乐的新诗,而韵脚诗则是尚未谱成曲的歌词。当然这只是很粗糙简单的二分法,而且除了韵脚之外,这二者的差异非常的大,明显的差异是,歌词需有重复句子的使用,特别是在副歌的行,因为流行音乐的歌词需要有文字记忆点,但大多数的韵脚诗内文,却尽量回避运用重复相同的句子。除此之外,以下我就概括性地说明韵脚诗与歌词间之主要差异为何。

对我而言,韵脚诗与歌词存在着如下三个基本差异:一是“歌词段落”,韵脚诗间的段落差异甚大,如《半岛铁盒》长达二十四行,《醒不过来的喜欢》却只有六行。因为诗的写作不需迁就音乐(曲),它可以恣意地长成任何它想长成的样子,但歌词不行,填词必须与谱曲配合,一个字对一个音。也因此,歌词段落一般均介于十六到二十四行间。二是“韵脚断句”,韵脚诗的断句参差不齐,也是因为它不需要配合曲的架构格式。而流行歌词主要分主歌与副歌两大段落,每个大段落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段落,即A1、A2、B1、B2四个段落,这其中A1、A2与B1、B2的旋律与和弦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前后段歌词的字数段落是相同的,故歌词前后段的韵脚断句须一致,文字才能对上音符。第三个则是“人称代名词”,流行音乐主要作用于情绪的宣泄,音乐(曲)必须能打动人心,文字(词)必须能引起共鸣,才可以给予听歌与唱歌的人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因此,必须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为谁而唱的歌,是为自己的遭遇?为假想的情节?或他人的故事!

也因此,歌词中一定要有所谓的人称代名词(你、我、他),否则唱歌与听歌的人无从寄托与想象歌词故事里的对象为谁。但韵脚诗并没有这层顾虑,它纯粹作为一种文字作品欣赏,由阅读的人去咀嚼与消化其字里行间的意涵,诗句中可以完全没有人称代名词,如《佛经里的茶渍》与《英雄冢》通篇没有一句你、我、他。当然,以上这三个区分韵脚诗与歌词的方法只是指创作的格式,其诗句与词意的文字经营,就要看创作者个人的文字功力与创作诚意,也有可能虽名之为诗(韵脚诗),却写得比浅显的歌词还直白,因为就一般的认知,新诗对词汇深度之要求要比歌词来得高!  

 

.......

                                                                      方文山

                                                                  于台北寓所



导语摘要

  方文山的新诗集如诗一般暌违9年再度来袭。

 如诗一般是方文山独特的韵脚诗,他“称之为韵脚诗、歌词诗、戏剧诗”。那么《如诗一般》诗集书名的由来,方文山给出的答案是“如果风景秀丽,我们给予的*赞誉便是说它‘如诗一般’。诗,就是如此‘很特别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如诗一般,共收录了方文山100首诗歌。诗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老乔治与乔治二世》,披头士、乔治二世、老汤姆这三个人物营造出历史沧桑的画面感。方文山的诗中还刻意的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意境,《核爆前》人类、精灵、魔界三界之间的背叛与乞求,魔界子民在产卵,雪狼和毒蛇在交配,这是多么让人绝望而可怖的景象。《半岛铁盒》写的是香港情调,从清晨到华灯初上的种种写实的场景,到发生在铜锣湾、兰桂坊、庙街、荷里活道的香港故事。方文山的诗中还有大量的对现代社会年轻人情感的描摹。《离婚协议书》坚持用手写的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