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48 5.8折 ¥ 5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金耀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786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8976176
上书时间2024-10-20
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金耀基,浙江天台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社会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讲授。曾任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曾在欧美多所名校访学,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主要著作有:《现代人的梦魇》《从传统到现代》《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本思想史》《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
大学之理念目?录
简体字增订版前言 1
牛津版序 3
初版自序 6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1
二个文化的对垒与技术人文主义 30
——对剑桥教育的一些观察 30
从“二个文化”谈到通识教育 60
——由斯诺爵士之死说起 60
怎样才算是一个“知识人” 71
——岂止是哈佛的迷惑 71
大学的世界精神 82
—— 为“新亚书院龚雪因先生访问学人计划”之成立而写 82
蔡元培先生象征的学术世界 89
——蔡元培先生新墓碑落成有感 89
卓越之追求 100
——蔡明裕先生为新亚设立基金有感 100
成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109
——并迎钱先生返新亚讲学 109
科学、社会与人文 118
——记与李约瑟先生的一次谈话 118
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146
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观 154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性与定位 163
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 177
学术自由、学术独立与学术伦理 196
在世纪之交谈大学之理念与角色 213
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位序 234
附录 259
四十年来的中大 261
访问金耀基教授 266
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金耀基,浙江天台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社会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讲授。曾任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曾在欧美多所名校访学,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主要著作有:《现代人的梦魇》《从传统到现代》《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本思想史》《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
这是我近几年来所写有关大学的一个文集。
在过去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中,我不是在大学读书,就是在大学教书,但说来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的篇讨论大学的文字(《二个文化的对垒与技术人文主义》)还是 1975年在作客剑桥时写的,而那篇东西又是我在写了一连串关于剑桥的感性的文字(见拙著《剑桥语丝》)后才动笔的。诚然,那篇文章确是为剑桥所触发的。剑桥这所著名的中世纪大学有探索不尽的幽秘,但在捕捉欣赏她迷人的清灵之姿和敻异流俗的风格之余,更有一种想了解她学术的内在精神和文化特性的冲动,这就是我那篇文字的来由,也因此使我次对“大学之为大学”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较有系统性的研究。那次研究引起我对大学更多的兴趣,使我接触到纽曼(J. Newman)、弗莱克斯纳(A. Flexner)、怀海特(A. Whitehead)、贾斯佩斯(K.Jaspers)、韦伯(M. Weber)、哈钦斯(R. Hutchins)、加德纳(J. W. Gardner)、克尔(C. Kerr)、阿什比(E. Ashby),以及帕森斯(T. Parsons)等阐发大学之妙旨精义,并且影响了我对“大学”的思考。
大学之理念或大学之为大学,虽非言人人殊,但亦不是异口同调。事实上,纽曼在其传世之作《大学之理念》(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中所抒发的道理与弗莱克斯纳的经典巨制《大学》(Universities)所论述的就大异其趣,而哈钦斯的《人文的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大著中所标举的理想与克尔的《大学之功能》(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这本杰作中所分析的几乎是针锋相对。诚然,时移势变,社会文化的变迁,就会影响到大学的位序和性质,也会改变我们对大学之期待与看法。但是,在另一方面,先贤往哲对大学所怀抱的一些基本理念,如中国“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以来所建立的突出“人统”(别于“事统”与“学统”,此一看法钱穆先生有很精透的阐析)的教育理想;西方中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四海一家的大学之世界精神;韦伯、贾斯佩斯、蔡元培所坚执的学术与思想之自由与独立;纽曼、哈钦斯所宣扬的博雅教育;阿什比所强调的专精知识;怀特海所珍视的想象力与实用经验以及弗莱克斯纳念兹在兹的知识之探索(研究);加纳德龂龂于卓越境界的论析。这些理念,无一不是今日大学的源头活水,也无一而非继续形塑大学性格的观念力量。不过,历史的流动常快过智者的洞识烛照,诚如克尔所指出,当纽曼颂扬古老的牛津之理念时,新的牛津却正在诞生;正于弗莱克斯纳宣述“现代大学”之精神时,他心目中的“现代大学”在 1930 年时却已经濒临死亡。克尔的书则为继而新起的大学取名为 multiversity(勉译为“综集大学”),他说纽曼的大学是一个“村落”,弗莱克斯纳的大学是一个“市镇”,而今日他所看到的大学则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城市”。我虽然对于哈钦斯描绘的大学之理念,心向往之,但克尔有力的分析逼使我们用积极的眼光正视现境,瞻望将来。的的确确,大学像一切组织体,不可能一成不变;变是发展的契机,但成长的锁钥却在变中保有不变。所有文化的成长都是承续与变迁的结合。今日的大学(或综集大学),显然比过去的大学有不少优胜之处,但同时也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譬如通识教育与专精教育的孰轻孰重?教学与研究诚不可偏废,唯应如何配合才可相辅相成?平等与卓越皆大学之所欲有,然则二者应如何始能得而兼之?大学不能为象牙塔,但是否应一意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大学应享有独立与自由,固无可争议,但大学是否应该或免于国家与社会的监督呢?“学统”或知性为主的大学中,人统或品性教育又应有如何的位置呢?大学不能不有相当的规模,否则不足以发挥充分的功能,但一味求大,以致体躯发达,头脑萎缩,犹似恐龙,又是否真能有高度效能?这种种问题皆无黑白分明的答案,也因此出现了相当暧昧的局面,当然,也因此更富于挑战性,而需要无止境地寻求答案的智慧与勇气。一丝不假,今日的大学正处于转型的阶段。一次大战之后,美国在世界大学教育上,无疑地已竞鞭领先,但乔丹(David S. Jordan)曾说:“真正的美国大学仍在未来。”诚然,美国不少的大学大则大矣,好则好矣,但它们仍未能发展出整全的性格,仍未能为其目的与功能定性定位,其实,这在中国,在其他国家的大学又何尝不然呢?
大学之目的与功能,尽管还未能定性定位,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即大学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显明,用社会学家柏森斯与贝尔(D. Bell)的说法,大学已成为社会的中心结构,大学教育之良窳足以影响乃至决定一个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盛衰。不算太夸大地说,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大学之质与量,几乎就可判断这个国家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乃至可以预测这个国家在未来二三十年中的发展潜力与远景。就今天来看,美国与日本在大学教育上的投资是巨大的,其及于大学学龄的国民中高达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皆可接受大学教育,这是不是多少为今天美、日二国所享的世界位序提供了一个解释?在 17、18 世纪,大学者、大思想家如斯宾诺莎(Spinoza)、笛卡儿(Descartes)、洛克(Locke)、莱布尼茨(Leibritz)和伏尔泰(Voltaire),可以未入大学之门,亦不足惊怪,但在 20 世纪的今天则不能不视为异数或鲜例了。可以预见,大学在发展知识与培育人才上的作用将是越来越重要的,大学无疑将在形塑、改造和推动社会上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亦因此,如何善用,或如何防止误用大学应该是任何社会、国家等的大事。
大学已变得越来越复杂,环绕着大学的问题何虑百千,我这本文集中所触及的犹如瞎子摸象,只是一鼻一足,实不能以知全象。我只是觉得大学的重要,遂顾不得周全不周全,把自己研究和观察所获的一些心得,写出来让关心大学的人参考和指正。
本书之得以出版,实是拜高信疆先生与柯元馨女士的好心催逼,理应特别志谢。陈焕贤女士在她繁重的工作日程中更为我找资料,誊书稿,费神至多,我愿借此机会致诚挚的谢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